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一、答题原则
1.宏观把控,综合分析。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
是考纲规定的 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但是其综合性明显加强,答题时需要全面分析诗歌。
2.体察入微,着眼细部。命题者经常会在细微之处设置陷阱,经
常采用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等方法设误。
3.关注选项,辐射全诗。命题者设置的四个选项,其内容大多是
正确的,对于解决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和理解全诗内容具有积极作
用。
二、常见设误点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
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
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设误点 1:词句理解有误
释义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
今律古等。对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典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
绘。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解析 B 项,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
朱唏颜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
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②,谁
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
旧东去。
注:①金鏊:传说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
鸟,故称仙鹤。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凭危阑极目”一句中“危”是高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登高望
远的自然美景,可以看出作者兴趣盎然,心情愉悦。
B.“寒江斜注”中“注”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作者居高临
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神。
C.“胜游如扫”中“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此刻“倦怀”
全释、烦恼尽消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
全词浑然一体。
D.“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是说作者如当年苏东坡游
赤壁遇到孤鹤横江东来一样,也在傍晚清夜偶遇仙鹤。
解析:D 项,“拟访”是“准备访求”的意思,不是说作者已经
遇到了仙鹤。
诗意速通:
莫名地感到无聊,扶着楼上的栏杆极目远望,寒冷的江水斜斜地
汹涌东去,满目吴楚风烟,才知道登高远望的乐趣。将楼上的景色全
都看了一遍,夕阳中江上舟楫纵横,秋风将寺院的钟声传过来。兴奋
地拉着你的手,登到更高的地方欣赏暮色。
波涛翻腾中,隐约中一水从中间分开来,宛若水底的神龟穿戴着
金甲出水,力战蛟龙。此景就像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一样,应该是苏轼乘着仙鹤看到一番神遇。悬崖耸立在秋
风中,波涛高卷着奔向夜月,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次登楼之行,一扫
之前的倦怠的心情,随着大江奔腾向东而去。
设误点 2:形象设置有误
释义
意象、
意境类
判断意象、意境类客观题的正误,考生先要读懂
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将选项内容与描述诗歌
意象、意境的形容词、动词以及诗歌的主旨、创
作背景等相对照,由此确认答案。
物象类
物象意义的象征性及其象征意义的多元性,使考
生难以准确判断选项对物象意义分析的正误。正
确解答这类客观题,考生既要强化对传统物象意
义的积累,又要掌握鉴赏物象意义的技巧。
人物
形象类
人物形象类客观题,主要涉及人物的身份定位、
性格概括、作用分析、情感表达等。考生由于不
能深入理解诗歌或忽视创作背景和目的等因素,
故在做这类试题时容易出错。解决这类试题的关
键是要结合具体句子,准确把握人物个性,联系
诗歌相关内容和时代背景等分析意义、作用。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
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
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
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
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
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
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解析 C 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
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③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
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
北方称沙果。②罥(juàn):缠绕。③美人:此指陪酒的侍女或歌伎。
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
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
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
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
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解析:A 项,“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
诗意速通:
落花已在风前飞舞,再一次送走黄昏时的风雨。清晨以来,庭院
里半是残落的红花,只有悠悠荡荡的游丝,在晴空中荡来荡去。
我们曾在花前携手同游,尽情地饮干杯中的酒。劝美人不要因伤
春惜别而敛眉愁苦。在这酒尽友人将散之时,我也无可奈何,满怀情
愁。
设误点 3:语言设置有误
释义
炼字
类
炼字类客观题,涉及鉴赏古代诗歌字词的临时意义、赏析表达效
果等,解题时,考生要学会根据句子准确把握字词的临时意义,
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诗人创作意图等,赏析字词在写景、写人等
方面的表达效果。“炼字”要避免望文生义,考生必须有语境意
识,思考该字词涉及哪个(哪些)义项?运用什么手法?是否有多重
意义?
