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ài)目标的艰难跋(bá)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的幸福。
B. 一声狼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这是一种不驯(xún)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bèng)发。
C. 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隙(xì)地里去坐着曝(pù)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D. 只是在她猝(cù)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她在家里时曾是怎样的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qǐ)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正确;
B项,驯(xún)——xùn;
C项,水蒸汽——水蒸气;
D项,祈(qǐ)——qí。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为实现乡村善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实现乡村善治,要在“德治”上下很大工夫,以德治扬正气。[乙]乡村社会是个熟人社会,加强德治是开展乡村治理的先天优势,也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实现“治理有效”目标的必由之路。乡村治理要达到一种春风化雨
- 24 -
的效果,就要深入挖掘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在农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丙]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德润民心天下安。坚持以德治扬正气,乡村治理就有了根与魂,乡村社会才会更有人情味,才能长治久安。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 B. 工夫 C. 春风化雨 D. 长治久安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项,“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使用正确。
B项,“工夫”只表示时间,“下功夫”是指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消耗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精力。因此写成“下工夫”就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个意思,而“功夫”则有“(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意思。因此,我们现在宜写“下功夫”,不宜写“下工夫”。
C项,“春风化雨”,意思是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语境用于指“乡村治理要达到的效果”,使用正确。
D项,“长治久安”,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甲处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是一个文件,应该用书名号,所以把“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句中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故选A。
- 24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C. 小鲜肉们可以不需要任何影视代表作品,其商业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就是粉丝队伍是否庞大,粉丝能否制造话题,粉丝是否产生购买行为。
D. 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城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A项,不合逻辑,“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否定失当,改成“非有恒心不能抓到底”;
B项,搭配不当,“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中“提高……意识”搭配不当,可改为“培养……意识”。
D项,宾语残缺,应为“提出了‘一带一路’……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倡议”。
故选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根据直链淀粉所占比例的多少, __________,籼稻20%左右为直链淀粉,粳韬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根据对光照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早、中、晚稻。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
- 24 -
__________,可分为糯稻和非糯稻,糯稻米粒粘性强,非糯稻米粒粘性弱。现今有多少种稻呢?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目前世界山有可能超过14万种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地研发新稻种,因此__________。
【答案】 (1). ①可分为籼稻和粳稻 (2). ②根据米粒粘性的强弱 (3). ③究竟有多少种稻是很难估算的(或“水稻的种类还会不断地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本段文字是一段对水稻进行说明的说明性文字,第一空所在的句子是对水稻分类的介绍,分类的依据就是根据直链淀粉所占比例的多少,所以根据后文的“籼稻20%左右为直链淀粉,粳韬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文字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入的句子是“可分为籼稻和粳稻”;第二空所在的句子是水稻的另一种分类法,根据后文的“可分为糯稻和非糯稻,糯稻米粒粘性强,非糯稻米粒粘性弱”可知,分类的依据是“根据米粒粘性的强弱”;第三空在句子的结尾,是对最后一句的总结,根据前文的问题“现今有多少种稻呢?”,这句是回答,再根据前文的解释,可知“究竟有多少种稻是很难估算的,而且水稻的种类还会不断地增加”。
【点睛】补写句子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6.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
- 24 -
男女生在各科选择上的差异(%)
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男生总体上偏好理科,女生总体上偏好文科; (2). 在政治和物理两个科目的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尤为明显;在地理和生物两科,男生和女生的选择较为接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注意不同类数据之间的比较和极值。
