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50 KB
  • 2021-06-03 发布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试卷类型B ‎2020届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 ‎2020.2.11‎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对中国学界和演艺界而言难得一见的“汤显祖年”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究竟应当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汤显祖形象呢?‎ 汤显祖的人生历程非常复杂。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四代有文名。汤显祖从22岁开始到北京春试,四次落第,直到34岁才考中进士。后自请到陪都南京任职7年,因上奏激烈抨击朝政的《论辅臣科臣疏》,42岁被贬谪广东徐闻典史任。旋又被“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最后挂冠而去。如此跌宕起伏、震撼朝野的人生经历,与汤显祖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不无关系。‎ 可莎士比亚的人生经历就简单得多。他22岁从家乡来到伦敦后就从事与戏剧有关的工作。前后22年他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莎士比亚整整52年的戏剧创作生涯,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与伦敦剧团、剧场、剧作密不可分的。除了家乡和伦敦,莎士比亚几乎没有去过别的地方。除了戏剧活动,他也几乎没有其他经历。他的短暂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为戏剧而生的。‎ - 28 -‎ 从创作态度上看,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紫萧记》写于第三次到第四次春试期间。将《紫箫记》改为《紫钗记》也是因“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牡丹亭》也写于遂昌闲暇时光,准备挂冠而去之前,“后二梦”更是在故乡赋闲时有感而作。他吸屈骚六朝之丽辞俊语,纳唐宋八大家之丰沛语韵,创造了玑珠婉转、丰华美瞻的诗句文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惊梦》)等这样的名句名段,经梅兰芳的传唱,更是深入人心了。而莎士比亚的剧作全是他在伦敦剧团时作为职业剧作家而作的,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尽管如此,当人们观看他的戏剧演出时,还是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天才的剧作使我们“生存得到了无限度的扩展”。‎ 从社会身份来看,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当代人所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被认为是剧作家李渔认为作为“词坛赤帜”的汤显祖已经达到了绝顶的高度,但他并不认同汤显祖在剧坛的地位而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剧作家相比,基本上是一个专门为公共剧场的观众创作的剧作家,他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因此,剧作中的故事情节,支撑情节的人物性格等是莎士比亚最为关注的,而汤显祖只是为文人阅读和士大夫观赏而创作演出本。‎ 基于儒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心性修养基础之上的古代文人“成人”功夫,“君子不器”乃为最高的人生审美境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不会将现代分工意义上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等某一门技艺作为稻粱谋而终身为之,而只是在日常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自我修为中成就自己全德的文人趣味、人生境界。因此,汤显祖这位古代士大夫文人的杰出典范,绝对不会把戏曲视为其人生的终极目的,更不会为谋生取悦观众而填词,恰恰相反,汤显祖的“四梦”填词都是他作为与文人间建立“相为赏度”的机缘而起兴的。而这种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生志趣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莎士比亚所完全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邹元江《我们应当向世界传递怎样的汤显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汤显祖因直言政事而屡遭贬滴,最终挂冠而去,转而借写戏剧来抒写跌岩起伏的人生经历。‎ B. 从创作态度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着很大差别,前者是为了消磨时光,后者是迫于生计。‎ C. 莎士比亚戏剧的娱乐性目的,决定了其只需在戏剧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苦下功夫即可。‎ D.‎ - 28 -‎ ‎ 汤显祖直到清朝仍只被称作“填词大家”而非剧作家,其戏剧才华并未被当世所普遍认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分别从人生历程、创作态度和社会身份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回答。‎ B. 二三两段用并列式结构,介绍汤显祖、莎士比亚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C. 文章论述了莎士比亚、汤显祖戏剧迥乎不同的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D. 文章尾段通过援引儒家经典言论,阐述了汤显祖不把戏曲视为人生终极目标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单纯的人生经历,对戏剧超乎常人的坚守,为其成为杰出的戏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B. 汤显祖戏剧深入人心,与其独具魅力的词曲风格及后来艺术家的精湛演绎、传唱不无关系。‎ C. 汤显祖的士大夫身份,导致其剧作观赏群体较为单一,没有莎士比亚剧作那么强的生命力。‎ D. “君子不器”的人生追求,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将戏剧创作当作自己的趣味而非终身职业。‎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转而借写戏剧来抒写跌岩起伏的人生经历”分析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表述为“如此跌宕起伏、震撼朝野的人生经历,与汤显祖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不无关系”,说明汤显祖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仕途受阻有关,但他的喜剧创作,并未有“抒写跌岩起伏的人生经历”,而只是为打发闲暇时光。