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33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庆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诗文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的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出自大家之手的俳谐诗,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境界与格局,这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形式众多并为市民所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阙:“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上阙最后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醍醐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伊曼努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调起读者的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谐趣产生之第二要义为语言逻辑跳跃引致。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前三联多角度铺陈水仙花,用语典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对前联意境进行转折,打断逻辑的连贯性,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今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呈现了文人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且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的影响,负载了文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编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苏轼、黄庭坚等具有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B.城市繁荣促进了大众文化发展,戏剧因素融入俳谐诗文的创作中,使其不受排斥。
C.谐诗并非纯粹追求语言风趣,其中不乏对民众心理需求的考虑,民众乐于接受。
D.受民间文化影响的俳谐诗能体现出对生活及其谐趣有所追求的宋代士大夫的幽默性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作家、民众、俳谐诗中的哲理和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阐释了俳谐诗兴盛的原因。
B.作者举苏轼《南乡子》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人们对俳谐诗不但没有拒斥而且选择了会通。
C.作者举黄庭坚的《演雅》一例说明了俳谐诗除了追求打诨效果外往往还包含哲理意味。
D.作者从心理期待与语言逻辑两个角度论证了俳谐诗的产生符合民众的心理需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家”诗中庄与谐、雅与俗中的张力使得俳谐诗中的气象、境界与格局比较罕见,异于常人作品。
B.因为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所以俳谐诗在创作中也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
C.悲喜转化、因果倒置、逻辑错位等恰恰是俳谐诗创作者借用语言逻辑制造谐趣的方法。
D.俳谐诗能很好地体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生活,是因为它出自民间,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反向春运”并不是新现象,只不过近年来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关注和欢迎。据悉,“反向春运”和“反向团圆”既省钱又能尽孝,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也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反向春运”还可以带来不少其他好处。首先,可以减轻春运带来的单向度的巨大运输压力。其次,可以缓解运输部门的反向“空驶率”问题,减少了浪费。再次,春运“一票难求”压力得到一定缓解,春运拥挤强度也将减小。
“反向春运”还会给城市生活带来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空城”的现象进一步缓解,城市用工不会急剧下降。可以说,“反向春运”有助于缓解不少社会问题,既是人的观念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反向春运”还带来了文化内涵方面的进步。一方面,“80后”“90后”尽孝的观念发生了悄然变化,即由过去匆忙“赶回去过年”转变为“让父母孩子来城里从容过年”。另一方面,“反向团圆”比匆匆忙忙“回家过年”的幸福指数更高。父母和孩子来到大城市,除了“吃大餐”以外,还可游览一些文化景点,熟悉一下陌生环境。
(摘编自王甄言《“反向春运”走红佐证了社会进步》,2019年1月11日《信息时报》)
材料二:
春节日渐临近,同程艺龙日前发布了《2019春运机票预订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到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平均票价预计将从春运首日的740元左右上涨到最高900元,2月1日起票价将有所下降,下降趋势持续到2月5日(大年初一)后又开始快速反弹。与春节前相比,节后的返程客流相对更为集中,高峰时段的机票价格也明显高于节前。《报告》数据显示,2月6日至2月10日,国内航班平均票价快速拉升,2月10日的平均票价逼近1100元。
由于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太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到大城市“反向团圆”十分受青睐。记者从订票网站获悉,“反向春运”航线机票价格堪称“白菜价”
,最低1.2折起,且票源非常充足。比如除夕前一周,哈尔滨飞北京机票低至1.3折,最低价仅为180元,比高铁票便宜约126元;重庆飞深圳机票最低价为190元,相当于打1.2折,比高铁票便宜629元。
(摘编自刘倩《“反向春运”继续受青睐 机票跌至1.2折起且票源充足》,2019年1月10日《南方日报》)
材料三:
2019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
NO.1
上海
NO.2
北京
NO.3
广州
NO.4
深圳
NO.5
杭州
NO.6
南京
NO.7
天津
NO.8
青岛
NO.9
宁波
NO.10
厦门
(排名来源于携程等订票网站的数据统计)
材料四:
“反向春运”确实具有一定的正向意义,但是,“反向春运”也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老人和孩子的旅途安全问题。老人身体硬朗时,“反向春运”或许算不得难事,但随着他们的年龄渐长,长途跋涉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另外,“反向春运”虽然可以让小家团聚,却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人们对故乡的感情。毕竟,乡愁是中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每逢春节,回老家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在寻觅自身的文化之根。“反向春运”或可偶尔为之,但若成为固定安排,则未必能为那些深深眷恋故乡之人所接受。
春节期间的城市接纳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须知,在大量基层服务人员返乡之后,城市的运转在逢年过节时并不算十分流畅。各大城市是否做好了充足准备,应对许多老人和孩子的涌入?
