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6 发布

四川省仁寿一中等西南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四川省仁寿一中等西南四省八校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中国武侠电影特别是在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神圣化、暴力的喜剧化、暴力的舞蹈化、暴力的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⑥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武侠电影以武侠文学为原型,其武术打斗具有高度艺术化、表演化的特征,被称为“武舞”。‎ B.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和情节中,隐含着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D. 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武侠电影“武舞”和文化精神两方面内容。‎ B. 文章①②段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后着重对“武舞”进行了阐述。‎ C. 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层次清晰。‎ D. 文中第②段运用因果论证,着重阐述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其实就是武舞表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 B.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等等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C. 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及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且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 项,“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颠倒因果关系,原文第四段中说“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可见是武侠电影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导致“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中,C项,“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错误。梳理文章内容发现,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不是对文化精神的论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 A项,“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错误。根据原文“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可知,“都是”判断错误。‎ C项,“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分析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D项,“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现念的阐释”于文无据。‎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论是冬日里上映的《芳华》,还是盛夏热播的《战狼2》,都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亮点纷呈——实体书店逐渐回暖,旅游业释放出更多魅力,“知识付费”渐成新趋势,VR(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网红经济等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要坚持内容为主,秉持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精心打磨,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材料二:‎ 数字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当下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正在让传统文化产业脱胎换骨,不断产生新的惊喜。电影、动漫等产品通过互联网联动“粉丝经济”,利用互联网众筹等新发展模式,开发各类衍生产品,大大做长了产业链条,丰富了产品变现渠道。传统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则让大批普通群众难以接近的文物、遗产都“活”起来,“火”起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正悄然变得接地气,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数字文化产业产品大多文化属性较浓,具备较强传播力,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步步惊心》转化为电视剧后被韩国翻拍,《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在日本热卖,《花千骨》在泰国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甄嬛传》在日本刚播出一周,收视率就名列前茅。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游戏领域由于文化差异性小,跨国传播具备优势,大多数游戏企业采取国内国外市场同步开拓策略,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做视频内容的企业可以扩展到终端接入设备制造,做网络文学的企业可以拓展到下游影视、动漫行业。数字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各产业门类的融合。数字文化产业还在逐渐与教育、贸易、物流等领域相结合。‎ ‎(摘编自艾瑞网《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三大趋势》)‎ 材料三:‎ 韩顺法对推动数字文化发展的施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和转移的力度,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不够,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其次,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尚不能较好运用数字技术,导致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努力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做好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文化创作人才。‎ 对于如何着手解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杨琳认为,第一,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第二,重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陈庚认为,要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监管体系;要培养技术型和内容型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内容或服务的更迭升级。‎ ‎(摘编自赵璐《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4. 下列对材料中“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 B. 