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1.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在月色朦胧之中抬头望着一轮圆月时,不禁会引发人生观缺失之遗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我们在日下黄昏之际瞭望西天绚丽的云彩时,不禁会想到晚年命运之伤感。完美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残缺时时出现在身边,而真正的完美就在残缺的背后,残缺后的美更能震撼灵魂。——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秀丽迷人失去双臂,成就了一种无极限的美丽。
盲童的乐观
越国有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很封闭,信息闭塞,而且交通也极不方便。村子里大概有百十来户人家,其中有个盲童,10岁时父母就已经过世,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他很聪明也非常坚强,从小就很热爱学习,才十多岁就已经会算卦、弹琴,而且在村中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村东头有个读书人觉得盲童这么小就学会了坚强,认为他很了不起,同时又替他惋惜,因为他双目失明,所以这个书生想安慰盲童几句。
于是他就把盲童招来,安慰他说:“你已经瞎了12年了。这12年里,你整天模模糊糊走路,不知天地有多大,日月有多亮,高山大河是什么样子,人的容貌是美是丑,房屋宫殿有多壮观,真是可悲呀!所以我把你叫来,想安慰你一下。”
盲童说:“照你这么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瞎子,其实盲人并不瞎。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我身上别的器官是正常的。对别人,听见他声音就知道他的姓名。听见他说话,就能辨别出是非曲直。走路时,估计路平就快走,估计路险就慢行,从来不轻举妄动,所以也没摔倒的危险。在家时钻研业务,对那些没有益处的事也不去做。外出时,靠着我算卦的本领就能吃饭。我觉得很习惯、很自然,并没有感到悲哀。”
微感言:
13
1.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吕氏春秋》
2.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宋]戴复古
3.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
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法]罗丹
5.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审美视窗
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它静静地被泥土埋藏了两千多年。不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过了无数个寒冬冷夜后的一个春天,希腊爱琴海一带的一个农民在耕作时无意间将它发现。小心地拨开表面的土,那碧绿的玉在温暖的阳光下格外美丽。全身是用一块玉雕刻而成,展现了完美与精确,也展现了工匠的刻意求工、匠心独运。纤长的眉目,清澈的双眼,挺直的鼻子,微微向上翘起的两片薄唇,尤其是那双神秘的双臂,更是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出土后的维纳斯在天空下,无所谓正面侧面,都是完美弧线。
她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断臂的维纳斯还是那么美丽。她一点也不掩饰残缺,却以逼人的美貌向你压来,使你不觉倒吸一口凉气,在心中暗叹:“她可真美!”维纳斯是美的,尽管残缺。事实上,残缺本身并不美丽,而是残缺把美丽衬托得更为突出,更为震撼。这便是残缺美的本质所在。
【注】 “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的一尊大理石雕塑,全身半裸,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手臂残缺,端庄而妩媚,是爱与美的象征。
清冈卓行,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就读于东京大学。文学创作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有:诗集《冰凝的火焰》、《日常》、《四季写生》,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生的变化》、《手的变幻》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法国访问时,参观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后写的一则随笔。
13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攫住( ) ②丰腴( ) ③迥然( )
④玉笏( ) ⑤气氛( ) ⑥孕育( )
⑦擎着( ) ⑧回溯( )
(2)多音字
①臂 ②称
③作 ④兴
⑤漂 ⑥数
答案 (1)①jué ②yú ③jiǒnɡ ④hù ⑤fēn ⑥yùn⑦qínɡ ⑧sù
(2)①bei/bì ②chèn/chēnɡ ③zuò/zuō ④xīnɡ/xìnɡ⑤piāo/piǎo/piào ⑥shù/shǔ/shuò
2.辨形组词
(1) (2)
(3)
答案 (1)上溯/朔方 (2)驰骋/聘请 (3)富饶/侥幸
3.近义词辨析
(1)媒介·媒体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例句:①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________的宣传起到很大作用。
②各地妇联应该充分发挥________作用,为大龄青年牵红线、搭鹊桥。
(2)原形·原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侧重于“形”,指形状、形体、容貌。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侧重于“型”,指模型、类型。
13
例句:①只不过我们的城市,在一场大雨面前,就淋回了________——原来一座城市竟然如此脆弱,一场大雨可以让它如此不堪,几近陷入混乱和瘫痪。
②昨日参加《风语》签售会的麦家,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和他在同一战线上的战友,他的系列小说中的________之一,让在场的媒体记者大呼意外。
答案 (1)①媒体 ②媒介 (2)①原形 ②原型
4.词语解释
(1)标新立异:
(2)毋庸赘言:
(3)矫揉造作:
(4)出神入化:
(5)销魂勾魄:
(6)不可思议:
(7)顺理成章:
答案 (1)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2)无须多说不必要的话。(3)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4)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5)灵魂离开肉体。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6)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7)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一、文本助读
本文通过对维纳斯的美的讨论,抓住维纳斯的断臂展开,作者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阐述了双臂残缺却换来了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道理。
【结构图示】
13
二、小组合作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答案 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2.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答:
答案 “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3.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感觉?
