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考点二 赏析小说形象——听言观行,认识“这一个”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基础先导】
人物形象
1.作者写“摔玉”这一情节展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6分)《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必修三)
提示 “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鲜明性格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突出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的叛逆性格。
2.林冲的人物形象在梁山好汉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①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小说开头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完全没有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②心地善良,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③刚强、正直,疾恶如仇。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④做事细心。林冲去山神庙前“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做事仔细的人。
3.结合课文,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翠翠身上体现出的美。(6分)《边城》(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①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②聪慧、矜持。比如课文节选第五部分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
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课文节选第六部分中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两年前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端午的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4.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别里科夫命运的见证者,讲故事的形式加上第一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真实性。
物象
5.文中多次写到林冲的“酒葫芦”,这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意象,其实它却有多方面的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①自古英雄好汉都好酒。林冲也不例外,他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自然是胸有豪气。②酒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留赠他的。酒葫芦是一个标志,表明葫芦主人的身份,林冲接受酒葫芦,表明他接受囚徒生活,并且安于囚徒生活。③酒葫芦为后文林冲买酒埋下了伏笔,进而有了林冲进山神庙躲避风雪以及血染山神庙的情节。
6.第6自然段中,对黄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边城》(人教版·必修五)
提示 ①增加了生活情趣,突出了边城和谐的美。②侧面烘托了翠翠的天真和善良。
突破一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掌握解题通法
考法(一) 指定语段人物心理或形象概括分析
解题技巧
第一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
第二步: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三步:深入文本,换位思考。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典例示范】
典例1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蓑衣(节选)
张 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的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
1984年11月
(选自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采树鳔》,有删改)
请依据画线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经明确“画线”语句,属于特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题型很明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①画线语句情境是小格认为达子在看她的笑话下发生的,“小格的心里一热”,说明她心中有所触动。
②上文达子要帮忙翻地,小格“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是犹豫后的决定,说明姑娘的自尊心占了上风,她是一个要强的人。
分清描写,抓关键词
①“垂下眼睫”这一动作是“心里一热”后内心自尊挣扎的表现;②关键词“执拗”已经明确了人物的自尊要强。
答案
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
考法(二) 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技巧
理情节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人物行为、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其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
看描写
找出小说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对这些直接描述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语段进行提取和整合,进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点
析关系
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人物与环境等关系中分析形象特征。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结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找评语
借助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来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解题技巧
注意:(1)形象与性格概念的区别: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肖像、衣着、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2)常用的答题术语: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即可)
答题模板
综合表述式
用一个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分点列举式
