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00 KB
  • 2021-06-04 发布

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西省宜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 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 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 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 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 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 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 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 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 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 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 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 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 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 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 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 - 28 -‎ ‎ 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 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 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选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 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正的史书。‎ B. 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 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C. 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 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D. 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 维方式”。‎ B. 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 特别。‎ C. 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 独特性。‎ D. 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 诗的历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感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理性。‎ B. 《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 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 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蓄,多用文学典故。‎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偷换概念,“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鲁迅强调的是《史记》不仅是史书,而且还是“散文”“诗”。‎ C项,曲解文意,“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说法有误,原文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编造一些历史事件”。‎ D项,无中生有,“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曲解文意,把坑能行说成确定性。原文“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原句中只是说“可能”熟悉胡适先生的观点,而不是“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张冠李戴,说法颠倒了。原文,“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由此可知: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故选A。‎ - 28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0月7日起,诺贝尔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公布,万众期待的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用以表彰获奖者“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以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 John B. 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研究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拓宽了晶体管的应用范围。如果没有锂电池,就不会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位科学家对锂电池 发明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才创造出今天生活的便利。‎ ‎10月14日,阿比吉特•班纳吉,艾丝特•杜芙若及迈克尔•克雷默摘得2019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诺贝尔奖官方表示,这种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三位获奖者基于新的自然实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微观实证研究,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各项诺奖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2019年10月16日《财经》)‎ 材料二:‎ ‎2018泰晤士世界 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 28 -‎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次诺奖把褒奖侧重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一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锂电池,革新了 我们的生活,奠定了无线、无化石燃料社会的基础。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9年10月改编自《科技日报》) ‎ 材料四:‎ - 28 -‎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在1901年至2019年的诺 贝尔奖颁发历史中,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达28人。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一生都在从事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令人很容易看到其作为一名日本人身上所具备“一生只做一事”的民族性。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学竞争性科研环境和青年科研群体给了他很大助力。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让我们再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9年10月改编自《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 2019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各项奖项都“为人类带来最大 利益”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推断,2019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科学研究上突出的贡献,也离不开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C. 材料三指出,诺奖发现问题在本世纪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并且宗师们圈定了现 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D. 四则材料介绍侧重点不一样,在处理材料时有详有略,具体介绍了 2019年诺贝尔化学 奖、经济学奖的研究对象和日本屡获诺奖原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面临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尚未解决,与发现问题者相比,用技术突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 28 -‎ B. 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 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 日本科研不浮躁的氛围、名古屋大学的支持、个人的努力都是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因素。‎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 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6. 迄2019年,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 些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4. B 5. A ‎ ‎6. ①国家重视: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②企业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③大学促研: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重视科研成果。