所以,综合考虑来说,“反向春运”有利有弊。春节临近,至于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实则因人而异。符合每个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才是最好的决定。因此,不必着急给“
反向春运”下一个最终定论。
(摘编自李勤余《不必着急给“反向春运”下定论》,2019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中指出“反向春运”和“反向团圆”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方式。
B.材料二指出春运期间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太贵是部分人选择“反向春运”去大城市“反向团圆”的根本原因。
C.材料三表明2019年“反向春运”的热门目的地多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旅游城市,这说明这些城市的青年劳务输入量较大。
D.材料四提醒我们,不能只看到“反向春运”解决了社会中的部分问题,还需理智看待“反向春运”可能带来的各种弊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反向春运”既解决了春运期间游子回家难的问题,又缓解了大城市用工荒的问题,同时还折射了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B.北上广深等城市成为春节期间“反向春运”的热门目的地,表明人们不再执着返乡过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运的压力。
C.“反向春运”在现实中存在旅途安全等问题,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以这种方式来团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家人团圆的方式。
D.“反向春运”虽然反映了年轻人尽孝观念的变化,但是并没有改变国人对故乡的态度,这是一种值得点赞和提倡的新风尚。
6.对于经济发达城市的政府与务工人员来说,应如何正确对待“反向春运”的利与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罐棉籽油
非 鱼
①
地坑院的日子让大妞憋屈,加上又是女娃,不受全家人待见,于是,童年时期的她就在外奶家长成了没王的蜂。观头村把姥姥叫外奶,姥爷叫外爷。但对大妞来说,自家的爷没见过,自家的奶是哥的,跟她没关系,只有外爷外奶才是她的。
②从观头村到外奶家,四五里的路,走着玩着就到了。外奶住在前嘴子,外爷在沟里给生产队放羊和牛,大妞就在院里、河里、树上幸福地自由生长,把自己长得泼泼实实,天天风一样在山坡上、山沟里刮过来刮过去。那时候,外爷每天回来,兜里总会装满各种瓜果,吃不完,就晒成果干,藏在一只瓦瓮里,时不时给大妞抓一把。
③大妞在前嘴子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六岁那年的年底,生产队要分油。外奶病了,在炕上躺着,大妞听见村里喇叭吆喝分油,就跟外奶说:“我去。”那一年,棉花丰收了,一人能分二斤油。这些油,除了过年用,还要计划着把下一年过完,平时基本不用油炒菜,偶尔用一次,也只是在筷子头上包块布,在油罐里蘸一下,往锅底快速擦一下,看得见一层光亮就行。
④油罐在案板靠墙的地方放着,黑瓷的,两边耳上系着麻绳,年月久了,绳子变得乌黑油亮,一年到了头,罐里只剩下一层陈油底。外奶说:“小心着点,别跑,别绊倒,别摔了,别洒了。”大妞拎着油罐出了窑:“知道啦。”
⑤油坊在场院里,场院离前嘴子还有两道沟。大妞记得外奶的话,拎着油罐从山坡下去,下到沟底,再上到坡上,再翻一道小沟,就到了。领油的人很多,看见大妞,就逗她玩:“大妞,分了油,你奶给你吃烙馍还是炒鸡蛋?”大妞说:“都不是,我奶说给我烙馍加鸡蛋。”她瞪大眼睛的样子,惹得村里人大笑起来。
⑥油打在油罐里,顿时变得重起来。大妞小心地拎着油罐,两只手轮换着提,在山坡上走得小心翼翼,身边跑过的野兔她顾不上看,端起身子的小松鼠她也不敢逮,油汪汪的烙馍、黄灿灿的炒鸡蛋,比它们更重要。翻过了那道小沟,慢慢地下了山坡,穿过小河,爬上前嘴子的那道坡就到家了。大妞的两只小手因为冷风吹,因为油绳勒,变得通红通红,她感觉不到疼,就是有点麻。她把小嘴紧紧地闭着,慢慢地爬着坡。快到了,她已经能看见窑门上的风眼了,风眼黑黢黢的,这会儿没有烟冒出来,大妞知道,外奶开始烙馍炒鸡蛋才能有烟呢。
⑦
手实在太麻了,两只手都麻。大妞喊爷来接她,没人应,估计外爷还没回来,外奶在炕上躺着,也听不见。把油罐放下吧,哪有平展地方?路边那棵石榴树底下平,能放下油罐。大妞把油罐慢慢地放下来,往石榴树底下搁。好像不平,有石头子,把石头子踢走,还是不平。这个小小的女孩,萌发了一个极聪明的念头:靠在树上就不会倒了。油罐被大妞斜着靠在落光了叶子的石榴树上。油,清亮亮的棉籽油,顺着树干流了出来,等大妞发现的时候,她慌了,急忙用手去堵罐口,去抹树干上的油。结果,油罐被她的棉袄袖子挂倒了。黑瓷的油罐顺溜地沿着山坡自己跑了,那些清亮亮的棉籽油,也沿着山坡跑,没跑多远,就全渗进了土里。大妞跟着油罐跑,等到她撵上油罐的时候,就只剩下那截被浸湿的麻绳,上面连着一只小巧的黑色耳朵,油罐已经碎成了片。
