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50 KB
  • 2021-06-06 发布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1级高二上期月考(一)‎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辉平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屈从和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B. 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C.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D.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 “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 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项,“昭雪形式”“梦境呈现”等均有绝对化倾向;C项,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文中观点的考核。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自然观,与“佛家”无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5G?让我们重温一下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的原文:工信部经履行法定程序,于2019年6月6日向4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4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其中,“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即5G,“G”是“ Generation(代)”之意。‎ 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技求的三大业务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エ业互联网、医疗等应用;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应用代表是无人驾驶等。‎ ‎(摘编自贺诗《5G五问:它到底有多牛?商业市场有多大?》)‎ 材料二:‎ ‎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 ‎4G参考值 ‎5G目标值 提升倍数 用户体验速率 ‎10Mbps ‎0.1~1Gbps ‎10~100倍 峰值速率 ‎1Gbps ‎20Gbps ‎20倍 流量密度 ‎0.1Tbps/km²‎ ‎10Tbps/km²‎ ‎100倍 连接数密度 ‎105/km²‎ ‎106/km²‎ ‎10倍 空口时延 ‎10ms ‎1ms ‎10倍 移动性 ‎350km/h ‎500km/h ‎1.43倍 能效 ‎1倍 ‎100倍提升 ‎100倍 频谱效率 ‎1倍 ‎3~5倍提升 ‎3~5倍 ‎【注】与4G、3G、2G不同的是,5G不是独立的、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包括2G、3G、4G和Wi-Fi)的演进,以及对一些新增的补充性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集成后形成的解决方案的总称。‎ ‎(摘编自凤凰网《2019年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 材料三:‎ 从5G人才需求在各大行业的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排名最高,占比分别为41.57%、36.96%、14.56%。5G的应用落地依托网络的部署,由于5G整合了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领城,因而互联网行业对于5G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 ‎5G是目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升级,目前引领最新5G技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领域,如华为、中兴及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在今年2月举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表示,5G的通信交互将承载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通过控制实现工业自动化、远程手术、远程施工、远程驾驶,控制为通信带来了新的价值和新的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正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智能制造代表其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而5G可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例如,5G所拥有的高速率、高稳定性和低时延特性将大大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能;为制造业赋能,促进其产业升级和数字转型。所以,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也有不小的需求。‎ 在5G领城的十大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占比排名中,软件工程师位居第一,占比为12.46%,遥遥领先于其他职能。由于5G应用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社会需求旺盛,需要技术、研发力量的大力支持,因而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最大。5G技术日臻成熟对于运营商服务垂直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传统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的运营商正面临巨大挑战,他们也需要软件工程师的加入,增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在这十个职能中,大多都具有互联网行业属性和电子通信行业的属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5G人才需求在互联网行业和电子通信行业分布较高的现象。‎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5G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私企人才需求最多,达52.67%;其次是国内上市企业,为21.87%;外企为13.59%;国企只占到了3.66%,私企作战灵活,对于市场动向嗅觉灵敏,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对于5G的人才需求较大。国内ICT的龙头企业华为就是私企,无论是其技术实力还是创新实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业内都有较好的口碑。国内上市企业的人才需求占比位居第二,上市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来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用新型人才来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编自猎聘网《2019年中国5G人才需求大数据报告》)‎ ‎4. 依据材料,下列不属于5G技术三大业务场景具体应用的一项是 A. 某工厂使用5G技术管理员工与日常生产 B. 运营商在多种场合向人们展示5G手机。‎ C. 医生运用5G技术在北京为远在海南的患者实施手术。‎ D. 2019年央视春晚通过5G网络实时高清直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速度快、流量密度大、时延长、能效高,支持海量大连接,增强移动带宽等诸多优势。‎ B. 互联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对于5G人才需求行业占比大小不一,前者远大于后者,二者人才需求大的原因也不相同。‎ C. 运营商以往以通信领域人才需求为主,但网络云化发展趋势的推进给他们带来压力,迫使他们需要软件工程人才的加入。‎ D. 私企敢于迎接风口,敢于创新,需要较多的5G人才;上市企业要布局新业务、组建新团队,需要5G人才来助力。