④科研人才:严谨踏实专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项,逻辑混乱,由2018年的获奖者背景推出2019年过于绝对。‎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曲解文意,错误两处:一是错在“新老问题”,由材料三“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可知:“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流行疫病”属于“老问题”,不是“新老问题”。而是错在“用技术突破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原文说“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由此可知“更为迫切”不等同于“最为重要”。‎ 故选A。‎ - 28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材料四,“让我们再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 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概括为: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概括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概括为: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重视科研成果。“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吉野彰,一生都在从事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令人很容易看到其作为一名日本人身上所具备‘一生只做一事’的民族性”“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概括为:严谨踏实专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宗胜分析,本题从国家重视、企业支持、大学促研、科研人才这四个方面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 28 -‎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它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 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 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 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向海洋。‎ ‎②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 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呓。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呓,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 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③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去 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④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 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 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 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这里土地 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孤独和苍凉。”‎ ‎⑤那粒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 然说,我累了,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 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 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⑥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 只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 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 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 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⑦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 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 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 上行走,并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⑧‎ - 28 -‎ 那棵想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 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在阳光下 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棵树,长出海的 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地方,风看见过大海, 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⑨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鸟,迁徙的鸟,飞走的 鸟,死去的鸟。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 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 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⑩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 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 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的故事。‎ ‎⑪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力量,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 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的 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 ”白头鸟发出 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一座高山 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不尽的远方: 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时光中的远方。”‎ ‎⑫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 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⑬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用风、白头鸟衬托主人公的坚强,赞美了他的梦想。‎ B. 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 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梦想。‎ C. 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对本文中“主人公”加以刻画,同时还穿插有景物 描写等进行衬托。‎ D. 文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8.‎ - 28 -‎ ‎ 本文通过具体完整的情节表现“真实”的现实生活,“主人公”的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9. 本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请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 ‎【答案】7. A 8. ①执着坚定,渴望向往:其他两批种子停留时,主人公依旧朝着梦想的方向翻滚。②悲伤寂寞,埋怨不平:当他被石头阻挡,深陷泥土,无法到达远方。③充实安定,继续憧憬:长成蓝色的树,收留鸟儿,储存数不清的远方故事。④坦然而欣慰: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主人公”受到启发,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梦想的实现。 ‎ ‎9. 艺术手法:①采用寓言体、丰富的想象,借树的成长历程来阐明人生哲理,形象生动、高度理想化。②比喻、拟人多种手法,语言精巧优美,有诗的意境;出色的心理描写,使文章充满浪漫抒情特点(也可从句式、节奏方面答题)③情节:结构安排集中离奇,悬念多,圆满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④主题: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其理想和热情给人美的熏陶、向往和追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A项,没有先抑后扬,“衬托坚强”说法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不是人物,而是一粒种子(后来成长为一棵树),要了解它的感情变化,就要结合文本具体完整的情节分析,这就要求考生熟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提取或概括种子的感情变化。‎ - 28 -‎ 本题,“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孤独和苍凉。’