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98 KB
  • 2021-06-05 发布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山林蔚秀,清溪湛湛,登上钟灵毓秀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 百年岁月打磨,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白鹿洞最早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豢养白鹿而得名。11 79 年,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江西为官时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深感惋惜,向朝廷 呈报修复书院。 朱熹的设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但他依然坚持己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 田产,苦心经营。鹅湖书院“朱陆之辩”后,朱熹还曾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 并请人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 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李宁宁教授评价道:“《揭示》是对儒家精神和 教育思想的高度凝练,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 如今,在书院的朱子祠中依然可见清乾隆年间《白鹿洞书院教条》(即《白鹿洞书院揭示》) 碑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为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此为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为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此为接物之要。”言简意赅的书院学规,凝聚了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儒家教育以“明人伦” 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 “《揭示》是白鹿洞书院的灵魂,是后世学校教育的参考榜样。在五条要求中有四条涉及教人 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终南捷径’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 白鹿洞书院研究员闵正国表示。 《揭示》不仅在中国书院发展中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整个东亚儒文化圈中,白鹿洞书院传承与彰显的儒家教育思想不仅是一国之财富,更是可供其 它国家共同分享的富矿。至今在日本与韩国的乡校,仍有悬挂和集体吟诵《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活 动。日本兴让馆山长每天早上召集生徒一同齐诵《揭示》,申明义理,已成为兴让馆的传统。”李 宁宁介绍说。 “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育思想的认可和广泛传播,彰显出优秀中华 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进入 21 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强化道德建 设等方面为全球提供重要启示和解决路径。“国学应当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而书院的新角色 应为‘国学’的道场。”李宁宁说道,“这不是唯我独尊的文化自大和文化独白,而要为探索建立 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格局提供有益的经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 背景下,创建和涵养儒学乃至传统文化新面貌和新境界。” (节选自宋子节《< 白鹿洞书院揭示 >—— 一篇南宋校规的恒久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熹造访白鹿书院时感慨书院昔盛今衰,经请示批准后修复书院,自任洞主,苦心经营。 B.朱熹曾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并请人将陆九渊的论述镌刻入石以铭记此事。 C.书院学规言简意赅,不仅凝聚了儒家教育的指导方针,而且明确了书院教育的价值旨归。 D.《揭示》中一些思想在海外广受欢迎,彰显了优秀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的景物描写,既实写山中所见,又暗指书院历经百年不衰,同时避免语言枯燥抽象。 B.《白鹿洞书院教条》碑刻涉及了德育、为学、修身等五方面要点,分条清晰,彼此并列。 C.文章善用引言论证,既有史料引用,又有今人评价,所有“引用”都为了论证观点服务。 D.《揭示》魅力恒久,惠及古今中外,文章从由来、内容、意义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介绍。 高一语文试卷 第2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揭示》出现才确立了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说明此前并无书院教育。 B.《揭示》重“明人伦”,不重视学问,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为人处世,一条谈及做学问。 C.进入 21 世纪,国学已经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那么书院就应该成为“国学”的道场。 D.千年书院经时光打磨,其智慧仍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让书院展现出时代风采与魅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创业创新型人才是特色文化小镇的灵魂,能够带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等。一是引进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镇而言,要积极加强与艺术家、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的沟通和合作,依托国际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及科研和工 作团队,进行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内涵挖掘以及特色塑造。将艺术家的创作与小镇整体风格 设计、产业业态设计相融合。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 作用。二是支持和培育创业者。特色文化小镇承载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使命和任务。要加 强小镇的宣传营销,主动与高等院校相联系,向在校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主动推销小镇,让 他们认识小镇、了解小镇、增加对小镇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在小镇进行专职和兼职的创业。三是鼓 励和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当地居民有着和特色文化小镇的深深融入感,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人脉 关系,更有利于破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之间的社会隔阂。要对当地手工技艺人士和德高望重 人士以及当地居民积极鼓励和培养。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争取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为 特色文化小镇培育和建设做贡献。 (摘编自纪芬叶《关于特色文化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 材料二: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土地、人才、金融、财政、环境等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公众进行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进而实现特色小镇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摘编自丁雨洁等《特色小镇建设的公共政策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材料三: 故事是当前文创体验的重要入口和关键内容,而且非遗本身包含着无尽的故事内容。非遗小镇 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离不开故事力的打造,挖掘、创作和分享故事有助于实现大众记忆、传播、理 解、娱乐、想象、创造等文化功能。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通过专业团队、个人或众创等方式挖 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包括有人格、有情节、有情怀的系列内容,既可是老故事、旧 作品、传说的新玩法,也可是根据小镇非遗内容衍生出的新事件,以此提升非遗小镇文化资源的创 意转化效力。当然这种故事转化与创意应以遵循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文艺创作要求为前提,避 免对小镇非遗的过度演绎和消费。 (摘编自张立波等《“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 高一语文试卷 第3页 材料四: 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特征。它的着眼点在于产业,需要通过精准 的定位,在全产业链的集聚上做足文章。建设全产业链是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它以支撑特色产业 的发展为基础,将全生产要素按价值链的关系聚集到特定区域内,并以功能链的结构进行连接,其 实质是要在可控的城市增长边界内,用优势产业的集聚来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以上是各特色小 镇得以相互区别的关键,同时也是维系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惟有在产业上先“立得住”,特色小 镇才可能创造出新的城市增长极,进而避免衰败。以产业进行驱动、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对接 优质市场,这是创造和引导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关键,同时也是支撑特色小镇使命的关键。 (摘编自杨振之《特色小镇:思想流变及本质特征》) 4.下列对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特色文化小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领军人才的协作。 B.只有依托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及其团队才能够对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 C.通过宣传特色文化小镇,增加认同感,为大学生们在小镇创业提供支持。 D.为了大力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国家需要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村居民能破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间的社会隔阂,就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融入感,具有 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关系。 B.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公共政策通过引导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实现 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C.