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 14 课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 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记一记
字音
(1)仇雠.( ) (2)伶.官( )
(3)勖.( ) (4)沾襟.( )
(5)俳.优( ) (6)汴.州( )
(7)殁.( ) (8)取其孥.( )
(9)尚飨.( ) (10)所怙.( )
(11)窆.( ) (12)筼筜..( )( )
(13)偃.竹( ) (14)蜩.腹( )
(15)斫.轮( ) (16)鹘.落( )
(17)缣.素( ) (18)蛇鲋.( )
(19)箨.龙( ) (20)畴.昔( )
答案:(1)chóu (2)línɡ (3)xù (4)jīn (5)pái
(6)biàn (7)mò (8)nú (9)xiǎnɡ (10)hù
(11)biǎn (12)yún dānɡ (13)yǎn (14)tiáo
(15)zhuó (16)hú (17)jiān (18)fù (19)tuò (20)chóu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微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④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2)诚
- 2 -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诚.知其如此( )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
④帝感其诚.( )
答案:(1)①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②稍微,略微,隐约
③连词,假如没有,假如不是 ④副词,暗中,悄悄地
(2)①诚意 ②如果,果真 ③确实 ④真诚,真心实意
2.词类活用
(1)负而前.驱:
(2)而告以成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7)将成家而致.汝: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9)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10)余因而实.之:
(11)初不自贵重..:
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
(2)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3)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4)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
(6)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8)使动用法,使……丧亡
(9)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10)形容词用作动词,证实
(11)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3.古今异义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今义:①人情事理;②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3 -
今义:①做;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
今义:结婚
(5)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
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6)志气..日益微
古义:
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7)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古义:
今义:几何学
(8)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9)初不自贵重..
古义:
今义:价值高;值得重视
(10)吾将以为..袜
古义:
今义:认为
答案:(1)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2)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3)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4)安家 (5)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6)精神 (7)多少(日子) (8)成长立业
(9)看重 (10)把……当作
4.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4 -
(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6)轮扁,斫轮者也:
(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答案:(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被动句
(4)状语后置句 (5)状语后置句 (6)判断句 (7)省略句
(8)定语后置句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1)欧阳修(1007~1072 年),字 ,号 ,晚年又号 ,庐陵(今江
西省吉安)人。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他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
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
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 》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
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韩愈(768~824 年),字 ,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 ,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 ”的美誉。他生活在中
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 一起
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
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 ”
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3)苏轼(见第 6 课苏轼介绍)
答案:(1)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六一诗话
(2)退之 韩昌黎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2.文化常识
【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
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
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其他如《 》《 》
《送东阳马生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等。
答案:滕王阁序 兰亭集序
- 5 -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1)《伶官传序》
提出论点
(第 1 段)
论证论点
(第 2、3 段)
正面:庄宗尊父命报仇成功——忧劳可以兴国
反面:庄宗宠伶人走向失败——
得出结论(第 4 段)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祭十二郎文》
内容 情感
交代时间、对象 哀诚
悔恨
描写内心感受 悲痛
告慰
抒写内心真情 意冷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论述“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
1.从竹子本身说起
2.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
3.
