• 486.50 KB
  • 2021-06-03 发布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姓名: 考号: ‎ ‎ ‎ ‎ 密 封 线 ‎ ‎ ‎ ‎ 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①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②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③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④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⑤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 16 -‎ ‎⑥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⑦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收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材料二 ‎ 图1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1‎ 图2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2‎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 - 16 -‎ 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 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 16 -‎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珠子灯 汪曾祺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 16 -‎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选自《汪曾祺文集》 有删节)‎ ‎7.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浓墨重彩地介绍风俗和珠子灯,犹如舞台布景,为人物的出场描绘特定社会环境,暗示人物悲惨的命运,是点题之笔。‎ B.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语言意蕴丰赡。“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就明确交代孙淑芸婚后丈夫亡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小说通过讲述王常生托媒人叫孙淑芸放脚不裹脚,教她读进步书籍等情节来说明他们夫妇琴瑟和谐,感情很好,正是这份真挚、深笃的情感,让孙淑芸守节至死。‎ D.孙淑芸原爱洁成癖,丈夫死后她平常不许擦拭屋里的陈设,可见她心如死灰,百无聊赖,陷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当中。‎ ‎8.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结尾处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9.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孙淑芸的形象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 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 16 -‎ 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 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11. 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B.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星宿和各诸侯国相关联,比如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C. 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D. 《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周礼》中描述的六种技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 - 16 -‎ ‎ 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 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 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 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嫌恶的意思;“分”也作忿;③生憎:最憎恶。‎ ‎14. 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不仅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 前四句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 “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 C. “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是诗人对景伤情的缘故。‎ D. 尾联中的“剑南春色”,是诗人眼前的风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15. 诗歌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诗歌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又暗含时光易逝之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6 -‎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也“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3分)‎ ‎⑴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________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⑵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________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②方欲拜见时,外祖母早把他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③贾母见王嬷嬷极老,雪雁又甚小,一团孩气, ‎ ‎④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 A. 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8.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时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神仙妃子。‎ B. 贾宝玉作为贾府中娇生惯养的公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因此言行无忌,表现得“疯疯傻傻”。‎ C. 有些老女人对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假惺惺地感同身受,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 D. 面对鲨鱼的围攻,老渔夫桑地亚哥有时后悔自己得鱼忘筌,有时甚至幻想“这是一场梦”。‎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梦》的作者由于写了太多太感动人心的故事,所以能跨越时空,经历几个世纪而不衰。‎ B. 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行为,她要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C.‎ - 16 -‎ ‎ 鲁迅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他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社会改革联系起来,他们被看作思想启蒙的主体。‎ ‎ D.海明威的作品,有一系列“硬汉子”形象,斗牛士、拳击家、战士、渔夫、猎人和一些勇敢的人。‎ ‎20.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1)给漫画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2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 ‎2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5分)‎ 日前,由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举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武汉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活动当天,武汉外国语学校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据了解,此次“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将途经22站,历时4个月,武汉外国语学校是该活动的第10站。‎ 四.作文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论中国》基辛格 ‎(2)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作家方方 ‎(3)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 ‎(4)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约翰.肖尔斯 ‎(5)我想等灾难结束,穿越人海去拥抱我爱的人。‎ - 16 -‎ ‎2019年岁末,一场灾难悄悄地侵袭了中华大地。面对肆虐的病毒,有人恐惧、忧虑、隐瞒,但是更多的是迎难而上的壮士,他们是医学院士、医生、护士,是警察、服务人员、捐款捐物的普通人。‎ 这场灾难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中国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你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联系上面的言论,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 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16 -‎ ‎ 高一语文答案 ‎1. B项,“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②段,根据第②段内容,“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是在唐代展现出来的,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自然之美的画卷。故选B项。‎ ‎2.C项,“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说法错误,应该是对比论证,不是类比论证。故选C项。‎ ‎3. C解析:A项,逻辑错误,由“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推导不出“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B项,“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说法错误,不是“深远空寂”,是“澄澈宁静”。D项,“逍遥远游之境”是庄子的境界,并不是本文论述的李白的大鹏精神。故选C项。‎ ‎4.答案D解析D项,“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的说法错误,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 ‎5.答案B A项,“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C项,“降低课程难度”的说法错误。D项,“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 ‎6. 参考答案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教育秩序被破坏,民众利益集体受损。‎ ‎7.A B项,“明确交代”说法错误,应该是“暗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对主题的误读。C项,“正是这份真挚、深笃的情感,让孙淑芸守节至死”说法错误。小说主题是批判非人道的封建贞操观,让孙淑芸悲惨死去的是陈腐的贞操观。D项,说法不贴切。小说侧重的是要表现贞操观荼毒了孙淑芸,让她“古怪”,已经不正常了,非人了。故选A项。‎ ‎8.