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编 写作
一、解读《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基础。只有深入解读考纲要求,充分研读考纲思想内涵,才能准确把握考试脉搏,从容应考。多年来,《考试大纲》关于作文的要求相对稳定,这也让考生心中更加有底:只要按照考纲要求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水平,便可以在高考考场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考试大纲》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等级
要求
解读
基础
等级
符合题意
通过细致的审题,充分理解材料内涵,得出准确鲜明的立意方向
符合文体要求
一是指符合作文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积极健康,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表达文章的主题,整个内容要有一个贯穿始终并统率所有的材料的中心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以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思想认识,以清晰的结构展开文章思路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书写规范汉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视情况而定
发展
深刻
等级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二、分析《评分细则》
阅卷场中批阅作文,各省都有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严格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制定。当前,各省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整体上采用分项评价整体给分的评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等(20~16)
二等(15~11)
三等(10~6)
四等(5~0)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命题专家1:2018年高考作文题凸显时代主题
命题专家1:2019年高考作文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核心素养
纵观2019年高考各个考区的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文题的命题人基本上遵循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确立的总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所表示的,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机制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性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下面笔者试结合各考区的高考作文题,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供各位师生参考。
一、突出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是高考的整体大政方针,特别是高考作文试题,更是直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201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价值导向。
全国Ⅰ卷作文题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对身边“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思考,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一代新人。
全国Ⅱ卷作文题在发挥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作用方面最为突出,以“青春接棒,强国有我”
为主题,为我们展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开国大典、1979年改革开放、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五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激励考生深入研究中华民族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关键历史时刻的担当与责任,深切体会中国青年奋斗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导当代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国Ⅲ卷作文题中的漫画以“尊师重教”为主题,引领考生理解教师的爱和奉献精神,并注重自身的品格修养。
天津卷作文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则材料,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展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民族的关系、个人与人类的关系,启迪考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把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联系起来,担负起新时期青年的责任。
北京卷作文题中的第1题“文明的韧性”,从中国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体现出的这种“韧性”出发,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青年学子充分发扬这种“文明的韧性”。第2题“2019的色彩”,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海卷作文题以音乐的“中国味”为主题,考查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引领考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意识地去追求“中国味”。江苏卷作文题由“物性”到“人性”。浙江卷作文题中的“作家”“作品”“读者”,虽然不是直接的时政热点主题,但实际上也都是指向立德树人的。
全国汉语卷作文题回应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这一热点事件,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内涵丰富。其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不仅是体育健儿崇尚的拼搏精神,更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那句“我最喜欢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世界冠军,像他那样自豪地说‘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造)”,则气势豪迈,鼓励考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奉献祖国。
总之,201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激扬劳动精神,引导考生积极关注国家发展需求,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设特定情境,注重任务驱动
新课标在关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创设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典型任务,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命题建议。201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就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的建议要求。
全国Ⅰ卷创设的情境为:热爱劳动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如今,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且借口众多,同时,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试题明确了具体任务: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种特定情境的具体任务,让考生能够按照要求去完成写作任务。
全国Ⅱ卷更为突出,一下子创设了5个情境,设计了5个任务: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文题创设的情境真实,有具体时间,有具体活动;设计的任务也更具体,或写演讲稿,或给家人写信,或给同学写信,或写观后感,或写慰问信。考生身处特定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中,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具体的任务。
全国Ⅲ卷以形象的漫画入题,情境逼真,令人深思。要求阅读漫画材料,结合漫画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任务也是具体明确的。
三、强化实践运用,检测关键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说明学生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高考语文试题更是注重语言的实践运用,绝大部分省市作文分值占到60分,占全卷的40%,仅作文一项就足见对于考生语言运用实践能力的重视。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检测考生语文学科的其他关键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从而凸显实践性考查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实践,学会语言运用。