‎ C项,“只需在戏剧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苦下功夫即可”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他(莎士比亚)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因此,剧作中的故事情节,支撑情节的人物性格等是莎士比亚最为关注的”,并非“只需在戏剧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苦下功夫即可”。‎ D - 28 -‎ 项,“其戏剧才华并未被当世所普遍认可”分析错误,虽然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未被当世所认可,但不能说他的戏剧才华未必当世所普遍认可。原文表述有:“前后22年他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他的短暂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为戏剧而生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论述了莎士比亚、汤显祖戏剧迥乎不同的特征”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对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没有莎士比亚剧作那么强的生命力”说法错误,于文无据。虽然“汤显祖只是为文人阅读和士大夫观赏而创作演出本”,但是文章没有对汤显祖的剧作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的生命力进行比较,不能推断出这一结果。‎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8 -‎ 本轮猪肉供应减少、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猪瘟病毒持续扩散,猪瘟横扫各地,造成大量的猪死亡,生猪资源紧缺;一方面是因为自2015年以来的环保政策关停了不少养猪小作坊,农村禁养区没有养猪场了,养猪场数量有限导致供给不足。另外,正常的猪周期也是原因之一,猪周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周期,猪肉价格上涨时,就会刺激养殖户大量养殖,然后供应增加,猪肉价格就会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后,养猪户利润减少,就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减少养殖,生猪量减少,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当然,去年开始的持续不断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进口美国农产品关税增加,也影响了猪肉的价格。但是,2009年以来,猪肉进口量呈上升态势,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不超过3%,因此进口猪肉对国内猪肉价格影响有限,但即使如此,猪肉价格的连续上涨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摘编自李振中等《关注猪肉价格保障百姓消费》)‎ 材料二:‎ ‎(摘编自琚腊红等《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状况》)‎ ‎(摘编自2019年10月2日腾讯网《1万吨猪肉只够吃1.5小时 - 28 -‎ ‎ 中国人是有多爱猪肉?》)‎ 材料三:‎ 我国人民当前的膳食结构既由目前的经济生活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人民千百年来的饮食生活经验积淀而成。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关于膳食结构曾论述如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在全民健身的新时代,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的主要历史经验:‎ ‎(1)讲究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食物之间的互补。‎ ‎(2)提倡杂食与适量肉食。中国有食用蔬菜140多种,食用豆类20多种,能食用的动植物200多种中国众多长寿老人以素食为主,食品多而杂膳食偏简求精,有害无益,易造成微量元素铁、锌、碘,物质元素钙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症。‎ ‎(3)中国人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高,每天摄取量约34克,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推荐量相近。‎ ‎(摘编自株洲网《论述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内容及特点》)‎ 材料四:‎ ‎2019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出台了23条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短期市场影响来看,通过投放冻猪肉和加大猪肉进口、增加替代肉类供给,猪肉价格涨幅将会回落。‎ 新颁布的政策还将提升养殖户补栏、扩产积极性如扩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范围,增加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购置补贴为符合授信条件种猪场、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实施贷款贴息、规模场补贴。在养殖用地方面,纠正之前环保拆迁中“一刀切”的做法,稳定目前已有生猪产能,提供异地重建养殖用地、加快环评程序审批,提高新增产能投产速度。‎ 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如优化屠宰加工业布局,加速流通模式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加强肉品冷链物流建设,建设完善冷链仓储配送体系,有助于增加生猪就地就近屠宰量,减少物流成本和疫病传播风险。‎ 另外,新政策还尝试探索生态资源补充机制,有利于建立跨区合作机制。‎ - 28 -‎ ‎(摘编自朱增勇等《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市场和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4. 材料一中不是本轮猪肉价格上涨重要原因的一项是 A. 猪瘟造成生猪太量死亡,使生猪市场供应紧张 B. 猪周期进入生猪养殖减少阶段,生猪数量减少 C. 环保政策关停不少养猪小作坊,导致供给不足 D. 中美贸易摩擦使关税增加,影响进口猪肉价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能量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而城市居民在这些食物中所获能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居民。‎ B. 