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的故事带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
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鲍鲸鲸的《失恋33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感情、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它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类似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与大多数通俗文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少有价值观的探寻,多的是对已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确和强化。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类似古代说书场的故事,又有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印迹,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既有对传统精神价值的弘扬,也有对现代观念的书写。
- 26 -
网络文学对读者的引导是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通过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为读者舒缓压力,放飞梦想,识理明志。几乎每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读者津津乐道,有一些“名句”被粉丝读者转录、传阅。读者阅读故事时,不知不觉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化为自身心智情感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选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有删改)
1. 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它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直面读者的文学,可以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B. 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品产生的影响大小与读者的多少有关。
C. 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它很少探寻价值观,较多的是明确和强化已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D. 网络文学激发读者认同感的途径是讲述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去思考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常常由“废柴”变成世间强者,这样的设定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积极的精神影响。
B. 《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等网络小说不属于消遣品,它们教人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活得精彩,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C. 有些直面现实的作品能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原因在于作者现身说法,在作品中写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D. 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是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针对不同读者的口味自觉细化分类的作品类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网络小说写励志故事,阐述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这样的作品影响是积极正面的,能够帮助青少年获得独立意识。
B. 网络文学往往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其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他们通过阅读中的互动来共同探讨问题。
C.
- 26 -
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这两种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
D. 网络小说若想走红,不仅要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应该有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使读者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它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不是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故选A。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不属于消遣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于文无据。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 26 -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图1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 26 -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 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C. 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D. 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B. 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 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D.
- 26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6. 假期各种培训活动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B
6. ①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②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③监管不力,导致 教育秩序被破坏,集体受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错,该情况说明学生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说法过于绝对。结合文本内容“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分析可知,“适得其反”只是一种可能性,选项“必定会”表述绝对化。A项错。
C项,“降低课程难度”错,结合材料四“‘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分析可知,这种加不是指降低课程难度。C项错。
D项,“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无中生有。D项错。
故选B。
【6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本题要求概括“假期各种培训活动导致的负面影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分析可知,家长经济负担增加,不堪重负;结合“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分析可知,孩子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合“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及材料三内容分析可知,监管不力,集体受损。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题,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 家
马晓红
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
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
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
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
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
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画的内容很是奇怪——
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 26 -
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
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
“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
“你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老人停了手,看着我。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
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
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
- 26 -
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
(选自《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记忆中的小城而今俨然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
B. “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是说我们既要城市化,也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不能盲目发展。
C. 本文以“我”为线索,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
D. 本文在描写画家作画时,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画家刻画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8.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
9. 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出色的画家。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②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③充满乡愁的游子。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发人深省。
④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⑤笃爱妻子的丈夫。在画作中,南山先生把故去多年的妻子画得美丽动人,表明他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浓烈的。
9. 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结尾的“老画家”与标题“画家”照应,也与前文先生作画照应。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最后明南山先生“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就是一位立体式的人物。③深化作品主题。作品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启发读者思考。
【解析】
- 26 -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歌颂南山先生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而是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城市建设与留住乡愁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文中的“南山先生”的身份很多,是画家、建筑设计师、游子、学者、丈夫,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身份角度来分析其形象;如作为画家,“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画技出色;如作为建筑设计师,“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他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作为游子,他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如作为学者,“社会总要发展的嘛!”“不过……”“是该觉醒了!”这些表现出南山的反思;如作为丈夫,“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表现出南山先生对妻子的深爱。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9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然后分析结尾的内容和结尾的方式,再从结构上、人物形象上、主旨上等方面分析作用。小说结尾说“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这一结尾可以说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上文南山先生说“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这已经起到暗示的作用;上文的南山先生是一个怀有乡愁的游子,是一个绘画带有浓浓中国风的画家,面对现代化的发展,南山的心里有失落,有怀旧,而结尾却告知读者,那个现代化建设的图纸设计人就是南山,这就让南山先生的形象更为丰富,更为立体;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结尾中的“老画家”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画家”,也与上文南山作画的内容形成呼应;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南山先生的画作中满含乡愁,怀恋旧日的情景,但现实又不能不发展,现代化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对自然和传统的东西造成影响,小说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考生从这些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如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也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
- 26 -
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节选自《明史·曾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B.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C.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D.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 礼: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C. 洪武: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D.
