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6-03 发布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东阳中学2019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卷 ‎(高一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映象中的心与我们春天刻在桦(huá)树干上的心有更多的联系,经常穿着一支箭。‎ B.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mú)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至入微。‎ C. 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bāo)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D.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gēn)冷炙作奖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A项“映象”应为“印象”,“桦树”中的“桦”应读“huà”;B项“描摹”中的“摩”应读“mó”,“细至入微”应为“细致入微”;D项“残羹冷炙”中的“羹”应读“gēng”,“作奖赏”中的“作”应为“做”。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甲】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乙】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丙】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形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捉摸 B. 明日黄花 C. 昙花一现 D. 原形 - 26 -‎ ‎3. 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D项,“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是中性词;又指本来面目,是贬义词。“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制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根据语境,应用“原型”。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A项,“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考查并列分句间标点符号的使用。第二个逗号前后形成并列分句关系,应改为分号。故选A。‎ ‎【点睛】解答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怎样改变了名称,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像前边分析《战国策》那一段文字的时候已经讲过的,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 B. 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C. 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和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D.‎ - 26 -‎ ‎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A项,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如果”提到“我们”前面;B项“迈上”的宾语残缺,应为“迈上……的进程”;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无论……还是……”。故选D。‎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书店橱窗里,一本采用传统线装、用“编织袋儿”作为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日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图书——《订单——方圆故事》。 ; 。 。 。 。在这本厚厚的“订单集”里,一家小店的浮萍故事正娓娓道来。‎ ‎①翻拨内页,柔软泛黄的“速写纸”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②书的左侧被“裁切”了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 ‎③抚摸封面,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具有独特的质感 ‎④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裁开,还能看到隐藏在里面的老照片 ‎⑤这本书历经20多道人工匠心的装订与制作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①②④③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③承接下面的“封面” ⑤总结,由此排除AB.④中的“也”照应②。‎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6 -‎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②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③承接下面的“封面” ⑤总结。因此选D。‎ ‎6.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B. 请指示王 C. 约为婚姻 D. 其疾病而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本题A项“根本”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B项“指示”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是指出的意思,“示”是动词 ,“给(让)……看”的意思,今义是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的内容。C项“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今义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故选D。‎ ‎7.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欲流之远者 C. 臣请完璧归赵 D. 臣活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A项“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陪”,C项“臣请完璧归赵”中的“归”,D - 26 -‎ 项“臣活之”中的“活”,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类型相同。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 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8.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 四海之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要求选出“特殊句式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其中A、C、D都是定语后置句。故选B。‎ ‎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25个字)‎ 晨报讯 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目前已经完工,正在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即将正式开业。最令游客向往的可直达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已安装完毕,其速度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119层观光平台。‎ 上海中心可抵达的最高点为125—126层,设置有风阻尼器。这个神秘的空间内,可以举办一些小型音乐演奏会、艺术展示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要抵达118层、119层的观光层,必须乘坐时速达每秒18米的超高速观光电梯。如果下行,每秒速度达10米,70秒后可抵达一层。这样的超高速观光电梯一共有三台。‎ 上海中心大厦相关人员表示,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平台将设置纪念品商店、空中邮局等,还酝酿增设世界超高层建筑史展览等内容。‎ ‎【答案】中国第一高楼即将开业,乘电梯55秒可达119层。‎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陈述对象是“中国第一高楼”,特征是“开业”“乘电梯55秒可达119层”。‎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6 -‎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新闻类,注意对象和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 26 -‎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 26 -‎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10.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机器能代替人类处理部分事务性劳动,从而引发业内人士担心会出现失业等社会问题。‎ C.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D.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B.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重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够,未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 C.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认为,要实现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都能运用,必须先解决“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等与大数据相关的问题。‎ D. 新科技的诞生对一个国家的崛起有核心驱动作用,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获取了先进技术,引起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 ‎12. 请根据材料内容,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答案】10. B 11. C ‎ ‎12.‎ - 26 -‎ ‎ 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重大原创成果的攻关与突破。