当下猪肉消费在中国居民的动物性食物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远超禽类、牛羊肉的消费,因此猪肉价格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和幸福指数。‎ C. 《黄帝内经》主张人们应以食用谷物为主,孔子则认为即使肉多也不宜过多食用,这些中华民族的膳食传统有其合理性,值得现代人借鉴。‎ D. 为了提升生猪养殖户补栏、扩产积极性,新政策着力在疫情、环保和贷款方面解决了养殖户“不敢养”、“没钱养”和“没地养”等问题。‎ ‎6. 如何促进我国猪肉价格稳定?请根据材料,从百姓和政府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A ‎ ‎6. 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生猪生产发展;通过投放冻猪肉和加大猪肉进口、增加替代肉类供给等手段,适时进行市场调节;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疫情防控能力。②百姓:提倡健康的膳食结构,讲究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食物之间的互补;提倡杂食与适量肉食;从偏爱猪肉转变到猪肉、牛羊肉、家禽肉相结合。‎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关内容梳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其次要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再次要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最后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答案。‎ D项,“中美贸易摩擦使关税增加,影响进口猪肉价格”这一条不能算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原文表述为“2009年以来,猪肉进口量呈上升态势,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不超过3%,因此进口猪肉对国内猪肉价格影响有限”。‎ 故选D。‎ - 28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而城市居民在这些食物中所获能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居民”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农村居民在“谷物”中所获取能量的比例高于城市居民。‎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促进我国猪肉价格稳定,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百姓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努力,下面从百姓和政府两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从政府方面:材料四中,“2019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出台了23条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可见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生猪生产发展。“从短期市场影响来看,通过投放冻猪肉和加大猪肉进口、增加替代肉类供给,猪肉价格涨幅将会回落”,可见政府要适时进行市场调节;通过加强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加强肉品冷链物流建设,建设完善冷链仓储配送体系,有助于增加生猪就地就近屠宰量,减少物流成本和疫病传播风险。‎ ‎(2)从百姓方面:材料三中,“在全民健身的新时代,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的主要历史经验”“讲究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食物之间的互补”“提倡杂食与适量肉食”。同时,从偏爱猪肉转变到猪肉、牛羊肉、家禽肉相结合。‎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踵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洪放 - 28 -‎ 在一次饭局之后,田去非竟对这个位于青桐河谷地荒废很久的滴水阁产生了兴趣。一直生活在青桐城里的田去非居然从来没听到过它的名字,他觉得有些意思,便带着公司副总叶颖去看看。‎ ‎“田总,怎么突然来了兴致要来这里?那边还在吵闹着呢。”叶颖皱着眉头问。田去非笑笑。叶颖摇摇头,自从出事后,田总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怪都怪这场梅雨,将仁诚公司工地的脚手架淋得湿滑事故中六个工人受伤,有的受伤严重政府要求仁诚公司必须保证治疗、保证生活。起初田去非跟受伤工人家属们协商了两回,又派人查询事故赔偿的相关政策与法律依据,依法善后,并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因为公司资金紧张,暂停所有业务。‎ 滴水阁小得可怜,但是外面却足足有三百亩的空地。梅雨时节,暖融融的空气里,交织着雨和泥土的芬芳,同时又有各种花的清新的香味。田去非耸了耸鼻子,对叶颖说:“好地方吧?怎么样?”‎ ‎“的确是好地方,与世隔绝。这地方一直就这么幽静?没人来?”叶颖问道。守阁的人说,没有大路,所以僻静,后面的悬崖太高,政府放弃到这儿来扩充。‎ 田去非心里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末了,田去非决定投资将滴水阁重修起来。叶颖张着嘴,却没说话。她被田去非的表态给弄懵了。起初她只觉得田去非是想找个僻静的地方散散心,哪承想他是来投资滴水阁重建的!她更关心的是上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叶颖问田去非:“目前公司正在为事故善后,现在投资搞滴水阁开发,我们怎么向那些受伤者家属交代呢?这十分的不妥!”田去非便强调只是做善事,心里却想起一个月前与到任才半年的青桐市委海平书记在省城的见面,书记谈到了青桐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不管叶颖怎么想,中秋前,滴水阁的大殿基本落成。田去非在一个黄昏专门到了修复现场,他绕着正房走了一圈,对叶颖说:“到时候一定要搞出大场面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滴水阁!”叶颖心里有一缕莫名的惆怅而且更令她感到心焦的是,她现在根本摸不着田去非的思想脉络了。田去非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滴水阁的修复上。她先前一直怀疑田去非是在打那块空地的主意,但这事连分管城建规划的副市长都否定了,那应该不太可能。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所谓的功德?为了求得一份内心的平安?‎ 重阳这一天清晨,太公台下、青桐河边,滴水阁重修落成典礼如期举行,整个场面庄严宏大。几乎就在典礼的同一时刻,在青桐法院,仁诚公司的事故赔偿案件第一次开庭,诉状上依法赔偿诉讼标的六百一十万。田去非并不在意这些,他的心思全在滴水阁上。‎ - 28 -‎ 雪刚停,阳光刺眼的白。田去非喜欢早晨起早,在滴水阁前的空地上慢慢地走上三圈。他一边走,一边听着脚底下积雪的刺啦啦的声音,那声音青脆、连绵,仿佛从脚底下一下子响到很远的地方。