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 9练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
说阅读
(限时:40分钟 满分:4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名著《红岩》,以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及传
达的( )正气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它的封面,红色背景,一崖
突起,青松挺立,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许多年来我一直感叹这艺
术的创造力。
但是,当六年前我在山西霍山脚下见到这块红色的岩石和石上的
青松时,竟惊得合不上嘴。同行的人也都禁不住大喊:__①__!这棵
树与小说《红岩》的封面如出一辙,几无两样,在当地也一直被称为
红岩松。松下无一把黄土,树根就直接( )悬崖的石缝里。崖高
百丈,通体透红,如铁锈,如古铜。我们在崖下仰望,白云来去,一
柱接天,劲松( )。我们小心地沿着壁上的小路,摆渡到红岩之
顶,顶不平,错石斜出,如船头昂起,仅可容数人。身后万山如海,
绿波滚滚,云雾蒸腾。松立船头,枝叶招展,如巨帆,如大纛,破浪
前行。是时夕阳晚照,清风入袖。以手抚松顿生独立天地、视接千载
的豪情。
霍山,古人封之为镇山。昔大禹治水之后莽荒初定,洪流甫退,
遍野狼藉,__②__,以定天下。霍山又名太岳山。山西东有太行,西
有吕梁,如两道闪电( )南下,相遇为峰,即为太岳。这三道屏
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不知演奏出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 2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浩然 深入 腾空 倏然
B.浩然 扎进 凌空 倏然
C.凛然 扎进 腾空 骤然
D.凛然 深入 凌空 骤然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浩然:形容正大
刚直。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此处用来修饰“正气”,故选用“浩
然”更恰当。深入:透过外部,到达事物内部或中心。扎进:钻进去,
向下用力。此处用来修饰“树根”,故选用“扎进”更恰当。腾空:向
天空上升。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者高升到空中。此处语境描述的是
“我们在崖下仰望”“劲松”的景象,故选用“凌空”更恰当。倏然:
忽然,形容极快。骤然:忽然。“倏然”与“骤然”都有忽然的意思,
“倏然”强调极快,“骤然”强调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
子就发生了,含有意外的意思。此处语境是“两道闪电”,强调快,故
选用“倏然”更恰当。
答案:B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不知上演了多少
威武雄壮的活剧。
B.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兵家自古必争,不知演奏出多少
威武雄壮的活剧。
C.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不知演奏出
了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D.这三道屏障围成表里河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不知上演了
- 3 -
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
一是成分残缺,“必争”后缺少宾语;二是搭配不当,“演奏”与“活
剧”不搭配。综合各选项,只有 D项完全修改正确。
答案:D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喊”的原因
是上文“见到这块红色的岩石和石上的青松”很吃惊,“喊”的内容自
然和此有关,下文对“喊”的内容进一步说明,“这棵树”“在当地也
一直被称为红岩松”提示①处应填“原来红岩松在这里”之类的内容。
②处,由上文“洪流甫退,遍野狼藉”可以看出,大禹治水后天下并
不安定,下文“以定天下”,意为让天下安定,那么②处所填的内容应
该是如何让天下安定,再联系上文“霍山,古人封之为镇山”可知,
此处应填“封山为镇”之类的内容。
答案:(示例)①原来红岩松在这里 ②遂封山为镇(意思对即可)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时政教育并非是简单的时政新闻阅读。②广大教师要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剖析,③以便学生能够从理论高度看
待和认识时事政治,④提高科学思辨。⑤在广大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
时事政治进行系统讲解的同时,⑥也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⑦使
学生对时事政治透过自己的生活有更加切身的体会,⑧提高认知能力
和理论素养。
- 4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并非是”成分
赘余,“非”有“不是”的意思,故应将“并非是”改为“并非”或“并
不是”;语句④,“提高”缺少对应的宾语中心语,需添加“能力”与
之呼应;语句⑤,“在……的同时,也要……”的句式中,介词“在”
的位置不当,导致整个句子缺少了主语,应把“广大教师”提到“在”
的前面,作整个句子的主语;语句⑦,“对时事政治透过自己的生活”
的表达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为“透过自己的生活对时事政治有更加
切身的体会”。
答案:语句①,“并非是”改为“并非”或者“并不是”;语句④,
在“思辨”后添加“能力”;语句⑤,把“广大教师”提到“在”前面;
语句⑦,“对时事政治”和“透过自己的生活”对调一下位置。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个字。(6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 9处烽
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的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
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
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
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
现 9处烽燧遗址,激发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
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
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等具有重要意
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新闻报道的压缩思路非常明确,
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除了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
何人”,还要包括新闻事件的意义或影响。本段新闻分为导语、正文两
部分,导语部分信息丰富:何时——新近;何地——内蒙古自治区;
何人——阿拉善盟文物局;何事——发现 9处烽燧遗址;事件补充说
明——烽燧为汉代列燧,部分有使用痕迹。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新闻
的背景以及新闻事件的意义;背景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新闻事件,意义
是新闻的延伸。把上述信息串联起来并注意语句表达的流畅连贯即可。
答案: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 9处烽燧遗址,经判断其为汉代
列燧,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
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
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能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学习杜季
良不成功就会成为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
效法先贤,施展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1)根据“可比日月”
等关键信息,可以推知此处答案。(2)根据“比喻”“学习龙伯高”“学
习杜季良”等关键信息,可以推知此处答案。(3)根据“诸葛亮的典故”
- 6 -
“效法先贤”“施展抱负”等关键信息,可以推知此处答案。易错字:
(2)鹄,鹜;(3)堪,仲。
答案:(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刻鹄不成尚类鹜 画
虎不成反类狗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小说阅读(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题。
两分硬币
黑岛传治
“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
藤二缠起妈妈来了。
“问问爸爸,看叫买不。”
“说行哩。”
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尽管
是答应给买了,还要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
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
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
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
动起来。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
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
“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
螺吧。”
藤二缠着妈妈。
“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
“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
“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
- 7 -
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
“嗯。”
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
“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
不会有的。”
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
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
陀螺来了。
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
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
的。
“多少钱一条哇?”
