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6-05 发布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二)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而且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王荆公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原来“绿”字是“到”字,后来由“到”字改为“过”字,由“过”字改为“入”字,由“入”字改为“满”字,改了十几次之后才定为“绿”字。即此一端可以想见艺术家的严肃了。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 25 -‎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乎一般人之意料。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着;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一切,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王徽之居山阴,有一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访他,刚到门口便把船划回去。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选自朱光潜《谈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缺乏本色的“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而伪君子则是“沐猴而冠”,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 B. 艺术的生活是本色的生活,是感到怎样的情趣就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的谐和完整的生活。‎ C. 善于生活者不肯放过生活中的小节,正是这种对于人生的严肃认真才使得他们的生活艺术化。‎ D. 艺术家不仅知所取,也知所舍,他们的取舍和一般人是截然相反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艺术化生活为论题,先破后立,在否定了俗人与伪君子的生活态度后,分析了艺术化生活的特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将艺术化的生活态度与艺术家对待艺术的态度相提并论,运用类比说理的技巧指出艺术化的生活特点是严肃与豁达并举。‎ C. 文章第三段不厌其详地叙述王荆公改字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在艺术范围内的严肃态度。‎ D. 文章第四段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斯宾诺莎磨镜过活、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之例证明艺术家同时并有严肃和豁达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是不会落到喜剧里去的。‎ B. 对大节的坚守、对小节的执着是一个对待生活彻底认真的人的本色风度,这种风度里包含了人物对道德的真诚追求。‎ - 25 -‎ C. 一般人对艺术家的取舍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们的取舍标准不同。艺术家的眼光往往是超乎功利,取乎和谐的。‎ D. 晋代一些只知豁达而不知严肃的清流名士,洒脱自在,但他们的人生算不上作者眼中的艺术化人生。‎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而伪君子则是‘沐猴而冠’”理解有误。原文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可见此项以偏概全了。‎ C项,“善于生活者不肯放过生活中的小节,……才使得他们的生活艺术化”理解有误。此选项前后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参考原文文句“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可知,原文没有指出二者的因果联系,故此项强加因果。‎ D项,“他们的取舍和一般人是截然相反的”理解有误。参考原文文句“往往出乎一般人之意料。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可知,不是“取舍截然相反”之意,故此项曲解文意,判断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之例证明艺术家同时并有严肃和豁达的态度”理解有误。依据原文“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可知,作者举三者之例是为了证明善于生活者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不能证明艺术家有严肃的态度。‎ 故选D。‎ ‎【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是不会落到喜剧里去的”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可知,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也有可能是落到喜剧里的,反向推理不成立。‎ 故选A。‎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过蓝天 韩少功 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 25 -‎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山上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上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四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 - 25 -‎ 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包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 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 B. 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C. 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 D. 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 ‎5. 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 - 25 -‎ ‎6. 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②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③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又重新返回乡村。 ‎ ‎6.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①一条情节线索是一只取名为“晶晶”的鸽子,它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②另一条情节线索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同样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作品最后,“晶晶”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被“麻雀”一枪击毙。③这两条情节线索交织穿插,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作品成为了统一的整体;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错误,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也不是早已忘记了“晶晶”。‎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作答时,要结合人物活动,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要关注人物的外部表情,人物的外部表情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题目要求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 - 25 -‎ 文中叫“麻雀”的主人公是一个知青,他在招工和进城过程中郁郁寡欢,想离开农村,进城里去,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只能整天寄托于鸽子“晶晶”。看着鸽子“晶晶”飞过蓝天,他总有莫名的激动,鸽子是他的梦想,是他跨越现实的梦想,此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将“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但是,送走“晶晶”后的“麻雀”依然没有改变现状。最后当“晶晶”千辛万苦飞回时,却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和希望的彻底破灭,同时也引起了他对生活深邃的思索,灵魂重获新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特征的能力。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常见结构有单线型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复线型结构(明线、暗线)。‎ 题目告诉我们本篇小说采用的是双线结构,而小说中出现两个形象,即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那么本篇小说的两条情节线索就分别为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作答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即可。