田去非走着,听着,听着听着,整个天地都澄明起来。‎ 春节刚过,法院一审宣判了,叶颖很快就将赔偿款打到了六位伤者的账户上。仁诫公司也宣布公司正式恢复所有业务,田去非安顿好公司这边,经常到滴水阁那边去看看,喝喝茶,同守阁的人聊聊天,再看看他一直都带在身边的一张字条。今天田去非再次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云不遮日,尘不蒙心。田去非觉得有点脸发热,但他并没吭声,看着,心有所动,将字条放进了口袋。‎ 到了三月底,青桐“两会”召开了。“两会”开到第三天,在原来的议题上突然增加了一个议题,讨论拟编制的《青桐城市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太公台以北青桐河谷地(即滴水阁区域和沿外环线部分),而滴水阁将要迁到西北近山区。田去非知道,他大半年来所苦心经营的“大大事”终于敲定了。‎ 叶颖得知情况后,问田去非:“这不会就是你说的大大事吧?”‎ ‎“好文章还在后头呢。”田去非说,“这一块地,下一步政府肯定要来具体商谈。我的目标是以最低价格,确保能拿到这个地块,然后进行全面开发。想到这些,我觉得这半年多来的心血没有白费。”‎ 叶颖看着阁子,说:“记着,我们曾商量好要成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田去非眼眶湿润着,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流泪。‎ 三个月后,太公台前的空地上,热火朝天,青桐最大的精品高档社区正式动工。与此同时,田去非做了一件他觉得是他今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的倡议下,青桐建筑界联合设立了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并承诺将把太公台社区开发的所有利润全部捐给基金会。他一直记着海平书记写给他的字条:云不遮日,尘不蒙心。‎ ‎(原载《清明》2015年第5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田去非拉着叶颖去看滴水阁时,通过对话号引出两人在事故赔偿问题上的矛盾,不仅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还为下文做铺垫。‎ B. 叶颖关心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在法院宣判后又很快就将赔偿款打到了六位伤者的账户上,说明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企业领导。‎ C. 小说两次写到海平书记的小字条,这在结构上进行了照应:小字条的内容又与田去非心中的善念互相映衬,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 - 28 -‎ ‎ 田去非修复滴水阁,在政府决定搬迁滴水阁后争取开发滴水阁区域地块,这些情节为设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做好了层层铺垫。‎ ‎8.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在内容上,衬托了田去非此刻的美好心情,暗示了田去非已经决定投资扩建滴水阁的想法;在结构上,为下文滴水阁扩建、迁址重建作铺垫。 ‎ ‎9. ①《菩萨蛮》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滴水寺的扩建与迁址重建的过程;另一条是暗线,是关于道德良知和金钱的抉择,具体地说,是关于受伤工人的赔偿问题的解决以及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的建立。②这样处理,既能使滴水阁的考察、投资扩建、迁址重建等情节线索清晰明了;又能表现出田去非思想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有助于突出如何正确面对道德良知与金钱这一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这些情节为设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做好了层层铺垫”分析错误,“在政府决定搬迁滴水阁后争取开发滴水阁区域地块”这一情节只是推动了情节发展。田去非最终捐出太公台社区开发的所有利润设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是诸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有海平书记的小纸条“云不遮日,尘不蒙心”、有滴水阁的感化、有叶颖的影响等。才使田去非找回了良知。‎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关键句子的作用,一方面要照应结构,一方面要照应内容(包含情感)。‎ 划线句子描写了滴水阁环境的清幽,“雨和泥土的芬芳”以及“各种花的清新的香味”衬托出此刻田去非心情的高兴。首先这是个尚未开发了地方,给了田去非的机会,同时,这次考察,更加坚定了田去非投资扩建的想法。在结构上,这次考察的感受为下文关于滴水阁的扩建、《青桐城市发展规划》的出台、滴水阁迁址重建等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9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结构及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情节是如何发展的,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等。‎ 第一问分析小说的明暗线索。回答此题,只有把握了小说的情节即可概括出来。小说题为“菩萨蛮”,主要情节写的是滴水阁的扩建与迁址重建。这是明线。同时,围绕滴水阁的扩建与迁址重建,主人公田去非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一个只追求金钱的企业领导,转变为一个有道德良知,对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人。这是暗线。‎ 第二问,小说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暗线交织,使情节线索更加清晰,从对滴水阁的考察,到扩建,到《青桐城市发展规划》的出台,再滴水阁迁址重建,情节清晰明了。这样明暗线交织也有助于展现人物思想转变的过程。田去非在工伤事故还没有处理结束的时候,就去考察滴水阁,原因是在一个月前的一个饭桌上听到海平书记关于青铜城市发展的构想,他觉得这里存在商机。在海平书记的小纸条提醒,在副总叶颖的影响下,也在滴水阁静穆的气氛熏陶下,田去非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对工伤事故的处理更多考虑了工人的利益,把太公台社区开发的所有利润全部捐出设立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同时,通过明暗线交织,也突出了如何正确面对道德良知与金钱这一主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曹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忠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悉。时酷史周兴、来俊臣、丘种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 - 28 -‎ ‎ ,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诛李氏,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有功尝谓所亲曰:“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B. 