×××的形象特点:①特点一+分析;②特点二+分析;③特点三+分析
【典例示范】
典例2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人物形象”等词语,可以知道本题是对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考虑
从人物对话可知,她每月拿工资、吃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这表明她的身份是城市劳动者;从她“右手背在背后”“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的动作神态中,可见她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充满优越感,有虚荣心;从她“扑过来”抢着洗衣服以及想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女儿、自己要到乡下来“享几年福”等,可以看出她愿意用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答案 ①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②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③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儿 子
苏 童
小孟站在柜台前没有动,他数了数小盒里的彩色蜡烛,你得给我五盒,他说。那位小姐美丽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厌烦,她说,对不起,我只能送你一盒,这是我们老板定的规矩。他逼视着小姐说,送不起就别送,我买总可以吧?后来老板就出来了,他息事宁人地拿了四盒小蜡烛给小孟,嘴里说了一串很快又很难懂的话。
小孟骑着摩托车向西郊而去,他母亲现在随他妹妹住在那里的居民小区里。小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见他母亲的面了,他妹妹在电话里说他已经三个月没去看望母亲了,他感到歉疚,所以当他妹妹问他知不知道后天是什么日子时,他立刻想起来了母亲的生日,他说,我记着呢,是六十大寿,生日蛋糕早就定好了。小孟不是那种不孝之子,他常常向他的知己朋友透露他的第一次婚姻破裂的原因,他的前妻什么都好,还是大学生,文学素养很高,她的语言天赋就被用来贬低和丑化他母亲了,有一次她对他说,你母亲天天忙里忙外的,怎么还那么胖?她说着还捂嘴哧哧地笑,小孟说他当时二话没说就给了她一个耳光,一个星期后他们就离婚了。
正逢下班,街上交通很拥挤,小孟不得不放慢摩托车的车速,偶尔地他伸手到后座上摸一摸那盒蛋糕,蛋糕安然无恙。小孟想象着母亲在家里翘首等待他的情景,他知道她的脾气,这么长时间不去看她,她一定生气了,她会说,你来干什么?你心里还有我这个妈吗?母亲怎么数落他他也会赔笑脸的,他记得母亲从来不喜欢甜点,这盒蛋糕最后会被他自己消灭一半,母亲会在一边很满足地看他吃,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的,小孟兀自一笑,他想象着母亲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块浸过水的手巾,随时准备替他抹去脸上的奶油。
小孟将摩托车停在建材公司的门口,黑鱼正好从门里出来,小孟低头调整蛋糕盒的位置,黑鱼就站在他身后看,黑鱼说,放不稳,吃掉算了。别闹,这是我母亲的生日蛋糕。黑鱼说他要赶时间去工人新村,要小孟捎他一程。小孟有点儿犹豫,黑鱼取出头盔戴上,跨上了摩托车的后座,他说,我给你捧着这蛋糕。
他带着黑鱼往工人新村去,他随口问了一句,去工人新村干什么?黑鱼却吞吞吐吐起来,他说,找大个子,谈夹板的事。小孟似乎愣了一下,紧接着问谁要的货?黑鱼说,还没有下家呢,这不是去看货吗?黑鱼越是闪烁其词,小孟越是穷追不舍,多少钱一张?这次黑鱼沉不住气了,你想干什么?摩托车停在一幢居民楼前,他问黑鱼,大个子是姓黄吧?黑鱼不解地点点头,说,那就一起进去坐坐?小孟从黑鱼手中接过蛋糕盒,他说,进去看看老朋友。
隔着门就听见了洗牌的声音,屋里乌烟瘴气的,黑鱼凑到大个子耳边说了句什么,大个子说,急什么?等打完这一圈牌再说。大个子没有认出小孟,他就提着蛋糕盒站在大个子身边看牌,黑鱼说,你怕谁抢你的蛋糕吃啊?小孟就走到一边把蛋糕盒放在电视机上,他看了看盒子里的蛋糕,发现那上面的几个红红绿绿的字已经扭结在一起,无法辨认了。
大个子手气不错,他们一来他就和了个清一色,小孟忍不住地渲染那只关键的九饼,黑鱼面有愠色,用一种冰冷的语调说,你还会打牌?小孟能猜到黑鱼在想什么,小孟嘿地一笑,意味深长地拍了拍黑鱼的肩膀,他说,我看完这圈牌就走。
小孟确实没有什么阴谋,但黑鱼如坐针毡,并且有意站到大个子一边,把小孟和大个子隔得远远的,大个子要上厕所,他就让小孟来替他,他说,你替我打两副,输赢都算我的。
小孟看了看黑鱼,黑鱼指了指自己的手表,他说,再不走你的蛋糕就坏啦。小孟盯着自己手上的牌,他没有注意到大个子在电视机那里停留的动作,他没有想到大个子的肚子这么饿,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开了他的蛋糕盒,他没有想到大个子一口就吃掉了小半块蛋糕,而且把那么一个高级的蛋糕抓得像一堆烂面团似的。他真的没有想到,后来他回忆起黑鱼突然爆发的那阵怪笑,后来他知道黑鱼在笑什么了,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后来看见的就是这个一片狼藉的蛋糕,蛋糕上的那八个字被吃掉了两个,剩下的也失去字的形状了。
大个子发现了自己的过失,他说,我以为是我家的呢。小孟想大个子你又不跟我做生意,怎么把我的蛋糕给吃了?小孟心里这么暗暗骂着,嘴上却说,没关系,吃了我再买一盒。小孟看见那几盒彩色小蜡烛,有的散在电视机上,有的落在了桌上,他都收起来,放进了夹克的口袋里。临出门时他看了眼蛋糕盒,他说,这蛋糕就留给你们吃吧,我再去买一盒。
黑鱼跟在小孟的身后说,哪儿还有蛋糕卖?蛋糕店都关门了!小孟突然停住脚步,屋里的人看见他抓过蛋糕盒,狠狠地扣在黑鱼的头上,他们看见黑鱼的脑袋上像顶了一顶式样新颖的帽子,黑鱼对小孟的袭击猝不及防,他张大嘴看着小孟,小孟没说什么,突然哈哈一笑,然后他冷静地绕过麻将桌,朝四个人的后背每人拍了一下,扬长而去。
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小孟现在能够想象到母亲和妹妹她们等得忧心如焚,可是他可以向天发誓他不是故意的,他确实没想到看一圈牌会花这么长的时间。
小孟的摩托车向西郊急驰而去,路上他清晰地听见了从口袋里传来的那种声音,他猜到是那些彩色小蜡烛被折断了。这下好了,他在蛋糕店里所做的一切都变得荒诞可笑了,小孟想今天也许并不是一个好日子,不是好日子,却是他母亲六十大寿的日子,不管怎样他也得赶回去,赶回去为母亲祝寿。小孟曾经路过两家夜间营业的点心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诱人的大蛋糕,但是小孟没有下车,小孟只想早点儿赶到母亲身边,其实有没有蛋糕他也无所谓,他了解他母亲的脾气,他更懂得他们的母子感情,带不带蛋糕他都是他母亲的儿子。(有删改)
1.[人物形象]小说在刻画小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析 小说的主要事件就是儿子给母亲过生日,所以反映了他孝顺的性格;通过他买蛋糕的言行表现了他喜欢占小便宜;通过他对黑鱼说去看老朋友说明他势力心强,有心机;从最终的结果来说,说明他贪玩误事,忽略了母亲的感受。
答案 ①有孝顺母亲之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母亲的感受。②喜欢占小便宜,势利心强,有心机。③贪玩误事。④暴躁。把蛋糕扣在黑鱼身上。
2.[人物形象]“黑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 “形象特征”与“性格特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象特征包含的方面比较广,如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地位、身份等都应在答案之中。
答案 ①爱占小便宜。黑鱼说蛋糕“放不稳,吃掉算了”,又要小孟捎他一程去工人新村。②性情急躁。小孟多追问黑鱼几句,他就沉不住气了,喝问小孟想干什么。③有心机,私心重。小孟问他做夹板生意的事,他吞吞吐吐。生怕小孟与大个子关系好,所以他竭力从中阻拦,催促小孟离开。④为人不地道,奸诈。大个子吃蛋糕时,他发出怪笑,既不阻止,也不告诉小孟一声。