议论
1.文与可拒画
2.绢与竹的玩笑
3.题诗相赠
叙事
交代作文的缘由 睹物思人,怀念亡友 叙事
答案:(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逸豫可以亡身
(2)回顾彼此聚散 说明后事安排
(3)苏辙对文与可画竹的看法 追忆昔日生活趣事
2.主题提炼
- 6 -
(1)《伶官传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 ,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
治。
(2)《祭十二郎文》
作者通过一些 ,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凄楚的宦
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 ”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
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展现了文与可
的品德、个性,传递出了作者深切的悼念之情。
答案:(1)忧劳可以兴国 (2)家常琐事 (3)胸有成竹
想一想
1. 《 伶 官 传 序 》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
“ , , ”。
答案: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言“ , ”,
点明了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
答案:满招损 谦得益
3 .《 伶 官 传 序 》 结 尾 引 出 历 史 教 训 , 含 蓄 地 讽 谏 当 朝 统 治 者 的 句 子 是 :
“ , , ”。
答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伶官传序》是怎样提出论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
- 7 -
答案: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
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作者在这里虽未完全否
认天命,但强调国家(或个人)的盛衰,“人事”是决定性的因素,紧接着便以唐庄宗“得天
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这一论点的正确。
2.《伶官传序》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
答案:①例证法。史论一般都要运用例证法,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
事例。本文第一段就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赐
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
②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
对立又合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
“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
二、细节探究
3.《祭十二郎文》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作者在文中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
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答:
答案:①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悼念十二郎”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内容更加丰富,行
文更加曲折。②第 4 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为下文蓄势,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
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悲。③第 6、7 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
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凸显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4.《祭十二郎文》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请就此做简要分析。
答:
答案:《祭十二郎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
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有着强
- 8 -
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纪念好友文与可的作品,文中为什么提到弟弟苏辙及其
写的《墨竹赋》?
答:
答案:苏轼写弟弟苏辙所作《墨竹赋》里的话:表兄文与可画墨竹就像庖丁解牛、轮扁
斫轮一样,是依托绘画技艺传达出一种精妙、深邃的道理。在作者看来弟弟不会画画,所以
只是领会了文与可的绘画意义而已。至于自己,则是不单领会了他画竹的用意,懂得了他的
绘画理论,同时也学到了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这一部分所触及的是生活积累与绘画创作、
艺术的构思与灵感的把握、神似与形似等美学问题,这可以说是文与可同苏轼共同总结出的
北宋“墨竹画派”的理论与经验,是一份可贵的绘画史料。
三、思维发散
6.《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
呢?
答:
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也有其历史和
阶级的局限性。一、作者把一个国家的兴亡仅仅归于君主的品行才干,是一种唯心史观。二、
作者以此对统治阶级加以劝诫,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有其历史局限性。当时北宋统治者只
图安乐,不思进取,作者提出这一点,在当时是有针对性和进步意义的。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常识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愈显重要。2019 年
《考试大纲》要求“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该考点依然会是必考点,而中国古
代文化常识内容博杂,涉及面广,学习时不容忽视。
答题技巧
答好文化常识题,要强化三种意识:1.教材意识,2.语境意识,3.选项表述意识。
1.教材意识。所谓教材意识,就是说,试题考查的知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解
答时一定要认真联想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尤其是文言课文的注释)所学的知识和相关常识。
- 9 -
如 2018 年高考全国课标三卷第 11 题:
原文内容:徽宗立,(范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选项表述: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
简称。
试题分析:选项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之“令尹”的例子则和学过的
课文《屈原列传》相关内容不合,在课文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可见
“令尹是知府的简称”这种说法错误;此外,“京兆尹”是指首都一带的官员,也不是知府
的简称。据此判断此项解说错误。
2.语境意识。所谓语境意识,就是说,试题考查的词语,一定存在于原文文本当中,其
正误判断很多可以根据文本中的上下文语境作出判断。
如 2018 年高考全国课标一卷第 11 题:
原文内容: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
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选项表述:“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
宝座。
试题分析:解答时,根据文本语境进行分析:“践祚”一词的上文虽然确实也讲到了“用
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但这是传主鲁芝的行为,“践祚”的是武帝而不是鲁芝。据此判断此
项说法错误。
3.选项表述意识。所谓选项表述意识,就是说,要努力从选项本身的表述中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要特别注意:各选项表述的正误,不能光依据平时对该词语的理解,更要依据是
否合乎上下文语境。
如 2016 年高考全国课标三卷第 5 题:
原文内容: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
多。
选项表述: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试题分析:根据语文和历史课本的相关知识可知,户部掌管土地、户籍之事,不是礼部。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
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
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
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
- 10 -
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
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
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
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
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
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
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
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
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
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
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
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
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勤王”多指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
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
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
花。故选 A 项。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
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
- 11 -
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
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
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C 项,“让张忠、许泰对他更
加佩服”说法错误,原文是“忠、泰益沮”,“沮”为“懊丧”之意。故选 C 项。
答案:C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是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
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王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
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王守仁)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异