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③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④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⑤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结合文本内容“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以及“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可判断B项表述错误,“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带来“替代”的唯一原因,且“部分人士”有此担忧,而非“业内人士”。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结合文本内容“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分析可知,“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的表述绝对化,只能说“亟待完善”。B项,范围扩大。结合材料四文本内容,可概括出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D项,文中没有提及“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获取了先进技术”这信息。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等,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 - 26 -‎ 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 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很少穿衣服。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 26 -‎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汽油钱。‎ 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 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气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鸡如此痴迷,这瞅瞅,那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 - 26 -‎ 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 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 ‎(选自《文汇报》2014年,有删节)‎ ‎13. 文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14.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2)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15. 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6. 文章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为什么?‎ ‎【答案】13. ①母亲是一个生长在天地间的,与万物化而为一的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劳动妇女形象。②谨慎、精打细算。如: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算水的价钱。③勤劳能干,有顽强生命力;④坚忍、坚毅、耐心。如:辛勤劳作等待葵花开。⑤乐观,内心充满希望。如:文中表现的“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 ‎14. (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葵花比喻女子,金黄色花朵的绽放比作女子选中一套华服,生动形象,又极贴切写出向日葵开放的隆重、盛大、灿烂、辉煌,表达了对向日葵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荒野一条水渠与江河湖海作对比,突显出水渠通水后万物生长萌发的盎然生机,表达对这块土地的赞美。 ‎ ‎15. (1)照应文题,“后来我离开了”与题目中的“遥远”相照应。(2)收束全文,写梦见秋天的向日葵地的金光灿烂与喧哗,恰到好处地收束全文。(3)升华感情,深化主旨。最后一段拉开我与向日葵地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表现了我对那块饱满丰富土地的牵挂、眷恋和魂牵梦萦,是对自然万物的礼赞,是一曲蓬勃而出的生命欢歌。 ‎ ‎16. (1)丰富文章内容。更宽广展现了作者生活的面貌,使文章更富有生活气息。(2)取水、浇水等场景的描写,都是围绕向日葵地的劳作生息而展开的。各种家畜也是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物。(3)作者写向日葵地,不仅仅是为写向日葵的灿烂辉煌,更是写他们对水的渴求,表现生命的美丽与坚韧,以及荒凉粗砾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与物的沉重与欢欣。‎ - 26 -‎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分析可知,“母亲”谨慎、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结合“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分析,“母亲”勤劳能干。结合“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分析,“母亲”乐观、内心充满希望。结合“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分析可知,“母亲”坚毅、耐心。‎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1)结合前句内容“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分析可知,“女子”指的是“葵花”,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结合“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分析,把金光灿烂的葵花的开放比作女子选中一套华服,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葵花的喜爱,对自然的赞美。(2‎ - 26 -‎ ‎)结合“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分析可知,运用对比的手法,水渠通水后万物生长萌发的盎然生机,通过对比,表达对这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照应文题。结合“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分析,写梦见秋天的向日葵地的金光灿烂与喧哗,恰到好处地收束全文。结合“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将我从梦中惊醒”等内容分析,拉开我与向日葵地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表现了我的牵挂,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的原因,主要从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的作用、文章的选材、主旨等角度分析。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结合文本内容“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等分析,取水、浇水等场景的描写,都是围绕向日葵地的劳作生息而展开的。结合“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等分析,各种家畜也是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物。结合“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分析可知,写他们对水的渴求,表现生命的美丽与坚韧,当地人与物的沉重与欢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谖客孟尝君 ‎《国策》‎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 26 -‎ 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返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26 -‎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人属孟尝君 属:同“嘱”,请托 B. 揭其剑 揭:高举 C. 愦于忧 愦:竭尽、缺乏 D. 被于先王之祟 祟:灾祸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 左右以君贱之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 驱而之薛 臣闻求木之长者 D. 衣冠而见之 项王按剑而跽曰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谖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他对收债于薛这一具体事件的见解和处理,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和对复杂政治关系的洞察力。‎ B. 收债于薛这一事件,由冯谖签署受命、矫命焚券、买义复命以及由此所显示的政治效果几个环节组接贯穿起来,环环相扣,曲折缜密。‎ C. 冯谖敢于矫命焚券,正由于他看到了收买民心对于巩固孟尝君统治地位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 D. 作者表现冯谖的才能识见,并不是单刀直入,而是采取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曲折的手段,不到事件临头,不显其真本领。‎ ‎20.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2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17. C 18. D 19. C ‎ ‎20.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 ‎21. (1)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却不能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反而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 ‎(2)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之事。‎ ‎【解析】‎ - 26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题干要求“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愦于忧”意思是“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所以“愦”意思是“昏乱,心烦意乱”。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于:到/于:被;B项,以:因为/以:凭……身份;C项,之:动词,到,去/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修饰,用法相同。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也看到了孟尝君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可贵品质”说法不对。