网红经济、实体书店、网络游戏、VR等都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知识付费”渐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趋势。‎ C. 文化产业需要不断谋划新的发展之路,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外到内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D. 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主、坚守精神属性,发挥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做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的成功是文化与创意融合的结果,这也对文化产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 近年,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这一有力支撑。‎ C. 介绍国家文物的电视节目让国宝“活”起来,吸引了众多观众,这得益于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运用。‎ D. 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措施。‎ ‎【答案】4. A 5. D ‎ ‎6. 趋势:①数字技术带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②国际化发展;③广泛融合,跨界发展。措施:①相关部门政策支持;②坚守与创新相结合;③重视产业整体发展;④培养复合型人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是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偷换概念。根据材料第一段中的“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亮点纷呈……这些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彰显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澎湃力量”可知,“新业态、新热点、新脉动”指的是第一段中所列举的近几年文化产业中的亮点,而非文化产业。‎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只要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了新形势、掌握了新技术,那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说法绝对。材料三中“由于传统文化创作人才……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属于因果关系;此处为“只要……就……”,是条件关系,且绝对化。‎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解答此类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本题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本题中,概括“趋势”主要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二“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相互融合衔接。跨界发展也因此成为行业内企业的典型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强感召力,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被世界接受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畅销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分条概括即可。概括“措施”主要从原文找到如下信息:材料三“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科技工作,增加投入,搭建公共文化科技平台”“要注重坚守与创新结合,坚守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新渠道、创新管理”“重视产业整体发展,切忌赶时尚、贴数字化标签”。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渡记(节选)‎ 宗璞 这一年夏天,北平城里格外闷热。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一天比一天明显。但几年下来,北平人对好些事都“惯”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各自忙着生计时,还不失北平人的悠闲。晚上上戏园子听两口马派或谭派。摆香烟摊儿的在左近树杈上挂着个鸟笼子。学生们上学时兴兴头头把车骑得飞快。什刹海绿堤上夏天的鲜碗儿里,鲜藕、鲜菱角和鲜鸡头米没有少了一样。‎ 出西直门经过路旁一些低矮民房,便是田野了。路上车辆很少。一辆马车慢吞吞地走着,几辆人力车吃力地跑。只有一辆黑色小汽车开得飞快,向北驶去。车上坐着两位四十上下年纪的先生。他们是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孟弗之和物理系教授庄卣辰,他们刚在城里参加过一个聚餐会。孟先生闷闷不乐,庄先生却兴致勃勃。‎ ‎“蒋的这次庐山谈话会规模不小。”庄卣辰说。孟樾看着前面白亮亮的迅速缩短着的路,心不在焉地说:“可真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国家积贫积弱,需要彻底地改变。”孟樾说,“你听见那民谣吗?”他一面说话一面回想着聚餐会上听说的民谣,那是他的连襟澹台勉说的:“往南往南再往南,从来不见北人还,腥风血雨艳阳天。”他反复念了两次“腥风血雨艳阳天”,餐桌上的空气渐渐沉重。有两位先生正举箸夹菜,那乌木箸也在半空中停了片刻。‎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孟樾一半是问自己,“我们的国家已经经过快一百年的腥风血雨了。其实逃不过的。”‎ ‎“打仗吗?”庄先生坐直了身子。‎ 孟先生沉默了半晌,才说:“政府现在的对策仍是能忍则忍。今天大家谈话虽大都表示要立足于战,却较谨慎,你看出来了吗?”‎ 卣辰睁大眼睛,认真地想自己看出来没有。‎ 白闪闪的路继续缩短着。他们斜穿过一个小镇,很快看到明仑大学的大门,车子驶进校门。校园里别是一番天地,满园绿意沉沉,一进校门顿觉得暑意大减。‎ 车子经过槐荫夹道的路,经过小山和几座古式建筑,停在孟宅门前。孟樾下了车进了门,屋内很静。悬着浅黄色窗帘的小门厅十分舒适宜人。通过道的门楣上悬着一个精致小匾,用古拙的大篆书写“方壶”二字。孟樾发现过道拐弯处的凸窗下的长木椅上,一个男孩正垂头坐在那里。‎ ‎“小娃,你怎么没睡觉?”孟樾诧异地问。‎ 小娃没有像往常一样扑上来迎接爸爸,他慢慢放下手里正玩着的东西,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专注沉思的表情,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很不相称。停了一下,他还是跑过来牵住爸爸的手,一面伸着脸儿,问:“爸爸,耶稣是哪一年生的?”‎ 孟樾每天和孩子谈话的时间很少,而每次小娃都提出不止一个问题,使他颇失为父的尊严。这次倒还好,他不必思索就答出来:“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以前。就是说,今天是1937年,7月7日,我们的公元纪年就是从耶稣生那年开始算的。”‎ ‎“为什么从耶稣开始算?为什么不从你生出来或者娘生出来或者姐姐或者嵋生出来开始算?”‎ ‎“耶稣是个伟大的人物。”孟樾说,觉得一时很难讲清耶稣究竟怎样伟大。“他爱人,愿意为别人牺牲。”‎ ‎“耶稣爱人,愿意牺牲,别人就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吗?”小娃仍仰着小脸问。‎ ‎“那些人当然是坏人,”孟樾忽然感到有些烦躁。小娃体谅爸爸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说话,跟着孟樾走进内室。‎ 家中彩色缤纷纷,床上地下都拖着亮光纸环的链子,像到处流淌着鲜艳颜色的小溪。孟夫人吕碧初和十岁的小女儿正高兴地裁纸涂浆糊。“小心,别踩了。”她们笑着警告。‎ ‎“这是为明天卫葑的婚礼吧?”孟樾脱下长衫,嵋抢着接了放在椅子上,碧初也笑盈盈地站起,从椅上拿起长衫挂好,转身从浴室里取出凉手巾,让孟樾擦汗。‎ ‎“先收拾这里。”碧初说。小娃也帮忙,一面说着笑着,满室温馨的气氛,让人心里熨帖。弗之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语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你说什么?”