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单元 文言文(2)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
1.点击素材——《孔孟两章》
孔子和孟子的仁爱思想博大精深,虽穿越千年的时空,但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彪炳史册,影响后世。他们的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运用方向】 传承 仁政爱民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走近文化名人
【运用示例】
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弘毅坚韧的品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怀,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那个世事变幻莫测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爱思想。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理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平、向往和谐社会的体现。
2.点击素材——《劝学(节选)》
荀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用行动来检验我们的所学,也就是要达到“学”与“行”的统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专一,有恒心。
【运用方向】 恒心 积累 专一 学与思 求学上进学习方法
【运用示例】
15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正如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浮士德》;明代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药学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每个人都拥有决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最终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3.点击素材——《过秦论》
举起反秦大旗的陈涉,是一个被判苦役的人。他出身低微,缺乏名望,也没有雄厚的财力。他的士兵,都是“疲弊之卒”,他的武器,也不过是些截断的木棒。但当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时,却应者云集,广大人民“赢粮而景从”,轻而易举地击破强于“九国之师”的秦国军队。强大的秦国却败给这些因有罪而被征发的“谪戍之众”,令人深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强大统一的秦国对人民施行的暴虐统治使它从强盛的峰巅,瞬间跌入灭亡的谷底,强大之势与败亡之速形成强烈的对比。
【运用方向】 仁义 治国 民心向背 前车之鉴
【运用示例】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千秋万代的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在《过秦论》中把这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秦的灭亡在于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厉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也引起了东方诸国贵族的强烈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仁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国家将不是国家。“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定地生活。因此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仁爱。
15
4.点击素材——《师说》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将“佛骨”迎入大内,供奉了3天。在皇帝愚昧嗜佛、百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泛滥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佞佛热潮。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社会矛盾,于是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论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乃“朽秽之物”,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这使唐宪宗龙颜大怒地斥骂韩愈,要立斩韩愈,在宰相和众大臣的竭力营救下,韩愈才免得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一直关注时政,痛恨时弊。《师说》作为一篇第一次明确阐释教师职责、呼吁关注教育、注重从师学习的文章,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愈作为“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先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无疑也有示范作用。
【运用方向】 从师学习 教育事业 发展大计 直言上谏
【运用示例】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流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册,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飞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便生如夏花之绚烂。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勇敢地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5.点击素材——《晏子治东阿》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很好,景公却偏听偏信责备晏子,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有治理好东阿,百姓饥者过半,但景公却迎接他,祝贺他,并且赞扬他有成绩。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这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道听途说,而应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运用方向】 兼听 偏信 廉洁 客观公正
【运用示例】
15
还记得“纸上谈兵”的赵括、“痛失街亭”的马谡和让“晏子治东阿”的齐景公吗?他们像一面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诚恳地劝后主刘禅要吸取两汉的成败的教训,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嘱咐后主刘禅要察纳雅言,广开言路,遗憾的是,后主刘禅只顾享乐,听信谗言,最终亡国,被天下人耻笑。
因此,今天的我们要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在实际生活中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力求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6.点击素材——《谏太宗十思疏》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向上级提出建议的忠贤之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却不多见,所以唐太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之治”得以善始善终。这是魏征的幸事,也是太宗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运用方向】 敢于直谏 宽容大度 从善如流
【运用示例】
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征屡次“犯龙颜”进谏,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明白谏言的可贵、魏征的忠心,进而“从谏如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二、单元写作训练定向
