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51 KB
  • 2021-06-04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0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含解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10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 夯实基础 1.【2018 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 ①什: 《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 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 织布机上的梭 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 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 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 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 鲜明,又生动有趣。 E.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 的“情”融为一体。 【答案】BD (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答案】①颔联生动描写鸳鸯的多情重情。②运用细节描写: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两个最能 表现其多情的细节,用“暂分”和“只渡”对举,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③用词 精妙:“ 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顿挫传神,造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 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缠绵、深挚感人。该联表达了诗人对鸳鸯的喜爱之情。 【解析】题干是“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 情感。 2.【2018 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 石 湖① 文征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②。 【注】 ①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②《夜乌栖》即《乌夜 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 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心始终宁静如一。 E.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 转瞬即逝的感慨。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A 项, “虚实相济”说法错误,首、颔两联都是眼前所见实景;D 项,“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 遇”说法错误,秋月是虚写,非眼见。故选 AD。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案】示例 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也可) 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是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 叫声不断。描写出石湖一派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此处春景的喜爱。 示例 2:乐景衬哀情。 首联所写的是: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是水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啼 叫声不断。作者借此处的无限春光(勃勃生机)来衬托自己慨叹时光流逝、人生无所着落之怨。 【解析】题干是“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答题时先指出诗句 运用 3.【2018 届吉林省延边州全州仿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情 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 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 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景中含情。 B.诗中三、四句,鱼“潜”鸟“薄”,静动映衬,“潜”、“薄”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 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C.三、四句与五、六句,自由的鱼鸟与身不由己的役夫形成对比,突出了役夫深受徭役之苦的悲惨命 运。 D.“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 对仗工整自然。 E.诗的最后两句“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与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所抒 发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答案】AE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 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意思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没有体现“色彩鲜 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分析错误。E 项,选项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没有相似之处。《情诗》:抒发 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寄寓了曹植有志 不得伸展的凄怆伤悲之感。《短歌行》:①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②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③抒发 了曹操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三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①对偶诗中八、九句对仗工整,“始出”对“今来”,“严霜结”对“白露晞”,突现了时间的 变化,表现役夫的离愁。 ②反衬诗中第三、四句用游鱼和翔鸟的自由,反衬了五、六句役夫的不得归,突出了役夫被迫离家服徭役 的凄苦境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政治逆境内心备受压抑的痛苦。 ③白描诗的的前四句直接描绘了天气微阴,清风吹衣,鱼潜鸟飞的情景,未加雕琢而自然真实。 ④用典九、十句用《诗经》中典故,描绘了战乱年代人们内心的感伤和期盼,将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时间的厚重增添了情感的厚重,历史深沉感油然而生。 ⑤直抒胸臆结尾两句“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凄怆的伤悲心情,为百姓的凄苦 生活,也为自己内心的压抑。这种伤悲便面对嘉宾也难以抑制,语势雄浑,情感鲜明而厚重。 ⑦乐景衬哀情诗中以“游潜鸟飞”自由自在的乐景衬托了徭役不得归的哀情,突出了役夫被迫离家服徭役 的凄苦境遇,以乐衬哀,更见其哀。 【解析】题干“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三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艺术手法。 答题 点睛: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 (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 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 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 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4.【2018 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安流亭俟客不至独坐成咏 陆游 忆昔西征鬓未霜,拾遗陈迹吊微茫。 蜀江春水千帆落,禹庙空山百草香。 马影斜阳经剑阁,橹声清晓下瞿唐。 酒徒云散无消息,水榭凭栏泪数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安流亭”表明地点,“俟客不至”表明了诗人在等朋友,“独坐”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 寂寞之情。 B.首联前一句从回忆过往征战的生活写起,“鬓未霜”三字暗点诗人已老,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叹 与沧桑。 C.首联后一句写过去之事十分迷茫,在诗人的心中并不留什么痕迹,即使要凭吊过往,也实在是难以 回想起来。 D.颈联实写了两个场景:骑着马在斜阳夕照中路过剑阁,而马的影子被拉长;清晨则摇船伴随橹声去 瞿唐。 E.末联写以前与自己在一起喝酒的朋友没有消息,诗人只好在水榭上依栏潸然泪下,抒发情感的同时, 也照应了题目。 【答案】C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 句内 (2)请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 【答案】①空,空荡、空寂。 “禹庙空山”描写供奉大禹的寺庙无ー人前去悼念,只留下无限空寂的山, 这里的“空”字凸显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喟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裏与无奈,②“空山”与“百草 香”相互对比,借景抒情,以春天的生机更加突出山的空寂、无人悼念禹庙的伤感。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赏析‘禹庙空山百草香’一句中‘空’字的抒情艺术”,这是考查学生炼句的能 力 。 “ 蜀 江 临门强化 1.【2018 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②指镇江的金山寺。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 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E.第七、八句运用典故,含蓄抒发了诗人决意抛弃世间一切、遨游于神仙世界的出世想法。 【答案】C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C 项,夜景的凄凉,错误,是清幽中透着繁华的夜景。E 项,抒发 情感错误。诗人想飘然出世却“恨不能”,此诗是王安石早期作品,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具 有积极用世的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 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 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 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②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 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主要从写景角度入手分析。“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视 2.【2018 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拼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剌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 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 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风”字透出 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荡漾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淡荡”二字写 出清爽闲适之情。 D.