碧初转脸问,马上又说:“时局怎样了?外面有什么消息?”‎ ‎“那蚕食政策是明摆着的。狼子野心,无法餍足。一味忍让,终有国破家亡的时候。”他说,见大小三张极相似的脸儿都望着他,自己笑了,“也不至于马上就打到北平来。”说着起身往书房去了。‎ 书房在孟家是禁地,一排排书柜占据了大半间房。靠窗处摆着一张大写字台,堆满了书稿:当中有一个大面绿色玻璃铜框台灯,灯身上镌满了篆字,细看可以辨出是五千字《道德经》。后面墙上挂着“无人我相,见天地心”的大字对联。小长桌上摆着五六方砚台,有漆匣或红木匣,有一个“墨海”,还有一块朴素的汉砖砚,这些都是弗之心爱之物。孟樾这时不看一眼,只在转椅上转过身面对大字对联默默坐了半晌。‎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北平人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庸常的人们在面对战乱之时的悠闲自在和麻木不仁,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B. 孟先生和庄先生两位教授对于时事的分析,既道出了抗战初期政局的艰难,也表现了他们忧国伤时的情怀。‎ C. 小说结尾描写孟家书房这一细节,意在透露主人书香门第的出身和作为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深化了小说主题。‎ D. 小说以散文化的笔调,叙述了北平沦陷前人们的生活故事。尽管战争硝烟笼罩,却不乏浓浓的家园温情,给人以凄迷的美感。‎ ‎8. 小娃问爸爸有关耶稣受难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表现 了小娃爱问问题、可爱、迷茫又懂事的特点。②以孩子的视角(限知视角),通过孩子单纯的心理来体察耶稣受难的原因和意义,显得真实自然。③用耶稣受难来影射中华民族正在遭受外族欺凌,暗示了时代背景。④爸爸的回答表现了抗战初期一些知识分子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的迷茫。 ‎ ‎9. ①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呈现出不同人物在战争阴影笼罩之下的生活样态,表现了北平人在面对民族危亡之际所作出的本性选择。②情节看似平淡,却贴近现实生活,深刻反映出生活的真实。③平淡小事,意义不凡,以小见大,揭示了社会本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B项,“表现了他们忧国伤时的情怀”错误,根据原文“孟先生闷闷不乐,庄先生却兴致勃勃”“‘打仗吗?’庄先生坐直了身子”“卣辰睁大眼睛,认真地想自己看出来没有”,分析可知,庄先生对时政漠不关心,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本题中,小娃问爸爸有关耶稣受难这一情节,首先分析对表现“小娃”的形象的作用,根据原文对小娃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小娃没有像往常一样扑上来迎接爸爸,他慢慢放下手里正玩着的东西,抬起头来,脸上带着专注沉思的表情”“他还是跑过来牵住爸爸的手,一面伸着脸儿”“为什么从耶稣开始算?为什么不从你生出来或者娘生出来或者姐姐或者嵋生出来开始算?”“耶稣爱人,愿意牺牲,别人就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吗?”“小娃体谅爸爸可能累了,便握住木像不说话,跟着孟樾走进内室”概括出小娃爱问问题、可爱、迷茫又懂事的特点。再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一天比一天明显”,分析“受难”蕴含的深意,最后根据爸爸的回答“耶稣是个伟大的人物”“他爱人,愿意为别人牺牲”“那些人当然是坏人”“孟樾忽然感到有些烦躁”,分析孟先生的心理,表现了抗战初期一些知识分子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的迷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具体考查小说选材的特点。所谓选材,就是在文章写作中,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鉴别、剪裁的过程。小说的选材方式主要有:撷新去陈,根据时代需要选材;以小见大,根据体裁特点选材;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生活选材。分析本文可知,本文选材以小见大,贴近现实生活,深刻反映出生活的真实。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开头,“北平人对好些事都“惯”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各自忙着生计时,还不失北平人的悠闲。晚上上戏园子听两口马派或谭派。摆香烟摊儿的在左近树杈上挂着个鸟笼子。学生们上学时兴兴头头把车骑得飞快。什刹海绿堤上夏天的鲜碗儿里,鲜藕、鲜菱角和鲜鸡头米没有少了一样”描写北平城普通人面对战乱时的真实生活状态;写孟先生回家的情节,孟先生与小娃的对话,与妻子的对话,都是生活 真实场景;而作品反映的主题又与时政、战争的背景有关,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呈现出不同人物在战争阴影笼罩之下的生活样态,表现了北平人在面对民族危亡之际所作出的本性选择。可谓“以小见大”。‎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 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 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 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B. 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 ‎ 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 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皇上问到:“上次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写的,写奏章的人是谁?”‎ ‎(2)兄宽后来治理百姓时,奖励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分析可知,“御史大夫”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 ‎“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排除D项,‎ C项兼有这两处错误。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以诗赋为内容”错误。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错误。兒宽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张汤所重用的都是文史法律之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异日,另一天;俗吏,平庸的官吏。(2)劝,奖励;卑,谦恭;下士,礼遇士人。‎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兒宽是千乘县人。攻读、研究《尚书》,拜欧阳生为师。因为国家选拔学业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国门下学习。他家境贫穷,曾经为其他学生做饭。当时,他当雇工,(就)带着经书去耕种,休息时就诵读诗书,他专心学习达到如此境界。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任廷尉文学卒史。 ‎ ‎ ‎ 兒宽,为人温和良善,凭借正直和智慧在社会上生活,善于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辞。当时张汤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这一类官吏,而兒宽凭借儒学书生的身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懂得府中事务,不让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为副史,到北边去管理畜牧几年。回到廷尉府,报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经两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么意思,兒宽就向他解释用意。于是掾史就让兒宽写奏章。奏章写好后,掾史们读了都佩服不已,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张汤。