那粒种子依然沉默,……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概括为: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然不愿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执著的内心追求。其他两批种子停留时,主人公依旧朝着梦想的方向翻滚,这表明种子渴望实现理想,执着而坚定。“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由此可见:此时主人公被石头阻挡,深陷泥土,无法到达远方时,它感到寂寞,内心是悲伤、难过的,它埋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那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还有生活和梦想”,可见:这可小树长成了一棵蓝色的树,它收留鸟儿,储存数不清的远方故事。这是的它内心是充实、安定的。白头鸟说“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可见,文章最后白头鸟找到大树并与之交谈,“主人公”受到启发,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梦想的实现,此时它的内心坦然而欣慰的。‎ ‎【9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分析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回答时,要抓住“浪漫主义”这一提示,从三个方面分开来回答浪漫主义的表现。作品的主人公是一粒种子,后来它成长为一棵树。主要情节是讲述了这这粒种子为了实现看到海的梦想,跟随风前行。但是风停了以后,它落在了高山上的一块石头边,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一棵茂密的蓝色的大树的故事。故事情节离奇,悬念设置很多,圆满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在讲述整个故事的方式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采用的寓言体,通过种子内心所想和树的成长历程形象生动地阐明人生哲理——从小就要梳理美好的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要坚定执著,克服不理想的环境,抛弃失落伤感的情绪,不忘初心,明白自身也是具有价值的。在主题方面,该作品也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即主人公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其理想和热情给人美的熏陶、向往和追求。在艺术手法方面,作品运用的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精巧优美的语言,诗的优美意境、出色的心理描写等都使这篇文章充满浪漫抒情特点。‎ ‎【点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主旨、结构、手法、形象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错误选项主要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等方面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 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 28 -‎ B.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C.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D. 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一般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 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 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 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的遗憾。‎ C. 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 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 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 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州刺史桓温辟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2)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答案】10. B 11. A 12. B ‎ ‎13. (1)荆州刺史桓温征召他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向桓温夸奖他的才干。‎ ‎(2)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没有实行。‎ - 28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驰诣凿齿”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无由”译为“没有办法”,修饰“致其骸骨”,所以应在“无由”之前停顿,排除A项。本句译为: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我的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A项,古人自称为名,字便于他人称呼。‎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曲解文意,苻坚只是客观陈述习凿齿脚跛事实,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 故选B。‎ ‎【1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辟”,征召;“深”,十分;“数”,多次;“称其才于温”,状语后置,多次向桓温夸奖他的才干。第二句关键点:“征”,征召;“典”,主管;“会”,适逢;“果”,实行,补充主语“此事”。‎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习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征召他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向桓温夸奖他的才干。后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 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在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我的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匹,是让小人自缢,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从事掌管星宿的有不被杀之义吗?桓公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开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温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白读三十年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 - 28 -‎ 习凿齿多次升迁,任别驾从事史。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 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居襄阳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裁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等到襄阳被前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抬着习凿齿与释道安一起送到那里(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阳。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没有实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 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14.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实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大雁、江潮、瘴气、梅花等景像,旨在写“愁”贬谪之伤,情致凄婉,愁绪满怀。‎ B. “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诗歌中“殊未已”“复归来” “望乡处”等词语将 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C. 前两联用“南飞雁”和诗人形成对比。“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 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D. 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 春。”尾联借此典故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15. 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14. A 15.‎ - 28 -‎ ‎ 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同时由景转为下句抒情而进一步的蓄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项,“梅花”是想象的意象,属于虚写。‎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答题步骤:(1)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2)分析诗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以及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作用。‎ 本题,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首先答出颈联的内容。