颈联对句中的“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髙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点,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 的瑰丽情景。 E.尾联中前一句“到岸请君回首望”照应诗题中的“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后—句“蓬莱宫在海中 央”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答案】BC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应是一个“凉”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E.“表达了对蓬莱仙境的 无限憧憬”错,应是表达了对孤山寺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是将孤山寺秀丽的风景比作蓬莱仙境。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 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 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首联先是写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 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 准备“晚归”。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西湖晚归”画面,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景诗句的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先从诗句所写景物来分析,然后概括景物的 3.【2018 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北园梨花 文同 寒食北国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 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 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①。 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 注:①葱循:青绿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破题,并点明时令是寒食,“雪围遍”极写北园像雪一样洁白的梨花盛开的情景。 B.颔联描写梨花的清香和色彩。清风起,香四溢;色彩也极为素艳,在月下与皎洁的月光难以分辨。 C.颈联采用拟人手法,梨花嫌弃桃李妖冶,而感谢松竹与其相互映衬。 D.尾联作者调动黄紫白三种颜色,增加视觉之美,加上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有声有色,写出梨花之 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E.全诗借歌咏梨花的色、香、品来寄寓诗人的松竹做骨,以及他不与世争宠的高洁情怀。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 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B 项诗中“秀艳”不是写色彩,而是 美艳,诗人想象即便在月中也难以见到这样的美景。E 项本诗没有托物言志。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案】①衬托。用松竹的青翠来映衬梨花的雪白,二者相得益彰;用桃李的“妖冶”来反衬梨花白得纯 粹。②拟人。颈联的“苦嫌”“多谢”赋予梨花以人的情感。③比喻。将 “梨花满枝”比作“雪围遍”, 形象地写出梨花之白之多。④虚实结合。实写时令、梨花盛开等景象,而想象梨花之美在月宫也难见 则是虚写。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 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 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 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 后分析艺术效果。 4.【2018 届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七市联考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 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游蜀 马 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1)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答案】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鉴赏能力。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颔联“若听清猿后,应多 白发生”,“若”是如果的意思,表明此联写的是假设的情景,“若听清猿后”是想象友人离开后要 面对的情景,“应多白发生”意思是会有很多白发生出,容颜会变得苍老。颈联“栈道”“江”表明 此联写的是路途中的情景。“虹霓侵栈道”表现出栈道之高、之险;“雨雪杂江声”写出行程中天气 恶劣,雨雪夹杂。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答案】《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 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解析】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人忧愁的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 诗人为友人描绘出成都美丽的画面,通过这两句诗告诉友人,虽然路途艰难,但是蜀地风光优美,借 景抒情,表达出对友人的安慰之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 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直抒胸臆,劝慰友人。 高考提升 1.【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 分)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 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 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 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 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 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 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 分) 【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 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 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2.【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 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 分)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 度进行分析。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 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 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 凉与孤独。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赏析两首诗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诗歌在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 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等。既要指出所用的方法或技巧,又要运用诗中例句加以诠释,还要根 据作者的情感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在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对于这两首诗来说,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从视角上看,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 述;从手法上看,都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3.【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 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 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 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 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这一知识点。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 加 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 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 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 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 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 本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 境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 同之处。(6 分)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 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 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 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 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 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 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 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本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 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4.【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 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 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 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 A。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 色兼备”的一项是(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 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 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 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 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 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 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 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 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