9个高考作文题,都是给材料作文的形式。给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阅读所给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处理,为自己的写作所用。因此,给材料作文首先考查的就是信息处理能力这个关键点,这也是当代社会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
全国Ⅱ卷创设了五个情境,考生需要通过想象联想的方式,进一步想象当时真实可感的情境:1919年五四运动学生集会的情境,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的情境,1979年参加新生开学典礼的情境,2019年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情境,还要想象30年后的2049年国庆节时表彰“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情境。全国Ⅲ卷的漫画,全国汉语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时举办的“奥运我最爱”主题班会,也都需要考生进一步发挥想象联想能力,丰富当时的具体情境,这是写作的前提。
上海卷的“中国味”,江苏卷的“物性”“人性”,浙江卷的“作家”“作品”“读者”等作文题,则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才能论述清楚作文题中的问题。同时,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点,在各个作文试题中也都有所考查。
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重在强化考生的语言运用实践能力,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点,这是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四、凸显学科特征,考查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但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整体。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则融合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之中。所以,高考作文试题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主要特征,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题主要检测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考生在阅读作文材料时,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识,丰富对所给材料的感受与理解;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材料及生活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
比如,江苏卷作文题中的材料本身逻辑清晰,充满了思辨性。从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说到各自发展的局限,进而得出万物之间,只有五味调和、互联互通、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异彩斑斓。考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这个层面,“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这就需要考生的思考更进一层,谈论人也必须“共存相生”,才能使人生大放异彩。浙江卷也是如此,作家心里要有读者,还要不为读者所左右,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创造生活时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需要具备明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谈论清楚。
语言文字运用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正是检测考生书面表达能力最好的载体。只有充满学科智慧、充满思维张力的作文题目,才能更好地检测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全面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纵观2019年高考的9个作文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突出时代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体美劳教育,努力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主题鲜明。同时,突出语文学科特征,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以具体的任务驱动考生的写作;注重写作实践运用,检测考生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注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重点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命题专家2:家国情怀书壮志,核心素养树新人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主要命题方向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与时俱进,关注热点,注重弘扬时代主旋律,注重思辨。据此,从2019年高考作文题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六大关注”。
1.关注热点话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9年和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众所周知,是2019年4月30日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另外,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就集中体现了上述思想。例如,2019年天津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名人名言为材料作文。很明显,这些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榜样,这些名言都是爱国名言。该作文题旨在鼓励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拼搏,砥砺前行。又如,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列举了“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1979年9月15日、2019年4月30日、2049年9月30日”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要求考生将自己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结合自身的感悟来写作。再如,2019年北京卷大作文第二题的材料写道:“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国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考生应该结合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当今中国的辉煌成就,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总之,这些作文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关注社会民生,关注时代热点,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主义”。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可以想象,考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是无法写好此类作文的。考生只有关注国家发展、心忧天下变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才能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
2.关注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教师节这天召开。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正是贯彻实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劳动的主题,运用演讲稿的形式,结合材料中对待劳动的三种现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独特思考。材料中提到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等观点,引导考生从正能量的方向立意,而材料中三种不恰当或错误的劳动观念是需要考生在作文中进行批判的。对这三种观念,考生切不可持赞成的态度,否则就是审题错误,文章再好也是“南辕北辙”。
3.关注传统文化,不忘初心,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那就是要积极地从传统文化里汲取有益的养分,寻找文化之根、文化之魂。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2019年北京卷大作文第一题的命题思路正是基于文化自信的指导思想,该题的材料是:“‘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化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很明显,考生只有结合传统文化,结合中国人民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来谈,才能写出佳作。