3.[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刻画“大个子”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解析 要从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与主题的相关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次要人物有时还能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 ①
陪衬(衬托)作用。衬托主要人物小孟,一是小孟与大个子就待了一会儿,大个子上厕所时就信任他让他顶牌,衬托小孟善于与人交流、交往;大个子因为肚子饿就随便吃了小孟为母亲祝寿的蛋糕,而小孟虽心里骂着,但嘴上却说没关系,衬托小孟遇事有心机,也能原谅他人的性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黑鱼提到大个子做夹板生意,小孟自己也做生意,就想去坐一会儿;大个子打牌要上厕所让小孟顶一下,没想到大个子把小孟买的蛋糕吃了一小半。这才导致有了后面的情节。③深化主题。通过对大个子形象的塑造,来描述小孟对待朋友或者陌生人的事情与涉及自己的母亲、家庭的事情时的处理,揭示了作为社会角色的青年能心态平和、积极健康地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的主题。
突破二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还经常考查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在这三方面。
【知识图解】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主要人物作用型
(1)(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捡烂纸的老头》)
(2)(201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走眼》)
考查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作用”“用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次要人物作用型
(1)(2016·全国卷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玻璃》)
(2)(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未婚妻》)
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次要人物”“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物象作用型
(1)(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2)(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鞋》)
(3)(2013·全国卷Ⅰ)“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考查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考法(一) 人物形象的作用
解题
主要人物形象
技巧
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考虑对读者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启示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5考虑”
次要人物形象
从“自身作用”考虑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从“衬托主要人物”考虑
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从“情节作用”考虑
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从“主题作用”考虑
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从“‘我’的作用”考虑
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图示:
答题模板
文章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对……(主题),或……(情节)等起到了……作用。如下图示意:
【典例示范】
典例3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主要人物的作用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先要把握小说中王有福的性格特点,再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从对小说的情节、主题及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对情节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
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同情。
对社会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这件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揭示小说主题。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本分善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同情。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通过王有福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2)[次要人物的作用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这道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属于对次要人物的分析。作答时,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却没有见到,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这一系列情节,“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
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侧面烘托,突出主要人物
“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的存在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我”看待玻璃墙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渲染气氛的多为群体人物,文中没有体现;不过,“我”这个次要人物出面来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点非“主要作用”,可不答)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考法(二) 物象的作用
解题技巧
自身作用
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环境作用
一是指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人物作用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兰、竹等
情节作用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主题作用
指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典例示范】
