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怎样读《论语》
①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等读了一遍再读第
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于
任何处,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如此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
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若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如此
则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②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可
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
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③若要深读精读,须得配合注本来读。读了朱熹注本,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
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每一章同时兼读朱、何、刘三注,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④若要精读深读,须得从“本义”入手。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
语》之“本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
了“本义”,才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如“性”字,孔子并不曾讲“性善”。孟子、
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
⑤若要深读精读,须得分散读。把每一章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
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
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
受。我们读《论语》,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已很不差了。《论语》二十篇,四
百九十八章,其实照此办法,我们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余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⑥若读《论语》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
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
《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⑦所谓“君子上达”,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
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
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
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子荀子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
- 2 -
认为不可及。
⑧其实孔子之学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义
理都体现在具体的人事上。因此,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吃紧为
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
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
(选自《钱穆先生全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都应该每天至少抽
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
B.若要深读精读《论语》,必须配合注本来读。读每一章《论语》同时兼读朱熹、何晏、
刘宝楠三注,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
C.若要精读深读,必须分章逐一细读。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法,从一字、一句、一
章最终至整本书去领会,才会有真实的受用。
D.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做人要从脾气、感情与性格等和我们亲
近处下手。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A 项,“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
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说法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若……因此,我认为:
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由此可知,
文中说的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而且没说每天都“应该”读《论语》。B
项,“……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分别比较,是为了《论
语》的精义自然显露,不是为了“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而且也无从知道。D 项,“……莫要
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说法错误,原文是“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选项把“莫要只
注意”改为“莫要注意”。故选 C 项。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由读《论语》的时间安排引出读《论语》的意义,再重点论述精读深读的方
法,最后强调读《论语》要把握“吃紧为人”的要旨。
B.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层
层深入地论述了读《论语》的正确方法。
C.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精读深读《论语》的具体方
法,并指出只要照此方法,就可以读懂《论语》全书。
D.第 7 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
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B项,“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
- 3 -
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没有比喻论证。C 项,“本
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
三个方面来阐述,选项漏掉了一个“须得从本义入手”这个方法。D项,“第 7 段提到孟子、
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和提升”说法错误,文章提到孟、荀及理学家是为了证明孔子虽不谈大理论,但他们
都认为比不上孔子。故选 A 项。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国人,都能熟读《论语》,那么国人的道德水准将会大大提升,
社会的面貌也将彻底改变。
B.若读《论语》不重精读,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对“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的
大题目泛泛而谈,不过是自欺欺人。
C.《论语》能教诸位如何做君子的“上达”之道,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
社会、经济等情形,无法传播礼制与文学的知识。
D.《论语》是通过具体人和事将义理寓乎其间的。因此不能只注意《论语》中的
“仁”“礼”等字眼要从具体的人事的记录中去领略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
社会、经济等情形”说法错误,第七段说的是“……《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
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并
非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而是目的不在于此。故选 C
项。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
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
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
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
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
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
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 4 -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
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
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
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解析:A 项,“奇才”作“有”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C 项,“不听用鞅”结构完
整,意思是“不能任用商鞅”,中间不可断开。D 项,“举国”修饰“听之”,二者之间不可
断开。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析:B 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历史上的孙武不是“王”,文中说“汤武
不循古而王”,是指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由此可知“汤”指商汤,“武”指周武
王。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
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
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 5 -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解析: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文中说太子犯法,“不可施刑,刑其傅公
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文: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
解析:(1)强国:使国家强盛。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事物,这里指陈规。利民:使百
姓获利。(2)民(第一个):民间。之(第一个):往,到。初令:新法。
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
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
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
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
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
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
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商鞅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
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
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
上犹豫,搞不成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
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
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
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商鞅
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以
数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不能通行,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
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
- 6 -
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新法实行了十年,秦人非常满意,路不拾遗,深山里也没
有盗贼,家家富足,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斗,乡镇安定。于是任命商鞅为
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兵攻打魏国。商鞅埋伏的士兵突然袭击,俘虏