7.请以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答案】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生动形象。题干要求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生动的语言可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来呈现,如比喻、拟人等。划线句子是“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阐述的是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可用比喻的手法来形象的表达出来,如“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保护自己的脚”指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穿上一双鞋子”
- 24 -
比喻改变自己,“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比喻改变世界。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27日,年仅35岁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因录制《追我吧》,突然昏厥,心跳骤停,之后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
今年立冬后,宁波的雨似乎就没停过。到了深夜,让人愈发感觉潮湿阴冷。11月26日晚,高以翔参加的《追我吧》最新一期节目就在宁波录制。节目录制是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27日凌晨1:47左右高以翔倒地晕倒,已录制了超过17个小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猝死多发的寒冷季节,让普通人在深夜、室外进行跑、跳,甚至攀爬高楼等高强度体育项目,危险性极大。如果是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的艺人,在此类节目录制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有医学专业人士气愤地表示,这个节目凑齐了低温、熬夜、剧烈运动这“猝死三件套”。
有目击者称,高以翔晕倒后坐在花坛上休息,随后休克,人在花坛上停留了起码半小时。医护人员未在15分钟内抵达,到场后做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让高以翔恢复心跳。等到病人终于送到医院时,已是凌晨2:30。爆料人称,此时高以翔的瞳孔已经“放大到边缘”。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1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在我国,每年有55万人心源性猝死,平均1分钟1条命。在工作节奏快到前所未有的今天,过劳而死,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并非单独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问题。
猝无是无法从体检报告中提前看出来的,更何况,很多人连每年一次体检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虽无法预测,却有办法可挽救——及时使用“AED”(自动除颤仪)。
室颤,即“心脏因为心室的心脏电传导系统问题,造成心宣无效颤动,无法榆送血液,心博停止进而失去意识及脉搏。"
4分钟内消除室颤,就可以争取到50%的生存率,这就是“黄全4分钟”。有了“AED”,即使不是在医院、周围没有医生,路人也可以用它救人。
月初,台球小将“斯诺克之星”潘正潮在跑步时猝死,年仅18岁。博主急诊夜鹰遗憾道:“‘在场教练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如果是‘在场教练立刻开始心肺夏苏,有人拿来附近的“AED”使用,除颤之后,他心脏复跳’就好了。”
- 24 -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材料三:
央视新闻报道,2015年,北京唐医生在美国成功抢救了一名游客。唐医生回忆:“当时老太太呼吸停止,我开始做胸外按压。美国公园到处都有“AED”(自动除颤仪),很快就有人拿“AED”来……”博主急救科普人从舟山飞回北京,被安检告知,不许携带“AED”上飞机。安检的理由是:“你没有带医师证,就不能证明你是医生,你就不能使用这个东西。”注意,“AED”不是医生专用,它本来就是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因为操作简单,被称为“傻瓜急救机”。“AED”普及的初衷,就是跟死神抢时间,面对倒在地上人事不知的患者,没有那么多恰好带了医师证的医生路过。
新京报报道,我国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始于2006年,北京首都机场装了11台。到今年3月,北京市一共约150台,其中机场70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过劳、猝死,如今,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394台“AED”,在美国则是317台。而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仅有0.2台“AED”。
今年十月,北京大兴机场装了40台“AED”,但很多旅客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为此,有人建议将“AED”英文缩写改为中文,但在急救知识大片盲区的现下,这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企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各种培训,但最能救命的急救这门课,偏偏没几个人上过。人们宁愿寄望于掐人中、拧大腿,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AED”是什么。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8. 依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高以翔猝死原因的一项是( )
A. 录制时间过长,运动过于剧烈。 B. 录制时天气寒冷且又是在深夜。
C. 事发后没及时使用自动除颤仪。 D. 抢救时错失了“黄金4分钟”。
9.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AED”是专门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所以被称为“傻瓜急救机”,它可以帮助患者跟死神抢时间。
B. 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少,急救知识存在大片盲区,是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的根本原因。
C. “AED”可以为在没有医生情况下的患者争取到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我国每十万人口的配备比还很低。
D.
- 24 -
心源性猝死诱因较多,也很难有效地加以预防。一旦心室无法输送血液,人就会因心博停止而死亡。
10. 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如何有效规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答案】8. C 9. D