- 26 -
京畿: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 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C. 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 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2)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曾鲁因为“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而推辞,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
(2)(曾鲁)凭借文章才学在当时闻名。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此题中,“历”意思是“逐一,逐个”,是副词,在句中修饰“举”,是“举”的状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鲁”指的是曾鲁,是“索其文视之”的主语,如果“鲁”放在前一句中,那么就变成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这与事实不合,应该是拜祭常遇春,所以“鲁”应放在后一句中,这就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错误,应该是定都南京——应天府。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由此可知,破格提升官职是后来的事。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赋分点:“以”,因为;“犯”,冒犯;“其”,代词,自己的;“讳”,名讳;“辞”,推辞;“就朝”,上朝;“下阶”,降低一个品级;“不之许”,宾语前置句,应为“不许之”,“许”,同意,答应。
(2)赋分点:“以”,凭借;“帅”,率领,;“乡曲”,家乡;“以文学闻于时”是一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在翻译时要体现出来,省略主语“(曾鲁)”须补出,状语后置要还原它的位置。
- 26 -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七岁时,能默诵《五经》,一个字不漏。年岁稍长,博通古今。凡几千年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规约,没有人敢做不义的事情。人们称他们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鲁为总裁官。《元史》修成,赏赐金银玉帛,以曾鲁居首功。曾鲁请求归乡,适逢编修归类礼书,又留用了他。当时议论礼的人蜂起。曾鲁在众人中扬言道:“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有与他争辩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不久曾鲁被授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去世,高丽派遣使者来拜祭。曾鲁索取高丽文书一看,文书外边裹袭金龙黄帕,文书不署洪武年号。曾鲁责备道:“用袭帕是错误的,纳贡称藩却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为过错道了歉,马上命令换去。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主客曹已经接受了安南的进表,曾鲁取其副本审视,告诉尚书,尚书诘问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为什么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皇帝道:“岛夷竟狡狯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进贡。从此器重曾鲁。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问丞相:“曾鲁是什么官?”丞相答道:“主事罢了。”皇帝当日便破格提升六个品级,拜曾鲁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顺”字冒犯自己父亲的名讳,上朝奏请降一个品级。吏部坚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请求。戍边将领捕获倭人,皇帝命令放归他们。儒臣草拟诏书,皇上看了曾鲁的稿子后大喜道:“不久前陶凯为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叹,曾鲁又能如此,文运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乡试。甘露降临钟山,群臣用诗赋敬献给皇帝,皇帝只褒奖了曾鲁。这年十二月,曾鲁称病告归,于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说:“南京有博学之士二人,用笔为舌的是宋景濂,用舌为笔的是曾得之。”曾鲁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门徒里偶有辑录,也没有成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 26 -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D.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15.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孤独之感,“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惆怅之情,“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D项,“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分析有误。诗中写友人离去的是三四句,这个场景描写是虚写。故选C项。
【15题详解】
- 26 -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诗中,“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出了友人顶风冒雪离去,主人公惆怅不已,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担忧之情,也烘托了自己的孤独之感。“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主人公想渡河回去却不能,表达了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不惆怅伤感之情。“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主人公想变成黄鹄高飞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对故乡的思念,“双黄鹄”表达了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心愿。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
【答案】 (1). 飞湍瀑流争喧豗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臣生当陨首 (6). 死当结草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豗”“砯”“誉”“沮”“陨”“结”。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 ,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 , 刀戈相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最配贾宝玉,宝玉偏不喜欢。无他, 。
有的人交朋友很实际,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可是一旦目的达不到,就翻脸不认人,所谓的“好朋友”成了“狗屎一堆”。