例如,鸽子“晶晶”被主人送给了喜欢鸽子的招工师傅,带到了遥远的北方,但它从新主人手里逃出,并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与飞行,最后死在了原主人“麻雀”的枪口下;外号叫“麻雀”的知青在“鸽子外交”失败后,他沉沦了,开始消极地“反抗”,执行所谓“新战略”,最后杀死了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的鸽子“晶晶”。本文分别从鸽子“晶晶”和知青“麻雀”的角度展开叙事,两条情节线索交替展开,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智慧社会是“智慧型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变得日趋智慧化,进入了智慧社会。‎ 智慧社会的开启与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欧美以及日韩等国都把大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了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日本公布了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战略“创建最尖端信息技术国家宣言”,以提升综合国力;韩国提出“智慧首尔2015”计划,挖掘大数据价值。在中国,大数据战略同样备受关注。国家先后制定《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 - 25 -‎ 智慧社会也要依靠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美国的智慧城布战略、英国的“未来城市”,到新加坡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和澳大利亚的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计划,各国都把智慧城市视为“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超过600个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领域。‎ ‎(选自《国家战略先行》)‎ 材料二:‎ 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城市生活带来改变。比如,“城市大脑”可以根据数据分析自动切换和调整信号灯时间,让主城区高峰期间的平均行车速度提升15%,拥堵时间下降了近1成。而在未来,通过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在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智慧社会发展的“急先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普惠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向智慧互联演变;另一方面,类似于“城市大脑”这样的智慧城市系统,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奉献着精彩的方案。日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不少中国企业都提出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与华为开展智慧城市合作的城市之一,山东省濉坊市在警务、交通、民生、产业四大领域推进智能化管理,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各类日常事务处理制定了更加科学、精确的方案。‎ 华为相关业务负責人喻东说,智慧城市的“大脑”综合了各部门的数据,能够实时感知城市各方面状况,对城市出现的情况进行最优处理。而今,华为丰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在被世界各地超过100座城市成功实践。‎ ‎(选自《智慧城市决胜》)‎ ‎7. 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社会与“智慧型经济”密切相关,“智慧型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导致智慧社会的形成。‎ B. 从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开启智慧社会必须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入手。‎ C. 在未来,“城市大脑可以衍生出深层次的人群服务能力, 需要积累更多的技术与算法模型。‎ D.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改变,已成为我国智慧社会发展的"急先锋”。‎ - 25 -‎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材料一可看出,进入智慧社会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会愈加广泛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全社会的运行将日趋智慧化。‎ B. 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正在给该市带来改变,主城区高峰期间平均车速提升15%,这显示出"城市大脑”的强大作用。‎ C. 在智慧杜会的发展进程中,智慧城市系统正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配” ,在交通出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我国不仅在国内积扱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也在为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向世界呈现着精彩的中国方案,华为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 ‎ ‎9. 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切实落实纲要和规划。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重视发展大数据产业。‎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从世界各国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中的“世界各国”不准确,从材料来看,只是部分国家;“必须从发展大数据产业入手”不准确,材料一第二段的相关表述为“智慧社会的开启与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相关”和“入手”是两个概念。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材料筛选和概括的能力。A项,“进入智慧社会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会愈加……”中的“进入智慧社会后”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是“伴随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变得日趋智慧化,进入了智慧社会”,由此可知,“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方面会愈加广泛地采用‘智慧’的技术,全社会的运行将日趋智慧化”是进入智慧社会的前提,而非进入智慧社会后才出现。故选A。‎ ‎【9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圈出直接体现推进我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内容,也可以圈出其他国家的做法,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第二段“近年来,欧美以及日韩等国都把大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美国发布了……,并成立了……;日本公布了……战略;韩国提出……计划,……在中国,大数据战略同样备受关注。国家先后制定《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从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由这些内容可以得出第一点“国家层面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切实落实纲要和规划”;材料一第三段“智慧社会也要依靠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美国的……英国的……到新加坡的……和澳大利亚的……中国已有超过600个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智慧环境、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领域”,由这些内容可以得出第二点“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由材料一第二段的“智慧社会的开启与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得出第三点“重视发展大数据产业”。‎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25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长,辩赡 赡:丰富 B. 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且焉置土石 B. 意甚悦,固求市之 固时俗之工巧兮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 ‎③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 ‎⑤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 止一吊,遂不重诣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⑤ C. ② ④ ⑥ D. ④ ⑤ ⑥‎ ‎1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D ‎ ‎14. (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 25 -‎ ‎ (2)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 (3)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B项,“抗:抵挡”错误。