典例4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①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③“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因为接线生接错电话,两人戏剧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命运相连。两人从未见面,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因而电话聊天透露出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形象。②电话交流的限制性又丰富了读者对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意思答对即可)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船 歌
蒙福森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嚎,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
,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几年,孩子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转眼,就到了1943年。
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进了抚河镇。
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
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
张德贵断然拒绝。
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他们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
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力。”
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
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
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
1.[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张德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解析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可以看出他技艺高超;老婆孩子被日本人抓去被他救回来,可以看出他胆大心细、热爱家庭;牺牲生命也要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可以看出他英勇无畏。
答案 张德贵是一个技艺高超、胆大心细、充满阳刚、勇而有谋、热爱家庭、英勇无畏、保家卫国、誓死反抗的船工领头人的英雄形象。
2.[人物性格概括与分析]小说在刻画张德贵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解析 “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做过的事来表现的。如小说的主要事件是誓死不帮日本人运输粮食,反映出他刚烈的性格特征。
答案 胆大心细、勇而有谋、爱憎分明、刚烈。
3.[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塑造张德贵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主要从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等方面来思考,概括要准确。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通过写发生在张德贵身上的几件事情,讲述出故事的来龙去脉。②塑造人物形象。这篇小说通过塑造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高度赞扬了那些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即借助张德贵和一群船工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评价,歌颂了外族入侵时英勇反抗的普通劳动者不惜牺牲生命,也绝不做亡国奴的崇高精神。
4.[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解析 可以从对小说内容的丰富、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主题深化(揭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 ①丰富小说的内容。描写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使故事内容丰富,线索增多,扩大了小说的容量。②从一个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形象。描写张德贵热爱自己的老婆、儿子和女儿,表现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为后面描写他先救出全家人,再赴运输“战场”做铺垫,这也从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③
使情节波澜起伏。因为日本人抓了张德贵的老婆、儿子和女儿,胁迫他就范,使情节在曲折中发展。
5.[分析物象的作用]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解析 物象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大体可以从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等方面思考。
答案 ①贯穿全文。“船”这一物象,提供了众多人物工作的对象,特别是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是船工们生活的依靠。②推动情节发展。无论是张德贵及他的伙伴们劳动的场所,还是老板们经商物资、日本人运送粮食,都需要“船”这一事物,在险滩上船破人毁,则能使情节发展达到高潮。③为塑造人物服务。张德贵的驾船技术高超,驾船过险滩时胆大心细,与敌人斗争时,他驾驶运送的粮船撞上大石头,体现了他保家卫国、誓死反抗的精神。“船”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必不可少的载体。
突破三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一、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
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
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
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
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鲁迅高超的文学手法之一“画眼法”,深刻地惟妙惟肖地活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2.语言描写
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骆驼祥子》: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5.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可表现出小心谨慎: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
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