⑧她不知所措,没哭,也没叫,愣了半天,拎着那截麻绳和那只耳朵,回家了。外爷和外奶没有骂大妞,因为她把麻绳扔在窑门口就跑回观头村自己家了。娘和父亲看见她袄袖上、前襟上的油,揍了一顿,才去问清楚情况。
⑨后来,大妞听说,父亲第二天从自家油罐里给外奶倒了一半油送去了,外爷说:“没油就不活了?不兴打娃。”一直到过年,大妞没敢再去外奶家,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家,娘说“把你的油省下,你别吃了。”大妞小声地犟嘴:“咱家都没炒鸡蛋,没烙馍。”她的头上,又挨了一下。
⑩过罢了年,大妞又去了前嘴子。外爷没提油罐的事,外奶也没提,就好像他们家油罐一直好好地安放在大案板角上,装了满满一罐的棉籽油。吃后晌饭时,外奶说:“今儿烙馍炒鸡蛋,去年都许了咱大妞的。”窑门风眼上的烟还没有散去,桌子上的烙馍炒鸡蛋,正泛着微微的油光。大妞想哭,但口水比泪珠更早地流了下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的标题“一罐棉籽油”是行文线索,文章围绕它设计了大妞帮外奶去提油、路上打碎油罐、做烙馍炒鸡蛋等情节。
B.大妞的外爷、外奶十分疼爱她,也常给她好吃的,所以她喜欢待在外爷、外奶家,也在那里养成了活泼、爱玩的性格。
C.大妞出门去打油时,外奶的连声叮嘱表现了她对大妞的爱,四个“别”也体现了外奶对油的重视,说明当时物资匮乏。
D.大妞打碎了油罐不敢再去外爷、外奶家,直到父亲从自家油罐里倒了油给他们,她才敢去,因为她知道油的稀缺、珍贵。
8.小说第⑥段描写生动细腻,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丰富意蕴。(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扈再兴字叔起,淮人也。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被发肉袒徒跣,挥双刃奋呼入阵,人马辟易。金人犯襄阳、枣阳,京西制置使赵方檄再兴等御之。金人来自团山,势如风雨。再兴同孟宗政、陈祥分三陈,设伏以待。既至,再兴中出一陈,复却,金人逐之,宗政与祥合左右两翼掩击之,金人三面受敌,大败。血肉枕藉山谷间。授神劲统制。又犯枣阳,再兴率师赴援,金人闻风夜溃。既而益兵数万复围城,相持九十日。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敌却走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金帅完颜讹可拥步骑数万傅城,再兴与宗政纵之涉濠,半渡击之。又令守坝者佯走,金人争坝,急击之,多堕水中。金人创对楼、鹅车、革洞,决濠水,运土石填城下。再兴募死士著铁面具,披毡,列陈以待之。金人计无所施而去,弃旗甲辎重满野。大战于范家庄,金人败,追之至泊湖,禽其巡检亢师礼酒、都监纳兰福昌,降其壮丁,获牛马甚众。自是与宗政、世兴无日不战。再兴又破顺昌县,夺甲马三千,破淅川镇,杀金人三百,追至马磴寨,焚其城栅。又败其护驾骑军于瀼河。入邓州,破高头,败其步军五千、骑军五百,焚其积聚。遂营于高头,进攻唐州,至三家河,金骑军二千、步军七千出城迎战,又败之,死者十七八,追及城下。金将从义者收残骑三百奔城,再兴据门拒战,斩从义。遂围唐州,分兵焚荡州境,截其归路,寨于久长,严陈以待之。搜剿残兵,获其副统军广威将军衲挞达。寻以病卒。子世达亦以名将称,官至都统制。
(节选自《宋史· 扈再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敌却走/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
B.敌却走/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
C.敌却走/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
D.敌却走/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是古人在名以外都有的另外一个称呼,一般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金”指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在中国东北部建立的封建王朝。
C.“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调兵御敌的文书。
D.“辎重”为古代军事用语,指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扈再兴作战勇敢,威震敌胆。每次战斗,他都披头散发赤膊光脚,挥舞双刀大喊着冲入敌军阵营,敌军人马都纷纷退缩。
B.扈再兴配合友军,共同御敌。金兵侵犯襄阳、枣阳,他受命同孟宗政、陈祥分成三阵御敌,先率一阵诱敌,其他两阵再从两侧进击。