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C. 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D. 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是隋唐以来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博士在中国古代指学官名。‎ B. 明经是西汉时被举荐的官员必须学习的科目,隋唐科举考试设明经、进士二科。‎ C. 载初是唐朝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D. 赦指宽免罪过,发布赦令是古代君王的特权之一,而今天的赦令是依法发布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有功为官公正,仁义为本。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诛杀一个吏人;担任司刑丞时,救活了很多无罪却被酷吏诬陷的无辜者。‎ B. 徐有功坚持正义,敢于抗争。他经常在朝廷直言是非曲直,甚至与武则天争辩,武则天严厉诘问他,他脸色不变,争辩得更加急切。‎ C. 徐有功勇而有智,救人有术 - 28 -‎ 来俊臣以行本诬告张知等人谋反不实之罪奏请将其处死,徐有功以事君之道反驳,行本等七人得以免死。‎ D. 徐有功一心救囚,不计利害。酷吏周兴曾引经据典,奏请以故出反囚之罪处死有功,武则天虽然不答应囚禁审问,但也将其免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 ‎(2)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答案】10. A 11. C 12. A ‎ ‎13. (1)徐有功却能一人坚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凡是奉诏被抓到大理寺审讯的,徐有功都秉公复议而去掉不实的罪名,前前后后,挽救了几十户上百户人家。‎ ‎(2)俊臣违背明主的再生之赐,违背了圣人的恩德信义之道。作为臣子虽然应当痛恨坏人坏事,但是侍奉君主一定要顺应君主的美好愿望。‎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他以宽厚仁慈治理政务,不施杖刑。官吏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信义,便互相约定:“如有犯了法,应受徐有功杖刑的,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人们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司法参军,一直到任期结束,没有杀过一个人。‎ 句中,“不行”的宾语是“杖罚”,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徐司法杖者”意思是“受到徐有功杖刑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争用命”意思是“争着为他效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解说错误,“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不是年号。‎ 故选C。‎ ‎【12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诛杀一个吏人”分析有误,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杀过一个人,不止没有诛杀“吏人”。原文表述是“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恕,宽恕;诏,奉诏;出,除去。‎ ‎(2)乖,违背;嫉,痛恨;恶,坏人坏事。‎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 28 -‎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徐文远的孙子。考中明经科,多次调动官职至蒲州司法参军,承继受封为东莞男。他以宽厚仁慈治理政务,不施杖刑。官吏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信义,便互相约定:“如有犯了法,应受徐有功杖刑的,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人们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司法参军,一直到任期结束,没有杀过一个人。载初元年,(徐有功)多次升官至司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王弘义等人陷害无辜,都受到了最重的处罚。公卿也因此震惊恐惧,没有谁敢讲真话。徐有功却能一人坚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凡是奉诏被抓到大理寺审讯的,徐有功都秉公复议而去掉不实的罪名,前前后后,挽救了几十户上百户人家。他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武则天用严厉的神色责问他,身边的臣子无不胆战心惊,唯独徐有功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不久,他调任秋官员外郎,又转任郎中。不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陷害,按罪名当处死刑。武则天对公卿说:“古人用杀人的办法使杀人案件停息,我现在用施恩义的办法使杀人的案件停息,接受各位公卿为任知古等人求情,我赐给他们第二次生命,授给他们官职,等待他们明白而为朝廷效力。”来俊臣、张知默等又不听从,请求以大法加罪,武则天不同意。来俊臣就单独拿出裴行本的案卷,复查他以前的罪行,上奏道:“行本私下干着叛逆勾当,告张知謇与庐陵王谋反一事不实,罪当处斩。”徐有功反驳来俊臣,上奏道:“俊臣违背明主的再生之赐,违背了圣人的恩德信义之道。作为臣子虽然应当痛恨坏人坏事,但是侍奉君主一定要顺应君主的美好愿望。”裴行本终于(因徐有功的力辩)而被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及他的弟弟榆次县县令李长沙,又被唐奉一所陷害,唐高宗在朝处理完政务之后私下里议论了一下李氏兄弟的吉凶祸福,打算报复李氏兄弟,要诛杀他们。徐有功又坚持为他们争辩,未能起作用。秋官侍郎周兴向武则天参奏徐有功说:“我听说两汉的旧例,附和下属欺骗君上的处以腰斩,当面欺君的也斩。《礼》上又说:‘巧说诡辩、曲解法律的人要杀。’徐有功故意为反叛者开脱罪名,他的罪行不能被赦免,请圣上按其罪判刑。”武则天虽然没有同意拘捕审问(徐有功),但是(徐有功)终究因此事获罪而被免官。过了很久,朝廷又起用徐有功,让他担任左台侍御史,武则天特地褒扬他跟其他大臣不同。当时远近之人听到徐有功又被授予官职,都高兴地去祝贺。徐有功对他的亲友说:“现在身为司法之官,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长安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被追赠为司刑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①(节选)‎ - 28 -‎ 杜甫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①严公:杜甫的朋友严武。