15
说“安”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①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②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④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她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⑤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⑥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⑦,
⇨①亮出本文论点:“安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显示出作者的真知灼见。
⇨②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
⇨③一语中的。
15
⇨④从反面联想到宋王朝只求一隅之“安”的临安。
⇨⑤又自然联想到易安居士——李清照。
⇨⑥由古转今,联想到鲁迅《灯下漫笔》中关于“安”的阐述,非常贴切。
⇨⑦文末提出“定要将‘安’字慎选”的辩证观点,将中心深化,写出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爱恋。
【名师评点】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开头就亮出本文论点:“‘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旗帜鲜明,并显示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接着,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唐王朝正是由“治”而达到“安”的局面的。又从反面联想到南宋王朝只求一隅的临安——只能是“临时安定”,作文写出了对历史的感怀。作者挥动大笔,写出了中国人的“长安愿望”“求安心态”“居安心理”。出色的构思,出新的材料,再加上出彩的议论,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表现在旋律高昂、境界广阔。作者不仅围绕“安”字,撷取了汉、唐、宋、清史的相关材料,而且写出了现代人对“安”字的理性思考;不仅剖析了旧中国国民甘当奴隶、随遇而安的民族心理,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爱恋。作者的这种对“安”字的真知灼见与对国家民族的眷眷情怀,谱写成这首旋律高昂的“安”字赞歌,融合成这幅境界广阔的“安”字画卷。
南宋词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技巧点拨】
1.拟好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眼”,是“窗口”。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①观点鲜明、准确;②语言简洁、形象,富有文采。
观点鲜明的题目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问题(1) 阅读下面的题目,说说这些拟题有什么好处。
“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莫为名利遮望眼”“爱心之树开满幸福之花”“荡起自信的双桨”
15
答:
【提示】 以上题目,形象、生动而富有个性,能抓住阅卷者的目光,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如“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在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
拟题的方式有:(1)题目就是观点,直截表明观点;(2)借助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观点;(3)设置悬念,引人注意;(4)逆向思维,反常理而用之。如“引得春风度玉门”“胜利乃成功之母”“开卷未必有益”“付出不一定有收获”等。
2.开好头
写文章有讲究“凤头”之说。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六种:开门见山法、设问置疑法、名言警句法、运用修辞法、情景渐入法、形象诠释法。
问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不亦乐乎》)
答:
【提示】 运用了开门见山(起笔点题)法。或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或单刀直入点明敌论。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应为议论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问题(3)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办?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一个避风的港湾;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当生活遭遇挫折》)
答:
【提示】 运用了设问置疑法。开篇设问,总起下文,启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这样巧妙地设问,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问题(4)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古之人尚能如此豁达超然,那么,身处现代聒噪环境中的我们,还能否守住那片心灵的净土,留有一份过人的度量?”(《包容》)
答:
15
【提示】 运用了名言警句法。名言警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聪明的作者会巧妙地引用与文章话题或观点相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作为开头,既文采斐然,又能突出中心。
问题(5)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缺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听取心灵的召唤》)
答:
【提示】 运用了修辞手法。排偶句式的运用,使开篇气势不凡,情感充沛;“心灵之灯”的设喻,形象、别致、醒目,让主题凸现。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议论文开头甩掉沉闷、干瘪的味道,换之文采飞扬、情味盎然,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
问题(6)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
答:
【提示】 运用了情景渐入法。这是议论文开头常用的写法。就是先记叙一件事,或讲述一种社会、自然现象,或描述一个场景,然后对此作一番阐述,自然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7)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这段开头文字有什么特点。
“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答:
【提示】 运用了形象诠释法。这样的开头曲折有致,借自然之现象,形象诠释什么是真正的“语言沟通”,从而进入到人际沟通的精神领域中来。这样也增强了文章的色彩和趣味,让人眼前一亮。
3.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15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问题(8) 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本段在论证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小悦悦遭遇18位冷漠路人而亡、研究生投毒害死同学的悲剧,有着动车事故、食品安全、沙尘雾霾的生存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等真善美的典型。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我看到大三学生刘路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我看到16岁的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连获200米、400米混合泳金牌,改写了中国游泳的历史,成为中国游泳历史上的第一位奥运双冠王。/我知道,这个时代存在着无尽的美,更有着许多展示美的机遇。只要我们自强不息,追求梦想,人生就会机遇多多,生活就会绚丽多彩!