10. (1)要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不能做剧烈运动;
(2)定期体检,提早做好预防;
(3)学会使用“AED”(自动除颤仪),争取“黄全4分钟”;
(4)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
【解析】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关于高以翔猝死的原因的在材料一中,为“有医学专业人士气愤地表示,这个节目凑齐了低温、熬夜、剧烈运动这“猝死三件套”“人在花坛上停留了起码半小时。医护人员未在15分钟内抵达,到场后做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让高以翔恢复心跳”,主要原因就是ABD三项中的内容,C项内容没有涉及到。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AED’是专门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所以被称为‘傻瓜急救机’”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因为操作简单,被称为‘傻瓜急救机’”。
B项,“是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的根本原因”强加因果,文章中只是阐述了一种现象,“但在急救知识大片盲区的现下,这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企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各种培训,但最能救命的急救这门课,偏偏没几个人上过”,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24 -
C相,“但我国每十万人口的配备比还很低”混淆范围,原文是“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仅有0.2台‘AED’”。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分析如何有效规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解答此题要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去分析,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如材料一中介绍高以翔猝死的原因有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等,那么规避的方法就要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不能做剧烈运动;材料一种还讲到,高以翔猝死的原因还因为抢救不及时,没有有效地抓住“黄全4分钟”抢救时间。还有材料二中讲到的台球小将“斯诺克之星”潘正潮在跑步时猝死的时间,都告诉人们,要学会使用“AED”(自动除颤仪),争取“黄全4分钟”;材料三重点介绍了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AED”(自动除颤仪),怎么使用“AED”(自动除颤仪),这就告诉人们要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后继
刘亮程
那年我带母亲回甘肃老家。母亲逃荒到新疆40年,第一次回老家。我们从父亲工作过的金塔县城,到他出生长大的山下村,在叔叔刘四德家落脚。
我们一到叔叔家,叔叔便带着我们去上祖坟。我们刘家的祖坟,我父亲这一支的都迁到叔叔家的耕地中间,爷爷辈以上先人合到一座墓里,祖先归到一处,墓前有祖先灵位,剩下爷爷辈的、父亲辈的坟都单个有墓。
- 24 -
叔叔带着我走进坟地,说这是归到一起的祖先灵位。我跪下,磕头,上香。叔叔说,后面是你爷爷的坟,旁边是你二爷的,你二爷因为膝下无子,从另外一个兄弟那里过了一个儿子过来,顶了脚后跟。
顶脚后跟原来是这么回事。一个人膝下无子会从自家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儿子来,待你百年后埋在地下,有人给你上坟扫墓,将来过继来的儿于去世。就头顶你的脚后跟埋在一起,这叫“后继有人”。我这才知道后继有人的人不是活人,是顶脚后跟的那个土里的后人。
叔叔又指着我爷爷的坟说,你看你爷爷就你父亲一个独子,逃荒到新疆,把命丢在新疆没回来,后面这个地方还留着。叔叔接着说,你父亲后面那块地就是留给你的。
这句话一说,我的头突然轰的一下,空掉了。
觉得自己在外面跑那么多年,父亲带着我们逃荒千里到新疆,父亲把命丢在了新疆,但是我爷爷后面的位置还给他留着。我在新疆出生又在外求学,好像把甘肃酒泉那个家乡给忘掉了,那个家乡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但是祖坟上还有一个位置给我留着,当我过完此生还有一段地下的生活。在地下的祖先还需要我,等着我顶脚后跟,后继有人。
我们要走的时候,叔叔拉着我的手说,我是你最老的叔叔了,你的爷爷辈已经没人,叔叔辈里面剩下的人也不多了,等你下次来,我不在家里,就在地里。
我明白,他说的是跟祖先埋在一起的那个地里,我叔叔说这些话的时候轻松自若,仿佛生和死没有界限,不在家里就在地里,只是挪了个地方,在我叔叔对死亡轻描淡写的聊天中,死亡是温暖的,死和生不是隔着一层土,只是隔着一层被他轻易捅破又瞬间糊住的窗户纸。
我原以为甘肃的那个老家只是我母亲的家乡,是我死在新疆的父亲的家乡,他跟我没有关系,我是在新疆出生长大。
可是当我站在叔叔家麦田中那块祖坟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是我的家乡。
小时候见到坟头害怕,当我坐在老家祖坟地坐在叔叔给我留下的那块空地上,竟觉得那么温暖,像回到一个悠远的家里。
我想即使以后我离开世间,从那个村子里归入地下,跟祖先躺在一块儿,好像也不会失去什么。那样的归属就在自己家的田地中,坟头和村庄相望,亲人的说话和喊叫时时传来,脚步声在坟头上面来回走动,一年四季的收成堆在旁边,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
我们在家乡构筑了一方千秋万代的乡土,这乡土包含我们的前世今生,过去未来,这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乡,在土上有一生,在土下有千万世。厚土之下,仙逝的人们,一代的头顶着上一代的脚后跟,在后继有人的过一种永恒生活。
- 24 -
因为有他们在,我们地上的生活才踏实。在那样的家乡土地上,人生是如此厚实,连天接地,连古接今,生命从来不是我个人短短的七八十年或者百年,而是我祖先的千年,我的百年和后世的千年,是世代相传。
有家乡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生命感觉,千秋万代都是我们的血脉。未出生之前,我已在祖先序列中,是家乡土地上的一粒尘土,待出生后我是连接祖先和子孙的一个环节。
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因为有家乡,死亡不再恐惧;因为有家乡,我可以坦然经过此世,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我四处奔波时,家乡也在流浪。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当他们归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孙的家乡。每个人都会接受家乡给他的所有,最终活成他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家乡,身体之外,唯有黄土;心灵之外,皆是异乡。
(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5期)
11. 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13. 作者详写叔叔对祖坟的介绍,有何用意?