答:
答案 (1)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2)“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3)“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4.作者认为断臂维纳斯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答案 (1)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2)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3)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三、师生探究
1.怎样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
答:
答案 “特殊”是指维纳斯失去双臂反而赢得了赞美、歌颂;“普遍”是指作者由此悟出的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说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13
2.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双臂后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美感,那么,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构成美呢?
答:
答案 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美,还在于“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正因为主体美,所以失去了双臂不但不减其美,反而更增其美。这就告诉我们: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构成美,也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
3.作者认为,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观点?
答:
答案 断臂的维纳斯对欣赏者的限制更少,暗示更多。如果维纳斯雕像完整无缺,那么欣赏者受它具体的外观的限制,只会看到她这个个体的美,而不会唤起更多的超乎这座雕像之外的审美心理活动;维纳斯失去了能够对雕像外观产生较大影响以及对人们理解雕像内容很有帮助的臂膊,使得人们在欣赏雕像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雕像的手臂浮想联翩,而每一个新的联想或想象都是一次新的审美活动。
13
一、阅读延伸
缺憾也是一种美
白皙如雪的肌肤,清秀的容颜,丰腴的前胸,典雅庄重的表情,匀称的身材,构成了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双臂残缺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是希腊划时代的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卓越的雕刻技巧,完美的艺术形象,高度的诗意和巨大的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赞赏。她失去双臂更是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更是令人觉得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的魅力,透散出一种缺憾的美。
曾几许,有人想为她接上断臂而提出过种种奇思异想。认为如果把她失去的双臂复原的话,那一定会更全更美。于是,我不禁想到:“十全”的是否就一定“十美”?美的是否一定要“全”呢?维纳斯失去了美丽的双臂,但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试想,如果她原本双臂就完好,难道还会有那种神秘的魅力来吸引、攫住众人的心吗?还会引得那么多的人来研究她吗?失去带给人一种缺憾美,但断臂的维纳斯正是因为不害怕失去,才获得比失去了的更有价值的艺术美,才成了“缺憾的美”的代名词。
生活中的许多事,也如维纳斯的失与得一样。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丛杂密布的荆棘,不可避免地会失去许多。如果你因为畏惧失去,在失去中一蹶不振,从此丧失生活的勇气,那你永远不会再得到。如果你不怕失去,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像维纳斯一样虽然失去,但却换回了无穷的魅力,实现了更有意义的收获。这时你才会悟明不经过失去哪会有得到的道理。这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会使你的生命更增几分精彩一样。
海伦·凯勒因为失去了光明,才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感慨,成就了她辉煌的一生;爱尔兰作家布朗用唯一能活动的左脚趾,成为爱尔兰最有名的诗人和小说家。
霍金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但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歌德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我说,人们若要有所得到就不能不失去。
13
断臂的维纳斯,残缺的美,维纳斯的美虽然不是完整的美,但是她失去的正是给她带来预想不到的新的美的原因。
生活中的“美”的实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去,也就有缺憾。但是,请坚信,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
【赏析】 文贵创新,作者通过谈“米洛斯的维纳斯”,从中找到自己感悟的终点——缺憾的美,并联系现实生活,告诫人们不能畏惧失去,更不能因失去而一蹶不振,进而说明有得必有失,失去是一种缺憾,但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
文章思路清晰,前后照应,语言简洁,文笔酣畅,以作者坦露心迹的激情,启发人们去欣赏、体悟艺术的美。
二、写法迁移
含蓄优美、耐人寻味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美学论文,它探讨的是艺术的虚与实的问题,属于议论文。但作者用的不是干巴巴的冰冷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活生生的可感性很强的语言,同时,这些语言又是准确而优美的。例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这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抒情性的句子使文章在理性之外更多了一些情趣。
【我来练笔】
请为下列事例补写出三个抒情议论的句子,使得说理形象生动,语言含蓄优美,耐人寻味。
难以忘怀那一个残缺的生命!88个生命春秋,却有着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岁月。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然而,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成功地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不幸的人带去温暖,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真情呼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是的,
答案 (示例)正因为自身的残缺,才使海伦在黑暗中感悟到人生的光明所在;正因为自身的残缺,才使海伦倍加珍视他人的幸福圆满;正因为自身的残缺,才使海伦用仁爱的双手去点亮真爱的天空。
一、基础知识
13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一名女子在公交车上对司机撒野动粗,影响了正常的驾驶,这种不可思议的举动,引起了乘客的公愤。
B.在长春,许多北方大汉改变了“男人爱护皮肤就是矫揉造作”的偏见,大大方方地走进了美容店。
C.商店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他放下手中工具,坐在路边,出神入化地听着,心里酸溜溜的。
D.她是老板的女儿,虽说才能平庸,却顺理成章地当上部门主管,成为我们这些研究生的顶头上司。
E.与“官二代”相比,“贫二代”就业之难毋庸赘言,与掌握各种社会资源的干部队伍相比,“贫二代”是不是更需要稳定?
