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50 KB
  • 2021-06-05 发布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总结专题04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总结学生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语文 解题技巧总结 专题 04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总结(学生版) 【2013 高考预测】 文言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高考必考题之一。题型多为选择题、断句题和翻译 题。主要考查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另外经常考查一些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 异义、特殊句式等。命题在课外,功夫在课内。只有真正熟悉并掌握所学篇目中的文言知识,具有良好的 文言阅读,才有可能把这道题处理好。 对于基础一般并有志于突破本题的学生,应该先把课本的一些经典篇目复习一遍,如《烛之武退秦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另外要把重要的文言现象总结一下。如: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及标志、词类活用的规律、重点实词的推断 方法。另外常常进行一些小语段的练习,对于培养文言语感,在具体语境中记忆重点文言实词具有极大的 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训练文言翻译的最佳方式,简单实用有效。 本文即按照特殊句式的类型→词类活用的规律→重点实词的推断方法→短篇文言的阅读练习→长篇 文言语段的练习的顺序来安排行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类型............:. 1.判断句 2、倒装句 3、被动句 4、省略句 一、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用判断句形式: 1、用“者”“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是”的很少)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特别提示:翻译的时候要加出“是” • 例句: • 陈涉者,阳城人也。 •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 王冕者,诸暨人。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夏后疏凿者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不知木兰是女郎 • 秦,虎狼之国。 • 则史公可法也 • 今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倒装句: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文言句式。主要有: • 1、宾语前置句 • 2、定语后置句 • 3、介宾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 4、主谓倒装句 • 宾语前置句:根据下列句子的特点,概括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 •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2、 疑问代词作宾语 • 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 以“唯…是…”“是”、“之”为标志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是之取尔 • 唯利是图 • 我之谓也 • 4、特殊: •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臣是以无请也 • 一言以蔽之 • 仁以为己任 定语后置句:标志: ~~~之~~~ 或~~~之~~~者 或 ~~~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介宾(状语)后置句: • 1.用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 例:资给以书(以书资给之) 主谓倒装句: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贤哉,回也 • 渺渺兮予怀。 被动句: • ★有标志的被动句 • 1.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 不能容于远近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2.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 •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 见犯乃死 • 3.用“为”、“为……所……” 表被动 • 例: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 4.“被”表被动。 • 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无标志的被动 •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 例: • ①卒感焉 • 帝感其诚 • 激昂大义 • ②戍卒叫,函谷举。 • 断头置城上 四、省略句: •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5. 省略兼语。) • 例:(公)度我之军中,公乃入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木直中绳,輮(之)以为轮 • 竖子不足与(之)为谋 •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词. 类. 活. 用. 规. 律. 总. 结:.. 名 词 用 作 状 语: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规律总结 •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 状语。 • 主语+【名词】+谓语 • 活用为状语 名 词 用 作 动 词: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 ① 沛公欲王关中籍吏民,封府库 •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③ 左右欲刃相如 •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⑤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⑧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规律总结: •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 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 作动词 形 容 词 用 作 名 词 : •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 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 兵器。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形 容 词 用 作 动 词: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 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方是时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业 •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 使 动 用 法: •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 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既来之,则安之 • 外连横而斗诸侯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意 动 用 法: •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 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动 词 为 动 用 法 : •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 ①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 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文. 言. 实. 词. 的. 推. 断. 判. 断. 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 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 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 )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 )有关 禾——( ) 贝——( ) 歹——( ) 皿——( ) 纟——( ) 宀——( ) 求——( ) 目——( ) 髟——(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用鞭棍等打人 2、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赐 3、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钱财 4、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二)通假推断法——有时文言文中某个实词在本义和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就要试着从通假角度考 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张良出,要.项伯 (三)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 对的句子。因而,可以利用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通五经,贯.六艺 3.追亡逐北. 4.夙.兴夜寐 。 小结: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 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四)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 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 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形容词充当等。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1、A、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B、信义著于四海 C、烟涛微茫信.难求 2、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五)知识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如: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邻词推断法——利用邻近词语的意思来推测生僻词的意思 1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七)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 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 夫晋,何厌.之有 贪得无厌 短篇文言阅读...... 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 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重点实词义项补充: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适:到 链接课内:自德安舟行适.