答案:小说用珠子落地滴答的声音营造了死寂落寞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用珠子灯的破落来象征人物悲惨的命运。照应标题,升华主题。给人以挥之不去的凄冷和伤痛之感,引人深思。‎ ‎9.答案:孙淑芸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但又有非常浓重的封建贞节思想的旧中国女性形象。她虽然受过较为开明的教育,接触过新的思想但却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丈夫死后,她为了恪守封建贞操观,维护家庭“荣誉”,在“新房”里默默地躺了十年,终于寂寂死去。‎ ‎10. B。‎ 具体而言,“用制险塞”意为“用以控制要寒”,后一句“起临洮”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非“塞”,“塞”应该断在前一句,排除AC项;“逶蛇而北”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不是“山”,应该在“阳山”之后断,排除D项。‎ ‎11. D - 16 -‎ 项,“六艺”是指《周礼》中描述的六种技艺,说法错误,正确表述应该为:六艺指的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 ‎12. C项,有三处错误:“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岀建议。‎ ‎13.【参考答案(1)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1)采分点:“雅”,一向、平素;“阴谋”,暗中谋划;“立(之)为太子”要补充宾语;“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以罪名赐……死,以罪名赐……自杀,“罪”译为“罪名”。‎ ‎(2)采分点:“囚系”,被拘囚、遭到拘囚;倍畔,通假字,“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但是……的原因;“不敢辱先人之教”,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不忘先主也”,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14.D项,“夸张”错误。这句诗并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把春色人格化,运用了拟人修辞。‎ 故选D。‎ ‎ 15. 首联,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以及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颔联写出了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每点3分)‎ ‎16.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3)谈笑间 (14). 樯橹灰飞烟灭 ‎17. 【答案】D 第一句要考虑“方欲拜见”的主语是黛玉,故选①;第二句要紧承前句“名唤作雪雁”,故选④。‎ ‎18. 【答案】B A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人的衣着。‎ B项,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贾宝玉与他人相比就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正确。‎ C - 16 -‎ 项,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属望文生义。这些老女人对祥林嫂没有“感激”之情。‎ D项,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不合语境,语境中桑地亚哥并没有捕鱼成功。‎ 故选B。‎ ‎19. 【答案】B A项,成分残缺,第二句在“所以”前应补充主语《红楼梦》;‎ C项,不合逻辑概念交叉,把“猎人和一些勇敢的人”句中的“和”改为“等”‎ 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他们被”改为“把他们”。‎ ‎20.(1)拒之门外 ‎(2)节日年关,把住廉政之门,将不正之风拒之门外。‎ ‎21. 【答案】“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武汉外国语学校举行。‎ ‎22.【审题】第一句“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与中国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他推动了中美建交,与中国的缘分一直从毛主席时代延续到今天。是的我们中最勇敢的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我们14亿的国人,四万多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在与病毒的斗争中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抗疫的长城。第二句“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方方的这句话意思是与宏大的时代相比,渺小的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时代并不能照亮每个个体的人生。反而是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到任何一个个人的头上,就像一座山压下来,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第三句“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意思是一切都会结束,并且在之前失去的会换一种方式回来。也是就人会在痛苦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第四句“我想等灾难结束,穿越人海去拥抱我爱的人”,这是对美好明天的期待。最后一段“更多的是迎难而上的壮士,他们是医学院士、医生、护士,是警察、服务人员、捐款捐物的普通人”“这场灾难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中国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你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围绕疫情,展开自己的思考,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面对疫情,我们该怎么做?围绕自己的思考或是围绕“改变”来作文。‎ ‎【立意】守护,是最大的责任;矢志不渝,恪尽职守;承担责任,方得大成;负重前行,强我中华;担当,让平凡成就伟大;致敬英雄,争做楷模;爱国,从身边小事做 ‎【范文】‎ 最美逆行者,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你的位置 奋笔写下“请战书”‎ - 16 -‎ 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鏖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为生命接力星夜驰援运送医用物资火车司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战正在进行。‎ 选择逆行,选择坚守的你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坚定的手印,表达着担当与承诺;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坚守的背影,演绎着泱泱大国生生不息。这是疫情中最富勇气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险的战场。他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用自己行动书写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华篇章。“疫情不止,我们不散”。一位疫情“红区”90后护士的话语让无数人感动泪目。大灾当前不退缩,越是艰难越向前,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更是我们心中最可敬的时代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从领袖的系列重要指示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各地方各部门的快速跟进到专家医生的全身心投入,从城市之间的守望相助到民众之间的相互鼓励,从企业的物资捐助到个人的关心帮助,还有按满了红手印的“请战书”、抗击疫情的党员医生“突击队”、帮助搬运物资的“志愿者”、瞒着家属冲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无数“逆行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组成了一道铁壁铜墙,将病毒挡在身前,守卫着身后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但却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是一场只能打赢、必须打赢的决胜之战。其实,逆风而行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的人要么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要么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投身到战“疫”队伍中来。所有的努力基于人,所有的信心源于人,所有的成效来自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疗救治、媒体发布、交通管理、肉菜供应、物资保障……不管是抗击疫情的哪一个环节,正坚守在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正是因为他们在自身岗位第一线的辛勤付出,抗击疫情才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这既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就一定能战胜病毒,赢得胜利,也一定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起。‎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 16 -‎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鹫,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夺取 三十七城< 秦始皇七年去世?蒙鹫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岡 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的关 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这时己经吞并天下,就派蒙恬率领三 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控制要塞,(长城)起于临洪,直 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依靠阳山.蜿蜒曲折向北延伸。风餐露宿在外驻军十多年, 驻扎在上郡。这时蒙恬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蒙恬在外负责 军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竞争。‎ 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动身出游会稽,在沙丘去世,没有公开消息,群臣都不知道。这 时丞相季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帝, 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怀疑此事,又 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赵高就替胡亥尽 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己经很久了,可是蒙毅 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拘禁在代邑。此前己经把蒙恬囚禁在 阳周。素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于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 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 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疽'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 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 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入的教导,以表不忘 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 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很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起自临洗,直到辽东,筑城墙挖壕 堑长达万余里,这里面哪能不截断地脉呢?这就是我的罪过。”就吞药自杀。‎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