答案 BE
解析 A项“不可思议”改为“不可理喻”;C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很高的境界。D项前后矛盾。前面“才能平庸”,后面怎能“顺理成章”。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
B.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C.对我来说,对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D.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答案 C
解析 用词不当,“对于”应改为“关于”。“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此处是指关涉各种复原方案。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①__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②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③__有所收益,否则,__④__你“读书破万卷”,__⑤__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⑥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3
A
不管
都要
就能
/
如果
那么
B
不仅
只要
/
就能
如果
那么
C
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
D
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
也不过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一处和第二处之间构成条件关系;第二处和第三处之间还是构成条件关系;第五处不需要关联词;第四处和第六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 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豪·鲍克斯教授认为,建筑与建筑物显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后者不过是“仅仅建成而已”,其满足的也只是商业、住宅或政府的需求,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满足的是人类对于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的原始需求,那么,建筑所庇护的就不仅仅是人的身体了,它同时还庇护人的灵魂,满足的是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和人生梦想的追求。
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城市中的大多数“房子”其实只能算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又能够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与这两个概念相类似的,还有被称为专业人员的“建筑师”——在豪·鲍克斯眼中,真正伟大的建筑师无一不与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建筑师却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因为他们只会造房子,却无法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当然,正是鉴于这种专业建筑师的成绩“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的现状,豪·鲍克斯认为
13
,既然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既然建筑物的一个很关键的功用就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那么,建筑就决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而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中来,如此种种,也就显然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我觉得与其说豪·鲍克斯教授是在阐释一种建筑理念,不如说他是在阐述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的实质不是让人迎合建筑物,而是让建筑物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生活理念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示。正像豪·鲍克斯所说的那样:“除了设计、建设、精神内涵和不动产值之外,你对建筑的真实体验就是正在影响你的意识观念的那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你的生活方式——使你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不仅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你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在某种程度上,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前者。
豪·鲍克斯教授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豪·鲍克斯教授告诉我们,积极参与到建筑中来,其实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豪·鲍克斯教授”关于“建筑与建筑物”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建筑与建筑物内涵不同,前者具备文化与审美价值,后者则只是满足商业和住宅或政府之需,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B.建筑与建筑物境界相差甚远,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而建筑则庇护人的灵魂,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与梦想的追求。
C.城市中的大多数住房只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又能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
D.建筑与建筑物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需求与功用,建筑并不是像建筑物一样只是用于遮风避雨。
答案 C
解析 C项是作者依据豪·鲍克斯的观点得出的结论。
5.下列分析与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真正的建筑是由专业的建筑师所造,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建筑师,只能建造建筑物。
B.真正伟大的建筑师都与思想家、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大多数建筑师则只是“高级工匠”。
C.真正的建筑师能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而真正的建筑师的缺少则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丑。
13
D.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建筑不但要发挥真正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公众精通建筑。
E.培养人对建筑的参与意识,让人真实体验建筑,这应当是建筑师的最高使命与最大责任。
答案 DE
解析 D项“让公众精通建筑”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建筑审美”的问题;E项“是建筑师的最高使命与最大责任”属主观臆断,原文为“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6.作者为什么认为“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根据文意,概括“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
答案 ①建筑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②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师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③建筑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因为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建筑物的功用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④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美或更加糟糕,重要的是取决于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不仅是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
解析 根据对“必要性”一词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在3、4两个自然段中具体论述了其必要性,找出相关的句子后加以概括即可。
三、语言运用
7.清冈卓行本篇文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虚实的关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另举一个例子分析“虚”带给人的美感。
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就是“虚”带给人的美感。
答:
答案 (示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细致准确地写出林黛玉的容貌,但在我们心中,人人都有一个美如天仙的独特的林黛玉,这正是作者把林黛玉虚化的结果,让我们展开想象,尽情地去勾勒自己心中黛玉的形象。
8.根据不同的要求,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单句。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13
(1)突出维纳斯像的发掘情况:
(2)突出维纳斯像的最后结局:
答案 (1)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
(2)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19世纪初叶被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后被法国人购下的维纳斯像被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解析 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这类转换题有明确的表述重点,第(1)句是“发掘情况”,第(2)句是“最后结局”。
13
相关文档
-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2021-06-0410页
-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教案3 人教版2021-06-045页
- 精选疫情作文高中_阻击新型肺炎疫2021-06-04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考点链接一2021-06-048页
- 2020版高中语文庄子4尊生课件新人2021-06-044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2021-06-0438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人是一根2021-06-0421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游2021-06-044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2021-06-049页
-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2021-06-0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