句意为“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抗,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对应相关虚词的用法准确辨析。‎ A组中的“焉”,前者为兼词“于之”,后者为疑问副词“哪里”;‎ B组中的“固”,前者为“执意”,后者为“本来”;‎ C组中的“相”,均为人称副词,指第二人称; ‎ 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分析,注意对读选项和题干,寻找契合点。‎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说王羲之书法的特点,不是性格。③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是说王羲之本人的爱好,不属于“率性而为”。排除AB。⑤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是说王羲之看不起王述,因此二人不和。此不属于“率性而为”。排除D。‎ 故选C。‎ ‎【1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错误,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述对此深为怨恨”应为“王述对此深以为遗憾”。‎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讷,语言迟钝;讷于言,不善言谈;奇,认为奇异,与众不同;未之奇,宾语前置句,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2)雅,平素;服食养性,服药颐养性情;终,终老;焉,兼词,于之。‎ ‎(3)使,如果;耽,沉迷;是,那样;未必,不一定;后,处在……之后。‎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因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 - 25 -‎ 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 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 ‎ - 25 -‎ 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 词的上片寻访遗踪,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 ‎16. 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D 16. 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暂和功业无成。‎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词的上片寻访遗踪……下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有误,从词中来看,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分析每一首诗歌表达的情感,然后进行比较。解答本题要全面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中有“形胜地,兴亡处”“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可知作者身处多灾多难的南宋,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特别是“今如许”一问,更是对眼前国事的悲伤。而苏轼处在北宋早期,抒发的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周瑜年少有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建立丰功伟绩,而诗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突出的是诗人的怀才不遇;《满江红•赤壁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刻画出赤壁之战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烘托出周瑜的英雄形象,联系注释,用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抒发忧时伤世之情。‎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5 -‎ ‎(1)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龄和知识两个要素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也让他们很为难。‎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晚景颓废的状况。‎ ‎(3)《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以河水作喻,暗示自己愁思无尽,苦难无边,且对男子心生怨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淇则有岸 (8). 隰则有泮 (9). 君子生非异也 (10). 善假于物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羞、谀、潦、渺、隰。‎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七、基础知识 ‎18.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 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 25 -‎ C.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 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赋比兴方才是表现手法。所以此项错误。B项谢灵运是东晋大诗人,而非盛唐诗人,故错。C项荀子是儒家代表,而不是法家代表。《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而战国策是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故此项错误。因此,本题选第四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_______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_______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______。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______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 25 -‎ B. 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振聋发聩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穿凿附会 B. 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 C. 醍醐灌顶 危在旦夕 唾手可得 牵强附会 D. 振聋发聩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 B.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 C. 滔滔流水便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 D. 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答案】19. C 20. B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不合逻辑,这两句属于假设,应添加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那么”。‎ 根据定语的排列顺序,“时空”是领属性的定语,应该在前面,排除A、B项;‎ ‎“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句式杂糅,该句把“把”字句和“被动句”杂糅到一起,且关联词“如果”应该置于“把地球史”之前,排除D项。‎ 故选C。‎ ‎【20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结合语境“更有当头的棒喝”,所以选用“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结合语境说的“即将失足”,强电“危急”,所以选用“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强调容易。‎ 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强调近。语境说的是“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里的近,所以选用“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牵强附会: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兑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语境说的是“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被强拉在一起消费,所以选用“牵强附会”。‎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结合上一句,根据叙述应保持话题一致的原则,以及空间转换的顺序。所填写的句子和“桥”有关,只有B、D两项符合,这就排除AC两项;‎ ‎“脚下便是滔滔流水”能承上句的“万丈深渊”,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 - 25 -‎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2.下面是小明发给他老师的一则手机短信,有多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必须修改的五处,并加以改正。‎ 杨老师:‎ 您好!您今天来看望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陪您各处转转。 ‎ 学生:小明 ‎【答案】(1)将“日理万机”改为“杂事很多”;(2)将“抽时间”改为“专程”;(3)将“光临”改为“前往”;(4)将“与”改为“请”;(5)“亲自”应删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1)“日理万机”是敬辞,是赞美对方工作重要而繁忙,此词不能用于自己。将“日理万机”改为“杂事很多”;‎ ‎(2)“抽时间”显得对老师不够重视,应将“抽时间”改为“专程”;‎ ‎(3)“光临”是敬辞,用于别人到自己这里来,不能用于自己去某地。应将“光临”改为“前往”;‎ ‎(4)“与您共进午餐”没有指明是谁请谁吃饭,应将“与”改为“请”;‎ ‎(5)“亲自”隐含的信息是“我原来可以请人代我陪你的”,显得傲慢而没有礼貌,“亲自”应删去。‎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 25 -‎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20年,当我们再一次面临疫情的考验时,钟南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逆行者”。1月18,他一边告诉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的一角,昼夜兼程地赶往武汉。——《钟南山:疫情下的“逆行者”》‎ ‎(2)学习本来就不应止于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可在疫情中学习和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亦可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以及培养同理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抗疫。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骤然而来的时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探索。——《停课不停学,怎么学应有明确规划》‎ 上述报道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又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疫”中收获了哪些感悟与启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 ‎“卓”然自立,“越”战越坚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祥和团圆的气氛,却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气魄;打断了我们返回母校的行程,却唤醒了我们铭刻心底的衡中精神:那就是直面挑战,敢于亮剑,追求卓越,决不妥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望历史,我们既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勇战天灾的神话传说,又有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屈原放逐、不韦迁蜀等不畏逆境的往圣前贤;注目当下,我们既可以看到24 小时轮班作业、十余天建起两座医院的建设工人,又可以看到不顾个人安危、再一次冲到最前线的医护人员。‎ 所以,面对冠状病毒的阴云,我们没有理由恐惧,因为头顶已经有别人用他们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大伞;面对学习的挑战,我们也没有理由退缩,因为我们内心中还澎湃着中华腾飞的梦想,血管里还流淌着英雄民族的热血!‎ - 25 -‎ 疫情阻挡我们回归学校的脚步,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它给了我们一个锻炼心理素质、培养自律品质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吸收实践经验、迁移运用书本知识的珍贵平台。我们的身体固然被禁锢于家中,然而此时我们的思想仍应如平常一般奔驰于知识的原野,为初夏即将到来的人生之战厉兵秣马。‎ 所谓“追求”,原本就意味着一种不畏“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与痴狂;所谓“卓越”,原本就意味着一种“卓”然自立,“越”战越坚的豪迈与勇敢!所以,不要因为暂别了安静的教室、嘹亮的口号、励志的标语而自我放松、懒散懈怠。 唯有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坚定信心,严格自律,使自己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在成绩和意志力等综合素质上都更加强大更加优秀的人,才能赢得这场战斗,才能赢得更好的成绩。‎ 曾被关入死囚牢的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名言:我只担心自己配不上所受的苦难。其实所有的苦难都是对真金的试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场疫情注定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余载的复兴路,也注定阻挡不了我们这些未来筑路者辛苦求学十多年的大学梦。‎ 愿你在硝烟散去、洗净遍身尘土血迹之时,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可以分析两则材料的关系,是相同、相反或互补;然后再分析两则材料的共性、关键词,寻找最佳的立意角度。‎ 分析材料:‎ 材料一选自《钟南山:疫情下的“逆行者”》,主要讲述在疫情来临时,钟南山一方面不忘群众的安危,一方面不顾疫情的危险,毅然前往武汉,成为疫情下的“逆行者”。由此可从责任、担当、时代楷模、为国为民的角度立意。‎ 材料二选自《停课不停学,怎么学应有明确规划》,材料重点谈论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的大课堂,可在疫情中学习和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也可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以及培养同理心。最为学生虽不能到疫情一线战斗,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可以自己规划明确的学习任务,自觉自律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家也照样“不停学”。由此可从敬畏、尊重、规划、抗议方式等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1)最美逆行者;(2)重任在肩,担当于心;(3)为国为民舍小我;(4)敬畏自然;(5)以“学”抗疫,做最强抗疫人;(6)同心抗疫,爱国力行;(7)致敬抗疫英雄。‎ 结构示例:‎ - 25 -‎ 作文写作要求是:上述报道引发了你怎样联想与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又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疫”中收获了哪些感悟与启示?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从材料中提取最佳立意:笃必胜信念,提自学能力。然后开头可通过概括材料引入中心论点:我们也应强大起来,在疫情防控中严于律己,增强自学能力。接着可先赞美疫情中的一些抗疫英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给我们信心和力量。然后引出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如坚定信念,积极自学,走好当下每一步等。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拥有6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钟南山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最前端。“把所有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硬核”发声,他们用亲身行动诠释着入党誓言。“我是党员,让我来”,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设计者黄锡璆博士年过八旬,郑重请战赴武汉支援火神山医院设计建设……‎ ‎2、我们坚信“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时刻必将到来;我们坚信“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时刻就要到来;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时,相约樱花树下……‎ ‎3、“逆行天使”是最主流画面,体现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听闻武汉出现疫情,北京朝阳医院的童朝晖教授第一时间就赶到武汉开展工作;同样听闻武汉疫情的钟南山院士,亦是第一时间选择逆行奔赴武汉,并以一张高铁上疲累睡去的最主流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他们大多都是十多年前参加SARS的救援者,虽然时光流逝,病毒的病原体在变、传播地在变、蔓延趋势在变,但他们的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没有变,他们与病毒斗争的勇敢决心没有变,他们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正是他们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斗志、一份勇气,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踏实感,体现了“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坚定信念和勇敢决心。‎ ‎4、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更好的明天,铭记着初心、担负着使命,选择了“逆行”。无论是疫情战场上的“新兵”,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值此新年佳节之际,谨向这些逆风而行的勇士、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天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 25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