张汤很吃惊,召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呈上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另一天,张汤晋见皇上。皇上问:"前几天的那份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能写出来的,写奏章的人是谁呀?"张汤回答是兒宽。皇上说:"我原来就听说此人,已很久了。"张汤让兒宽担任上奏、审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来议决疑案,很器重他。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让兒宽任掾史,举荐他为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经学,皇上非常高兴,再问了一篇《尚书》。提拔他为中大夫,又晋升他为左内史。 ‎ ‎ 兒宽后来管理百姓,奖励农业耕作,减缓刑罚,整理案件,礼贤下土,致力于得人心。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兒宽上表,请求开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收租税,当时财政,百姓因贫弱及农要之时,不能即时征收。后来有法令,左内史担负征收赋税,应当免职。百姓听说后,都怕失去兒宽,大户人家用牛车,小户人家户肩挑背背,用绳子捆绑不绝于道,赋税收得比应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认为兒宽是奇才。 ‎ 当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经》,是博士,当时兒宽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应召,褚大自以为能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担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与兒宽在皇上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下朝后很佩服兒宽,说:"皇上的确了解人。"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因适合担任此职,所以很久都没有向皇上提出建议,劝谏,官员们看轻他。兒宽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于任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②。‎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 颔联“新扫”句点明作“终老计”之因,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实则被贬后的无奈之辞。‎ C. 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 此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语意丰富,情意温厚。‎ ‎15. 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反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②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③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人世进取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错误。感事抒怀,借景抒情,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感情沉厚。“间接抒情”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此题要求分析颈联和尾联的矛盾,颈联写“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写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表达出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的意思是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发,我将重返朝廷。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现了一心向学的精神。‎ ‎(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 略无慕艳意 (3). 宁溘死以流亡兮 (4). 余不忍为此态也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缊袍、敝衣、无慕、溘死、术业。‎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久以来,人们把补钙作为防治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金科玉律,而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 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呢?哈佛大学建议首先是运动,其次是合理摄入钙。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牛奶中的钙容易吸收,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哈佛大学并不主张过多地喝牛奶补钙,因为当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时,骨骼中的钙反而会 。再次,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调节有着 的影响。(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进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蔬菜不仅是钙的来源,还能提供维生素K,跟维生素D一样,维生素K在对体内钙的调节和促进骨质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A要参与对钙的沉积和流失的调控,但应 ,否则,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保护 丧失 举足轻重 恰到好处 B. 保证 流失 举足轻重 恰如其分 C. 保护 流失 至关重要 恰到好处 D. 保证 丧失 至关重要 恰如其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维生素D的合成是因为皮肤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这很容易获得 B. 维生素D的获得很容易,它是皮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合成的 C. 皮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合成维生素D,所以它很容易获得 D. 我们很容易获得维生素D,只要皮肤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就能合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足,因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B.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多,反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C.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强,进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D.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因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成语)辨析的能力。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一空,保护: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保证:担保负责做到。故应选用“保护”。‎ 第二空,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丧失:失去。