炼句
类
炼句类客观题,由于涉及内容广、分析角度灵活,考生容易出现
错误判断的现象。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应该先把全诗读懂;审视
选项时,要先看准选项是从哪个角度分析诗句的,然后从这个角
度出发,结合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理解,进而判断正误。
语言
风格
类
考生判断语言风格类客观题选项的正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
调动平时对诗歌语言风格知识的积累,分清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别;
二是在理解诗歌词语和句子意义的基础上,与诗歌语言风格的特
点加以比对,一一对应。
(续表)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
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
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信。②欹:
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
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
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
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解析 D 项,“语言典雅,情感奔放”错,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
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陆 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注?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三国时公孙瓒筑起百楼进行
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
根开始浮动。
B.“穷巷多泥谁问疾”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但是由于所住的地
方泥泞难行,无人前来探望。
C.“空阶滴雨又经秋”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
的氛围,增添了人生的感伤。
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
做非常可笑。
解析:B 项,理解有误。应为“感叹自己身处僻巷,处境困窘,
无人关心问候”。
设误点 4:表达技巧有误
释义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
直抒胸臆等。
典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渔歌,一
说指摇橹声。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
燃竹,日出打鱼。
B.三、四句描写的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
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
一诗风格正相似。
D.五、六句,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
诗境极是悠逸恬淡。
解析 D 项,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
是拟人手法而非比喻手法。所以答案为 D。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醉中感怀
陆 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
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
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
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
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D 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
事”。
诗意速通:
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依旧是穿青衫
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
响刁斗声震城楼。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设误点 5:情感基调有误
释义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
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乡的
思念,其感情基调则是悲伤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思
想感情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感情
基调则是喜乐赞叹的。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赠 别
许 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赠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本诗首
联既饱含深情,又充满哲理。
B.许浑的“莫怪分襟衔泪语”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表达了相同的离别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的颔联把人间离愁归咎于门外有路,看似毫无道理,但
却十分巧妙地表现了离愁难熬的情感。
D.“耕钓”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孟浩然《题张
野人园庐》诗中的“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的情趣有相似
之处。
解析 B 项,两者感情基调不一样。王勃的诗强调莫流泪,不伤悲;
许浑的诗是伤别离,认为悲情可以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刘著①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
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
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
久居北国。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
指李白。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
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
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诗人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
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
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解析:C 项,“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
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
诗意速通:
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冰天雪地里,楼上吹笛的,连玉指
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飘
荡在空间。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几次了?我
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
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
休。喝着,喝着,好像觉得天上的银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这翰林
学士为相思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去忍着眼
泪慢慢细读啊!
两步骤,答对诗歌鉴赏选择题
根据“设误点”来看,无非就是选项中某些形象、语言词、技巧、
内容情感表述不当,故在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先圈画并高度关注
这四个角度,然后将关键词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分析定答案。步骤
如下:
【典例】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演示】
标选项 细比对 判定
A.这首题画诗写景
兼抒情,并未刻意进
行雕琢,却能够于简
淡中见新奇。
此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诗歌
首联、颔联写画中之景,颔联、尾联重
在抒情,含蕴有味,“满眼”“向
来”“一窗”等用语浅易,风格简淡,
却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画很高的鉴赏水
平。
√
B.山水是这幅画的
主要元素,特别是江
水,占据了画面上大
部分的篇幅。
此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从首联可
以看出“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
描写对象,其中“满眼”写出了江水占
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苍然”写
出了山的辽远。
√
(续表)
标选项 细比对 判定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
远距离欣赏这幅画
作,领略其表现的辽
阔万里之势。
此项考查对诗歌颔联内容的理
解。“向来”是从来、一向的
意思。颔联的意思是,画家所
画的山水辽阔万里,素来都是
通过一幅画表现出来的。并不
是选项中所说的透过一扇小窗
欣赏画作。“诗人透过一扇小
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
错误。
×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
暮色中的树木与浮
云,也蕴含了欣赏者
的主观感受。
此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
表达效果的鉴赏。颈联描写的
意象是“众木”和“孤云”,
一个“晚”字点明了“苍茫暮
色”,而“不还”运用了拟人
的手法,写出了“孤云”在暮
√
色中浮动的行为,这是作者赏
画时的主观感受。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又呈吴郎①
杜 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
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
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征敛赋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
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做铺垫。
B.颔联中的“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
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
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
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解析:“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
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
笆防范她”。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诗人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
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
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字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
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
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解析:“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
“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防范她”。
诗意速通: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
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
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
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
巾。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三物理高考一轮复习错题集2021-05-2627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4页
- 2020届北师大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2021-05-2217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18页
- 2020届北师大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2021-05-2211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6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6页
-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英语语法专项五2021-05-2211页
- 【英语】2019届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2021-05-2219页
- 2012届高考一轮复习英语语法专项三2021-05-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