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1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又穷又苦又破的大学只能仰望无法超越的西南联大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又穷又苦又破的大学! 只能仰望无法超越的西南联大! 【素材回放】 2017 年 11 月 1 日上午,西南联合大学建校 8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隆重举行。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九十余位 西南联大校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四校师生代 表约近四百人齐聚燕园,共忆艰苦岁 月,共叙联大精神。 这些天来,除了北京大学召开纪念 大会之外,民间也多有各种自发的纪念 声音。作为中国大学乱离时期的一个闪 亮标本,西南联大见证了文化的断裂, 也肩负了文化的复兴。而在南渡北归的 8 年间,这所实体已然消失的旧时大学,隐隐然耸立 起一个弹性的精神空间,每每让人遥相思慕。 西南联大前后就读的学生不过 8000 人,条件艰苦,校舍简陋,却是举世公认的学术重 镇,人才摇篮。涌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数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走出了 160 余位两院的院士。 【素材解读】 这些年来,人们每每谈起西南联大,都会肃然起敬。即便在教育产业化越来越发达、大 学大楼大院越来越大的眼下,西南联大依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表征着一个民族在面临存亡 绝续临界点时,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西南联大展现出来“刚毅坚卓”的品格与精神,无论 在怎样的艰苦环境下,都相信教育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西南联大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一批 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人文大师,为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今人之谈论西南联大,某 种程度上是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来观照今天的中国大学。我们今天纪念西南联大,在追思先 人的时候,更在于反思当下,用西南联大的精神鼓舞自我,纠正因功利心而耽误的学术探索, 回归读书和教育的初心本意。如此,才能在学术精神和理想的薪火相传中,继承前人的成果, 中国的大学要有长进,理应有开放的视野和宽容的心态,愿意接纳一切好的东西,愿意借鉴 古今中外一切好的做法,并虚心听取不免刺耳的批评,这样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有人连一个 西南联大都容不下,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又怎么可能做到兼容并包、星辰大海? 【适用话题】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他们用真精神做出了真学术 在学术精神和理想的薪火相传中,继承前人的成果 公众致敬西南联大,不过是对中国大学曾经达到的高度的由衷赞美 在追思先人的时候,更在于反思当下,用西南联大的精神鼓舞我们,纠正因功利心而耽误的 学术探索,回归读书和教育的初心本意 让西南联大的精神更好发扬,守护住西南联大,也守护住历史,守护住文明,从而让未来的 中国能有更多让我们自豪,让世界骄傲的民族脊梁 西南联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的标注。一个民族总是需要有那么一拨人, 从事某种更为恒久的存亡绝续之伟业 我们怀念西南联大,追忆那个大学精神闪耀的时代,不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历史标本来审视, 更是通过各样的解读与还原,为这个时代的大学提供一个精神与品质的标杆 【素材锐评】 怀念西南联大,有种大学精神历久弥坚 西南联大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亦是这个时代所有大学的典范。 有一种事物,只有放在历史长河中,才能看清它的价值。西南联大,就属此类。昨天, 是西南联大建校 80 周年纪念日。8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大举行,老校友齐聚一堂,为西南联 大庆生。各类纪念文章纷纷刊出,共同怀念那段关于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 为什么要纪念西南联大?既因为它是“中国现代大学办学史上的奇迹”,培养了众多大 师,也因为它代表了大学的真精神。它告诉我们,一个大学该有什么样的面貌。 西南联大诞生于抗战烽火中,三所大学的师生穿越战火,只为找一方能专心学术、实现 理想的净土。从北京、天津到长沙,再到昆明,他们不仅要经历漫长的跋涉,还要躲避日军 的轰炸,但他们不畏难、不退缩,离乡背井来到昆明,只为给中华文化赓续血脉,为中华民 族振奋信心。 我们现在纪念西南联大,首先纪念的是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虽颠沛流离但仍保持信 念、弦歌不辍的精神。重申这种坚韧一心的品质,首先在于它是超越的:大学生、教授之外, 这个时代每个有价值追求的人,都应有虽“手空空,无一物”但仍“结队向前行”的精气神。 回到历史现场,西南联大的学子、教授之所以能“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信念永不动 摇”,也是为了给当时的中国传递一种胜利在望的精神感染,作为当时社会的精英,他们扛 起这个国家前进的信心。 80 年过去,这种高校所负有的精神价值仍有必要重申。高校作为这个社会重要的思想 与知识殿堂,从来都是社会前进的灯塔,西南联大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亦是这个时代所有 大学的典范。在任何逆境中保持初心不改,坚定前行,这不仅是对一所大学的要求,也是一 个进步社会的应有之义。 当所有人都在谈当今大学精神之时,或许该问问,我们今天的大学,应该以怎样的姿势 向西南联大致意? 现在的大学,不论是外部办学环境,还是内部的财政支持,都与当年的西南联大大大不 同,但为什么西南联大仍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如今的高校里当然有很多专心学术的教 授与学生,但我们也常看到一些高校的学术丑闻、作风丑闻,以及太多大学生虚掷青春的例 子。 或许,他们缺的正是艰苦卓绝的品质与敬畏学问的精神。 西南联大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一个高峰,原因绝不止于它拥有上百留洋教授与许多天赋 过人的学生,更在于其校风,即陈平原先生所说的“严格要求”、“坚忍不拔”之境界。 坚忍不拔的品质从其南渡历程可窥一斑,而另一重体现是,教授、学生们虽日夜饱受轰 炸威胁,但书照读,科研照做。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蒋梦麟写出了《西潮》;曾昭抡教授率 领的“西康科学考察团”师生,通过专门的考察,为后来攀枝花矿区的开采提供了重要资 料…… 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他们用真精神做出了真学术。 西南联大建校 80 周年,我们怀念西南联大,追忆那个大学精神闪耀的时代,不只是将 其作为一个历史标本来审视,更是通过各样的解读与还原,为这个时代的大学提供一个精神 与品质的标杆。这正是西南联大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