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7 M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触摸诗的脉搏
步入美的殿堂
【课前朗读热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河
畔
( )
荡
漾
( )
青
荇
( )
揉
碎
( )
浮
藻
( )
长
篙
( )
漫
溯
( )
满
载
(
z
à
i
)
斑
斓
( )
笙
箫
( )
p
à
n
y
à
ng
x
ì
ng
r
ó
u
zǎo
gāo
s
ù
l
á
n
shēng
xiāo
基础积累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中抒发的情感。
2
、鉴赏诗歌中蕴含的美。
3
、诵读 诗歌。
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
),
浙江海宁人。
1916
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
1918
年
8
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
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
(
剑桥大学
)
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
1922
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
1928
年
《
新月
》
月刊在上海创刊,与闻一多负责编辑。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代表 诗集
《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
云游集
》
。
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1922
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为此,
1922
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
《
康桥再会吧
》
,
1926
年写了散文
《
我所知道的康桥
》
。
1928
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
《
再别康桥
》
这首传世之作。
走进康桥
康桥情结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
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
。
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挚友。
我敢说
,
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 -----
徐志摩
再读诗歌,边读边赏
以三个“轻轻的”告别
,
突出了
“宁静和谐”的基调
,表现了诗人
对康河的爱
和
依依惜别的情感
。
(
朗读方法
:用轻柔舒缓的语调读;注意节奏。)
轻轻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
/
轻轻的来;
我
/
轻轻的
/
招手,
作别
/
西天的
/
云彩。
问
:
为什么要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再读诗歌,边读边赏
比喻。
将“河畔的
金柳
”大胆
地想象为“夕阳中的
新娘
”,使无
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
温润可人。金柳和艳影两个意象,
艳影正是金柳的倒影,“在我的心
头荡漾” 浸透着诗人的
刻骨铭心
的幸福
。
(
朗读方法
:“新娘”要读出惊艳
的喜悦,声音响亮一些;“荡漾”
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声音要悠
长,满含深情。注意节奏。)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
/
夕阳中的
/
新娘;
波光里的
/
艳影,
在我的心头
/
荡漾。
问
1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
2
:本节诗用了哪几个意象?
问
3
:本节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再读诗歌,边读边赏
拟人
。
康河里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
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
,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 “
甘心
”二字,写出了
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
朗读方法
:“招摇”读得张扬一些,体现自由自在的感觉;“甘心”读得深情一些。注意节奏。)
软泥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摇。
在康河的
/
柔波里,
我
/
甘心
/
做一条水草。
问: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徐志摩甘愿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
/
一潭,
不是
/
清泉,是
/
天上虹;
揉碎
/
在浮藻间,
沉淀着
/
彩虹似的
/
梦。
问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是指什么
?
再读诗歌,边读边赏
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指
康桥寄托着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理想
。
(
朗读方法
:“天上虹”声音要响亮;“沉淀”声音要低沉。“梦”要读出飘忽迷离的感觉。注意节奏)
寻梦?
/
撑
/
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
漫溯,满载
/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
放歌。
问:“载”字怎么理解?“星辉”能载满一船吗?
“载”
---
写出了星光斑斓,波光闪亮的境界,
“星辉”可载可感,是
浪漫主义写法
:诗人是
在幻想,像往日一样在康河里撑船,欣赏夜空,放声歌唱,那是多么美好呀!
(
朗读方法
:“漫溯”声音要悠长深远,“放
歌”声音高亢喜悦,因为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
已达到高潮!注意节奏)
但
/
我不能
/
放歌,
悄悄
/
是别离的
/
笙箫;
夏虫
/
也为我
/
沉默,
沉默
/
是今晚的
/
康桥!
诗人的思路急转,
由幻想回到现实
。“但”表现出
心绪的转折与起伏。
“沉默”,突出了全诗营造的“
宁静美
”,用无声把
离别的苍凉与无奈
推向极致,“此时无声胜有声”。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后用来代指音乐。箫声是低沉哀怨的,多用于别离。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
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
(
朗读方法
:“但”要读出顿挫感;“悄悄”轻读;因为已经是“别离”的情境,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所以,“沉默”回环往复,声音要拉长,读出叹息,读出沉重。)
问
1
:“但”表达什么意思?“沉默”表达了什么情感?