魏公子卬,并乘势攻打魏军,大胜回国。魏惠王屡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
恐慌起来,于是派人说割河西地区给秦以求和。魏国于是从安邑迁都到大梁。魏王说:“我
后悔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破魏返秦,秦王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他被称为商
君。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
①
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
②
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8.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B.“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香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
得以彰显。
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项,“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说法错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殷勤”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 D 项。
答案:D
9.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解答时,先筛选出上片中所写
的景物,然后根据景物来判断季节,再分析特点。由词中的“乱蝉”“衰草”“红蕖”等可
知,这是夏末秋初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这两句词中,
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
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三、四两句,意境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
- 7 -
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答案:①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②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
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
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
感慨的句子是“ , ”。
(2)化用《庄子》的典故,表达诗人“美景在前,不容辜负”的思想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风光。作者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描
写山间朝暮之景色,其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夏天景色的
句子是“ ”。
答案:(1)夫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3)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五、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
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 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当代青年要改
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 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
见。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
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 的指导、正人先
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 ,
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摒弃“官本位”思想不能仅仅停留于倡议,或者是简单
地依靠自律。一方面要对青年学生官僚化、行政化的作风与作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矫正;另
一方面,高校也要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官僚化和行政化的作风。毕竟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不
能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解决“官本位”的问题,应该( ),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的层面。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好大喜功 南辕北辙 有的放矢 老气横秋
B.好大喜功 格格不入 春风化雨 暮气沉沉
C.好高骛远 格格不入 有的放矢 暮气沉沉
D.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春风化雨 老气横秋
- 8 -
解析:第一空,“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
浮夸的作风。“好高骛远”指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根据前
文“是一心为公的人”,应选“好大喜功”;第二空,“南辕北辙”,比喻做事不能背道而
驰,要切合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此处语境强调“不合时宜”“大
气候”,应选“格格不入”;第三处,“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和雨。比喻良好
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
对性。此处语境是说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应选“春风化雨”;第四空,“老
气横秋”主要用来形容青壮年,指人的神态,有暮气沉沉、缺乏朝气的意思。“暮气沉沉”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根据前文“有活力又有定力”,应选“暮气沉沉”。故选 B
项。
答案:B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免疫”。
B.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
C.学生不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产生“免疫”。
D.学生不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免疫”。
解析:根据上下文,主语应是“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C、D 两项
的主语是“学生”,可排除。B 项“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应放在“免疫”前,“产生”“免
疫”搭配不当,应是“产生免疫力”,排除 B 项。故选 A 项。
答案:A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从现实入手,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B.从大学入手,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C.从现实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
D.从大学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
解析:本段文字是站在整个社会的现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从大
学入手”比较片面,应用“从现实入手”,排除 B、D 两项。A、C两项的区别是“现实”和“深
层”,填入的句子要与后面一句“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的层面”形成层递关系,可知应
选“深层”。故选 C 项。
答案:C
14.下面是某医院患者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内容完整,
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
- 9 -
答: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此题属于流程图类,读图时要关注流程由哪些环节构成;
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本题是某医院患者就诊流程图,叙述主体是就诊的病人,叙述
最好从左面“病人来院”开始,到“处方在收费处缴费”为止。叙述时注意分为有“有就诊
卡”和“无就诊卡”两种情况。还有,就诊后医生开具处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理处方,
直接到凭处方到收费处缴费。一种是处方不合理,要让医生修改处方后,再凭处方缴费。最
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病人来院就诊时,有就诊卡的直接到临床科室就诊,无就诊卡的,到挂号处办理
后再去临床科室就诊。医生诊断后开具药方,处方合理后凭处方到收费处缴费,处方不合理,
让医生修改后再凭处方缴费。
1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3 分)
示例: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苦闷 雄壮 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 存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解析:此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
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此题是提供材料的仿写,注意先是两
个成语,然后是中间的六字短语,最后是“中国文人具有……的情怀。注意四字词语,六字
词语和情怀之间的对应。
答案:示例: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的情怀。
②思念家乡,友人送別,寄孤苦抒忧愁,中国文人具有感伤的情怀。
③留取丹心,矢志报国,存慷慨显激昂,中国文人拥有雄壮的情怀。(答出两句即可)
六、写作(40 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捕
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不
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身
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河
- 10 -
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
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地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给出了写作指向:表达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
法、做法和结果的看法。这就要求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对此发表评论。材料中的三种鱼在遭
遇渔网时的想法、做法不同,结果却都失败。分析可知它们存在的问题:鲥鱼碰到渔网后,
假如能不顾惜那几片鱼鳞,便可以免遭一劫,所以说有时后退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刀
鱼能清楚地看到鲥鱼的错误,却没考虑到它的身体和鲥鱼不同,一味后退;河豚综合考虑了
鲥鱼和刀鱼被捉的原因,却不知道它在别人身上总结的经验并不适合自己。由此可联系到我
们自身。我们知道一路向前,却很少想到可以适时后退;许多时候,我们能清楚地发现别人
的错误,却找不到自身的缺点,我们经常努力分析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案例,总结他们的经验
和教训,却不曾想过这些经验和教训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
立意参考:①走适合自己的路;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也要找适合自己的;③应
有变通思维;④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短处;等等。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课2021-06-05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2021-06-0524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祝福优选2021-06-05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021-06-0511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0:第13课2021-06-057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2021-06-0511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6过秦论习2021-06-058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群文阅2021-06-0512页
-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陈情表》2021-06-0537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第162021-06-0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