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16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第八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第八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 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 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 3 000 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 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我们党的队伍中的确存在为混政绩求升官,滥用职权而造成生态被永久性破坏的干部,但毕竟是凤毛麟... 角.。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 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用错对象。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 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望文生义。③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④ 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山和水一样永久留传。后比喻恩德、情意深厚。⑤凤毛麟角:比喻稀 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⑥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 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 着他们能否在创业人潮中脱颖而出。 B.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 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 C.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 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D.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唯有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为自己撑起一片 辽阔的蓝天。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对此受益终生。 【答案】A 【解析】B.递进不当,“不仅……更……”分句内容的顺序应颠倒。C.成分残缺,“建立”后缺少宾语中心 词,应在结算后面加“的制度”。D.“诚信不亏人,每个人都将对此受益终生”不合逻辑,应将“对此”改 为“因此”。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词语的含义及褒贬色彩总是不断流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钉子户”一词似乎 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________。“钉子”们 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 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B.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 C.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 D.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 【答案】B 【解析】根据文意,“钉子户”的语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刁民”演变成“顽强抗争者”,从一个负面 的形象到现在正面的形象,所以现在“钉子户”这个词是对人的一种肯定的称呼,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梁启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用形象的话来描述就是“堕入地 狱的底层”。然而,最可悲的是道德的堕落、民智的固陋、思想的颠倒,愚昧的掌权者面临着死亡而不觉醒, 堕入底层的地狱而不自知。 梁氏师从康有为,率先睁开了眼睛看世界。( ),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________的身躯里流淌着 变革的热血,潜藏着过人的智慧,虽没有________的超凡本领,却有着忠君报国的赤子情怀。他凭着________ 的阅历和卓识,开启了大清维新变法之旅。最终由于光绪帝手无寸柄,处事________,“戊戌变法”方行百 日即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可悲的是道德的堕落、民智的固陋、思想的颠倒,愚昧的掌权者面临着死亡而不觉醒,堕入地狱的底 层而不自知。 B.最可悲的是道德的堕落、民智的固陋、思想的颠倒,愚昧的掌权者堕入底层的地狱而不自知,面临着死 亡而不觉醒。 C.最可悲的是民智的固陋、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愚昧的掌权者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面临着死 亡而不觉醒。 D.最可悲的是民智的固陋、道德的堕落、思想的颠倒,愚昧的掌权者面临着死亡而不觉醒,堕入地狱的底 层而不自知。 【答案】C 【解析】原句“道德的堕落”和“民智的固陋”位置颠倒;应是先“堕入地狱……”再“面临着死亡……”; “底层的地狱”修饰不当,和前文“堕入地狱的底层”的描述不一致。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为挽狂澜于既倒 B.他发动戊戌变法,为挽狂澜于既倒,创学会,办报纸 C.他为挽狂澜于既倒,创学会,办报纸,发动戊戌变法 D.他为挽狂澜于既倒,发动戊戌变法,创学会,办报纸 【答案】D 【解析】“为挽狂澜于既倒”是变法的目的,应放在“发动……”前面作状语;“创学会,办报纸”属于变 法中的措施,应放在“发动……变法”后。]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短小精悍 呼风唤雨 见多识广 瞻前顾后 B.五短身材 叱咤风云 博闻强记 瞻前顾后 C.短小精悍 叱咤风云 博闻强记 左顾右盼 D.五短身材 呼风唤雨 见多识广 左顾右盼 【答案】A 【解析】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五短身材:四肢和 躯干短小的身材。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叱咤风 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见多识广: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知识广博。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 犹豫不决。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________。 ①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 ②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等几大原则 ③游欧回来梁启超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 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评估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⑤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①④③②⑤ D.③②④⑤① 【答案】A 【解析】整个语段的思路是先总写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求同存异的关系,然后从求同与存异两个 方面分别说明。排序时要注意关联词的提示作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梁启超的“儿女情长” 张 剑 1948 年,梁思成以“主持中国营造学社多年,研究中国古建筑物,实地搜求、发见甚多”当选首届“中 央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学”唯一院士;他的弟弟梁思永因“主持大规模之殷墟工作,又发现华北史前 文化次序之实证”,与李济、郭沫若、董作宾荣膺“考古学”院士。当年全国人口 4 亿多,总共遴选 81 名院士,真可谓凤毛麟角。梁思成、梁思永兄弟同膺院士,更是绝无仅有。他们学术成就的取得,除 自身的努力之外,自然与他们的父亲、在近代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风潮的梁启超有关。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集中体现在他给孩子的书信和相关家书中。这些家书早在丁文江、赵丰田编撰 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已有不少披露,但大多是节录、择录,难窥全貌。近年来坊间也有 多种以《梁启超家书》为名的选编本,如张品兴编、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年版,梁思成续弦林洙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年版等。这次由中国近代史和戊戌变法史研究专家、正主持编撰《梁启超全集》 的汤志钧及其哲嗣汤仁泽编注的《梁启超家书·南长街 54 号梁氏函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 皇皇 43 万余言,可谓“梁启超家书”的最新整理成就。“家书”部分以 1994 年中华书局影印《梁启超 未刊书信手迹》为基础,兼收了《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的一些信函;“南长街 54 号梁氏函 札”则收录了最近公布的梁启超、梁启勋兄弟北京故居南长街 54 号所藏梁氏档案中梁启超函札 241 封, 虽然主要是梁启超致其弟弟梁启勋的信函,但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在晚清民初“家事、党事、国事无不 令人气尽”的感受。 “家书”部分,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作为人父对儿女们的关爱之情。在一般家书的家常“唠 叨”与人伦情感之外,他更多的是与儿女们谈学问、聊人生,为他们的未来进行谋划。 梁思成留美习建筑,梁启超认为他毕业后应与林徽因到欧洲一年或几个月,“开开眼界”,并为此筹措 经费,详细规划行程。他害怕梁思成所学太过专门,不利于生活与交友。太过专门会把生活“弄成近 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因此,他希望梁思成毕业后, 花时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某个方面。 梁启超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热爱。当其他孩子在美国、加拿大留学期间,只有被爱称为“老白鼻”(老 Baby) 的小儿子梁思礼在身边,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梁启超看在眼里,并告知远方的哥哥姐姐,如老白鼻“天 天自己造新歌来唱,有趣得很”,老白鼻“专做韵文,隔几天便换一首,也没有人教他。他总是在那里 哼哼”。“南长街 54 号梁氏函札”中兄弟情深之外,也有不少内容相关孩子们。如 1927 年 7 月 1 日致 梁启勋函中,谈论的主要是梁思成、林徽因“行庙见礼”时,各位亲戚的礼物如何准备。 家书因具有私密性,有时更能反映梁启超自己的思想及其变化。例如他对因北伐战争而引起全国性杀 伐就很是痛心,“据各方面的报告,最近三个礼拜内双方党人杀党人——明杀暗杀合计——差不多一万 人送掉了,中间多半是纯洁的青年。可怜这些人糊里糊涂死了,连自己也报不出账,一般良民之入枉 死城者,更不用说了”。因此,他坚决反对梁思忠回国,到北伐军中去“冒险”。而且面对如此局面, 他“天天在内心交战苦痛中”:他实在讨厌政治生活,但“完全旁观畏难躲避”,良心又过不去。 中国有“家书”传统,《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曾以各种版本行销多年而长盛不衰,我们相信“梁 启超家书”也将步入这一行列,成为中国“家书”传统的重要内容与延绵不绝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 年读物”(1986 年)。 ②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国藩复杂的内心世界,该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 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很多都体现在家书和给孩子们的书信中,最早见于《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B.通过《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的一些资料,我们可以了解梁启超是关心时事之人。 C.梁启超的家书,除了体现他的教育思想之外,还体现了他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书信中谈论了包括人伦情 感、学问、人生及未来规划等内容。 D.梁思成留学美国,梁启超担心梁思成拘泥于所学专业,希望他毕业之后,多涉及文学或人文科学方面的 知识。 【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这些家书早在丁文江、赵丰田编撰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已有不少披露” 可知,A 项中“最早”属曲解文意。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梁启超儿子的成就,从侧面烘托出梁启超在其中的突出贡献。 B.梁启超对家人的教育仅限于家书的教导,以家书的形式对儿女们进行教育。 C.梁启超眼光独到,思想开放,执意要梁思成出外游学,以此增长自己的学识。 D.从梁启超给家人的家书中不难发现,梁任公是一个脱离传统的人,并不拘束于传统礼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A 项,“侧面烘托”有误,第一段直接表明了“他们学术成就的取得……自然与他们的父亲、在近 代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风潮的梁启超有关”。B 项,“仅限于家书的教育”属无中生有。D 项,“梁任公是一 个脱离传统的人,并不拘束于传统礼教的束缚”于文无据。 10.试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家书”的作用。 【答案】①对于后辈们的人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②为增进家人情谊提供了良好的契机。③具有私密 性,在特殊年代不至于招致政治问题。④具有后世教育价值,为现今教育观念提供了思路。 【解析】本题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来概括“家书”的作用。第二段说“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集中体 现在他给孩子的书信和相关家书中”,那么我们可找出梁启超对其子女的教育作用,如指导孩子多花时间学 常识,和子女谈学问、聊人生,为他们的未来谋划;分享孩子的趣事,增进家人的感情。从倒数第二段又 可概括出家书具有私密性。从最后一段可看出家书对后世有教育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鸟 梁实秋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 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 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 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 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叽叽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 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 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 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 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 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 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 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 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 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 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 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 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 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 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 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蛮横 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 想,与鸟何干?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 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 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 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 早遇到烟囱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囱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 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 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号鸟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 了,但是我不忍看。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自己对鸟的种种感受。 B.文章借对鸟的感受,抒发了对于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生活的怀念、追求的感情。 C.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 D.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 【答案】B 【解析】B.把几个概念与全文内容对照,“博爱”在全文体现不出,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12.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哪四类? 【答案】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要回归文本相关语段进行筛选。 13.文章第 2 段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反衬手法。其作用是:用笼中鸟来反衬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地表达了作 者不满于像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运用的手法和作用的分析。要细读文本,从修辞手法到表现手法逐一思考和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