文化自信要凸显中国“大国之姿”和中国特色。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对国际维和、反恐、救灾、防核扩散、治理气候变化等问题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彰显中国是一个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与这种时代背景相对应,2019年上海卷作文题提供了这样一段材料:“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音乐的“中国味”,如古典音乐中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将军令》《渔舟唱晚》《陈杏元落院》等,都是很好的素材。考生可以此为切入口,比较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异同,并侧重阐述中国音乐的特色,表现自己对中国音乐的深层次的感悟。这既是考查了考生的审美追求,也考查了考生对皮影戏、老腔、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了解。
4.关注体育精神,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也明确表示:今后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9年高考全国汉语卷引用了相关材料:“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来安中学举行‘奥运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小华说:‘我最喜欢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体育是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需要。这道作文题采取近年来热门的任务驱动型模式,列举三个人物的不同观点,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以小见大,深入展开论述;也可以选择多个角度,如提升身体素质、为国争光、弘扬体育精神等,步步深入论述。
5.关注成长话题,抒发师生真挚情感
红烛闪闪,书声琅琅,最美的时光在校园。回归教育本身,回归校园生活,这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大趋势。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这种大背景下,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题直接把目光投向了校园生活里最重要的“师生情”。作文题采用小林漫画中的语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场景代入感强,引导考生回忆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道作文题应该说难度系数不高,考生只要注意把握好“师生情”这一核心即可。
同时,青年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应该休戚与共,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的材料提出:“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这把成长和价值引领都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成为育人的又一渠道。
读书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做人。2019年江苏卷作文题就是关于做人的,题中材料指出:“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百味纷呈”强调了成长中包容品格、传统中庸文化、和谐理念的重要性。很明显,这道作文题既可以写成长的快乐,也可以写成长的酸痛与苦辣;既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宏观角度入手,也可以从个人兼容并包,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等微观角度入手。
6.关注辩证思维,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不管是国家统一命题的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地方卷,命题者的思维都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辩证思维”的考查。
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的材料指出:“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文中提到两种观点:一是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能做“墙头草”,不能因为读者提的意见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对于本题,考生要注意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不能走极端。
看到此题,有人也许会立即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如果运用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中“作家”和“读者”的角度来理解习近平主席这段话,我们可以把自己看作“作家”,而把人民看作“读者”。每个人是自己生活的“作家”,都要把“读者”——人民放在心上,“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才能写好自己的人生之书。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时事素材和典型人物,写出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感悟。
阅卷专家:阅卷场中七大潜台词
高考作文阅卷场,是一个被主观统治的空间,是一个被感觉垄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阅卷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迅疾的速度,挑选最吸引自己眼球的作品,封杀最破坏自己心情的作品。这时,每一个阅卷者都像一位执掌着生杀大权的“神”。这些“神”虽然秉性各异,但既然都是“神”,就一定会存在共同的偏好,而这种偏好,便是他们阅卷过程中心意相通的“新标准”,即潜台词。因此,要征服这些“神”,要想让他们对自己的文章一见钟情,除了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底,还要懂得这些潜台词的内涵,打造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亮点。
1.选材相同,观点独特者胜
一些主流素材,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面对这类素材,如果只满足于人云亦云式的分析与评价,则会让阅卷者感到平淡。如果能够积极调动各种思维方式,从独特的角度进行理解,则会给阅卷者一种新颖别致的印象。
在素材运用中,独特既可以是对大众思维的一种提升与超越,也可以是在逆向思维中寻求突破,还可以是通过创新思维展示鲜明个性。
2.立意类似,选材个性者胜
在同样扣住了写作中心的前提下,谁能够在选材上展示出独特的个性,谁就可以获得阅卷者的垂青。表达同一种立意,如果只是用一些司空见惯的素材简单堆砌,便没有新意。而选取那些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写作时却往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的素材,怎能不让阅卷者心动呢?同样写教育,如果一味列举“虎妈”“猫爸”等常见事例,就不如选择演员冯丽丽“下乡养儿”
这一具体而鲜活的事例效果好。
3.文体同一,文风成熟者胜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而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可以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以同一种文体写作,如果能够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成熟的风格,则会给阅卷者一种功底深厚的感觉。而稚嫩晦涩的写法,总也不会让阅卷者感动。
平时训练时,如果能够精心打磨,形成成熟大气的名家风格,或者幽默风趣的生活格调,或者气质不凡的文化意蕴,都可以让文章平添文采。
4.叙述材料,开篇化用者胜
对材料的引述,也是一种学问。整个儿搬上去,肯定是不行的;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了,也显得平淡;以精练的语言概括,并在概括中融入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才是阅卷者眼中的极品。
开头就好像文章的一张脸,能够让阅卷者产生第一印象。开头的文字,不需要刻意死板的模式,而应该具有灵活洒脱的气质,于自然中引出后面内容。
5.观点主流,对比论证者胜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是一种能够鲜明生动地突出写作中心的方式。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在鲜明的对比中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最鲜明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在强烈的反差之中充分表现写作中心,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写作“虚拟与现实”这种关系型的作文,将“虚拟”与“现实”的特点进行充分对比,于对比中突出两者的异同,自然会充分表现写作中心。
6.真情流露,语言朴实者胜
朴实是一种美,这种美在写作中也可以体现。写作亲情类文章,在抒发真情实感时,在字里行间注入一种朴实自然的风格,会让阅卷者体会到一种生动真实的美。如果一味地煽情,不仅得不到阅卷者的垂青,反而会增加其反感。
朴实不代表单调与枯燥,而是一种生活化与个性化的统一。运用这种语言形式,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举重若轻,将深刻的观点融入轻松的文字之中,流露真实的思想情感。
7.文笔相仿,卷面漂亮者胜
写作,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我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真的不能够展示独特的风采,那么,就让我们练一手好字吧!在一般阅卷者的传统意识里,“字如其人”
始终是一个很主观也很重要的评判标准。不需要多么成熟的字体,只需要工工整整的卷面,就可以让阅卷者产生一种忍不下心不加分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