“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
“是啊。”
“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
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
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
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
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
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
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
- 8 -
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
“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
“不。”
“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
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
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
“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
“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
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
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
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
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
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
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
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
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
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
- 9 -
“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
“嗯。”
“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
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
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
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
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
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
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
“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
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他
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
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李芒译,有删改)
[注] 此文作于 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
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中写“孩子们‘撞嘎嘎’”“串乡的摔跤班子”“上了轭的
牛拉磨磨粉”“麻雀又会来吃稻子”等内容,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B.买陀螺绳儿的时候,藤二玩弄着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却
并没有逼着妈妈买,说明他年龄虽小却比较懂事,答应了不买就不再
缠闹。
C.藤二讨厌看牛,也不愿意去赶麻雀,是因为他想跟着其他孩子
- 10 -
一起去邻村看摔跤,同时也是因为自己的陀螺绳儿短经常输掉比赛不
开心。
D.“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类似《祝福》中祥林嫂
说阿毛的事情,“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妈妈”因儿子死去的
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由最后两段的三
个“就好了”可知,D项,“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的是她的悔恨。
答案:D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本文以对话为主,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如“哼,比人家的都短
呀”“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表现了藤二的天真活
泼。
B.“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正面说明了藤二一家家庭贫困;别
的孩子都去看摔跤了,六岁的藤二却要在家里看牛,从侧面反映了这
一现实。
C.小说中“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
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
D.“夕阳穿过竹窗棂”“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
等属于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结合原文的内容
可知,此处主要表现了藤二因陀螺绳儿比别人短,又无法出去看摔跤
而不开心的心情。A项,“天真活泼”概括不准确。
答案:A
9.简要分析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的作用。(4分)
- 11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小说的
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可以发现,“妈妈”
为了省“两分硬币”给儿子买了短的绳儿,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从
人物形象上看,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省的性格特点。从
小说主旨看,“妈妈”为什么连“两分硬币”都要节省?联系文后的注
释不难看出当时大量农民破产,生活贫困,这样的社会现实能够引发
考生的深思。
答案:①从小说的内容看,正是“两分硬币”造成了藤二的悲剧,
“两分硬币”是小说情节的关键。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妈妈”节
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
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③从小说的主旨看,“两分硬币”竟造成了
悲剧,深刻反映出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发人深省。
10.小说的悲剧看似是一个偶然事件,实际上背后有复杂的原因。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指出,造成小说悲剧的原因是复杂的,且是隐藏在“背后”
的,那么就要求考生挖掘深层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藤二的悲剧是他
贪玩想把绳儿抻长引起的,而深层的原因就要结合故事情节和小说下
面注释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藤二为什么想要抻长绳儿呢?因为妈妈
买给他的绳儿短了。妈妈为什么买短的绳儿?因为家庭贫困。为什么
发生危险没有人管呢?因为家人都在忙。为什么会贫穷?为什么家人
都在忙呢?因为时代剧变,大量农民破产。由此分析即可得出背后的
- 12 -
深层原因。
答案:①家庭的贫困:妈妈为了节省两分硬币而造成悲剧。②生
活的重压:孩子本该玩耍,但正赶上收割稻子要干活,这超出了孩子
的能力范围;孩子出事时家人都在忙,发现时已晚。③时代的悲剧:
这个家庭就是日本社会的缩影,社会剧变,农民生活贫困,时代的残
酷造成了悲剧。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2021-06-0473页
-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2021-06-047页
-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8)2021-06-048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三大题语言2021-06-043页
-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专题6语言文2021-06-0439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021-06-046页
- 2020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2021-06-0429页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三2021-06-0489页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4(2021-06-045页
- 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2021-06-0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