14. 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家乡”的多重意蕴。
【答案】11. (1). 不可怕、不畏惧。 (2). 世代相传
12. (1)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离开世间,回归家乡的情景;(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离开人间比喻成像搬了一次家,比喻新颖,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家乡给予自己的归属感;(3)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
13. 内容上:对祖坟的详细介绍,表现了叔叔对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的重视,对家乡的依恋;也表现出祖坟让家族成员对家乡有一种归属感。结构上:为后文叔叔对死亡的看法做铺垫,引出作者对家乡文化的探讨和思考。
14. (1)家乡并不是我们个人生活的那块小地方,任何一个乡村都可能保留我们共有的家乡,这个家乡中有我们完整的民俗,有青山绿水,有美丽的让人看上去非常温馨、愿意住下来的农家。
(2)所谓的家乡,不仅仅是家乡,而是一代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代代人的传承。
- 24 -
(3)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
(4)家乡是一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
(5)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坦然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和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就是将题干中的词语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再仔细品读题干的具体要求,精读划定的语段区间,抓出答题的要领,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将答案表达出来。第一个词语“温暖”所在的原句是“死亡是温暖的”,“温暖”原来是形容天气温暖,使人感到温暖,现在作者用“温暖”来形容“死亡”,说明死亡并不可拍,也说明叔叔看淡生死。第二个词语“永恒”所在的原句是“一代的头顶着上一代的脚后跟,在后继有人的过一种永恒生活”,“永恒”即永远、恒久的意思,而此处是指后继有人的的一种生活状态,即指世代相传的意思。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角度分析。从“我想即使以后我离开世间”可知,这段文字是作者想象以后自己离开人世的感受和想法,属于想象虚写;“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 把离开人间比喻成像搬了一次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亲人的说话和喊叫时时传来,脚步声在坟头上面来回走动,一年四季的收成堆在旁边”这几句句式整齐,且属于长句,“那样的离世,离的不远,就像搬了一次家”这几句句式较短,可从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角度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详写叔叔对祖坟的介绍,可见叔叔对祖坟的重视,对死后回归祖坟的传统习俗的重视,也是为了表现叔叔对家乡的依恋。文章后半部分重点描写了叔叔对死亡的看法,“在我叔叔对死亡轻描淡写的聊天中,死亡是温暖
- 24 -
的,死和生不是隔着一层土,只是隔着一层被他轻易捅破又瞬间糊住的窗户纸”,以及“我”对家乡的重新认识,“可是当我站在叔叔家麦田中那块祖坟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是我的家乡”,这些看法都是因为受叔叔对祖坟介绍的影响,所以结构方面可从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角度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本题要求探究文中“家乡”的多重意蕴,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概括出文中作者对“家乡”含义的不同理解,结合文章后半部分的段落来分析,要抓住具有总结性的句子来概括。如“我们在家乡构筑了一方千秋万代的乡土,这乡土包含我们的前世今生,过去未来,这个能够安顿我们身体和心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乡,在土上有一生,在土下有千万世”“ 有家乡的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生命感觉,千秋万代都是我们的血脉”“家乡让我把生死融为一体,因为有家乡,死亡不再恐惧;因为有家乡,我可以坦然经过此世,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结合这些关键句子,通过关键句重组法进行重新组织语言,分条概括即是答案。
【点睛】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从结构作用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甲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乙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刀贪疆場尺寸之利散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B.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
C.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除
D. 佐当寇之韩、魏 寇:入侵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洎牧以谗诛 举匏尊以相属
C. 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师不必贤于弟子
- 24 -
D.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17.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把“不赂者”分为两种类型,他们虽然因为策略上的某些错误招致灭亡,但都赢得后人尊敬。
B. 苏洵先用事实论证,再用假设推理,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很有逻辑力量。
C. 乙文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不惜代价去“厚韩亲魏以摒秦”,那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
D. 苏辙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人里,文章末尾截然而止,含不尽感慨。
18.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答案】15. D 16. A 17. B
18.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9. (1)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2)任由弱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抗如狼似虎的强大秦国,那他们(韩魏)怎么能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D项,“寇”是名词“入侵者、来犯者、敌人”。
故选D。
【16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B项,介词,因为;连词,来。
C项,介词,在;介词,比。
D项,介词,替;动词,成为。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错,根据原文“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可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坚持用武力才能救亡图存”以偏概全。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首先找到标志性虚词,如“矣”多放句末,后面应该断开;“而”多作连词用,多放句中,其前后有时应该断开;“可不悲哉”是固定用法,前面断开;最后再找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他们在句中多作主语和宾语,再找出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在句中多作谓语,根据句子结构特点进行断句。最后可断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9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再:两次;连:接连;却:使……后退。第二句得分点:委:抛弃、放弃;区区:形容小;当:抵抗;虎狼: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的;安:怎么;不折而入于秦哉: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甲):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参考译文(乙):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 24 -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诗题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②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