C.扈再兴随机应变,智取金兵。枣阳城之战中,他与金兵对峙多日,最终设计让金兵踩中他夜间密布的铁蒺藜而溃败逃走。
D.扈再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他击败金将完颜讹可,攻破顺昌县、淅川镇,火烧马磴寨栅栏,又进军唐州,斩杀衲挞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金帅完颜讹可拥步骑数万傅城,再兴与宗政纵之涉濠,半渡击之。
译文:
(2)遂围唐州,分兵焚荡州境,截其归路,寨于久长,严陈以待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认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15.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2)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 ,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在《庄子·逍遥游》中,蝉和斑鸠嘲笑大鹏说,它们快速飞起来时,“ ”,有时连树的高度都飞不到就落在地上了,“ ?”。
(4)《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创造了 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文化创新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不能 。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知识精华,具有
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 ,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博大精深 本末倒置 历久弥新 相得益彰
B.卷帙浩繁 舍本逐末 老而弥坚 珠联璧合
C.卷帙浩繁 本末倒置 老而弥坚 相得益彰
D.博大精深 舍本逐末 历久弥新 珠联璧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B.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C.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D.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B.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C.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D.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李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有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 。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 概括文物包浆形成的两大原因。(2分)
答:
(2)人的包浆是指什么?(2分)
答:
(3)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2分)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而龙应台说:“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庆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A【解题思路】该项中的“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的说法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说“苏轼、黄庭坚、辛弃疾……对遣兴娱乐的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并非“创作领袖”。
2.B【解题思路】根据文本第三段的内容来看,“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论点,举苏轼《南乡子》的例子不仅证明中心论点,同时更直接证明的是“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