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镇守蜀地的严武奉召回朝。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③丹地:指皇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以大鹏回翅飞返北方、围护北极星喻指严公将由蜀入朝,回到皇帝身边忠心效命。‎ B. 三、四句先想象严公听漏待鼓等待上朝的情景,再以宫莺停止歌唱点明严公入朝己在夏天。‎ C. 五、六句设想严公离蜀后,蜀地人民将深陷愁苦之中,委婉地赞美了严公镇守蜀地的功绩。‎ D. 七、八句写严公入朝后,他的住地将空留漫漫江水和隐隐白蘋,表现了诗人对严公的思念。‎ ‎15. 这首诗的后四句,表达了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②希望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他的住地将空留漫漫江水和隐隐白蘋,表现了诗人对严公的思念”分析错误,“江潭隐白蘋”指的是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这个惆怅,远远不止对严公的思念,还有希望自己能再回朝廷做官的意思。‎ - 28 -‎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意思是这辈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关中跟你一样效忠朝廷。写出了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从多角度写赠别之意。‎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意思是你若能登上台辅之位,危机关头切莫顾惜自身!诗的最后二句是全诗核心,也是杜甫最郑重的嘱咐——如果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诗歌前四句写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难之际需要严武这样的旧臣。严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肃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说朝廷而说中原,是赞扬严武为众望所归,表明他这次还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这四句赞扬严武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在平叛收京镇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贡献。安禄山叛乱后,玄宗逃往成都,肃宗即位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北)。严武也到灵武辅佐肃宗,搞好安定团结。后两句借用张天步,比喻国家的政治局势。这是说严武过去在中央工作,曾经激于忠愤,协助打开当时的局面,收复两京。塞上由于战争而扬起的沙尘,说严武镇守四川,又从容不迫地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纠纷平息下去了。‎ - 28 -‎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首句用典《庄子·逍遥游》上的寓言: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度,背负青天,然后图谋迁移到南海去,用来比喻志向远大。这是赞美严武抱有大志,要将四川地区治理好,有如大鹏展翅,而今奉召回朝,又好比它回翅由南方飞返北方。“北极”一句,古人认为:它位于天体最高处,其它的星都拱卫着它。这是赞美严武一向忠心耿耿地为皇帝工作,这次内调中央,更加接近,和其他大臣一道犹如众星捧着北极星。“漏鼓”一句是设想严武上朝情景,待漏听鼓,直到天亮。“宫莺”一句,这是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事实上,“玉帐术”一句是典用一种迷信说法。这是说严武还朝后,虽然留下了玉帐术,足以“静塞尘”保护成都人民。突出严武在四川政绩,令百姓思念,最后写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做官,从多角度写赠别之意。诗的最后二句是全诗核心,也是杜甫最郑重的嘱咐——如果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严武入朝既是杜甫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延伸,也在客观上使杜甫又失去了经济依靠,此后二年诗人漂泊在梓州、阆州,直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复回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杜甫才又携家回成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刘后主扩大听闻,发扬先帝美德,振奋士气,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避免堵塞言路。‎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意思与《论语》中“思而不学则殆”句相近。‎ ‎(3)在《琵琶行》中,琵琶女一出场,“_______,_________”简单的几个准备动作,就己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答案】 (1). 不宜妄自菲薄 (2). 引喻失义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转轴拨弦三两声 (6).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菲、臾、拨。‎ - 28 -‎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II卷 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码技术和数码艺术给受众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最大可能,也让艺术突破了作者和读者、台上和台下的 ,使艺术真正意义上走向受众,受众可以在缪斯女神面前充当一回创作者。如某些剧作中的人物命运安排,情节增删、着色等,受众都可以参与到创作中去。一部作品的最后完成,可能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一定的物质作为 的,可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种艺术能像数码艺术那样与技术结合得如此 。它摆脱了传统物质媒介的束缚,超越了现实实在物的各种限制,使艺术作品不是象牙塔中的摆设,而是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有可能走向真正的最广大的民众。因而,我们迎来了艺术审美的 的时代,也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了美的意境和美的氛围。我们进入了一个“数码复制的时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樊篱 平台 游刃有余 世俗化 B. 桎梏 载体 轻而易举 世俗化 C. 桎梏 平台 游刃有余 大众化 D. 樊篱 载体 轻而易举 大众化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可能让这部作品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也就失去了一个结尾。