20. 诗歌第二联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南边境局势的_______,更饱含着诗人______的情感。
21. 诗歌第三联写得相当出彩,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答案】20. (1). 紧张,动荡不安 (2). 忧国伤时
21. (1)“晴云”、“雨云”一语双关,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
(2)化用诗句。诗人化用《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一个人慢慢地咀嚼了。
(3)对仗工整。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
【解析】
【2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可以从题材入手、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从题目入手、从景物形象入手、从用典入手等多角度分析情感。诗歌第二联“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诗歌第三联“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晴云”、“雨云”也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
【点睛】赏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4 -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 (1). 朽木不折; (2). 金石可镂。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廊腰缦回, (6). 钩心斗角 (7). 封狼居胥, (8). 赢得仓皇北顾 (9). 星垂平野阔, (10). 月涌大江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镂”“谀”“谀”“钩”“胥”“仓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生活需要挑战
有人说:“登山就像人生一样,你可以选择站在山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也可以选择站在半山腰,奋斗一番,便不再劳累:而我想要站山顶,迎接充满挑战的人生,不让人生寡淡无味。
人生需要克服自己的挑战。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因贪玩而爬上了山顶最后不敢下来,后来是他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使他跨出了一步又一步,最后成功的回到了家。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挑战,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再胆怯。
- 24 -
人生需要超越他人的挑战。在奥运羽坛中,李宗伟和林丹可谓是一生的对手。在羽坛单打赛中,几乎每一次李宗伟都输给了林丹。每一次大赛前李宗伟都进行了十分刻苦的训练,后来还是无一不输给林丹,一共输给他37场比赛。于是林丹十分的骄傲,但还是不放松训练,李宗伟也日复一日的进行刻苦的训练,希望有一天能够超过他,终于在一次内坛大赛中,他总算是赢了林丹。在我们的人生中做许多的事情也正是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在林丹想要偷赖不去训练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浮现李宗伟那张汗流满面的脸和刻苦训练的身姿。
人生需要一览众山小的挑战。马云是我国的一个亿万富翁,手上的资产有淘宝和阿里巴巴等等,可是他的经历却是极为坎坷的。小学的时候被退学,高中的时候经历了三次高考,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学老师,他靠仅有的工资生活,靠着仅有的几千块钱开始和别人创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终于把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把大公司变成了跨国公司,过着年收入几十亿的日子。如果他不是想要挑战人生,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就。所以说,人生要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挑战,并且要有不一般的毅力,才能有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
有一句话说得好,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自己平凡可贵。人生就像登山一样,不选择站在山脚,让自己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不选择站在半山腰,让自己的梦半途而废;选择站在最高的地方,让自己享受喜悦的充足感和向后看的万千风光。人生需要挑战,需要充满刺激的挑战,而不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本题作文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两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
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
- 24 -
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参考立意:
(1)生活需要挑战;(2)在挑战中实现人生价值;(3)不争放能得始终;(4)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6)不争是生存的智慧;(7)竞争是永恒的主题。
结构示例:
本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论述文,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生活因竞争而弥加精彩”这一中心论点从“竞争是一团火焰,点燃着我们沸腾的热血”“竞争是一首歌曲,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竞争是一面旗帜,呼唤着我们永久前进”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竞争,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细节”。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竞争,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细节,它将演绎着你跋山涉水的情景,让你从中有所受益,让你知道自己成功的来之不易;竞争,是人生一串串昂扬的旋律,它谱写着你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把你的成功与坎坷传唱自己的心间,生活因为有了竞争,竞争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2、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 24 -
3、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4、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点睛】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语文】黑龙江省伊春市二中2019-22021-06-0417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021-06-0425页
-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1-06-0413页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4页
- 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14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2021-06-0410页
-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二中2019-2022021-06-0421页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2021-06-0418页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424页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中学、合2021-06-04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