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4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0课 *短文三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好新鲜的事物需要影像来记录,我们迫切地想要记录下这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以及那稍纵即逝的青春。
②国庆长假的第二天,重庆主城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古镇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③他淡泊物质欲望,追求物我和谐的精神境界,为当代社会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剂清凉的安神药。
④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
⑤像帕斯卡尔这样近乎全才的人物,用任何有关成熟的溢美之词去形容都不为过。
⑥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解析 ④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从不出名到出名这一过程。不合语境。⑤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语言。感情色彩不当。⑥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蒙田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作品《随笔集》名列世界文学经典,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B.人生从孩子开始,也就是从常识开始,人生的质量取决于青少年的高素质。所以富尔格姆说“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
C.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逼迫我们大彻大悟。其实,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D.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没有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且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强不息的勇气。
6
解析 A项偷换主语,“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主语应是蒙田;B项两面对一面,应该把“高素质”改为“素质”;D项逻辑上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应将“不仅是……而且是……”改为“不是……而是……”。
答案 C
3.下面的文字是《信条》一文中被删节的部分,顺序已打乱,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信条在最近这些年里是越写越短了,不过我还是一直这么干着。
②那些话听上去就像是最高法院的文件摘要,仿佛单凭几句话就能打发掉全部存在意义上的麻烦似的。
③好多年了,每当春天,我都给自己规定作业,写出个人信念的表白:一篇信条。
④最近,我只用一张纸几句话就交代了我的个人信念,并且充分理会到那种天真的理想主义的所指。
⑤在我还年轻些的时候,这样的表白写跑了好多纸张,总想包罗所有的根本性的东西,一个也不放过。
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④⑤②①③
解析 注意句子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2019年1月,我市发生特大雪灾,我省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十万元之巨。(广播稿)
B.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为黄色,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解析 广播稿要口语化,A项中一些文言语句、括号、同音词语(震灾、赈灾)都不合要求;法院布告要庄重严肃,而B项中“哥们”“踩点”“合计”“月黑风高”等词语,用在布告里欠妥;呈递的报告,文字应平实,对困难的反映应具体,而D项中对困难的描述用语不得
6
体。
答案 C
5.富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说:“这仍然是个忠告,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①理解准确;②字数不超过80字。
答:
解析 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从其中关键词句“手拉手,紧挨一起”形象化的描写来看,这句话强调的是“团结信任,互帮互助”,所以应该围绕这个意思来组织答案。
答案 (示例)相遇时,让我们相互温暖;离开时,让我们相互祝福;风雨时,让我们相互遮挡;黑暗来临时,让我们相互照亮。不要在孤独的时候才想起朋友,不要在无助的时候才想起他人。纵在天涯,手莫松开。
6.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形象的比喻:“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答:
解析 本题要求将比喻句换成平实朴素的语句表述出来,弄清“关节处”是指“关键的地方”,“结穴处”是指“结尾点题处”即可。
答案 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7.下列对《热爱生命》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部分从“我”和哲人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对比,表明“我”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第二部分着重从生与死对比、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
B.作者将引语作为全文的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另外用名言佐证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增强文章说服力。
C.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
D.作者认为,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的乐趣就大;对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于没有。
6
解析 第二部分没有把“生与死对比”,只是从生与死的角度来谈。
答案 A
8.下列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
B.作者以“苇草”为喻,是说明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但人像苇草一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本文语言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深刻,展示了作者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含了文学色彩。
解析 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
答案 B
9.下列对《信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里学过”这句话有提纲作用,概括了下文中作者提到的16条信条。
B.作者认为,这些信条看起来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学习,但却是人生的崇高的生活准则。
C.本文从幼儿园学到的日常小小“信条”谈起,对此进行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联系和探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使人顿悟人生之真谛。
D.语言清新雅致,语意丰满,富有渗透力。如“每天下午三点钟都有小甜饼和牛奶,然后盖上我们的毯子睡一觉”,就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有秩序、和谐而且美满祥和的理想世界。
解析 D项“清新雅致”错误,文字简朴平实。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论天性
[英]培根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加以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致力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
6
大会由于受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从难克制自己,这一步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因而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一、要长时间地严格约束自己。比如有人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26个字母以制怒。
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比如有人在戒酒时,就采用每天比前一天少喝一点的办法,最后戒绝。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这也是不错的。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太相信一种天性的克服。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只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情不自禁地扑上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者应该有自知之明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要慎独。在只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那时人最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境遇中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
有的人天性与他的职业要求相适合,这当然是很幸福的事。但是,那些能强使自己做与其天性不相合的事业的人,则更需要毅力。因为在这时,“我的灵魂与我的存在相分离”。因此如在治学方面,对于最难的书,可以订一个时间表,以强制自己按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去读。当然,对于所爱好的学科,就不必如此,因为思想会自然带着你向前跑去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培根认为,人的天性虽然很少能完全根绝,但也可以改变,那就是靠长期养成的习惯来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B.在改变自己天性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目标,这样在努力改变天性的过程中能鼓励自己,并在改变天性取得成效后,能从严从难要求自己。
C.人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多寻找考验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高度警惕,不至
6
于又暴露了自己的坏习惯。
D.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以生活化的具体事例为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进而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解析 C项,“应该多寻找考验自己的机会”错误,原文是说,要么避免这种机会,要么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此处断章取义。文章开头说人的天性是“隐而不露的”。
答案 C
11.倒数第二段又说人的真性是“最容易显露的”。作者前后的看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不矛盾。作者的这两种看法是在不同前提下提出的结论。前者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天性隐而不露;后者是说在人面对自我时,人的天性最容易显露。一般情况下隐而不露,在面对自我时最容易显露,这些正是人的天性“狡猾”的特点的体现。
12.【考点链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西塞罗观点的看法。
答:
答案 ①西塞罗的这句话肯定了习惯对改变天性的作用。人的天性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②天性是“狡猾”的,它会在人警惕时潜伏,在人放松时又出现。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时常回顾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以避免天性现原形,促成新的“天性”的形成。
6
相关文档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学案2 人教2021-06-054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人是一根2021-06-056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件5 人教2021-06-0534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教案1 人教2021-06-056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72021-06-058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件4 人教2021-06-0529页
-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3-10《短文三篇》2021-06-0526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42021-06-046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7含2021-06-048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8含2021-06-0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