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人生路上伙伴,走得不寂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逆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见利忘义
B. 刎颈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唯利是图
C. 刎颈之交 针锋相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唯利是图
D. 莫逆之交 水火不容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利忘义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秉性相同,还能互补,关系不大
B.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不能互补
- 26 -
C. 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D. 秉性相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人生路上不寂寞
B. 为的是能有几位人生路上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C. 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D. 为的是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人生路上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刎颈之交”与上文“交情”“深厚”照应,使用正确。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后文出现的“刀戈相见”这一结果是由水火不容造成的,故“水火不容”使用正确。话不投机半句多: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此处不存在“单相思”或“暗恋”现象,故“话不投机半句多”使用正确。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见利忘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此处未涉及“义”,故“唯利是图”使用正确。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括号后强调“价值观不一样很难交到朋友”,与“秉性不同”相对应,所以排除AD;这句话重点是强调“能互补”,以期与后文“很难交为朋友”形成对比,故排除B项;根据文中语境可知,“秉性不同,关系不大”朋友间能够互补。故选C项。
【19题详解】
- 26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原文语序不当,“人生路上”应该做状语,放在“能有”之前。故选C。
20.下面是一名娱乐圈明星在其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片段,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今天是我的大作发布会,也是我三十华诞,感谢各位嘉宾和粉丝前来恭贺.这部作品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我将惠赠给在场的每位朋友,渴盼你们拜读后提出宝责的意见;我一定听取你们的高见,以便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答案】①“大作”改成“新作”
②“三十华诞”改为“三十岁生日”
③“恭贺”改成“祝贺”
④“惠赠”改成“敬赠”或“赠送”
⑤“拜读”改成“阅读”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词。娱乐圈明星称自己的作品应是“新作”。“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此处应把“三十华诞”改为“三十岁生日”。“恭贺”是对长辈的喜事表示贺喜。“祝贺”,可用于某事的顺利发展,某人的某事获得成功。应把“恭贺”改成“祝贺”。“惠赠”是称别人赠与自己某物的敬词,应把“惠赠”改成“敬赠”或“赠送”。“拜读”是指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把“拜读”改成“阅读”。
- 26 -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小明为教会爷爷使用微信进行语音聊天,画了一幅简易操作图。请你将下图转化成相应文字,帮助老人理解。要求表述得体、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点开微信图标,让屏幕显示图1所示。在“微信”界面找到联系人,或点开“通讯录”查找联系人。点击联系人,进入聊天界面。切换屏幕上的“小喇叭”和“小键盘”图标,直到出现“按住 说话”字样。按住说话,说完松手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或手指上滑即可取消语音信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仔细观察图片,借助标题、提示语等分析其含义,结合题干要求作答。此题需要按照流程提示,详细写出每一步的操作步骤。首先应指导老人按照图示点开微信图标,让屏幕显示图1所示。然后在“微信”界面找到联系人,或点开“通讯录”查找联系人。接着点击联系人,进入聊天界面。聊天时,需切换屏幕上的“小喇叭”和“小键盘”图标,直到出现“按住说话”字样。最后按住说话,说完松手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或手指上滑即可取消语音信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2018年10月24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 26 -
(2)当下,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高铁要提速,5G时代已经来临,生活节奏在加快。“我报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我养猪只要两个月都能催肥”“一对一补课,保你每次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3)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9%,2018年GDP增速为6.5%,GDP减速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
紫檀珍贵绝美,在于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积淀而来的羡世芳华。不得不感叹: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
慢工出细活,工艺铸造方醇,文化传承方香。从绣娘手中的叠叠红纸,到景德古镇的青窑白瓷,再到帝后鬓边的纹凤金钗,哪一样不是用一笔一划融入血髓,哪一样不是用一针一线缝经脉,哪一样不是用一刀一刻筑起脊骨?技艺里没有捷径,文化传承更不能执意速成。正如千年孕育的紫檀,工艺的流传,离不开匠人们溺于孤独的坚守;传统的更新发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们耐得寂寞的执着。倘若想在此求得快速成就,便如向老酒中兑水,失之醇香。
慢工出细活,个人生活方适,人生价值方高。喧嚣与浮华中,不少人追求“超速”的快意,幻想“一夜成名”的满足。诚然,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诸多时刻的急功近利背后,深掩着浮于表面、随波逐流的焦虑;潜藏着根基不稳、大厦将倾的危险。被时代控制得像陀螺般快速运转的人们,可曾想过邀约几人在春日的木荫花事中誓摇扇吃茶,去雨后雾山中择草洗尘。侃家常趣话,做浮生幽梦,从生活琐事中抽身,这正是许多肆意享受生活的人们同我们的分享。
同时,那些想要成功一朝可得,名利一夕即来的人们可曾想过静心沉淀自我,淡定修炼己身?走过光阴美好的桃李时节,身处鲐背之年的许渊冲老先生依旧伏案研究,苦心孤诣翻译著作。按理说,如老先生这般学识渊博之人又何须再逐字逐句研究?可正是一词一句的积累才丰富了他的知识库,也为他的人生描金添彩。看到“一个月拿下口译资格证”的广告,不知先生是否会有伤悲之感?