3.A【解题思路】B项,强加因果,“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是俳谐诗和杂剧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相通之处,但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悲喜转化”曲解文意。该选项信息主要集中在原文第五段,原文说的是“化悲为喜”。D项,“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错误,原文只说俳谐诗出自民间,没有具体说其写作内容,而从前文所举的苏轼、黄庭坚的事例来看,俳谐诗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4.B【解题思路】B项,“根本原因”错,由材料二第2段可知,“返乡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太贵“只是部分人选择”反向春运“的原因,文中并未说明这是根本原因。
5.D【解题思路】D项,“并没有改变国人对故乡的态度”错,材料四第2段中“反向春运”“虽然可以让小家团聚,却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人们对故乡的感情”表明“反向春运”有可能改变人们对故乡的态度;且“这是一种值得点赞和提倡的新风尚”理解有误,材料四最后一段说的是“‘反向春运’有利有弊”,“不必着急给反向春运下一个最终定论”。6.【答案示例】政府:(1)可以合理调整铁路、航空运输结构和价格,拉动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鼓励“反向春运”以缓解春节用工荒的问题。(2)要关注自己城市的接纳能力,不可盲目引导过多的老人和孩子涌入。(3分)
务工人员:(1)在费用紧张、交通不便、假期不充裕等条件下可选择“反向春运”。(2)需充分考虑老人和孩子的旅途安全问题,以及老人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3分)
7.D 【解题思路】“直到父亲从自家油罐里倒了油给他们,她才敢去”分析有误,从小说内容来看,父亲送了油,大妞也没敢去外爷、外奶家,直到年后才去。
8.【答案示例】(1)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大妞的小心谨慎,表明她对油的重视;(2)以爱玩的大妞不看路边的小动物和手被勒红时的表现,表现大妞的懂事;(3)对大妞拎油罐回家时表现的描写,为下文写油罐被打碎、大妞跑回家等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示例】(1)写出大妞对外奶为自己做烙馍炒鸡蛋的感动和对食物的渴望;(2)外奶不因大妞犯错而不兑现之前的话,体现了外奶的慈爱和宽容;(3)既传达出生活的辛酸,又表现了温情的可贵。(每点2分)
10.B 【解题思路】“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已而”在这里表示时间,不表示语气,是“金兵攻城东隅”的时间状语,故应该断为“追至十五里冈/已而金兵攻城东隅”由此排除A、D两项。“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 一面”是“当”的宾语,“一面”和“当”中间不能断开,故应该断为“再兴与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 。所以排除C项。答案为B项。
11.A 【解题思路】“古人在名以外都有的另外一个称呼”错误,古人并不是都有“字”。
12.D 【解题思路】“斩杀衲挞达”错,原文说的是“捜剿残兵,获其副统军广威将军衲挞达“,意思是“扈再兴在搜索剿除残余的金兵时,俘获了金兵副统军广威将军衲挞达”。
13(1)金元帅完颜讹可率领几万名步兵骑兵迫近城下,扈再兴与孟宗政放他们过壕沟,在他们渡过一半时攻击他们。
(2)于是扈再兴率军包围唐州,分派兵力在州境内焚烧扫荡,截断金兵的退路,在久长筑寨,整理阵列等待金兵。
【评分标准】(1)关键词“傅”(迫近)、“纵”(放)、“涉”(渡过)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关键词“焚荡”(焚烧扫荡)、“寨”(筑寨)“严陈”(整理阵列)各1分,句子大意2分。
14.D 【解题思路】理解有误,结合前后句来看,整个下片词人情绪都比较低沉,此问句表达的意思是“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言外之意是他日封侯不会有他的名字,表达的是封侯无望的悲哀。
15.【答案示例】借用严子陵隐居的典故,以“泪”直抒胸臆,表达了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心;(3分)以景结情,通过浩浩的风、冥冥的雨营造凄苦氛围,寄托悲情,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3分)