‎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5G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答案】4. B 5. A ‎ ‎6. ①从行业的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占了5G人才需求的前三名;②从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分布看,软件工程师遥遥领先;③从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分布看,私企5G人才需求最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5G技术三大业务场景具体应用的一项”。答题前要先弄清“三大业务场景”的范畴:eMBB(增强移动宽带),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面向大规模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医疗等应用;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主要应用代表是无人驾驶等。‎ A项,“某工厂使用5G技术管理员工与日常生产。”是工业互联网业务,属于第二场景。‎ C项,“医生运用5G技术在北京为远在海南的患者实施手术。”是医疗业务,属于第二场景。‎ D项,“2019年央视春晚通过5G网络实时高清直播。”是“面向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属于第一场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与4G技术相比,5G技术具有时延长”错误。读图表可知,4G的时延是10ms,5G是1ms,5G的时延明显短于4G的。A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我国5G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的特点。通过阅读文本,可知这些特点集中在材料三中,对材料三的段落内容进行归纳:第①—③段,写从5G人才需求在各大行业的分布来看,互联网、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排名最高;第④段,写在5G领城的十大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占比排名中,软件工程师位居第一,占比为12.46%,遥遥领先于其他职能;第⑤段,写不同性质的企业对5G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其中私企人才需求最多。再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翁声翁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侠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整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翁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擅长写人。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廖寥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刻画得活灵活现。‎ B. 小说善于叙事。李金鏊助小杨月楼脱困,小杨月楼助力李金鏊,两件事情都办得爽快,可作者总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动和言行来制造波澜。‎ C. 小说语言精妙。文中“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天津方言词汇都透着一股子天津话的生动和幽默,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 小说多用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 ‎8. 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②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③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 ‎ ‎9. ①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性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②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③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对方却唤其‘老板’,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理解有误,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二哥”,是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显得亲切;李金鏊唤小杨月楼“老板”,是按照旧时对伶人的尊称。并不能构成人物之间的对比。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本题要求是“初见时,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时要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小杨月楼眼前的李金鏊与传闻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传闻中的李金鏊“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威名赫赫;而眼前的李金鏊却是“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居住环境是“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穷困潦倒。‎ 小杨月楼从先前怀着期待而来到眼前的怀疑,使情节的曲折起伏;同时也为后文李金鏊能否助小杨月楼脱困设置了悬念,更加吸引读者。而人物这强烈的反差也使李金鏊“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作品的主题。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等。本题要求是“这篇小说中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结合文本对此简要分析”。首先,小说的主人公李金鏊义字当头,“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一个……”把义气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对素不相识的“小杨月楼”慨然相帮,还不求回报;“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重义轻财。而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必报,重情重义。他获救返回上海后就寄回银票,又答应了恩人李金鏊的请求,约各位名角义演救助苦力,临别还赠恩人李金鏊银两表达感恩之情。其他人物如热心肠的小伙计、诚实本分的当铺老板、仗义的锅伙、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也都是充满义气。小说中的不同人物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点睛】鉴赏艺术特色题,须了解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要做好两个结合。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救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②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茶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 “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D. 陈蕃对周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瑶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 B. 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C. 