临汝 重点实词义项补充: 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女子出嫁 2.适.得府君书,明日便迎汝 二、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 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三、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强度一般的弓)。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通“弯”)而止,皆曰:“不下九石(强弓、硬弓)。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尹文 子》) 四、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 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子孙皆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五、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 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 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重点实词义项补充: 过 1.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过.犹不及 5.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六、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 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 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 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七、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 色。客有说于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 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 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重点实词课内链接: 八、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 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 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 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重点实词义项补充: 是: 1.觉今是.而昨非 2.是.又在六国下矣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唯.予马首是.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九、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 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 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十、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颖川则 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 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重点实词义项补充: 见 1. 府吏见.丁宁 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文言语段整体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 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 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 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 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 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 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 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 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祖微.时妃也 微:贫贱 B.高祖以为不类.我 类:象。 C. 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挟:守护 D.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间:时间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吕后“刚毅残忍”的一组的是( ) ①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②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③佐高祖定天下,所诛 大臣多吕后力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⑤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⑥太后独有孝惠, 今崩,哭不悲 A .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意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差点儿取代了太子,靠着大臣们的辩争,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 没被废黜。 B.孝惠帝曾想方设法保护赵王和楚元王、齐悼惠王,但吕后屡屡施毒,赵王终被毒酒毒死,齐王幸得脱 险。 C.吕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待戚夫人,以至于孝惠帝看后不禁大哭,随即病倒,认为这简直不是人干的 事。 D.孝惠帝非常不满意吕后掌政,于是终日饮酒淫乐,不听政事,身体越来越不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1)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 (2)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郑威愍公,名骧,字潜翁,信之怀玉人,登宋元符李釜榜进士。除直秘阁。时天步艰难,强敌犯阙。 国祚不绝如线,公束冠登朝,毅然不避危难。当靖康时,敌人分兵西向,关陕诸城,指戈辄靡,如无守者。 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为西陲屏障。敌大至,公并力调遣,相持阅五月,羽檄趣援,邻兵无一至者, 城遂破,公死之。先是,敌西窥,大治楼橹①,遣突骑隔水挑骂鼓衅。公则约束将卒,解甲卷旗,以示无 意;阴令健儿泅水,火其舟。风顺焰炽,敌舟几尽。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韩城为同州属邑,公遣将据 险迎击之,敌少.却,转取洛阳。益兵竟度大庆关。猝至城下,兵疲援绝,犹谕将佐以节义,登陴②坚拒。 有进避敌计者,公瞪目曰:“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蔽!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 终弗顾。未几,力尽城陷。敌素重公,欲降.之不得。事闻,诏赠通议大夫,谥威愍,后赠枢密直学士,立 祠同州。绍兴三年,信州守臣王公,请于朝,又立祠于其邑。余乙酉来守信州,距公历五百年,所庙凡三 更,而崇整如故,是可叹也。其裔孙日佶来乞文,爰述其死事颠末,以为传。 赞曰:“呜呼!靖康时,得尽如公者,敌虽强,何由南下?乃君臣播迁,宴安鸩毒,曾不思报仇雪恨, 徒促缩江南,卒以不振,惜哉!余尝过临安、六陵③不封不树,而公之庙,历四朝不改,亦异已。 (选自《郑威愍公传》,有删改) [注]①楼橹:守城或攻城用的高台战具。②陴: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③六陵:南宋皇帝建在今 浙江绍兴的六座陵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 知:知道、了解 B.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 渠: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指敌人 C.敌少.却,转取洛阳 少:稍微,略微 D.欲降.之不得 降:使……投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在“国祚不绝如线”的紧急情况下,郑威愍公不避危难,毅然上任。敌人入侵,关陕诸城的守城将士一 见敌人就慌忙败退,他在同州却锐志固守。 B.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郑威愍公全力以赴,和敌人相持达五月之久。他曾“阴令健儿泅水”,利 用火攻,力挫强敌,但援兵来迟,致使“力尽城陷”。 C.郑威愍公以身殉职后,信州守臣王公,经过请示朝廷,在威愍公的家乡修建祠庙祭祀威愍公。这座祠庙 历经多次变更修葺,但一直像以前一样高耸齐整。 D.在文章末尾,作者把皇帝陵墓的荒凉景象和郑威愍公的祠庙“历四朝而不改”的情形作了对比,含蓄地 对南宋王朝进行了批评,对郑威愍公进行了赞扬。 4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蔽!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5 分) (2)乃君臣播迁,宴安鸩毒,曾不思报仇雪恨,徒促缩江南,卒以不振,惜哉! (5 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3 题,每题 3 分。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 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 章冠世,廊庙之器①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 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 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 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 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 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 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 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 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注】廊庙之器: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才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写 B.玄领印摄.院事 摄:管理 C.俾.论撰者有所据依 俾:使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 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 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 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 分) 译文: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 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