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
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
守仁四十下,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朝廷)衡量其才能,(将他)调到庐
陵做知县。(王守仁)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王守仁)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
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王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置备作战器械
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为王事尽力。七月
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
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
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
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
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相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
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他只好)
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所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
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几千京兵,
逆着江流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使京兵侵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
字谩骂。王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
遇到他们办丧事,王守仁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
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王守仁是文士出身,勉强他射箭。王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
支箭三次都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王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没有赴任,请求回家省亲。王守仁
- 12 -
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王守仁)
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特别聪颖。他被贬龙场时,地处偏僻没书可看,就每天推究以前发生过的事
情。(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
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
良知为主。学者大多听从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春雨纷纷的时节,不知又会有多少行人“欲断魂”。是啊,有人不
顾 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
雄先烈……( )。
枝再繁,叶再茂,扎根的方向只有一个。于己而言,抔一手黄土,献一束鲜花,叙几句
闲谈,先辈就不再是族谱上模糊的名字,而是一个家族前后相续的支点;于国而言,回望来
时的路,忆起英雄的人,重提英雄的事,先烈就不只是书上泛黄的相片,而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何以至今的源头。无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清明的意义就蕴藏在 的故园之情,
就刻写在 的寻根时刻。
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其实,祭奠先人也好,缅怀先烈也罢,情感是一脉相承、互
联互通的。清明不再是一人一事的悲喜,而是倾注了对故人故土的眷恋。正是这种家国一体
的意蕴,家教家风才能沿袭不衰,国家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当下,抹黑英烈、诋毁英雄的事
时有发生,否定过去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否定了现在。国家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
记忆。既缅怀昨天也憧憬明天,既祭奠逝者也呵护新生,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我们才能
在 中护佑历史、希冀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山高水远 藕断丝连 谈古论今 慎终追远
B.山高水长 藕断丝连 抚今追昔 善始善终
C.山高水远 血浓于水 抚今追昔 慎终追远
D.山高水长 血浓于水 谈古论今 善始善终
- 13 -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山高水远”,形容路途遥
远;“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
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根据后文“千里迢迢”,应选用“山高水远”。第二空,“藕断丝
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血浓于水”,形容
亲情,语境是说“故园之情”,应选用“血浓于水”。第三空,“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
所不谈,无不评论,强调“谈论”;“抚今追昔”,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此处修饰“寻根
时刻”,应选用“抚今追昔”。第四空,“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
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
结尾,形容办事认真,与语境不符。应选用“慎终追远”。故选 C 项。
答案: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点点思绪,萋萋哀思,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也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
B.点点思绪,萋萋哀思,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也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C.萋萋哀思,点点思绪,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也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
D.萋萋哀思,点点思绪,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也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解析:此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点点思绪”“萋萋哀思”,程度由轻到重;
“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刻印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范围由小到大。故选 B 项。
答案: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正是由于这种家国一体的意蕴,才能使家教家风沿袭不衰,国家民族生生不息。
B.正是由于这种家国一体的意蕴,家教家风才能沿袭不衰,国家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C.正是这种家国一体的情怀,家教家风才能沿袭不衰,国家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D.正是由于这种家国一体的情怀,家教家风才能沿袭不衰,国家民族才会生生不息。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家国一体的意蕴”,搭配不当,排除 AB 项;
“由于……使……”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亦可排除 A 项;“……的情怀,家教家风”,
中途易辙,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答案:D
4.请根据下面的“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给“团队共创”概念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答:
- 14 -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下定义的能力。本图为“团队共创”工作流程图。看所给图
表,“焦点问题”是中心,涉及三方面内容。“团队共创”需历经三个阶段,先由个人发言
形成小组意见,再经组际分享组合意见,最后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这也是“团队共创”
的特点。然后按照“下定义”的形式进行概括即可。定义形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
念。即“团队共创是……的活动过程”。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团队共创是围绕焦点问题,先由个人发言形成小组意见,再经组际分享组合意见,
最后通过团队讨论达成共识的活动过程。
5.[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
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 3 月 13 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 4 月 2 日,
已累计输水 3 100 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
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
102 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时,整体阅读语段,把握文段主旨,然后筛选出
文段主要信息,并按照题干要求概括表达即可。本题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
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要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19 年 3 月 13 日;地点和事件:
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结果: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全线
通水。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不能超出字数限制。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 年 3 月 13 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
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 15 -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B.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有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岂独.伶人也哉 独:只,只是
解析:“本”,推究。
答案:C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哉
C.