又如:孔乙己会“回”的四种写法——迂腐呆气。
(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
(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
(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2019·全国卷Ⅰ)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理水》节选)
(2)(2014·江西卷)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抻面》)
(3)(2013·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枪口下的人格》)
(1)考查从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形象”“手法”“技巧”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考查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题干中往往有“间接”“侧面”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3)考查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干中往往有“谈谈”“分析”“塑造”等作答动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答题“3步骤”
第一步:定角度,明方向
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
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看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
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案整合。
【典例示范】
典例5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抻 面①
阿 城
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
,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 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以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定角度,明方向
题干中提到的“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考生的思维应该考虑描写的手法,并且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因此本题属于“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题。
第二步:找对应,细分析
答题时,应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分析。作品主要通过两个场景描写来间接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一是写客人看铁良抻面和自己吃面,通过客人的心理和行动描写来衬托;二是写犯人“老头儿”吃面,以“老头儿”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来衬托。
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
根据第二步的分析,概括出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答案 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④“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重建学校
路 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
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战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形象的塑造手法]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本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②干净利落的语言描写,表明少安不捐修庙钱的坚决态度,如“我不会出这钱”。③动作描写凸显少安对学校建设的关注,如走进破败老校、原二队饲养院,找朋友金俊武议事,蹲在山顶环视双水村。④心理描写则写出了少安决定投资办学的心理过程,如老学校勾起的回忆、伤感;决心与修庙唱对台戏,“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还有月夜环视双水村想到许多事情等。
2.[环境描写作用]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甲处:①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②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③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
(2)乙处:①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②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③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
赏析小说形象
(45分钟 34分)
题组一 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
你演奏吧
[保加利亚]兹德诺夫卡·伊芙提莫娃
“别拿走我的单簧管,万科,求你了。”伊万说,“你还记得有一回我用这个单簧管为你的爸爸演奏吗?你爸爸的肋骨疼得要命,但我为他演奏了一曲之后,他的身子一下子就舒展开了,关节也能活动了。”伊万穿着一件磨破了的棉衣,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老旧的单簧管。这乐器已然历经沧桑,褪色的表面上到处都是划印。
“你已经在我这儿赊了整整几个月的账了,伊万,”柜台后面的男人说,“到现在你连一毛钱都没有还给我。”
这个男人身处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算是咖啡馆、酒馆和便利店三合一的店堂吧。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万科,把稻米、白糖和面包卖给村民就是他平日的营生。
穿破棉衣的男人抚弄着单簧管黯淡无光的音键,“我会在你儿子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所有表哥表弟堂姐堂妹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族里所有老人的葬礼上免费演奏。别把我的单簧管拿走。我儿子这阵子正在学呢。他在街上听到什么调子,就能在这乐器上立刻摆弄出来。”
“你不应该这么贪杯啊,伙计。为什么你不去意大利找份工作呢?你早就应该去赚钱。”酒馆老板说着就伸手去拿单簧管,“我儿子还小。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结婚。”
“那会儿你为你儿子搞了个生日聚会,我为他演奏,一毛钱没收,你老婆听得都哭了。”单簧管手伊万说,“还有,牙医把你那颗烂牙拔出来的时候,你没求我过来给你演奏吗?你的嘴肿得跟一个枕头似的,是我吹着小曲儿给你止了疼。”
“你给我止了疼是因为我们一起喝醉了来着。”万科打断了他的话,“而且在你搞定这件事之前,你把我最好的一瓶白兰地给喝了。”酒馆老板嘟哝着,伸手去拿单簧管,“看看这个!它只配扔进垃圾堆。”酒馆老板一脸厌恶地摇着头。
“你可以拿走……你愿意的话,我去把我的冰箱给你拿来?”