文章段数第二段,孟尝君听了冯谖“矫命焚券”做法是“不悦,曰:‘诺,先生休矣!’”,说明孟尝君并不是一心爱民、不求珍宝财物的人,冯谖不可能看不出来。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疏通大意: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所以断句为: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2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区区”,小小的;“拊爱子其民”,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贾”,用商贾之道;“利”,向……图利。(2)句中:“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指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指意外的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 26 -‎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王听到这些情况,君臣都惊慌害怕起来,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黄金、两辆彩车、一把佩剑(给孟尝君)。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 - 26 -‎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22.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22.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 ‎23.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试题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解析】‎ ‎【22题详解】‎ 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需在把握全诗整体色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二联的意象,进行总结即可。“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夕阳西下,树影倒影在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立于断桥上赏景。分析该句诗中包含的意象,有落日、断桥、独人、水、树、鸟,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可以组合成一幅美好静谧的画面。夕阳西下,远处的天边泛着微微的橘色,树影斑驳交错,在水中投下了一片片墨绿色的阴影,鸟儿归巢,相互依偎在树杈上,水上搭起的断桥上立着一位含愁的诗人。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诗文感情基调即可。‎ ‎【2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实际上是一种虚写,结合诗歌前三句内容分析可知,作者当时是独自一人站在断桥上欣赏山涧美景的,“夜深同徙倚”和“秋风斜月钓船归”是作者的想象而非真实情景;同时,这句诗还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作手法,尤其是“秋风斜月钓船归”一句,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景,闲适自得的心情;此外,这又是一种借景抒情,作者借“秋风”“斜月”“钓船”等意象,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及此次清游的闲适愉悦之感。本题要求选择其中一种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即可。‎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总此十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 (1)大阉亦逡巡畏义 (2).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 (2)宏兹九德 (4). 简能而任之 (5). (3)其势不俱生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4)人生如梦 (8). 一尊还酹江月 (9). (5)钉头磷磷 (10). 多于在庾之粟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本题答案(1)大阉亦逡巡畏义,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2)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3)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注意重点字的字形:逡巡、投缳、宏兹、简、俱、尊、酹、磷、庾等。‎ - 26 -‎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大连市的一家餐厅里,发生了引发大众热议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监控视频还原了整件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个4岁女童在饭馆内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就餐的年轻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顾朋友劝阻上前去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一脚,女童母亲立即与女大学生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 尽管当事人事后不再互相追究责任,此事仍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舆论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不该对熊孩子下手,痛骂女大学生粗鄙暴力,认为她欠揍;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会没有义务替你教育孩子;有人认为双方应各打五十大板。‎ 对此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信息。‎ ‎【答案】化戾气为祥和 打开电视,放眼望去,一个个关于暴力、戾气的新闻充斥画面。北京摔婴案、山西爆炸案、城管打死瓜农、佛山一家四口被杀。这些行凶施暴者的恶行实在令人发指,也让人痛心。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言语不和,动辄暴力相向,甚至以命相搏,造成一幕幕血腥暴力的惨剧,导致了无数本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 面对这一幅幅血腥暴力的画面,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人们到底怎么啦?古人尚且知道“化干戈为玉帛”,到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和谐相处,化戾气为祥和呢?‎ 俗话说,凡事有果必有因。导致今天社会上戾气弥漫,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是有着各种复杂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 一方面,有些基层党政机关或者其职能部门缺乏“民本”思想,甚至滋生了腐败和知法犯法,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处理问题不及时,甚至出现严重违法执法、违法行政和处理事情不公正等丑陋现象。譬如北京机场爆炸案、贵阳盲人集体事件等就是这样造成的。如果东莞市政府当年能妥善处理好冀中星致残案件,如果贵阳市交警能公正执法,上述事件就可以避免。“城管打死瓜农”事件,城管暴力执法,更是政府某些执法人员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 26 -‎ 另一方面是人心与人心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北京的摔婴案,佛山灭门案等就是如此。如果当事双方遇事能好好沟通,互相理解,这种悲剧就不会发生。“城管打死瓜农”的悲剧也可以避免。当时,城管没有跟瓜农好好沟通,使得双方发生争执,城管还使用暴力导致瓜农死亡。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如果城管对待瓜农的态度好一点,瓜农遵守法律规定,处理事情积极一点,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三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净化,自我意思太严重。遇事不冷静,不懂得换位思考问题,做事喜欢走极端。‎ 这种歪风邪气实际上是从人内心里发出来的,要想彻彻底底的除掉它,只有政府工作落实到位、大家多尊重对方才可能消除。‎ 政府首先要抓紧对城管、保安、警察和其它类似这种职业的的管理,积极倡导“以温情感化群众”。政府也要多派人监督各地方城管、保安和警察,避免再次发生“瓜农”悲剧。不过,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人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是人心与人心的距离。人与人心的距离就像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这条沟壑需要温暖将它填满,若只会疏离,那么这条沟壑就会越来越深,将两人的心完全阻断。我们,若想完全除掉戾气,就必须得做到一点:尊重对方。尊重对方,不恶语相向,多用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多体恤体恤对方。‎ 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要治其根本,还得从自己做起!‎ 只有将自己的心放宽一点,多接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给你好眼色看。不仅如此,做事也不能太冲动,别人几句话就能勾起你的愤怒,那世界上岂不乱套了?‎ 什么都是浮云,只有行动才是硬道理。让我们为了社会能更加美好而努力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此事件中的女童、女童家长、女大学生都有过失,都应该担负相应的责任。其一,女童虽然小,但也不应在公共场合吵吵闹闹,影响其他人就餐,破坏公共秩序;其二,女大学生不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激怒后主动上前伤害幼童,她明可以选择与餐厅经理及孩子家长沟通,尝试理性劝阻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恐吓幼童;其三,女童之母反应过激,护犊心切但也不能大动干戈。本来作为母亲应教育好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乱打乱闹,错误在先,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是家长的失职。公共场所秩序失控,更是反映了社会公德的缺失。此题注意从“女大学生”“熊孩子”“社会公德”的角度立意,参考立意: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德;对社会戾气说“不”;‎ - 26 -‎ 重视公德教育;处理是非问题,不冲动,要理性行事等。考生写作时要针对该事件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 26 -‎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