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MB
  • 2021-06-05 发布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两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临桂区两江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⑥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论语》一上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果从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仁”是最主要的,但若从整体上来讲,从后来的学术发展的争论来讲,其核心观念则是“学”。虽然孔子时代的“学”是“六艺”,但也得承认,在这种人文知识的学习中,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⑦到了宋代,重视读书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加强。朱子的出现把孔子的传统大大加强了,因为朱子讲“格物致知”,“格物”归根结底就是读书。从整体上来讲,朱子学这个庞大的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学习。朱子的哲学就是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个哲学论证。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学习、强调读书。‎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人民日报,2019年2月1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B. 书写文字是知识与智慧薪火相传的载体,因此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C. 多数读书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 人文学者读书都是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传承了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B. 文章引用陶渊明的话和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C. 文章运用讲道理、举例子、作对比等论证方式来论证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 D. 文章从反面论证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是读各种书的最好方法,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B. 只要读书,就能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就得出正确结论。‎ C. 在读书学习方面,朱子既有对孔子的传统的传承,又有对它的加强。‎ D. 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自古以来,“读书人”在民间都是很受尊重的。‎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都是”太过绝对,由原文“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 ’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的“大概”“比较接近”看出是推测语气,并不是绝对语气。‎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原文中王阳明心学观点是“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 读书是没有用的。”“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这是作者的观点,张冠李戴。‎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A项,原文第四段“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并非是读各种书的最好方法。‎ B项,“只要……就能……”过于绝对。‎ D项,“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错误,由原文第八段“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中“这方面”指上文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原文还有时间限定“明清以来”,而且“基层社会”与“民间”不是相同概念,不能替换。‎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分别是劳务出口和自然资源出口、产品出口、知识产权的共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的对外合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知识产权共享相结合的形态。‎ ‎“一带一路”是我国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起的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联动发展倡议。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纯扩大中低端经济增长要素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坚持知识共享,才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共享繁荣的目标。‎ 以技术要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技术附着于实物商品,并通过产品出口实现经济利润,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越高,其利润越大。我国在高铁、核电等基建领域以及5G通信、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知识产权共享的跨越。“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与我国存在现实发展差距,以知识产权共享为关键的国际合作将占据重要地位。‎ ‎(摘自《知识产权共享将占据关键地位》,《光明日报》2018.12.26)‎ 材料二:‎ ‎2008年6月5日,我国颁布施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法庭……到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1万件,排名全球第二。‎ 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四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亲历者、见证人。最近,广受关注的苹果与高通公司专利诉讼在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有了新进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遇到专利纠纷时,选择到中国来寻求正义。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彰显着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 也不可否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比如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如何解决?“洗稿”“伪原创”等打擦边球的侵权行为不时出现,对于这样隐蔽性强、取证难的侵权行为又该如何处理?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中,这些问题亟待破解。‎ ‎(摘编自张凡《保护知识产权,凝聚创新力量》《人民日报》2018.6.5)‎ 材料三:‎ 近日,日本媒体被一则消息拨动了神经——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日本经济新闻》直指,在日本技术立国的地位出现动摇的背景下,知识产权领域逐渐走向“中美两强”时代。‎ 日经中文网报道,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7年全球企业等申请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中国申请专利数量较2016年增加13.4%,成为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增速为两位数的国家,达到48882项,超过日本的48208项.升至第二位。日本的申请数量增加了6.6%,但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三。而占据首位的美国,去年申请数量为56624项。‎ ‎“中国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是日媒关注这一消息时开门见山的看法,而对于中国如何成为“强国”,内驱力从何而来,外界始终对中国保持着“强势围观”。