“
那冰箱本来就是我的,伙计。我把它扔出去,然后你去把它捡走了。我才不要那个见鬼的冰箱呢。”
“那就把我们厨房里的桌子拿走吧。它几乎是全新的。你看怎么样?”伊万问,新的希望让他的嗓门也响了起来,“孩子现在正学着怎么吹单簧管呢。把这玩意儿从他手里拿走该是多遗憾的事情啊。兴许将来他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呢。如果孩子他妈看到孩子没有了单簧管,会把眼睛哭瞎了的。”
“我可不会喝得烂醉如泥,如果我真的对我儿子能干上音乐这一行特别在意的话。如果我想要我的儿子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我才不会像你这样懒得要命呢,伙计。”
“你不能把我的单簧管卖给任何人,万科。它有年头了。它是我爷爷的,这你知道。他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和希腊的雅典都用它演奏过。后来我爸爸在索菲亚用它为矿工们演奏过……”
“没门儿。再说什么都没用。还有别的什么我能从你这儿拿走抵账呢?”酒馆老板喃喃抱怨道。
“那我能在晚上过来吗?”伊万问,一边解开破棉衣的扣子,“我把单簧管从墙上拿下来,就演奏那么几分钟,就几分钟。”
“你觉得我看上去像是疯了吗?你保准会把我的客人们吓跑的。”
酒馆的门打开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羸弱男孩走进来,他的个头可比酒馆的柜台还矮呢。
“有其父必有其子。”酒馆老板嘟哝着,“曼诺,去告诉你妈,我不能再赊账卖给她白糖了。你爸爸会把单簧管留在这儿,我会再给你们五天的面包。就这样。”
男孩沉默了。他的视线沉到了地面上,停留在那里。然后,他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索着,掏出了一些零钱、四个带着裂纹的玻璃球、一把弹弓和一块干净的手帕。
“万科大叔,”男孩开口了,“把这些都收下吧。用这些东西够不够把爸爸的单簧管买回来呀?这是村里最好的一把弹弓了。”
“没门儿,曼诺。回家去。”酒馆老板说着,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然后他给了男孩一块巧克力。“拿着这个,小家伙,回到你妈那儿去。这儿冷得透心凉。快跑吧,不然,你该要得重感冒了。”
“让我用这单簧管演奏几分钟吧。”男孩说,“
让我先演奏一会儿,然后我会把我们家的狗洛克斯带来。我把狗给你,你把我爸爸的单簧管给我。”
酒馆老板把这破烂不堪的乐器交给男孩。“万科大叔,”他说,“如果你心里痛苦,不要怕。你听到我的演奏之后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我保证。”
酒馆里很冷。刺骨的寒风在屋外咆哮,房间里弥漫着塑料、香烟和山毛榉的柴火半燃半熄的气味。
静谧的音乐从老旧的单簧管里流淌出来:如此温柔的旋律,像是一个男人从漫长的病痛中恢复过来,像是一个孩子在街上发现了一把超棒的小折刀,像是你茶里的白糖块,像是你饥肠辘辘时的一碗豆子汤……这小家伙的单簧管吹奏个不停,直到村里最老的爷爷也一跃而起,和年轻女孩们一起跳起舞来。
终于,这男孩停止了演奏,老旧的单簧管看上去又变得黯淡无光,遍体鳞伤,仿佛伊万的爸爸的手从没触摸过它。伊万的手也没触碰过它。
酒馆老板不再瞪着柜台上的酒瓶子看了。“小子,”酒馆老板说,“拿上你的单簧管,一路跑回家去吧。告诉你妈,我会给你一个礼拜的面包。算在我账上!我请客!为什么你要演奏成这样呢,小子!”