“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写了黄昏到来时,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的静寂又昏暗景象,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然后回答其作用,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颈联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以凄凉、孤寂的景色烘托出诗人悲苦的心情。结构上,由景转为下句的抒情,为尾联的抒情蓄势。‎ ‎【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赏析诗歌中某句的精妙,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着手来分析诗人的心境。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名篇名句默写 - 2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叙述世俗善于投机取巧,违背原则而任意改变措施的现实的两句是__ , 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的语句是“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力量强大句子是“__,__”。‎ ‎【答案】 (1). 固时俗之工巧兮 (2). 偭规矩而改错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书生意气 (6). 挥斥方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固”“兮”“偭”“寄”“蜉蝣”“沧”“粟”“意气”“挥斥”“遒”,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对网络语言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早已 。从“大虾” “美眉”到“盘他” “硬核”,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 增“粉丝” “山寨” “雷人”等网络词语…与此同时,不规范、夸张、低俗等也成为一些网 络语言的标签。‎ 需要明确的是,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破坏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也 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 能够带来表达上的便 利与快感,吸引眼球、引人发笑,却缺乏持续的、长久的生命力,难以经历时间的积淀,难 逃 的命运。当然面对网络语言,不能先入为主地戴上有色眼镜,采取 的 态度。我们既不能采取封闭、排斥的狭隘态度,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放纵其野蛮生长的消 - 28 -‎ ‎ 极立场。我们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让网络语言有文化品位,有高雅格调, 让网络语言在良性文明环境中成长,实现汉语魅力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见怪不怪 虽然 稍纵即逝 削足适履 B. 习以为常 固然 稍纵即逝 削足适履 C. 习以为常 固然 昙花一现 因噎废食 D. 见怪不怪 虽然 昙花一现 因噎废食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影响社会文 化的气质和内涵。‎ B. 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会破坏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也污染语言文 字的环境与生态。‎ C. 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不仅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影响社会文 化的气质和内涵。‎ D. 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不仅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干扰社会文 化的气质和内涵。‎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最终语言生态环境和谐文明、健康有序。‎ B. 最终语言生态环境健康有序、和谐文明。‎ C. 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文明、健康有序的语言生态环境。‎ D. 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关注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 28 -‎ 见怪不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结合语境中“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此处强调民众对“网络语言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常见现象感觉和平常,所以选用“习以为常”。‎ ‎“虽然”只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味重的句子,与后面用“但是”“可是”“然而”“却”等呼应;“固然”既可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思重的句子,后面用“但是”“可是”“却”等呼应,也可用于前后分句意思不矛盾、转折意味轻的句子,后面用“也”“就是”等呼应。“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固然”一般用在主语后。“虽然”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固然”一般用于书面语。此处语意转折意味较轻,所以选用“固然”。‎ 昙花一现: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一会儿就消失了。稍纵即逝: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所以选用“昙花一现”。‎ 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结合语境中“既不能采取封闭、排斥的狭隘态度,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放纵其野蛮生长的消 极立场”句,应选用“因噎废食”。‎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例句有三处错误:①主语位置不当,“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要放置关联词“不仅”之前。据此排除A、B项;②分句“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和“会破坏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语序不当,位置要互换。③“破坏”和“气质和内涵”搭配不当,应用“影响”。D项,“干扰”和“气质和内涵”搭配不当,应用“影响”。‎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 28 -‎ 本题,句群主语“我们”一直统领后面句子,做“构建”主语,排除A、B项,“健康有序、和谐文明”分别照应前文的“合理规范、有序引导”“良性文明环境中成长,有机融合”。侧重于结果“最终”而不是目的“为了。‎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茶余饭后、休息间隙都可以时时充电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快乐。正如孔子所说:__。近年,“学习强国”火了。“学习强国”APP“学习”和“视频学习”的诸多频道将重点讯息、最新时政动态推送到用户手中,以多样的呈现吸引用户自主学习。除此以外,___。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发表评论,与他人共同讨论、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感受。学习积分制更是让用户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状况,___。‎ ‎【答案】 (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2)客户端还有极强的互动性 (3). (3)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补写的能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快乐”,可知该处强调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又根据“孔子”这一提示,此处要填的内容应该是孔子的一句谈论学习是快乐的名言,所以应填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意: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第二空,据后面说的“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发表评论,与他人共同讨论、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感受”,可知要填的是说客户端还具有极强互动性的学习方式。第三空,由前句“学习积分制更是让用户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状况”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学习积分制还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或主动性。‎ - 28 -‎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4字。‎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 提案》,拟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繁体字因其字形复杂,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但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有很多更为简单易得的方法,不必执着于一定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答案】繁体字 识读教育 必要性 传承保护 开放心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阅读所给的新闻语段,本题利用查找法提取关键词语,如语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繁体字”是关键词之一。再找到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从中提取管娟次,如从“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中提取“识读教育”,从“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中提取“必要性”,从“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中提取“传承保护”和“开放心态”。