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1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建筑的特征
项目 内容
课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探究中国建筑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教学难点 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教学
方法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
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同学
们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
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
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
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
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
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 1972 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 年 1
月 9 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
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
梁思成教授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
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
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
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
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
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
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课文分析
1 解题:课文的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哪一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特征
2 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
了中国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
九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
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
征?
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
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3 在称赞中国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中
国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作
者用了三点来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下面我们分成组结合具体
问题来研究一下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中国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
本构架的?
依靠木材承重。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
副梁架之间用枋、檩连接。
2 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
斗拱是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
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的。而正因为在斗拱的设计中体现出中国的
建筑工匠们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智慧,斗拱的设计成为中国建
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举折、举架的作用是形成屋顶的坡度。
4.从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的介绍顺序中我们发现,一
间房子由下而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
翼状伸展的屋顶。那么,中国建筑体系中是如何把这一间间房子联系在
一起的呢?我们来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幻灯片展示:想
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
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
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
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
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
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
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
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
鹉、画眉等鸟雀。)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体会一下,中国的一所房子在
平面布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往往左右均匀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从中国建筑的平面
布局上可以体现出中国建筑文化的中规中矩和阶级分明的特点。
5.我们的房子建造完成,但是智慧的中国建筑工匠们在讲求建筑的
实用性的同时,也不会忽略它的美观性的特点的。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我
们学过的古诗文,想想,在我们的诗文中,对中国建筑的装饰特点都有
过什么样的描写?
明确:“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等等。从这
样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中,我们喜欢运用
色彩鲜艳的颜色,而这些鲜艳的颜色中,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的期盼。
(图片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对于中国建筑的特征也许以前我们不太熟悉,不过今天通
过对梁思成先生这篇课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我们祖国的建筑有了更
深刻、更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在论述时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知道作者在介绍时采用了
先总后分的顺序,那么,这九大特征有没有详略安排呢?作者着重说明
九大特征的哪几项?
明确: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有:
(二)平面布置,(三)结构方法,(四)、斗拱,(六)、屋顶,(七)、
色彩。
二、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
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然后,作者提出了
(一)中国建筑的文法
1 在学习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所有的特
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被中国的匠师们所遵守,为中国的人民所承
认,我们可以叫做中国建筑的“文法”,(比喻)下面我们结合课文 57
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解释中国建筑的“文
法”和中国建筑的“词汇”的。
提示: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明确: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
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
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我们说它是中国建筑的
“文法”;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那就是我们建
筑上的“词汇”
2 中国建筑的文法要求我们在建造房屋是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一
定的约束性,但同时,中国建筑的文法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怎样
理解中国建筑文法的灵活性呢?我们结合课文 58 页第二自然段来理
解.
明确:中国建筑的文法在命题上可以有灵活性。具体体现在运用中
国建筑的文法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表达
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思考:如何理解“可译性”
明确:“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也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
是指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
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
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
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三、在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特征及各民族“可译性”问题过程中,
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再找出一
些,并谈谈你们的理解?
明确: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
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答案
将地区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建筑的体系关系比喻成兄弟同属一家
的关系,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一说法。也
为后面的各民族之间的建筑的“可译性”埋下一个伏笔。
2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
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答案
把墙壁比喻成我们日常所见的“帷幕”,使读者更能直观的理解墙
壁的作用。
3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答案
把各种类型的建筑和多种体裁的文章相比,并将建筑划分为“大文
章”或“小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因为“命题不同”而产生的
风格的不同.
小结:文章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读者生动、形象、深刻的体会
到中国建筑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一篇说明文的过程中,要注意说明
文语言的形象性。
四、总结
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特征,
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
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
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
体现出的中国的文化,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去体会、继承
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美,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今天所体会到的一切
的美,源于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结构和运用的揣摩和体会。
板书
设计
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3-13: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4-19: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20: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
结。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2021-06-0413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2021-06-0411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2021-06-0486页
- 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4 蜀道难(第2021-06-048页
-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2021-06-048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2021-06-046页
-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评新人教2021-06-041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2021-06-0443页
-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1含2021-06-047页
-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2021-06-0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