《日本经济新闻》的最新报道提到,中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将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举全国之力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俄罗斯《独立报》3月初则援引经济分析师阿尔乔姆·杰耶夫的观点说,中国目前遇到了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问题。“中国不得不在迅速完成外部订单的同时,向主要贸易伙伴推广本国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激烈动荡的时局中保有安全感。”‎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3.23)‎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在高铁、核电等基建领域和5G通讯、风电设备等新兴领域,有一些技术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知识产权共享的跨越。‎ B. “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对外合作呈现出与知识产权共享相结合的形态的重要原因。‎ C. 我国颁布施行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修改完善一系列法律,成立专门的法院、法庭,直接促进了专利申请质与量的飞速提升。‎ D. 苹果与高通公司专利诉讼选择在中国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展开,这一案例可以反映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在2017年企业申请国际专利数量增长率超过10%,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望超过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 B. 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就是因为我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断加大,释放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信心。‎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报道了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的成就,材料二还分析了专利保护的成绩和不足,材料三则侧重于原因的探寻。‎ D. 我国出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对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积极作用。‎ ‎6. 中国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 ‎6. ①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知识产权共享,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③促进对外开放,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信心。④在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情况下保有安全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直接促进了专利申请质与量的飞速提升”错误。结合材料二内容“2008年6月5日,我国颁布施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1万件,排名全球第二”分析可知,“直接促进了专利申请质……的提升”,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成为知识产权强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是日媒关注这一消息时开门见山的看法”分析可知,原文是“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而且这只是日媒的看法。‎ 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从材料二,“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可以看出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材料三中,知识产权领域逐渐走向中美两强时代,“中国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是日媒关注这一消息时开门见山的看法等方面可以看出,可以帮助我们促进知识产权共享,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材料三中,“将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举全国之力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可以看出:促进对外开放,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信心。材料三最后一段表面,其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在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情况下保有安全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顿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把眼睛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被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意儿。”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 ‎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B. 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感到自己愧对宋修身而不好意思拉车了。‎ C. 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D. 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8. “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四和小赵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②从结构上来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全文的线索”)。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的;‎ ‎③从主旨上来看,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 ‎ ‎9. ①宋修身心理脆弱(或“抗挫能力差”)。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 ‎②王四自私自利(或“损人不利己”)。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可谓自私自利;‎ ‎③小赵虚荣心强。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而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本题B项,“王四则因感到自己愧对宋修身而不好意思拉车”错误,小说最后,“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因此,此说法没有依据。‎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本题,回答“眼镜”在文中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小说的情节围绕“眼镜”展开,而在情节的展开中或与“眼镜”相关的情节冲突中,宋修身的心理脆弱、王四的自私自利、小赵的爱慕虚荣等都得到展示;从小说的情节来看,一开始写宋修身丢失眼镜,然后找眼镜,拉车的王四捡眼镜,接着王四送眼镜,小赵得到眼镜,因为眼镜宋修身退学,因为眼镜小赵被车撞等等,小说的情节与“眼镜”严密相关,可以说“眼镜”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小说的主旨来看,含蓄揭示出小说的核心主旨,突出不同的人性特点,批评了宋修身的某种病态与软弱性,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批评了王四为代表的小市民不良心理、混乱的价值观,批评了小赵的虚荣、不务正业,批评了小资产者装点门面的社会风气。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生要把握住题干中“人性弱点”这一限制词,然后圈出宋修身、王四、小赵面对眼镜这一物象时表现出的弱点。本题,围绕眼镜一共写了三种人物形象,一是以宋修身为代表的学生,二是以王四为代表的小市民,三是以小赵为代表的小资产者,作者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批判讽刺。