综上,本题依次找到的的关键词是:繁体字、识读教育、必要性、传承保护、开放心态。‎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费翔说: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有人说:真正读懂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也可能只是一秒。 ‎ - 28 -‎ 请以“我读懂了他(她)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再写作文。叙事有波澜,有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读懂了他的感激 拾捡起雨天中的温暖,让包容永存在心间。‎ 天边堆积起层层叠叠的黑云,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轰隆”雷声如约而至,门外父母激烈的争吵声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这日子我不过了!”母亲歇斯底里的伴随着重重的关门声而消失。我慢慢拉开门,入目便是满地狼藉。遍地散落的碗碟碎片、倾倒的椅子还有打翻的茶水。父亲无力地靠在门框上,指间夹着一根烧至末尾的烟,脚边的烟头已不下五个。“爸”我轻声唤他,“你们又吵架了。”父亲没有言语,把燃尽的烟头按在地上,朝我招了招手。我会意,靠着父亲坐下。父亲的眼中密密地布着血丝,是操劳过度。“爸,你们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就吵个没完呢。”“小孩子家的懂什么。”父亲瞪了我一眼,手上又多了一支烟,却被我一把夺过,“爸,我不是小孩子。我知道你和妈妈都没想吵架,只是你们的性子都太倔了,谁都不肯低头。”父亲这次却没有说话,只是定定的看着桌上母亲的照片。‎ 雨水一遍又一遍地敲打着窗棂,谁又能敲响父母之间关闭的心窗呢?‎ 许久过后,父亲才缓缓地说:“可我拿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去道歉哪!”一见父亲有重修旧好的念头,我急急地道出方法。“不行!”父亲却一口回绝,“我没错,我为什么要道歉!”父亲仿佛不可动摇。我走到父亲面前,看着他已经泛红的眼眶,说:“爸,谁对谁错真的重要吗?我们是一家人啊,一家人怎么可以计较谁对谁错呢?妈妈的脾气是差,可你板起脸来也一样可怕呀!”父亲放下手中的烟,攥紧了手指,“爸,你爱妈妈,也应该包容她不是吗。哪怕有再大的过失,吵过了,闹过了,总得有个人先妥协,对吧?”我拉着他的手,把他拉到母亲房前,他似是同意了。我打开房门,母亲是那样一张泪水洗过的脸。“对,对不起……”是父亲的声音。‎ ‎“你还知道道歉,我以为你……你……”母亲说着又流下了眼泪。“好了,好了。”父亲走上前去。我轻轻把门合上,留给他们一方天地。狂风骤雨走了,温和的小雨抚慰着方才被侵略过的土地。父亲走出来,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从那一眼中,我读出了他的感激。‎ 岁月流逝,父母间难免有间隙,儿女是父母间的一座桥梁,连接两个人,两颗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花好月圆,在父母之间种一场春天,让幸福花开无限。‎ - 28 -‎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 ‎“我读懂了他(她)的……”是一个补题作文,补题作文一定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意向,做好最为关键的一步,即补题,为自己的作文打开思路。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运用修辞手法。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可运用上修辞,使文章灵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具体过程:‎ 这次作文采用的是提示语+题目的方式,一定要注意把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完成构思与写作。提示语是两句话,第一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说的是“读你”的感受——不厌,第二句“真正读懂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也可能只是一秒”,是从时间的长短方面说“真正读懂他(她),可以很长,长到一辈子懂你,也可以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懂他(她)。这次作文可以这两方面构思,当然,亦可以从所给的标题“我读懂了他(她)的 ‎ - 28 -‎ ‎”构思。标题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我”,在记叙文中,这个“我”是自己,这就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把“我”作为线索人物来结构全篇。“读懂”是谓语,“读”是知道、了解,感受到的意思,“懂”是“读”的结果,是通过亲见、感受后真正了解了“他(她)”。那么他(她)是谁呢?这个他(她)可以是生活中的真人:亲人、朋友、身边的陌生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林黛玉、林冲、张飞、安娜.卡列尼娜、保尔,还可以是历史人物:陶渊明、苏轼、庄子、托尔斯泰,甚至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如:菊花、明月、黄河、泰山……总之,这个“他(她)”体现了本次作文写作的开放性。考生在选择写作对象时,要挑选自己熟悉的,并且能真正触动自己的人物写。那么,“我”真正“读懂了他(她)”的什么呢?这就是这次作文有一个开放的地方,也是作文选材和立意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说补全题目很重要,可以补上一个词语,如:感激、宽容、尊重、理解、同情、爱意、愤怒、内疚、微笑……。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关注作文的词语运用与描写,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 参考立意:‎ 这次要求写的是半命题作文,其选材具有开放性,其立意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立意可以是表现人与自认之间的和谐相处,人敬畏自然,自然回馈人类,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感激、宽容、尊重、理解、同情等美好的精神品质,可以揭露人性的假、丑、恶,也可以揭示历史变迁,可以关照现实生活。以上这些立意都可以。‎ 行文结构:‎ 首先补全作文题目——“我读出了他的感激”。文章可以选取父母之间发生争执的事情,开篇可以从父母吵架的高潮部分写起,然后写自己在搞懂吵架的原委后怎样开导父亲,让父亲向母亲道歉。最后写父母和好后,父亲对“我”的感激的表现,“我”也读出了父亲对“我”的感激之情。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结尾部分“岁月流逝,父母间难免有间隙,儿女是父母间的一座桥梁,连接两个人,两颗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花好月圆,在父母之间种一场春天,让幸福花开无限”,可以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画龙点睛,耐人寻味。注意叙事要有波澜,有细节描写。‎ 可用素材:‎ 我犹如寻到宝藏一般,轻轻地掀开第一页,慢慢读起来。那刻,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浏览着一行行的字,就如同品味着您的内心世界。那是怎样的勇气,使一位丧失部分视力的人还能笑看生活?闭上眼,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个世界上的一花、一草、一木,此刻在您的笔下,如此得熠熠生辉。我好似从您的身上看见了对光明,对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纵使命运再不公平,纵使老天再过于刻薄,但它始终给予了您一颗细腻的心。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勇气迎接挑战,放慢脚步,放空大脑,用心去细细品味世间的一切。抬起头,眺望远方,那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它给予人们的生活多么美妙。感谢您,让我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用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明天。‎ - 28 -‎ 耳边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就在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母亲让史铁生去看菊花,不光是带他出来散心,而是让他看到菊花的生命力,是那样的灿烂,热情和耀眼。每个颜色都是每个命运不同的人,但是每朵花都活出了自己的姿态,并没有向命运赋予它的苦难所低头,这就是菊花魂,这就是顽强向上,不畏苦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它教会了我们去面对现实的残酷,而不是一味的躲避而不面对,失去双腿又怎样?只要精神在,又怎么会失去希望。‎ 每每读到他的诗文,就愈发想抚慰他那颗红尘中受伤的心。他的那方桃源,我可能一生也寻不到,纵君不停驻,不回顾,我已读懂他落拓身影里的背负。我读懂了他的清傲,他的期许,他的莞尔酩酊,他的归去来兮,他一生的落魄失意,悲欢离合,我都懂。纵然他没有了风华正茂的诗酒年华,我也把他的伤痛藏进心底,留一份悠然自得,人间清欢。我懂他诗文清闲意趣。南山仍在,桃源如故,清风拂过,事别经年,我想对喜欢他的读者说:陶渊明,我读懂了他的一生。‎ ‎【点睛】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的要求: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以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 ‎2、要重情景描写,轻情节叙述。千字内的文章,不要在过程上折腾,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选材精真新小。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材料;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 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 ‎4、细节生动突出。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记叙文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细节描写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等描写并不矛盾,它是各种描写手法的细徽化、放大化、定格化。‎ ‎5、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 ‎ - 28 -‎ ‎ ‎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