问
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再读诗歌,边读边赏
悄悄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
/
悄悄的来;
我
/
挥一挥
/
衣袖,
不带走
/
一片云彩。
不能换成“匆匆”。“悄悄”“轻轻”表达了诗人对康桥
温柔细致的情怀、体贴入微的心境: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
,这种悄无声息恰恰是一种最深刻、最美丽的情感。
问
1
:为什么“悄悄”“轻轻”地“来”“走”?换成“匆匆地”可以吗?
问
2
:“挥一挥衣袖”这个动作表露了一种什么情感?
问
3
:“不带走一片云彩”怎么理解?
★
“挥一挥衣袖”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势,显得极为
洒脱
,毫不犹豫,表露出了诗人
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
的一片情意。
★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深义:
不忍惊扰康桥
;
感伤、眷恋、决绝
;“云彩”体现诗人的飘逸、浪漫、洒脱。
★最后一节诗与开头呼应,但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所以
“悄悄的”要读得轻柔舒缓,略带忧伤,略含无奈。
小 结
《
再别康桥
》
饱含诗人的( )之情,也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破灭而( )的情怀。
小结
《
再别康桥
》
饱含诗人的(
惆怅和眷恋难舍
)之情,也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破灭而(
无限哀伤
)的情怀。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一个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术、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等, 本派诗人以
“三美”
作为目标,即:
音乐美
(
音节
)
、
建筑美
(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
绘画美
(
词藻
)
。那么,在
《
再别康桥
》
一诗中,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分别是怎么体现的?
三读诗歌:自由朗读。
要求
:1
、划分诗歌的节奏;
2
、找出诗歌的韵脚。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
/
轻轻的来; 我
/
轻轻的
/
招手,
作别
/
西天的
/
云彩。 那河畔的
/
金柳,
是
/
夕阳中的
/
新娘; 波光里的
/
艳影,
在我的心头
/
荡漾。 软泥上的
/
青荇,
油油的
/
在水底
/
招摇; 在康河的
/
柔波里,
我
/
甘心
/
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
/
一潭,
不是
/
清泉,是
/
天上虹
;
揉碎
/
在浮藻间,
沉淀着
/
彩虹似的
/
梦。寻梦?
/
撑
/
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
漫溯,满载
/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
放歌。
但
/
我不能
/
放歌,
悄悄
/
是别离的
/
笙箫;夏虫
/
也为我
/
沉默,
沉默
/
是今晚的
/
康桥。
悄悄的
/
我
/
走了,
正如
/
我
/
悄悄的来;我
/
挥一挥
/
衣袖,
不带走
/
一片云彩。
1.
音乐美
: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比如本诗:
A
、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
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感 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心头。
黄昏夏虫沉默图
云彩
金柳
青荇
清泉
夏虫
云彩
招手作别彩云图
试一试
星辉
挥手惜别彩云图
河畔金柳艳影图
水底青荇招摇图
请为其它画面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榆荫清潭浮藻图
满载星辉寻梦图
分析意象:诗歌中除了“云彩”、“金柳”等,还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还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
诗歌中的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笙箫
——
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共同特征:大部分是有色彩的词语,体现了康桥色彩斑斓的美景。
思考:在明确了诗歌中的七个画面,以及分析了一系列意象的特征之后,能否说说:这首诗歌诗是如何体现绘画美的?
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1
)
画面美
。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
(
2
)
流动美
。
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
绘画美
3
、
建筑美
:
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再别康桥
》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听读课文。然后
五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
课堂训练
1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课堂训练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
课堂总结
】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受真善美的心灵!
教师寄语
没有梦的生活是苍白的,
没有诗的生活是贫乏的。
让匆匆行进的脚步迈出诗的旋律,
让沉思默想的目光注视天边的云霞
——
生活就是一首隽永的诗,
一曲悠扬的歌。
触摸诗的脉搏
步入美的殿堂
课外作业:
1
、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
《
沙扬娜拉
》
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