入于.太庙
而皆自于.人欤 D.
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倚柱,怒发.上冲冠
解析:A 项,介词,被;介词,从;B 项,都是表反问的疑问副词,难道;C 项,介词,
到;介词,从;D 项,动词,打开;名词,头发。
答案:B
8.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
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
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
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解析:“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说法错误,应是“否定”。
答案:C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 分)
(1)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16 -
译文: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文:
答案:(1)把先王生前报仇的志向完成的消息告诉他,庄宗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啊!
(2)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二、课外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
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授.检校司
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
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
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
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
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
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
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
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
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
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
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
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
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
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
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
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盛衰”作主语,“有”作谓语,“常理”作宾语。
- 17 -
句意合理,结构完整,所以应在“常理”之后停顿,排除 B、C 两项。“尽忠王室”句中的“王
室”作“尽忠”的宾语,应在“尽忠王室”的前后停顿,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项,“谪”指贬官。故选 B 项。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
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
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
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
为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武皇依从了他”说法错误。文中“武
皇依违之”中的“依违”指“顺从和违背”,即犹豫不决。故选 B 项。
答案:B
1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译文:
(2)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得分点:(1)“手自”,亲手,亲自;“壮”,成年;
“豁如”,(心胸)开阔的样子。(2)“征兵于燕”,状语后置句;“既而”,不久;“果”,
果然。
答案:(1)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骑马,胆量
过人,心胸开阔。
- 18 -
(2)太祖于是从燕地征兵,攻下潞州,不久丁会果然献城投降。
【参考译文】
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武皇征讨王行瑜时,庄宗十一岁,随父出征。起初
让他入朝见天子,敬奉俘虏和战利品,迎驾回宫,唐昭宗一见他便惊讶地说:“这孩子有异
相。”于是赐给他鸂鶒酒卮、翡翠盘。战事结束,被授以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任汾、晋
二郡,都是隔很远监控。庄宗精通音律,常让人在面前歌舞。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
略通大致的意思。成年后便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武皇在云中起义,部下都是北
方强兵,破贼迎驾,功劳最大,因此逐渐优待宠爱士兵,士兵常不守法。有时凌侮官吏,掠
夺民众,白天抢劫,酗酒赌博喧哗竞闹。武皇不多禁止,而庄宗却看不过去,便平心静气劝
说武皇,武皇犹豫不决。等安塞一战失利之后,形势艰难,梁将军氏叔琮、康怀英频频侵犯
边界,疆土越来越少,城门之外也踏成了战场,武皇的忧虑在脸上表现出来。庄宗对武皇说:
“盛衰有寻常的事理,祸福关系到神的旨意。我家三代忠于唐王朝,势力有些削弱,无愧于
心。物不到极点不会走向反面,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现在朱氏攻击逼近皇帝,窥视皇位,
陷害良善之人,欺骗神明上天。照我看,大概已到极点了。父亲应静养韬晦,等待他的衰落,
哪用得着这么沮丧!”太祖听了后放下心,又饮酒取乐。沧州刘守文受梁朝攻击,他的父亲
刘仁恭派人来请救兵,武皇恨他反复无常,不想答应。庄宗说:“这正好是我们重新振兴的
机会,不必因为这个介意以前的怨恨。现在把天下分九份,朱氏现今占了六七份,赵、魏、
中山在他手中,贼寇所害怕的,只有我们和刘仁恭了。我们的兴衰,在此一举,不可失去机
会。”太祖于是从燕地征兵,攻下潞州,不久丁会果然献城投降。天佑五年一月,武皇病重,
召见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说:“我常爱这孩子志气远大,可接我的事业,希望你们多加教
导。”武皇死后,庄宗便在晋阳即王位,时年二十四岁。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
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
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
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
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
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
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 19 -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②破燕军,
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
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
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
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①彀者:射手。彀,拉满弓。②庞煖:赵将,本赵人,后为燕将。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B.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C.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D.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可用排除法。“匈奴每入烽火”表意不通,
“每入”后应该停顿,排除 A、D 两项。“不敢战”,不敢应战;“如是数岁”,像这样几年,