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 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答案】10. C 11. A 12. C ‎ ‎13. (1)于是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 ‎(2)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划线句的大意是,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 根据主语的变化,确定前半部主语是“太后”,后半部主语是“陈蕃”;再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寻找前后结构关系。分析可知,“数出诏命”“有所封拜”都是太后发出的两个不同动作,中间应断开,排除B、D;‎ ‎“志诛中官”“因与窦武谋之”是陈蕃发出的两个不同动作,“蕃”应该断在后句,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本题中,A项,“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错误,“举孝廉”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本题中,C项,“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错误。根据原文“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大意是,曹节等人伪造太后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可见,不是窦太后下令捕杀他,是为奸臣所害。‎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关键词有:(1)诈,说假话;笞,鞭打;坐,获罪。(2)岂,难道;非所在然,这样。‎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祖父为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朝廷授予他议郎的管制,第二次升迁担任乐安太守。郡人周缪,是高洁的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15.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官场失意”错误,应是“孤苦无依”。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答题时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描述景物,概括景物特征,再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注意照顾全诗的内容。此诗的颔联写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答题时注意根据“角声”“月色”概括孤寂悲凉的氛围,根据“悲自语”“好谁看”分析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句写出了诗人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誉为“尽写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表现认知、行为差异性的句子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小知不及大知 (6). 小年不及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必须注意情境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情境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飏”“飘”“潦”“潭”“凝”“暮”“知”。‎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________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______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____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_____的那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B. 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C. 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D. 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 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 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 D. 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理解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中,第一处:美学和艺术美学,是总体及其具体分支的关系,用“运用”较为合适。‎ 第二处:该句转折,提出问题,只提到了“全”与“粹”矛盾的一面,没有提及统一的一面,所以应是“相互冲突”而非“相反相成”。‎ 第三处:浪漫主义,指一种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与原文内容不匹配;形式主义,指一种脱离现实内容,只关注表现形式的艺术思潮,符合原文中过于讲求“抽象”“提炼”的意思。‎ 第四处:提出,语气普通,强调观点从无到有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是原文特别想强调的:指出,则强调观点及其方向立场上的正确性,观点的权威性更强,因此更符合文章末尾收束的意图。‎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该句用到两处“似乎”,表意模糊,用以提出问题,留待后文反驳,故不可选B和C两个不留余地断言。先有“全”和“粹”两个关键点,与“又全又粹”的要求,其并行兼有之后才产生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顺序上应是“又全又粹”在前,照应“全”“粹”,将条件更进一步,“矛盾”在后,抛出结果与问题。‎ D项表达与衔接恰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本题中,“美”与“表现”不能用同一个动词恰当地搭配,需要拆开分述;“完成”某项工作,可与“表现”搭配;“形成”某种抽象结果,可与“美”搭配;“美”应是最后结论,放在“表现”之后。‎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0.下面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简要概括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上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规定了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Ⅲ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引导考生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思考教育主题。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回应写作要求。‎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紧扣立德树人;②聚焦学科素养;③创设生活情境;④规定写作任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锁定答题区间,准确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合理准确地概括。本题要求“简要概括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上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首先要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回应写作要求”,然后进行合理准确地概括,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如从“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可以归纳出写作任务的命题根本是紧扣立德树人;从“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纳出写作任务的核心是聚焦学科素养;从“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可以归纳出展现写作能力的途径是创设生活情境;由“回应写作要求”,还可以归纳出要规定写作任务。‎ ‎【点睛】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 ‎21.