面对丢失眼镜这一事件,小说中的宋修身寻而未得之后,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如“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这说明宋修身的心理很脆弱,抗挫的能力很差;如王四,他明明捡到眼镜,却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他就把宋修身的眼镜藏了起来,表现出人性的自私自利;如小赵,“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这表现出人性的虚荣。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物象作用题的时候,要看清题干要求,注意设问方式“物象”作用题的提问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限定角度,考生只需要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回答就可以。二是笼统提问,如本题“‘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这个题目设问比较笼统,考生作答时要全面考虑。认真阅读文本,明确思考角度解答“物象作用”题,一般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手法运用、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情节安排物象在情节安排上常见的作用有叙事线索、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强化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等。作为叙事线索的物象一般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渍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 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 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 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 D. 三京,是古代三个都市的合称,宋时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大名为北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任江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 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 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荆南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 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道歉;皇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 ‎(1)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削减俸禄一级。为母居丧,期满后被起用。‎ ‎(2)百姓苦于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百姓得到了便利(百姓认为很得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这段文字是说“赵子淔(忍不住)哭了,(就)劝说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应当迅速回到都城,保护国家,获取功名,不要(因为)贪财而骚扰州县。”(他们)都答应道:“是。”于是赵子淔就草拟檄文督促他们。第二天,祝靖等人就向北出发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之”“ 君辈”“都城”“社稷”“功名”“财”“子淔”“靖”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君辈宜亟还都城”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应当迅速回到都城”,该句宾语是“都城”,而下一句“护社稷”正好与“还都城”结构相同,故应在“城”和“护”之间断开,排除BC项;“子淔因草檄趣之”意思是“于是赵子淔就草拟檄文督促他们”,“草檄趣之”是连动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错误,“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只能指帝王。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错误,文中说的是“民病壅滞”,意思是“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会”,适逢;“后”,名词作动词,落后;“期”,规定的期限;“丁内艰”,为母居丧。第二句中,“苦”,形容词意动,以……为苦;“诣”,到;“宽”,形容词作动词,放宽;“便”,认为……便利。‎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译文】‎ 赵子淔,字正之,是燕懿王赵德昭的五世孙。他的父亲赵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赵子淔凭祖荫补任承务郎,不断升迁做了少府监主簿,(后)改任河南府少尹。当时在治西内,赵子淔有干练的吏才,漕运使宋昪很器重他。有时有一些不利民的事,赵子淔总是据理力争,宋昪每每改变脸色向他道歉。(后来他)被授予蔡河拨发纲运官的职务。适逢夏天大旱,黄河水都干涸了,转运粮饷延迟了期限,降低了一级俸禄。(后来他)提举三门、白波辇运的事务,被授予直秘阁之职。(后来)以内父亲去世离职,(又)重新起复。不断升迁晋升龙图阁、秘阁修撰,(后)被授予陕西转运副使之职。 当初,蔡京铸造夹锡钱,百姓疾苦深重,赵子淔请求铸造小铁钱来权衡,于是规范标准而进言。宋徽宗非常高兴,亲笔书写了“宣和通宝”四个字作为钱文。钱币铸成以后,赵子淔上奏让百姓把旧铜钱上交官府,换成新的铁钱。十天时间,换到一百多万缗。皇帝亲手写信下令将新铸成的一百万缗钱交给五个路(“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均价买入细麦,命令子淔主管此事。百姓苦于被官府限期逼迫,到赵子淔那里申诉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上奏朝廷请求宽限期限,百姓很受其便利。适逢蔡京再次拜相,有人上言逢迎蔡京的心理,弹劾赵子淔扰乱了用钱之法,(赵子淔因此)免职(回家)奉守祖祠。 靖康初年,复职担任秘阁修撰。金人入侵洛阳,赵子淔逃到荆南。溃散的士兵祝靖、盛德攻破了荆南城,赵子淔藏匿在百姓家里,祝靖等人知道了这个消息,来拜见他,(跟他)说京城已经被(金人)攻破。赵子淔(忍不住)哭了,(就)劝说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应当迅速回到都城,保护国家,获取功名,不要(因为)贪财而骚扰州县。”(他们)都答应道:“是。”于是赵子淔就草拟檄文督促他们。第二天,祝靖等人就向北出发了。 绍兴元年,(赵子淔)被皇帝召见,复职担任徽猷阁直学士、知西外宗正司,(后)改任江西都转运使。当时建立督府,军需浩繁,赵子淔转运粮饷不断,因功晋升宝文阁直学士,再次担任知西外宗正司。三京刚刚光复,(赵子淔)被授予京畿都转运使之职,(后)因病辞官。在家里去世,享年67岁。 赵子淔从小就精警颖悟,苏轼(曾经)经过他家,把他抱在膝上,对他的父亲说:“这位公子是您家的千里马。”等到长大了,擅长谈论,擅长作诗。然而在崇宁、大观年间朝廷大兴土木,赵子淔每次都主管这些工程,有识见的人都很鄙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 “雪晓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望似水”都从听觉角度写景,但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C. 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突出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氛围,以此衬托作者的悲苦心境。‎ D.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是指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15. 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本词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故A正确;‎ B项,“都从听觉角度写景”错误,后句主要是视觉角度;“以动衬静”错误,应该是动静结合。故B错误;‎ C项,“雪晓”,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突出了边塞风光清冷的风光。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故C正确;‎ D 项,“铁骑无声望似水”,此处运用比喻,将盔甲齐全的骑兵比作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形象、具体,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故D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题干要求分析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点,作答时先分析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的情感,然后再分析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中所流露的情感,最后将两处情感进行对比,比较出异同点。