答:
【提示】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首句和末句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整体论证结构采用正反对比式,说理透彻,论述严谨。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
4.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
有些同学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苏武、苏轼、张海迪等,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作万金油。这些论据虽是典型,但不能引人注目。要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另外,还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不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达不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结好尾
15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
【技法总结】
只要细心观察,自然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道不完的美丽。通过以上的阅读分析,我们懂得了,好的议论文要做到:
1.题目是文眼,观点鲜明准确,语言凝练有神。
2.开头如凤头,六种技法巧妙开篇,紧扣题目,情理斐然。
3.中间如猪肚,论据典型鲜活,论证深刻严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结尾如豹尾,回扣题目,前后照应;语言响亮有力,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一、拓展思维训练
请以“心存善行”为题目,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开头。
答:
【答案】 在凛冽的寒风中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是一种善行;留下几秒钟,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行;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行;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行;路面有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行……美好的生活需要点滴善行。这些身边的微小的行为,让我们的心中氤氲起一份真诚的感动。关注他人,心存善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二、整篇训练
【命题呈现】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定。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导引】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耕种”是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15
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素材超市】
1.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2.“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 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兰亭序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4.刘亮程——“扛着铁锨”,智慧地耕种
对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在一家报社打工。有一段时间,我无法适应新环境,一向只会使锨抡锄的手,猛然间变得笨拙无比,找不到一件可干的事。好在我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编辑业务,并且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已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
15
和不同读者的口味,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5.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尊严地耕种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当时西方流传着“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世衰道微”。辜鸿铭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效仿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之举,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创作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6.苏珊大妈——“我曾有梦”,坚持不懈地耕种
苏珊,2009年英国达人。她年龄有点大(47岁),长相有点雷人(身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有点老土(顶着一头乱发),说话有点语无伦次。在演唱伊莲·佩姬的《我曾有梦》时,她以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天籁之音震撼全场,红透英伦,真正诠释了何为“人不可貌相”。
苏珊大妈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做专业歌手,成为伊莲·佩姬那样的歌星”。她说:“你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苏珊12岁练习唱歌,一夜成名的背后,是35年不间断地歌唱,是35年长长的寂寞。35年,从花季的少女,到无业的大妈,这中间或者只有倔强、辛苦和失落,组成她35年每一个夜晚或者清晨的滋味。人的一生之中,或许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不甘平庸的追求,但谁能够耐住长长的寂寞,把追求坚持到底呢?有点想法的人很多,有点办法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对成功来说,这些都不够,因为合适的机会同样重要。苏珊大妈的成功,告诉我们:你首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办法,然后才是等机会!
7.约翰·罗尔斯——“正义女神的新传人”,专注地耕种
15
约翰·罗尔斯(1921—2002),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197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正义论》出版后,成为哲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目前该书已被译成27种语言,售出40余万册。
童年时心中埋下正义的种子。一次随家人在缅因州度假时,罗尔斯发现当地的穷苦白人受教育的机会和人生前景远不及他。二战中,罗尔斯度过了他一生中并不愉快的两年戎马生涯,其间有一次差点遭到日军伏击。这引发了他对人类正义问题的思考,他试图寻找人为的灾难背后的深刻原因和解决之道。在写作《正义论》的年代,美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罗尔斯将正义问题的解决放在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之上,希望构建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以使人们获得有价值的美好生活。1971年,这部凝结着他近20年心血的划时代巨著一出版,即震惊了美国和世界。
罗尔斯是一个安静、谦虚、举止优雅的具有绅士风度的人,有人戏称他为“基督”。罗尔斯在哈佛的教学生涯一直持续到1991年。他每次上课时容纳几百人的阶梯教室都人满为患,上完课虔诚的学生都会拍红了手掌送他离开,直到他听不到为止。
15
【佳作展台】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15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本文议论有很强的针对性,论据典型,观点发人深省。作者纵横议论,破立结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是的,耕种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地,责无旁贷!独立的思想,围绕某一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比较分析,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借鉴的。
15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美的真谛52021-06-036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测评 新人教2021-06-0312页
- 高中语文纪实与虚构课件苏教选修传2021-06-0314页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思维导图(全2021-06-031页
- 【语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高中2021-06-0315页
-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综合高中2019-2022021-06-0310页
-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18届2021-06-0315页
- 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后习题:9 说“2021-06-037页
- 2020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3淡2021-06-0318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06-0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