阅读下面的漫画《爷爷的教诲》,发挥想象,写出两幅漫画中爷爷分别对孙子说了什么。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每句均不超过25个字。‎ ‎(据刘长海漫画作品改编)‎ ‎【答案】①平时花钱要节省,能省一分是一分。②救灾捐款要慷慨,能多捐一元是一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看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概括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做漫画题时定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学生需要观察出两幅漫画的主要不同点是数额,而爷爷给出不同数额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答题时要紧扣漫画标题中的“教诲”二字展开想象,回答内容应正当、合理。第一幅漫画可以理解成是孩子要零花钱或是买文具,爷爷嘱咐孩子要节省,不能乱花一分钱;第二幅漫画可以理解成是捐款,教育孩子能多捐就多捐,帮人就是助己。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做漫画题,要看懂漫画的寓意。‎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看到“背包客”“徒步”“越野”等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年轻力壮的成年人。近日,某著名主持人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与女儿参与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活动要求在4天的时间里,走完甘肃张掖高台县的76公里沙漠,平均每天要走近20公里,这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这个4岁的小女孩因为爬沙漠,脚上起了水泡,腿上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到了中午,本该午睡的时间,她却在走路。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孩子的微笑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著名的主持人,为了超赶“徒步、背包客”的潮流,竟带上四岁的女儿,挑战连成人都不易完成的每日二十公里的沙漠之行。可怜的孩子为了争胜,稚嫩的小腿上热满了红疹。大人在午休她一个人依然在独行。可以想见,稚嫩的孩子脸上除了咬紧牙关的痛苦不会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教育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内心除了有阴影究竟是否有作用?我真的好想告诉主持人:孩子的微笑比什么都重要!它会让我们真正感到生活中充满着自信、幸福与美好!‎ 孩子的微笑会让我们对生活更加自信!‎ 且不说主持人分享自己孩子的沙漠苦行是为了炫耀,抑或是作秀或给人榜样,单就孩子能够平安归来就让他烧高香啦!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应该在幼儿园中的滑梯上快乐的爬上爬下的玩儿,跑到谁身边都会让人禁不住想抱一下再放下让她跑。因为孩子的可爱纯真。我们最快乐的是看到孩子灿烂的微笑。看到孩子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所有的烦忧都会云霄九外,感到生活的意义不在别处,就在孩子童真的微笑中。它会让我们感到生活如此馈赠,会让我们对自己、对生活更加自信!试问主持人,当你看到四岁孩子痛苦的坚忍和灿烂的笑容,哪一个让你更自信呢?‎ 孩子的微笑使我们感知生活的幸福!‎ 主持人带孩子历练沙漠是想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为她以后的生活保驾护航,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做法值得商榷。四岁的孩子小胳膊嫩退,骨骼无力,皮肤粉嫩。骨骼要有力孩子不会午休也不休不停地走,皮肤不粉嫩不会晒出那么多红疹。所以主持人无可厚非的想法却忽视了孩子没有抗力的事实,就像刚出土的幼苗怎能抵御风吹日晒!就像刚蹒跚的幼鸟怎能搏击滔天风浪!试问主持人,若孩子骨骼变形影响生长你后悔吗?若孩子红疹病变危及生命你后悔吗?恐怕看到别人孩子的笑容就会触及你的噩梦!所以还是考虑孩子幼小的身心,在安全祥和的自然风景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没有孩子的微笑,生活会失去美丽的色彩;没有孩子的微笑,生活怎么也感受不到幸福的味道。‎ 孩子的微笑会让我们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们说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更是为了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再成功的人如果自己的孩子出问题他的晚年也会凄惨的。所以让孩子在身心愉悦下发展,多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在微笑中依然可以坚强。‎ 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决定孩子对生活的态度,苦境中对孩子的历练展现的是为人父母的不自信,不能够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 四岁的孩子还是让她们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成长吧!等他们长成了少年、青年,有了一定的本力,这时磨炼出的意志才能成钢,才能应对生活的狂风巨浪!‎ 中国的父母啊!尽管生活艰辛不易、有梦难圆,但还是不要把没有如愿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速成地拔苗助长,更不是孩子痛苦的模样。教育不仅需要智慧与艺术,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对于四岁的孩子,微笑比什么都重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要认真审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提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权衡和选择,确定写作方向,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该则材料主要说的是某主持人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小女孩经受和大人一样的艰苦考验,引起网友的热议。网友热议的焦点应是这种徒步穿越沙漠的方式,究竟在4岁小女孩的人生成长中有多大的意义。自然有的人会赞成这种做法,有的则会反对。考生在写作时,无论对该事件持何种态度,都应当观点明确。‎ 参考立意:‎ ‎①吃苦不是坏事,坚毅、勇敢的性格需要从小培养;‎ ‎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点赞;‎ ‎③言传身教的逆境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④“狼爸”不可取,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应循序渐进;‎ ‎⑤吃苦教育不能极端化,以防过犹不及;‎ ‎⑥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强加的未必就是爱。(如有其他写作方向,只要符合材料的内涵亦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题干中说“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由这句话可以看出,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此”的“此”,是指上文提到的著名主持人带四岁女儿,徒步四天,穿越76公里的沙漠一事。“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也就告知我们,人们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看法大致可以推知为两类:对此事持赞成态度,主要赞颂这位著名主持人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从娃娃抓起;对此事持反对态度,怀疑态度,不认同,主要的是批评、质疑作为父亲,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励志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伤害。但是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不可否认做父母的一片苦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