语境强调喝牛奶能补钙,当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时,骨骼中的钙会散失,故应选用“流失”。‎ 第三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至关重要:相当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举足轻重”强调“地位”,与语境不合,故应选“至关重要”。‎ 第四空,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语境强调的是摄入维生素A要适量,不涉及分寸,故选“恰到好处”。‎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分析本题,结合语境,括号内句子的论述中心为“维生素D”,对比所给四个选项,以“维生素D”领起句子与前文在语意上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 根据后文“……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可知,括号内句子应先说获得维生素D很容易,再叙述维生素D的合成条件,这样在表述上与后文衔接更连贯。排除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分析本题,原文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紫外线”与“不大”不搭配,可将“不大”改为“不足”;二是不合逻辑,“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之间是因果关系,“进而”这一连词使用不当。‎ 分析四个选项,A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A。‎ ‎【点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①____,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其余97.50%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为化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蒸馏法历史久远,目前中东国家广泛采用的多级闪蒸技术就属于此类。该技术降低了能耗,且水垢少水质高,②____。膜法中的反渗透法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随着膜性能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反渗透法目前已成为投资最少、成本最低的海水淡化手段。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令人鼓舞,但其衍生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温、高盐、掺杂化学药剂的废水,通常直接排入海洋,一定程度上③____,甚至使生物种群发生改变。因此,人类在利用海水“解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海域生态环境的考量,重视废水的处理工作。‎ ‎【答案】 (1). 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 (2). 更具推广潜力 (3). 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分析第1空,根据下文“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其余97.50%都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海水”可知,本空应填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淡水很少”或“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第2空,根据上文“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分为蒸馏法和膜法两大类”可知,上文在说两种技术,再根据“该技术降低了能耗,且水垢少水质高”可知,本空在比较两种技术后,认为多级闪蒸技术更有优势,故第2空应填“更具推广潜力”;第3空,上文语境说“衍生的环境问题”,根据“高温、高盐、掺杂化学药剂的废水,通常直接排入海洋”可知,本空可填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的考查,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留下了不少传统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送压岁钱的越来越少了,抢红包的越来越多了;年终守岁的越来越少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了;全家忙着做年夜饭的越来越少了,到明亮、整洁的餐厅里聚餐的越来越多了。‎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信息反映的社会现象。‎ ‎(2)针对上述信息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要求观点鲜明,50字左右。‎ ‎【答案】(1)传统节日的习俗随着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淡。‎ ‎(2)示例:这一现象提醒我们要正视传统文化被现代社会冲击的现象,倡导社会重视传统节口,重拾节日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示例二:这一现象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因为一些习俗消失,也会有一些新的习俗出现,抱残守缺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 ‎【解析】‎ ‎【详解】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首先明确材料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春节传统习俗;春节传统习俗怎么样了,越来越淡了。据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小题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本题要求针对上述信息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首先明确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传统节日的习俗随着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淡;然后针对这一现象发表看法,先总说,再具体分析理由。本题可以作正面或反面评价,正面评价时,强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要固守传统;作反面评价时,强调应传承传统文化。关键是要写成评述性文字,且要观点鲜明。‎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铁车厢内,一名男子将鼻涕纸扔在座位下面,有乘客劝阻这名男子,他却极力辩解。他身边的小男孩也催促他:“你赶紧拿着。”最终,小男孩在尝试三次后,趴到座位底下将纸捡了起来。‎ 为防止烟台长岛的海洋生态遭破坏,游客不再被允许捡拾球石。一位游客的孩子捡了一块球石,工作人员耐心劝导,但这位游客说:“140块钱的门票,就拿一块不行吗?”“当买一块石头买不了吗?”“孩子哭了,就拿一个怎么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文明的力量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我要为那个捡起废纸的小男孩鼓掌,他虽然弯下了腰、低下了头,却远远比那个扔废纸又百般抵赖的男子以及那个非要捡“球石”的母亲更高大,因为他的身上,闪着文明的光辉。‎ 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一个奥运公益广告中说:“文明是一种力量,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就好像奥运火炬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他形象而生动的点明了文明的力量。