1.小说多次写到单簧管“老旧”“黯淡无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解析 小说中单簧管起着线索的作用,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都围绕其展开。因此,要分析单簧管的形态“老旧”“黯淡无光”的作用,除了要分析其表层意思,更要深入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
答案 ①凸显其使用时间长,历经几代人的吹奏。②用单簧管的老旧衬托主人眼下的落魄与无奈。③烘托了伊万的儿子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音乐的巨大魅力。
2.小说中的伊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注意梳理伊万与万科的对话,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注意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答要全面,不可遗漏要点。
答案 伊万是一个生活穷困、喜欢喝酒、痴爱音乐的乡村乐师的形象。他痴爱音乐,却又喜欢喝酒,不善谋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尊重儿子的爱好特长,为了儿子不惜向店主万科哀求,是一个形象丰满的底层人物。
3.对于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伊万,有人认为是店主万科,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
解析 ①从人物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关系的角度去判定;②从人物与小说主题、创作意图的关系的角度去判定。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 (示例一)伊万。①伊万是小说中着力刻画与描写的人物形象,作者用语言、细节、动作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其进行了刻画。②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伊万的遭际展开的。③作者用伊万这个人物形象,展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示例二)万科。①万科是小说的叙述主体,且与伊万的形象相得益彰。②万科虽然不是慷慨大方之人,但对伊万一家却表现出难得的宽容与慷慨,富有同情心,体现了人性的光辉。③万科在故事中居于中心位置,伊万与曼诺两人的形象均因万科而丰满。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6分)
酒 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戚爷,是地道的戚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睑下垂,两眼黯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他就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癞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定。这么多年,戚爷为了那个信念、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
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戚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在这里走散了。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般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妻有关的梦。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现,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凉,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戚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戚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是省城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厅长正是戚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吗?
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遣不掉的梦。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中能看出戚爷的一份执着,家人为了不让他摆摊,跟他产生了矛盾,认为这件事有失个人和家庭身份。
B.戚爷死守酒摊,是因为他在守望,有信念,这跟他过往的经历有关,甚至大家对戚爷颇有微词,如“花痴”“好色”。
C.戚爷跟过去永远不会割舍,他沉浸在梦中,梦中每每想到妻子,总是心生悲凉,妻子走散永远是自己的痛。
D.拆迁是戚爷的儿子一手策划的,熟悉死守的地方一夜之间变成废墟,一个孤独、无奈、凄苦的老人形象映入眼帘。
解析 A项,“认为这件事有失个人和家庭身份”错,说明家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
答案 A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地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通过描写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行为,表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凄苦的心路历程。
解析 C项,“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错误,文中没有对比小城的旧貌和新颜。
答案 C
6.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解析 回答本题,应结合文中对人物外貌、言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及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比如开篇对戚爷外貌的描写,体现了戚爷的衰老;坚守等待前妻归来的信念,不顾儿女的反对,坚持摆酒摊,这说明他的执着和坚守;但是这样的做法既得不到儿女的支持,也不被周围的人理解,这些都体现出戚爷的孤独;小说最后写这个地方被拆迁,戚爷没有了等待前妻的地方,他的眼神体现了他的无奈、凄苦、绝望、无助。
答案 衰老颓败,执着坚守,孤独寂寞,迷茫无助。
7.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解析 回答本题,应结合原文,分析“守摊”在小说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守摊”是小说的叙事线索,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守摊”展开的,以“守摊”为中心,可以使故事叙述更加紧凑简洁;从人物的角度分析,以“守摊”为中心,通过戚爷与他人对“守摊”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能够更加突出戚爷执着坚守的形象;从主题的角度分析,“守摊”能够更好地体现戚爷对爱情的坚守,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 ①“守摊”贯穿小说的始终,串联主要情节,使叙事更加紧凑简洁;②能够更加突出戚爷执着坚守的人物形象;③以“守摊”为中心能够突显小说坚守爱情的主题。
相关文档
- 2019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122021-06-038页
-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2021-06-038页
-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2021-06-036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22021-06-03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小说阅读作业2021-06-035页
-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2021-06-035页
-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2021-06-038页
- 金脉11小说阅读之感情主旨-备战2012021-06-0321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22021-06-0333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项提升练62021-06-0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