二者中间应停顿,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乘,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B.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赏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战士。
C.单于,汉时匈奴首领的名字,姓单名于。
D.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
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单于”不能理解成“姓单名于”。故选 C 项。
答案:C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牧戍守边陲,采取以固守防御为主的战略,阻止了匈奴的入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B.李牧为了国家忍辱负重抗干扰,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击溃强敌,表现了一代名将的品格。
C.李牧无法挽救昏君治国的局面,终因谗言而被杀,赵王昏庸糊涂不辨真相,令人叹息。
D.李牧用兵有法,不违心媚上,终使赵王不悦,功高盖世招佞臣妒忌,为秦反间计所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理解错误。从原文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看,李牧被杀,是因为秦用金钱收买了郭
开,并非因为郭开嫉贤妒能。故选 D 项。
答案:D
- 20 -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
译文: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
译文: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张左右翼”,从左右两翼;
“破杀”,打败;(2)“与”,给;“为反间”,省略句,译为“(让郭金)使用反间计”;“言
李牧欲反”,翻译时补充主语“郭开”。
答案:(1)李牧经常摆下怪阵,从左右两翼夹击打败了匈奴的十几万骑兵,单于逃走。
(2)秦国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重金,(让郭开)使用反间计,(郭开就)说李牧要造反。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匈奴每次入
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
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
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
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
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
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
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
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
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
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
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
大批军队入侵。李牧经常摆下怪阵,从左右两翼夹击打败了匈奴的十几万骑兵,单于逃走。
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亡到魏国,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
庞煖打败燕军,杀了剧辛。后七年,秦在武遂打败杀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国于是任命
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击打秦军,大败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过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
败秦军,向南抵抗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派王翦攻打赵国。秦国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重金,(让郭金)使用反间计,
- 21 -
(郭开就)说李牧要造反。赵王于是使赵葱及齐将颜聚替代李牧。李牧不接受任命,赵王派人
秘密逮捕李牧,斩了李牧。之后三月,王翦就急攻赵国,大败赵国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
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写作训练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君子”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等表达了
中国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然而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稀缺品
格。很多人提出,应提倡做一个“现代君子”。然而,何为“现代君子”,又如何做一个“现
代君子”,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现代君子”,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参加全校演讲比赛的演讲稿。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要求思考什么是“现代君子”,写一篇文章与同
龄人共勉。材料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君子”引出“现代君子”,进而引发关于“现代君子”
的思考。对“现代君子”进行阐释,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论,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
紧承“何为‘现代君子’”后为“又如何做一个‘现代君子’”,能真正践行君子之风的方
为真正的君子。材料在引出“现代君子”前提到“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不管社
会如何变迁,“君子”如何定义,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总不应丢弃,因为那是文化的根
脉,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坐标。因此,“现代君子”的内涵绝不是与古代的“君子品格”相割
裂而存在的。应从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入手,明确“现代君子”应葆有古人推崇的那些品格,
然后有所创新,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最后要注意文体格式是演讲稿。
参考立意:①继承古品,再添新格;坚守初心,“君子如玉”;②“谦谦君子”,国之
重器;君子不器,唯家国兮;③君子之风,静待汝归。
相关文档
-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兰亭集序2021-06-0513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河2021-06-0534页
-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0罗密欧与朱2021-06-053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鸿门宴22021-06-052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囚2021-06-0533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2021-06-056页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科学小品5奇妙的2021-06-056页
- 高中语文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2021-06-0519页
-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梦游天姥12021-06-058页
- 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0过秦论含解2021-06-0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