慢工出细活,经济发展方实,国家进步方稳。无独有偶,“慢工出细活”,对国家建设尤为重要。“不知道生
- 26 -
来源与基础而浑浑噩,便是最大的无知。”中国昂扬奋进的几十年令人骄傲,可回头看去,“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教训也历历可见。以史为鉴,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的中国也更应沉着冷静,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任吾辈驰骋,才能有更灿烂的华章任吾辈抒写。“慎始如终,不为败事。”《道德经》的箴言从千年而来,谨诫不可迎头冒进,久久为功方能善始善终,精益求精方能日臻至善。
愚公移山,毅力之下是一土一木的工夫;精卫填海,决心背后是一石一枝的耐心。慢工出细活,是各事各业的态度;久久为功,是万事万物的定则。慢下来,多的是耐心,成就的却是辉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多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
第一步:整体浏览、观察、把握。很容易把握到中心话题是“慢”。
第一则和第三则材料:强调慢的好处,属正面材料。第二则材料:暗示快的弊端,属反面材料。
第二步:抓关键词,析弦外之音。
材料1:(读表意)内容上,说是宫廷紫檀木堪称绝美之原因在于“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立意点)道理上,“慢”,成就精品,成就经典,成就传奇;优秀的物质文明大多需要“慢”的积累与沉淀;要相信与坚守这样的真理。
材料3:(读表意)内容上,国家有意识地减缓GDP的增速;事实证明中国GDP的减速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包括提升经济质量,包括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包括促进社会稳定,包括提供给社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立意点)道理上,慢下来,社会发展的硬件质量上去了,软件质量上去了,发展的风险降低了,社会发展更稳健,目光更长远;慢,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不都如此吗?
材料2:(读表面),内容上,谈的是“超速”的渴望与“超速”的表现。
材料中“超速”的表现可以读出五个小方面:求职的速成班拿口译证,欲成名者购买明星快速养成手册,补课的补一次就想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总之,贪急,求快,不相信“慢”。
(立意点)道理上,很明显,“超速”的潮流应当止一止。
从表现分别看看“不慢”的危害:
(1)急功近利;
- 26 -
(2)基础不牢;
(3)虚荣攀比;
(4)风险低估。
总之,弃慢求快固然起于压力,但“快”源于浮躁,源于太想要快速的成效,反映了社会整体风气的不正。
第三步:综合归纳,准确立意。
参考立意:
1、生活需要慢 (慢是一种必需品);
2、慢工出细活 (慢是提质的保障);
3、放慢脚步,稳中求进 (慢可靠,慢稳健,相信慢,坚守慢);
4、欲速则不达(慢比快更安全更智慧);
5、理想,意愿,灵魂等需要慢(慢是品质、追求、艺术、境界、真理、情趣、格调);
6、相信“慢”的坚守。
结构示例:作文材料中明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在展开论述时既不能把材料全然抛开,另起炉灶;又不能只取一则进行评价或议论,而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本文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材料的对比性中隐含着要求学生有认知判断、权衡选择的立场,更适合写议论文。首先选择一个角度,如“慢工出细活”,开篇可引用材料一中的事例,强调了慢的突出作用,点明写作中心“慢工出细活”;然后可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从工艺本身、国家经济发展逐步深入分析。可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有力。最后可再次总结慢的作用,和开头照应,形成首尾呼应。
素材积累:
1、马克思坚持读书,在伦敦那家图书馆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蒲松龄为完成《聊斋志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之余积累素材,据说还曾经在驿道边摆茶摊采风,这些名人的生活经历都告诉我们,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需要坚持与不懈的努力,这也许便是“慢工出细活”的奥妙吧。
2、“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索伦·克尔凯郭尔。
3、一花一世界,一土一如来,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因缘合和。慢慢让轻松和自在充满心里;慢慢让欢喜和感恩写在脸上;慢慢享受生命中的感动和给予;慢慢欣赏周围的山河大地、人文自然;慢慢品味生活的柴米油盐和阳春白雪……
- 26 -
4、好酒陈酿的时间越长越香醇,音乐谱写得越久越唯美,成功酝酿的越久越辉煌。诗词中有类似记载:“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5、慢工出细“活”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太极遇上唯快不绝的现代格斗术时,常有四两拨千斤之举; 煲汤之道也是以小火慢炖为上, 以急火爆煮为耻。 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在各行各业都是铁定 的共识,干活遵循此道理,生活亦是如此。
【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 26 -
- 26 -
相关文档
-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2021-06-0512页
-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525页
- 【语文】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1-06-0519页
-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2021-06-0520页
-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2021-06-0529页
- 【语文】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92021-06-0522页
-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5页
-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31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512页
-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1-06-0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