是的,文明促进个人素质提高,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 ‎ 文明是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去年六月,东南大学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毕业生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竞聘,却输给了成绩一贯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学,原因很简单,他在上楼时无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业一个负责人看到了。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彰显了他的文明素养,而一个不讲文明、素质低下的人,即使他的文化程度再高、能力再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文明是企业突围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海尔是中国家电企业中的龙头老大,掌握着中国家电生产的核心科技,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代表中国的形象与实力。然而当初,海尔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困境,于是张瑞敏推行改革,第一条便是不允许随地大小便,不说脏话不打架。这条规定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好笑,但通过这一规定,推动了企业职工的文明素养,提高了企业的文明进程,这,也是后来海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职工的整体文明素养,也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决定着企业能飞多高、走多远。 ‎ 文明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每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经济面临崩溃,但仅用几年时间就恢复并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这其中,文明的推动必不可少。德国的小孩都有不践踏草坪的习惯。在德国的花园中央往往都有很多漂亮的气球,这并不是园艺师刻意做的,只是孩子的气球不小心飞到了花园中央。但为了不践踏草坪,孩子们便任气球留在了花园中央。是的,窃一斑而知全豹,德国的经济腾飞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文明推动的成果! ‎ 文明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我国要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文明的推动。我们知道,不论国家怎样呼吁“提高国名素质”,我国公民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都不尽如人意。在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使用汉语来提示中国人“禁止随地吐痰”;上海世博会上的垃圾成堆,一些外国人主动捡拾垃圾;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人留给外国人的形象居然是爱起哄。是的,中国的国际地位要想提高,民族复兴的伟业要想实现,必须依靠文明的力量。‎ 文明关系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点,作为国家伟大事业的接班人,21世纪的骄子,我们要学习文明处世,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共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中,有一个“不懂事的爸爸”和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个大人身上折射出某些人身上的劣根性,在公共场合行为不文明,素质低下。好在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捡起了扔掉的废纸,也树立了文明高大的形象。文明的、高素质的孩子,难道不让那个大人感到惭愧吗?第二则材料,是一个无视规定、溺爱孩子的母亲,“140块钱的门票,就拿一块不行吗?”“当买一块石头买不了吗?”“孩子哭了,就拿一个怎么了?”折射出的是一个过于自我、不讲文明、素质低下的灵魂。考生可找出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鞭挞不文明行为,批判素质低下的人。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深度,这样的两个大人、两位家长,给孩子做出了这样的“榜样”,实在堪忧。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文明素养的很重要的一环,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家长的作用更不可忽视。甚至也可以从第一则材料中那个拣纸的小男孩入手,肯定文明素养要从娃娃抓起。‎ 参考立意:‎ ‎1、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2、文明旅游,人人都是“行动派”‎ ‎3、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4、 家庭教育,影响人生 ‎ 参考素材:‎ ‎1、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心中。‎ ‎2、坚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应该持之以恒,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无论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文明礼仪、做三好学生,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为之不懈的努力,促进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上一个新台阶, 让自己成为懂文明礼仪的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管在任何一个年代,孩子的教育永远无小事。但是,孩子的教育却体现在日常生活小事之中,也就是说,一个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等等,都是从一点一滴的琐事之中慢慢的积累起来的。这期间,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视。‎ ‎4、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的影响最大;民主、和谐、勤劳的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 ‎5、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6、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来信,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分苹果。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一。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被送进监狱。‎ 结构示例:题目《文明的力量》,开头概述材料,指出小男孩远比那个扔废纸又百般抵赖的男子以及那个非要捡“球石”的母亲更高大,因为他的身上,闪着文明的光辉。主体部分,由濮存昕的名言导入,分论点一,文明是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例证法,东南大学竞聘学生为例;分论点二,文明是企业突围的重要手段,例证法,海尔集团为例;分论点三,文明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例证法,以德国孩子不践踏草坪为例;分论点四,文明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例证法,以我国公民形象、上海世博会外国人捡垃圾、广州亚运会中国人起哄等为例。结尾,文明关系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点,作为国家伟大事业的接班人,21世纪的骄子,我们要学习文明处世,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点睛】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