‎ B. 也可能让这部作品永远没有一个结尾,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 C. 这部作品就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永远没有一个结尾。‎ D. 这部作品也就可能永远缺少一个结尾,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28 -‎ ‎ 使艺术作品不再停留于象牙塔中,而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有可能真正地走向最广大的民众。‎ B. 艺术作品不再停留于象牙塔中,而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有可能真正地走向最广大民众。‎ C. 使艺术作品不再是象牙塔中的摆设,而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有可能走向真正的最广大的民众。‎ D. 艺术作品不是象牙塔中的摆设,而是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真正地有可能走向最广大的民众。‎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第一空: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桎梏,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语境中指的是突破了界限或屏障。应选“藩篱”。‎ 第二空:平台,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语境中指承载艺术的物体,应选“载体”。‎ 第三空: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语境中指数码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容易,不费力。应选“轻而易举”。‎ 第四空:世俗化,社会上流行的,平庸的。大众化,广受欢迎或很普遍的东西。语境中指艺术审美已经走进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应选“大众化”。‎ 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语境上文,“可能是……”,这里应以“也可能”开头与之衔接,排除CD两项。“也就失去了一个结尾”语言表达不准确,排除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主语应是“它”,指数码艺术,因此在“艺术作品”前面需要加“使”,排除BD两项。“象牙塔中的摆设”指的是原来的“艺术”,对于数码艺术来说,已经不是这样的摆设了,所以,应加上“再”,即“不再是象牙塔中的摆设”,划线句中“而是在艺术质量、艺术形式上”,“是”需要删除,这里不需要“而是”这一关联词语。排除A项。‎ 故选C。‎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我们对景德镇元青花瓷各窑址出土的瓷片观察分析,____________,所烧制瓷片的品质和用途也不同。高质量胎泥颜色洁自,质地细腻,多用于烧制出口的大件。中质量胎泥含有少许铁、锰等杂质,颜色和质地稍差,极少有斑点,多用于生产中、小件产品。低质量胎泥含铁、锰较多,是淘洗胎泥的渣料,颜色灰黄,粗而干涩,__________,多用于烧制民用粗器。由此可见,___________,胎泥质量越高。‎ ‎【答案】 (1). 胎泥质量不同 (2). 存在较多斑点 (3). 瓷器用途越重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根据下文“所烧制瓷片的品质和用途也不同”,以及下文的高中低质量的胎泥烧制瓷器的不同用途,可知此次可填写“胎泥质量不同”。‎ - 28 -‎ 第②空:根据上文中等质量的胎泥的说明,从富含矿物,到颜色,到质地,到斑点,可知,这里是对低质量胎泥的说明,应斑点较多。此处可填写“存在较多斑点”。‎ 第③空:根据上文的分析,不同质量的胎泥烧制的瓷器用途不同,以及下文“胎泥质量越高”,可见,瓷器的用途越重要。此处可填写“瓷器的用途越重要”。‎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为古代的“士”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古代的“士”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特殊人士”。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相封侯,退则游于山野,尊崇“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能量。‎ ‎【答案】示例:古代的“士”是有信仰,有文化,有一定的社会能量和地位,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特殊人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注意事项:认真审读题干;不能遗漏要点;要按合理的顺序排列句子成分;语句要通顺。‎ 首先阅读文段,找出主干句,如“古代的‘士’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特殊人士’。”再找出修饰成分,如“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相封侯,退则游于山野”“尊崇’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能量”。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串串在主干句中。最后根据语句的简明与连贯的要求进行修改。如:古代的“士”是有信仰,有文化,有一定的社会能量和地位,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特殊人士”。‎ - 28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家喻户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诗句脸炙人口。‎ 这几十年,现代科学探索告诉人们,月亮表面原来是一片坑坑洼洼的不毛之地,没有水,没有空气,毫无生机。2019年,随着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们对月亮的认识越来越透彻。‎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家喻户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诗句脸炙人口。于是,探索月球的奥秘,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梦想。‎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从陆地到太空,这是探索,更是长征。时至今日,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光辉成绩。 ‎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的那样,“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启示我们,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唯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才能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 - 28 -‎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天河基地、织女、河鼓、泰山……新发布的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表明,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 春节贺岁电影中,《流浪地球》的票房独占鳌头。究其原因,就在于电影表达出了人类未来太空事业的恢弘场面,更传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理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是巧合,中国航天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一起向更深处的寰宇、更美好的未来进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材料有两个段落,第一段强调“人们对月亮充满着美好的想象”;第二段强调“现代科学探索逐渐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从材料看,有两个重点词,“想象”“探索”,由此抓住这两点进行立意,谈梦想可以激发活力,促人奋斗;反过来“梦想”也要靠“奋斗”来实现。还可从材料中“航天”到“每一行业”,也可写个人梦想、某一行业的梦想和中国梦的关系。如小梦成大梦,共筑中国梦等。 ‎ 参考立意: ‎ ‎(1)梦想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2)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3)梦想要靠奋斗来实现;‎ ‎(4)共筑中国梦。‎ 参考素材:‎ ‎1、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2、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天眼”探秘到载人航天,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这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得知嫦娥四号着陆的喜讯,年近九旬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豪情满怀。‎ - 28 -‎ ‎3、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是中国航天历史性的一刻,中国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对于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来说,这次成功只是我国未来航天强国建设路线图的一个节点,飞天探索无止境,太空逐梦正当时:按照我们的规划,跻身于航天强国的行列,2020年标志是什么呢?一个是探月月球背面探测,然后嫦娥5号月球采样返回。火星探测2020年开始;2030年在月球上建立长期运行的无人值守科研站。‎ ‎4、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拥有了它,人类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在最黑暗的时候,他能化作一束光照亮前方;梦想是指南针,在你最迷茫的时候,它能为你指引方向。‎ ‎5、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小鸟。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它们动听的歌声,喜欢他们的聪敏矫捷的身手,更喜欢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的信念。清晨我早早的就起床了为的是去欣赏小鸟动听的歌声,沿着家乡的小路一路小跑。忽然我被眼前所发生时所惊吓,有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而旁边的鸟妈妈并没有奋不顾身的去救它,并且表现的非常从容,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我想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妈妈,当我回过神的时候,小鸟已经被狠狠摔在了地上。正当我走过去的时候,小鸟奇迹般的飞了起来。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事情并不是这样,我错过了那位鸟妈妈。‎ ‎6、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每只小鸟都要自己学会飞,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需要这样,只有看小鸟自己的造化了。鸟妈妈正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飞才不会去救它,但是相信这是鸟妈妈的心里也一定十分痛苦吧。小鸟并没有辜负妈妈对它的期望,自己学会飞了。多么脆弱的小鸟啊!竟然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惜牺牲自己幼小的圣身体。因为他对自己的梦想是多么的渴望呀!外面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等着它去看呢。也许这就是梦想取之不竭的动力吧!‎ ‎7、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赞美的,比如说:飞蛾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光与热,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身体扑向烈火之中。‎ ‎8、我敬佩上古的夸父,它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惜道路的遥远和艰辛,去与太阳赛跑,最后渴死在山谷中。生命是可贵的,但碌碌无为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虽然有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在经历无数次坎坎坷坷之后并没有成功,但是只要你去追求了,总会有收获,而这个过程是值得去回忆的。‎ ‎9、倘若我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鹅,我要为了自己心中的光与热,扑向那熊熊烈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后悲壮的死去。‎ 行文结构:‎ - 28 -‎ 本题适合于写出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部分需要运用充分的论据材料,论据的选择要注意新颖性和典型性。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要总结全文,强化论点。本文结合人们对月亮的向往,论述“梦想”的重要性,又梦想到“中国梦”结构清晰,论点突出。‎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8 -‎ ‎ ‎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