如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意思是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作答时按情感的异同点概括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中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一脉相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老子》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主张教化百姓的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乐以天下 (2). 忧以天下 (3). 千里之行 (4). 始于足下 (5). ‎ 谨庠序之教 (6). 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忧、谨、庠序、申、悌。‎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表达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土的每一个人,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 ,为这 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嗅出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力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年 ,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让我们国家“赶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惊鸿一瞥 栉风沐雨 B.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刮目相看 筚路蓝缕 C.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 D.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惊鸿一瞥 筚路蓝缕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B.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刨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C. 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原因是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D.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 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C. 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D. 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台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 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励精图治: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此处根据前文“每一个人”和两个成语的使用对象可知,此处应该用“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惊心动魄:表示使人震惊的意思。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根据语境可知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章节”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所以应该用成语“波澜壮阔”。‎ 惊鸿一瞥:身形轻盈娇艳的女子摄人心魄的目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根据语境是世界不再用老眼光去看中国人的想象力,所以用成语“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根据语境应该是经过40年的在外面奔波劳碌,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所以应该用成语“栉风沐雨”。‎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错误,把“没有”放到“假如”后面。‎ C项,结构混乱,“之所以”和“原因是”两个句式杂糅,不能连用,去掉一个。‎ D项,搭配不当,句子主干是“创业是原因”,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相近、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根据前文“无数人命运轨迹”可知这里说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单独指成功者,排除AB;“改革开放”经历了几代人,再根据“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可知,下一句应该是进一步解释的句子,只有C项符合以上两点。‎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阳光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文学社社长,我们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书中收录了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大作,这将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敬请拜读,并请您为我们题写序言。你是德高望重有一些经验的教育大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们倍感荣章,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阳光文学社XXX ‎2019年3月5日 ‎【答案】(1)“敝校”改为 “本校”或学校或删掉;(2)“大作”改为 “作品”(或“文章”);‎ ‎(3)“拜读”改为“阅读”审阅、垂阅、斧正;(4)“有一些经验”改为“经验丰富”;(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深表感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敝校”是谦称,用于口语,这里是书信,可改为“本校”或学校或删掉(2)“大作”是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作品”(或“文章”)。(3)“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不能请别人拜读,可改为“阅读”或“审阅、垂阅、斧正”。(4)“有一些经验”是口语,不够庄重,可改为“经验丰富”。(5)“敬谢不敏”释义为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这里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深表感谢”。‎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造肉在业内共分为两种。①___,因为其主要还是植物蛋白(大豆),只是口感上接近肉,所以称为“人造肉”。第二种则是真的动物肉,这种人造肉是动物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第一种人造肉是植物蛋白制成的,原材料非常容易获取,制造工艺也不算太难,“伪造”出动物肉的质感,②___。现在市场热推的人造肉概念也都是第一种人造肉。而第二种人造肉和第一种人造肉比起来,不仅制作起来难度大,价格也贵得多。2013年,有人吃下了一块天价汉堡,价值高达25万英镑(约人民币236万元)。这块汉堡这么贵的原因不是它出于某位米其林大厨之手,③__。‎ ‎【答案】 (1). 第一种其实还算不上真的肉 (2). 所以价格不高 (3). 而正是里面夹的那块人造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讲人造肉的两种分类。‎ 第一处,根据前文“分为两种”和后文“第二种”,与此对应,此处应是讲第一种如何,后文说“因为其主要还是植物蛋白(大豆),只是口感上接近肉,所以称为人造肉”,此处应是:第一种其实还算不上真的肉。‎ 第二处,根据后文“价格也贵得多”,前文“原材料非常容易获取,制造工艺也不算太难”,可以推知,此处应是填写价格不高的内容。‎ 第三处,由前文“原因不是它出于某位米其林大厨之手”,可以推知,下文应是讲“而是……”根据段落的中心内容,可以推知,真正原因应该是有人造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父母不同表现,成就孩子相反人生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现在很多家长都成了急功近利的代表,他们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他们把孩子的分数看得比品格品性更重要。 ‎ 当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只要孩子学习成绩拔尖一点的家长,说话似乎都要大声一些,感觉自己很有面子,很自豪;而只要孩子学习成绩较差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坐在角落里当那个默默的聆听人,因为她感觉孩子很失败,所以丧失了自己的发言权。 ‎ 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炫富的筹码,真的很低级!最高级别的显摆,应该是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爸妈。 ‎ 最近在朋友圈,一张云南昆明的118路公交车上小女孩吃雪糕的照片,可谓是火了! ‎ 照片中,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仅仅只有两岁左右。她和妈妈在坐下来之后,看着手里的半只雪糕,妈妈提醒她:“别把公家车干净的地板给弄脏了。”听了妈妈的提醒之后,她为了不弄脏公交车上的地板,蹲在公交车垃圾桶边吃起了雪糕。她小手扒住垃圾桶边盖,小嘴对着垃圾桶的中空位置,小心翼翼的吃着雪糕,神态乖巧惹人喜爱。网友们看了之后,纷纷表示:“母亲教导有方,孩子乖巧听话,满满的正能量。赞母女!” ‎ 这么小的女孩子都知道讲文明,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踩了别人一脚连对不起也不会说一句……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教出高品质的子女。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莫大的影响。 ‎ 同样是带女儿乘坐公家车,有些家长的行为真的只能让人唾弃! ‎ 昨天下午,我乘坐公交车,好像再多挤一个人都不行了似的,连车门处都挤满了人。到了一个站之后,只下了一个人,却有七八个人要上车,剩下的几个人明显上不了,司机和乘客都提醒他们坐下一班。而一个带着女儿乘坐公交车的妈妈,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妈妈双手扒在公交车的门上,并扬言:“你们不让我走,我也不让你们走!”公交车上的人,也企图给她腾位置,可无奈的是根本挤不动了。僵持了一分钟之后,有乘客提醒她:“你就坐下一班吧,下一班很快就来了。”而她并没有收手,反而是把公交车门拽得更紧了,面对如此无礼的妈妈,司机和乘客都只好无奈摇头。 ‎ 孩子出生如白纸,你认真下笔,精描细绘,那么孩子呈现的就是一副精美的画卷;而如果你随意涂抹,乱涂乱画,那孩子呈现的就将是一张脏乱的废纸。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但愿家长都能够约束自己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的基本能力。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漫画作文的审题和材料作文有些不同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特点。‎ ‎【审题】‎ 这是一则漫画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件事。在一个公交车站,有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等公交车,在他们前方马路边,一位清洁工正在扫马路。右边那位妈妈指着这名清洁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而左边的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面对同一场景,两名家长说出截然不同的话,值得我们深思。面对清洁工打扫马路的场面,不同的妈妈用不同的话语对孩子经行了不同的教育。材料中的两句话,“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明显存在教育的高下之分,我们应该认可后一种表述,突出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立意】①从家长对子女的影响的角度。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家长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就会传递给孩子责任、鼓励等正能量。否则,就会给孩子以压力、消极等负面影响。大心态才会有大格局。 ‎ ‎②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尚未形成的价值观。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积极的教育方式会传递给孩子爱、善希望和勇气,有助于孩子成长。反之,传递恐惧和焦虑,孩子日后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③从职业分工的角度。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可有职业歧视。各行各业,只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都会有获得感。‎ ‎【结构】标题就是观点《父母不同表现,成就孩子相反人生》。前两段例举现实中情况,得出第三段结论,即“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炫富的筹码,真的很低级!最高级别的显摆,应该是约束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爸妈”。中间两件事情对比论证,一个是“云南昆明的118路公交车上小女孩吃雪糕”的事件,是正面例子,一个是公交车上的妈妈不讲道理的例子,是反面教材,正反对比说明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最后一段期望,“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但愿家长都能够约束自己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 ‎【素材】1.一位日本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骇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或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的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他能不尊重吗?‎ ‎2.‎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寒霜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却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春,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语一传,我无憾矣。”‎ ‎3.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一个小孩很没教养地跑来跑去,店家好言劝告,父母回曰:孩子高兴就好!不仅不管教,反而频频示以微笑。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撞上端着一锅烤鱼的服务员被烫伤。事后,孩子的父母不仅不反思,反而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费用。这恐怕就是中国的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吧!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一切。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无视规则。君不闻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13岁的孙子杀死在自家门口,起因只是在他疯狂玩手机游戏不写作业时老奶奶批评了他一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无条件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教养和规则意识,蛮不讲理恣意妄为,甚至连最基本的感恩、善心都泯灭掉。可见快乐是教育是多么可怕,不仅自欺还会欺人害人伤人。‎ ‎【点睛】漫画作文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画面内容不能遗漏,标题文字更不能忽视。在观察漫画时,要认真观看漫画的夸张、对比、矛盾之处。只有抓住了漫画的形象特征,才能把握住漫画的本质所在。(2)概括画面的内容,理解漫画寓意。漫画类作文的实质是表现或讽刺某一类现象、某一种不良行为,它往往是比喻性命题,表现内容含蓄。所以就要认清比喻的意义,不能就事论事。(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漫画都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审题时注意联系相类似的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准确把握漫画是批评或讽刺哪种思想作风、哪种社会现象的。(4)根据题目要求,综合构思成文。漫画多含讽刺,即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间接肯定,创造高于现实的艺术美。漫画作文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但我们在立论时还需要考虑用正面的肯定句,不是一味的批判抨击,要注意变换语言表达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