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1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练 10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6.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
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注】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环境氛围,极具清明节气候特征。“阴”字一语双关,既是对傍晚阴沉天气
的真实描述,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深沉感触。
B.颔联使用借喻、对比手法,垂泪的“落花”代指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
代指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两个意象对比突出,表达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C.颈联中的“故国”指前明,表达故国之思;“销沉”即“消沉”,情绪低落之意,
指抗清志士在清廷强力围剿下因牺牲过多而显得意志消沉。
D.尾联“龙蛇”指志士,“客”字表现诗人为抗清而到处奔走的漂泊之态。末句直抒
胸臆,包括自己在内的仁人志士在年年这个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
8.首联中的“愁”为全诗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居庸关【注】
谢榛
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
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
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
慰。
10.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
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
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1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
次韵①公实②《雷雨》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③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④笺帝所,人非大手⑤笔非椽。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②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
诗。③若为:怎能。④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⑤大手:大手笔。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
B.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C.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
D.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打算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一洗“河洛腥膻”之
气,使国家复兴。
1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写景的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刘三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①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注】①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本诗题目简单明了,“明府”就是县令,朋友黄晔要去岳州湘阴那里做县令,诗人
在为他送行。
B.首联“拟占”表明黄晔很有才华,志向远大,曾想着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一展
抱负。
C.颔联“万里投荒”极言距离之远,黄晔本想着在边疆大展宏图,没想到要离开边疆,
很是失意。
D.尾联“苏民”是说黄晔到任后会采取惠民措施,教化百姓,使他们改变。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7~18 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①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双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
置。唐军在此屯集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蕃占领。②征虏:将军
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④伏腊:借指生活或生
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
B.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C.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
D.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18.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9~20 题。
晨 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描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
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0.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1~22 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⑤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②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
河湟。③为君王谋划国事。④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⑤唐宪宗
去世的委婉说法。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中“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
B.第三句照应首联两句,引晁错典故意在说明元载虽有安边之志,但终被皇帝杀害。
C.颔联中“旋”“忽”写出了世事难料,主张收复失地的君臣都不幸作古,空留遗憾。
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河湟地区的百姓虽戎服在身,但心依旧是汉心的气节。
2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3~24 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2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想同高雅之人
交流,暗示出词人以高人自勉,渴望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
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
D.下阕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
情感挣扎。
24.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练 10 古代诗歌阅读
1.B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
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
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
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
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
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
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3.D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4.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
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
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
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
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5.A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
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
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
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
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 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
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
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6.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
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
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
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
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
7.C C“销沉”应为牺牲。
8.①清廷立足渐稳,抗清形势严峻。首句营造阴沉清冷气氛,暗示斗争形势的严峻。
②时光易逝。“不觉春深”流露出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的悲愁。
③壮志难酬,复国无望。颈联“销沉”“徒”等表达了诗人对抗清志士牺牲,恢复理想
徒然成梦的深重愁情。
④志士居无定所。抗清形势严峻,志士们无所安身,只能蛰伏。
9.B B.颔联是描写居庸关一带的景色,既概括了秦汉以来千年征战史,又反映明代
北方边患的严重。
10.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
“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
悦之情。
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
出长关的绵延不断。
11.B B 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12.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
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
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
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
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13.C C.“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分析不当,应为“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
情”。
14.①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
②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
③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
15.C C.“想着在边疆大展宏图”有故意拔高之嫌,诗中此意不明显;他的失意是因
为要去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为官。
16.①对友人志向远大却多年考取功名受困的叹息。②对友人多年护卫边塞,远离故土,
吃尽苦头的同情。③对友人到岳州湘阴这样的蛮荒之地上任倍感失意的理解。④对友人作为
县令,一路平安的祝福。⑤对友人恩惠百姓、忠心爱国的希冀。
17.A A.“旅途的疲惫、厌烦”依据不足。
18.①反映了边地汉族居民盼望大唐收复失地,免受吐蕃奴役的强烈愿望;②表现了诗
人对朝廷腐败无能的忧虑;③抒发了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19.C C 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
20.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②颔联
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
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
力刻画雨“小”。④尾联写蒙蒙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
21.B B“照应两句”错,第三句只照应首句,第四句照应第二句。
22.①对不能收复河湟失地的慨叹和惋惜;
②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
③对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
23.A 词中的“高人”应是叶衡,是词人渴望追随的对象。
24.(1)拟人。赋予绵绵青山以情感,好似要对叶衡诉说衷肠,却又无法接近,含蓄表
达出词人对叶衡的倾慕之情、追随的渴望,以及愿望落空后的惆怅。
(2)反语。“拍手笑沙鸥”看似开心快乐,实则词人心中之愁郁积成难以消解的痛苦。
相关文档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2021-06-0513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学2021-06-057页
- 2019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6理解与现2021-06-0530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9语言2021-06-0511页
-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素材:文言虚词的2021-06-0523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第四章2021-06-055页
-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021-06-056页
-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一2021-06-052页
- (江苏卷)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06-058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2021-06-0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