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午校。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 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 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 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夫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 “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 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变化,“孝” 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己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地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 -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想想,“ 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护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目。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 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接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 2020年6月8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宜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将并不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
6月6日)
4.下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B.抓住新-~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
D.2020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极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6.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跳下,落脚在硬梆梆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就蹲下!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起一落,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节他大声叫道。“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即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象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 整个身子就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 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 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古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低。屋内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
“行啊,”乔治说。“ 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的,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
姑娘拿酒进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进了屋,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抽着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偶尔-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大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 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在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那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土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找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6分)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日:“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秦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館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日:“杭, 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哀美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
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
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前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镳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内容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一一演变 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章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书法作品中_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一我的作 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一一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一一这正是英雄的
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_①______________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__②____________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__③____________,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 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恒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 (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Ⅰ卷)
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
2. A
3. C
4. B
5. A
(三)
7. D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A
11. B
12. C
(二)
14. A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C
18. D
19. B
非选择题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6.
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8.
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含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9.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逛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3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二)
15.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 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16.
(1)制菱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 又恐琼楼玉字 高处不胜寒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
21
示例: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仅式上公布。
四、写作
22.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子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 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
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匠(节选)葛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墻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箫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抽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
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売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贏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纛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位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并言京欺君僭上、纛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坛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米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而用泉水酸制的美酒,口味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ト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占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筒。从出土的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热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应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造青铜器文而言,比较困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②,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③,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家》(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阅读
1.B 2.C 3.D二、实用类阅读4.C 2.B5.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三、文学类阅读7.C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娟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工作。四、文言文阅读10.A 11.C
12.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五、诗歌阅读14.B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六、名篇名句默写(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輮这个字打不出来,应为“车”字旁)(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七、语言文字应用17.B 18.C 19.D20.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21.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图片源自网络,答案源自考试中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Ⅲ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
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 ——“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语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疹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轨道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的太疼了,就换另一支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越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的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的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字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的“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务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 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 举等事务。
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证。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1,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2,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队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重吃起来口感苦湿,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17~19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___①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_____②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___③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收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要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ccd
4-5dC
6、
(1)以被采访者熊育群《燃起黑色春天》中的一句话为契机,向被访者发出提问。
(2)从作品的章节内容发出提问,根据被访者熊育群的回答,进一步用作品后记中的"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询问被访者的看法。
(3)最后,将对话内容升华到文学层面,从作品的写作手法出发,提问被访者为何采用实地采访的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7c
8、
首先,作者叙述一个大同学描述看到火车时的情形,让作者及其他同学对火车充满了向往,引出下文对看火车的叙述。
其次,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穿越森林和坟场,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是非常恐怖和危险的,他们还是勇敢地前往,在火车尚未到达之前不顾铁轨的冰冷, 一直用耳朵紧贴铁轨,生怕错过火车到来的讯息, 这些突显出火车到来前他们对于火车强烈的好奇心。
最后,作者看到了火车,发现它真的如想象中那样,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且发现火车头上的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从而引出下文关于作者的一生和锤头镰刀之间联系的描写。
9.、
"记忆中的光"是夜晚的火车呼啸而过射出的巨大光束,是引领作者一生奋斗与成长的"锤头与镰刀", 也是照亮中国黑暗历史的时代光亮。
作者首先描写小时候看火车的经历,在看火车时,
随着火车射出耀眼的白光,作者看到了与自己关联一生的"锤头和镰刀"标识;作者入伍后,战友有一个缝缝补补很多次的土灰色挎包,包上面的镰刀锤头依然醒目,作者从这个挎包上体悟到革命军人坚定的信仰;作者在复员后依然是与镰刀锤头打交道,在锻钢打铁中磨砺自己,正因如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可见作者记忆中的光一直引领着他在人生中不断奋进。
10-12bac
13
(1)朝臣家中,如果有三个人染病,即使本人无病,一百天之内也不准入宫。
(2)(王彪之)病重,孝武帝派黄门侍郎问他生病的情况,赐钱三十万来(给他)求取良医妙药。
14C
15、
两者品性相似,将苦笋与著名的忠谏之臣魏征类比,以初唐名士魏征为例,论证耿介拔俗、刚正不阿品性的形成。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这是对魏征既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
16、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17-19aca
20、
①都要消耗能量②直接吸收利用
③食物热效应
21、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湖北疫后的重振与发展。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2021-06-0651页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1-06-0618页
-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0届2021-06-0618页
- 河北省乐亭高平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24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强化练2021-06-064页
-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2021-06-0611页
-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021-06-064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2021-06-065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人生百相梦2021-06-063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2021-06-0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