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6-06 发布

2018-2019学年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命题人:马玉娟 第一卷 客观题部分 ‎(主观题47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1.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 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C. 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 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 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D. 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 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C. 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D. 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二)基础知识考察(完成4-18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4.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B.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音乐方面,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剧本由唱、 科、白三部分构成。‎ C.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而风行天下,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乐》《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5. 诗歌为了格律等表达需求,经常需要调整语序。下列诗句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 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谈笑间”的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出众的风度和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D.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 ‎8.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 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 ) ‎ A. 芭蕉、梧桐------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 B. 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 ‎ C . 白云、明月 -----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 ‎ C. 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 来由:缘故,原因。 刑宪:刑罚。 生:甚,深。‎ B.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则:只。纽:通“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有时加在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C.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 屈:这里是委屈自己的意思。 法场:旧时执行死刑的地方,刑场。 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 葫芦提:随便提起的意思。 干家缘:干家务的缘故。‎ ‎11.下面对【滚绣球】一段的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第①句说天地间有日月鬼神执掌大权,本应是公平、公正、黑白分明的,这就为下文的质问作了铺垫。‎ B.第②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和颜渊,第③句用对比句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⑤⑥句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12.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13.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人生悲痛的刺激后,心绪迷茫,记事恍惚不清。‎ B.“凄凄惨惨戚戚”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 C.上片中“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更增加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窃计欲亡走燕 亡:跑,逃跑。‎ 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一定。‎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亏。‎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却。‎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古今意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卧起操持 ‎⑤汉亦留之以相当 ⑥武等实在 ⑦常从容淡静 ⑧衡下车,治威严 A.①③④⑤⑥⑧ B.①②④⑤⑥⑦‎ C.②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⑥⑧‎ ‎16.下列句子全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虞常生得 ④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 ‎⑤举孝廉不行 ⑥为降虏于蛮夷 ⑦幸蒙大恩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⑦⑧‎ C.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⑤⑥⑧‎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B. 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 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 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18.对下列句子的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③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⑤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 A.⑤③④①②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⑤③‎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张衡传》选段,完成19-22题,每题2分,共8分。‎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9. 对下面这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B.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C.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20.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咸:都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使眼色 ‎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孝廉,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一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B.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国王,一国的君主,人民的最高统治者。在文中指汉顺帝刘保。‎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2.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张衡的学业、人品和文章,侧重写他文学方面的造诣。‎ B.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尤其显著,他不仅在天文、数学方面有突出成就,还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C.张衡因为才能突出,受到皇帝的重用,后来升为侍中,更是引起了宦官们的忌妒,于是他们便一起在皇帝面前毁谤张衡。‎ D.本文《张衡传》属于评传,记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各方面的成就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的。‎ 第二卷 主观题部分 ‎(共106分)‎ 23. 请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 ‎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4分)‎ ‎ ‎ ‎③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3分)‎ ‎ ‎ 24. 请完成下列名句填空。(8分)‎ ‎①《望海潮》(柳永)词中的“ , ,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 ‎②李清照的《声声慢》中“ , , ” 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黯然神伤。 ‎ ‎③《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不在意风雨,放慢脚步,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25. 诗歌鉴赏(共15分)‎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①.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该题在答题纸上作答】‎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B.苏轼素有抱负,却屡遭挫折,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 C.“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的潇洒神态。‎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片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片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E.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什么心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感叹“人生如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结尾亦感叹“廉颇老矣”,试分析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区别。(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现代文阅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① 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回答。(5分)‎ ‎② 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  (5分)                              ‎ ‎27.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因材施教,指导子贡以“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个字。鲁迅则以“早”字来勉励自己,要求时时早,事事早,知在人先,行在人前。‎ 你认为有哪一个字是自己可以终身奉行的吗?请以“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真情实感,有说服力,结构清晰,书写工整,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 必修四 期末答案 客观题 ‎(1-3题,每题3分,供9分;4-22题,每题2分,共38分。选择题总分47分。)‎ 1. A ‎ ‎2. C 试题分析:文章没有论述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而是指出戏曲进校园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D试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强调戏曲进校园不能急于求成,而不是说戏曲不要急于进校园。‎ ‎4. D ‎5.A ‎6.C 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错误 ‎7.C ‎8.D D(ABC均为借代,D比喻。)‎ ‎9.B ‎10.D ‎11.B B项,第二句用的是反问,而非设问。‎ ‎12.B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错误 没有对比 ‎13.A ‎14.B B项,“必”在此意为“(如果)实在”。‎ ‎15.D ‎16.C ‎17.B ‎18.B 解析:②总说,①⑤分别说杂剧和散曲,⑤中的“还”字可确定先后顺序,③④承上说散曲作家,④中的“其他”可以确定③④的顺序。‎ ‎19.D ‎20.B ‎21.C ‎22.C ‎23.①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 ‎②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公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③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2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5.‎ ① C E 【C是周瑜;E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② 写佛狸祠一幕景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谋求恢复,百姓渐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从而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③ 前者是无可奈何,虽然达观,其情绪趋于消极。后者是积极用世,担心老去而不能实现抱负。‎ 26. ‎①“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两种素质。“母亲的良知”‎ 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 ‎②一个成熟的人综合了同父母的关系,并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理智的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