在特色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从多途径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从而提升非遗小镇的 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效力。 D.作为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全产业链建设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实质是用优势产业的集聚来 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 6.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的方法和措施。(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派遣一个通讯员和我一起负 责向百姓征集部队缺乏的物资。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 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走进老乡的院子里,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 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 尽咬着嘴唇笑。我硬着头皮,讪讪地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 百姓的道理。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被子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 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我叫通讯员来拿。他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 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 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高一语文试卷 第4页 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 嫁妆。 回来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 ……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乡干部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 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 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 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 又想起我那个小通讯员,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 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 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 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 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 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 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 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 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 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 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 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 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土,这 种转变使人物更真实。 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 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 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8.文中划线部分描写新媳妇从“笑"到“不笑”再到“笑"的神态变化,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分 别加以分析。(6 分) 9.小说中两次写到新媳妇要为通讯员补肩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请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简 要分析。(6 分) 高一语文试卷 第5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字,宅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 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 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等 赍酒具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 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 集并行于世。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B.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C.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D.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1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人的别名,自称用字,表谦虚,称人用名,表尊敬。 B.箪瓢,文中“箪”和“瓢”分别是指盛饭和装水的容器。 C.束带,文中作动词,指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表示庄重。 D.羲皇,即伏羲,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因父母年迈,家境贫困,被迫去做官,但又因不能忍受官场烦琐,不久 便又辞官。 B.陶潜先后做过州祭酒,镇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可最终还是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 来兮辞》。 C.陶潜担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告诉他要束带拜见,他因不肯折腰屈膝而解 印去职。 D.刺史王弘欲结识陶潜而不得,就在陶潜去庐山的途中,派陶潜的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置酒设 宴邀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5 分) (2)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江行寄远① 李白 刳木②出吴楚,危槎③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高一语文试卷 第6页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注】①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②刳木:剖凿木头(用以做舟)。③ 槎:木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首联紧扣题中的“江行”,直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 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 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D.全诗仅用四十个字便抒发出了诗人远离故土后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 15.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 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 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② 漫 步 经 典 , 我 们 可 以 感 受 古 人 的 胸 襟 与 情 怀 , 如 李 白 在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 中 用 “ , ”两句,道出他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③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 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今年 4 月 17 日,“玉免二号”已经安然度过 470 个地球日,( ),人类历 史上首次登陆月背,只是“玉兔二号”的一项“小成就”。400 多天以来,“玉免二号” 地 在月背巡视,开展地形地貌探测、浅层结构和矿物成分探测,提供了关于月球背面地质结构、气象 条件、辐射环境等大量的科学数据,为人类研究月球矿物质结构和太阳系起源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取得了 的成就。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嫦娥四号在 月球背面着陆一周年时,该中心对外发布的各级科学数据超过 210GB。中外科学家团队根据这些数 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截至 战战兢兢 第一流 举世瞩目 B.截止 兢兢业业 第一手 万众瞩目 C.截止 战战兢兢 第一流 万众瞩目 D.截至 兢兢业业 第一手 举世瞩目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打破了苏联“月球一号”322 天的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 B.作为人类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它打破了苏联“月球一号”322 天的纪录 C.成为人类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它打破了苏联“月球一号”322 天的纪录 D.苏联“月球一号”322 天的纪录被它打破,成为人类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嫦娥四号于月球背面着陆一周年时, 该中心对外发布的各级科学数据超过 210GB。 B.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数据,在嫦娥四号于月球背面着陆一周年时,该 中心对外发布的各级科学数据超过 210GB。 C.根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数据,在嫦娥四号于月球背面着陆一周年时,该 中心对外发布的各级科学数据超过 210GB 以上。 D.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嫦娥四号于月球背面着陆一周年时,该 中心对外发布的各级科学数据超过 210GB 以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高一语文试卷 第7页 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阅读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近年来,我国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但东 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 ① 。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需探索更 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这其中就有 ② 。当偏僻乡村孩子与中心城市孩子拥有一样优质图书 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学者认为, ③ ,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 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让所有学生能够和伟大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生活沟壑,正是推动阅读的意 义所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千船。江口沉 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 3 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 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的 3D 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 依据。截至 2020 年 4 月,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发掘文物 10000 余件,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 16 斤的“蜀世子宝”金印。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 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 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 还是大锅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 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 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 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 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 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 A.“经请示批准后修复书院”错,原文是“朱熹的设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B.镌刻入 石不是为了“铭记此事”,无中生有。C.前后颠倒,也不合文意,原文是“凝聚了书院教育的指导 方针,明确了儒家教育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D.由以下内容可知正确:“言忠信, 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育思想的认可和广泛传播,彰显出优秀中华文化超越国界的 影响力与感染力。 2.C C.并非所有“引用”均为论证观点服务,有的只是简单内容引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3.D A.《揭示》确立的是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并不说明之前没有书院教育。 B.根据第四段可知“不重视学问”错误。C.未然变已然,原文是“国学应当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 撑”。D 由末段内容可以推知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只有……才”逻辑关系不当,表述过于绝对) 5.A(因果关系不当且“借助”一词也不符合文意) 6.(6 分) ①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培育,从而带动特色小镇的多方面发展; ②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③借助非遗资源的故事转化来加快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 ④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特色小镇全产业链。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B(本文的男主人公本身具有稚气、腼腆和英勇无畏的两面,不是从“稚气、腼腆”成长为英 勇无畏。) 8.第一处“笑”:①她觉得小通讯兵的稚气、腼腆很可笑;②她对“我们”把她喊为“大嫂”觉 得好笑。 第二处“不笑了”:①她内心充满了对共产党的敬意;②她内心充满着借与不借的矛盾。 第二处“笑”:她觉得小通讯兵的慌张、腼腆很可爱。( 每处答出一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 9.①人物形象上:第一处表现出新媳妇对小战土的喜爱,第二处表现她对小战土的敬意和对死 者的尊重,两处都体现出小媳妇的淳朴和善良。②主旨上:体现出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和人性 的善良。③情节上:前后情节形成照应。④艺术效果:先是想补没有补成,最后补成了,小通讯兵 却牺牲了,前后对照,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任答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 11.A 自称用名,表谦虚,称人用字,表尊敬。 12.B 授予著作佐郎,陶潜没有赴任,且这是在他赋《归去来兮辞》之后的事情。 13.(10 分) (1)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5 分) (2)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赴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C C.“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应为“写出了一叶孤 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 15.①“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写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②“疾风吹 片帆,日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内心愈发“沉重”——旦暮之间,故土已是远在 2 千里之外,故人已杳无踪影,离愁乡思油然而生。(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每空 1 分) 16.①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3 分)D 截至:截止到(某个吋候)。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横线上词语后面接 具体时间,应用“ 截至”。兢棘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 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根据语境,应选“兢兢业业”。第一流:第一等的。第一手:亲自实 践、调查得来的;直接得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第一手”。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晴 地注视。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语境中“为人类研究……”强调全世界都关注,宜用“举 世瞩目”。 18.(3 分)A (结合前文看,括号内语句的主语也应为“‘玉兔二号’”,据此可排除 D;从 逻辑看,应先打破记录,然后才谈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据此可排 除 B、C) 19.(3 分)B (A 项,“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删除“根据”或“显示”。C、D 项,“超 过”与“以上”重复。) 20.①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②推进阅读公平 ③只有善于阅读(6 分,每空 2 分) 21.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一期考古证实,二期扩大探测面积,绘制藏宝图,三期发现“蜀 世子宝”金印。(5 分,答出一个信息要点给 1 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四、写作(60 分) 22.作文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向比较明确,关于传统合餐制、合食制弊病的讨论, 提倡分餐制、公筷制,写作应基于该立场。除此,材料还设定情境,同时给了观点提示,要求考生 进入情境材料所述事件,以材料中人的身份写一封信。所给情境为日常所见,身份也不陌生,学生 应该有话说,但也不能大意,此题设置很巧妙。要求文章既要有观点陈述,又要有劝说目的,还要 注意晚辈身份,注意书信体格式。 参考立意: 文明就餐,健康饮食 小餐桌,大文明 提倡公筷公勺,打好“舌尖防疫战” 餐分情不分 评分标准: 一等(20~17 分) 二等(16~12 分) 三等(11~7 分) 四等(6~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 构 严 谨 语 言 流 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 构 基 本 完 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新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或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 3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 发 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错别字扣 满 5 分为止。 (4)确认有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志向高远,知识渊 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 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也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 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 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 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徒四壁,不能遮阳挡 雨,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 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了此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父母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场烦琐,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 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赴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 亲戚朋友说:“我想过弦歌自娱的生活,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可以吗?”当权的人听说了,任 用他为彭泽令。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向乡里小儿行礼折腰。”义熙二年,解下印绶辞官离任了,于是作了 《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却不能实现。私下知道陶潜要 往庐山,于是便派他的故人宠通之等人带着酒具预先在半路上邀请他。陶潜一遇上酒,在野亭举杯 便饮,快乐得忘记了赶路。这时王弘便出面与他相见,于是一起饮酒欢宴终日。 曾经说夏天虚闲无事,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吹来,称自己就是羲皇。生性不懂音乐,却藏 有素琴一把,上面不装琴柱琴弦,每当朋友聚会饮酒痛快就抚琴相和,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在宋朝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他所作的文章全都风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