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抢榆枋而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7.D 【解题思路】第一空,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句中形容的是“中华文化”,应选用“博大精深”。第二空,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面方面弄颠倒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语境中强调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根的重要性,应选用“舍本逐末”。第三空,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老而弥坚: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语境中强调经典文献具有新的时代价值,应选用“历久弥新”。第四空,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语境强调的是联合,应选用“珠联璧合”。
18.B. 【解题思路】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找回”再“激活”;二是搭配不当,“传输”与“文化基因”不搭配,可将 “传输”改为“传承”。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
19.C 【解题思路】阅读整个文段,分析括号前后句子可知,这里讲的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A项强调的是要发展科技,不恰当;B项将重心落在了“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上,不恰当;D项,将“科技与文化融合“与”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表述为并列关系,不恰当。故答案为C项。
20.C 【解题思路】A项,“遂”属于文言词汇,语体色彩不当;B项,“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项,感情色彩不当,使用场合不合适。
21.(1)历史自然原因造成的,人为原因造成的。(每点1分)
(2)沧桑感和人的气质。(每点1分)
(3)【示例】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
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每句1分)
22.【题目解读】第一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趁早”,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慢慢来”。两则材料都是关于人的成长、成功的。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体现出一种急迫感,一是因为人生短暂,二是因为面临着时代的大变动,所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提醒人们要时刻努力;龙应台说“慢慢来”强调的是一种不急不躁的心境。
【参考立意】若认同第一则材料的看法,可以从“立志要趁早”时不我待,需时刻努力“等角度立意。若支持第二则材料的观点,可以从“人生需要慢慢来”“人生不能急于求成”等角度立意。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辩证分析,明确指出人生成长的哪个阶段要“趁早”,哪个阶段应该“慢慢来”,据此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在更高层次上讨论问题,使文章呈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参考译文】扈再兴字叔起,是淮地人。他有力气,善于随机应变。每次战斗,他都披头散发赤膊光脚,挥舞着两把刀大喊着冲入敌军阵营,敌军人马都因畏惧而退缩。金兵侵犯襄阳、枣阳,京西制置使赵方用檄文晓谕扈再兴等人抵挡金兵。金兵从团山攻来,势头像风雨一样。扈再兴和孟宗政、陈祥分成三个阵列,设下埋伏等待(金兵)。(金兵)到了以后,扈再兴率领中间一阵出击,又(假装)退却,金兵追赶他们,孟宗政与陈祥从左右两侧乘其不备进攻金兵,金兵三面受敌,大败,尸首交错地躺在山谷中。扈再兴被任命为神劲统制。金兵再次进犯枣阳,扈再兴率领军队去援救,金兵听到风声就在夜里逃散了。不久金兵增加了几万士兵又一次围攻枣阳城,双方相互对峙九十天。扈再兴夜间把铁蒺藜稠密地分布到地上,黎明时假装逃走,金兵奔走时踩中铁蒺藜的人十分之七八都倒下了。敌人退走,(扈再兴率军)追到十五里冈。不久金兵攻打城东角,迫近南门的北角,扈再兴与孟宗政、刘世兴各抵挡一面,和金兵大战了几十个回合,将金兵打败。金元帅完颜讹可率领几万名步兵骑兵迫近城下,扈再兴与孟宗政放他们过壕沟,在他们渡过一半时攻击他们
。扈再兴又命令守卫堤坝的士兵假装逃走,在金兵争夺堤坝时,突然攻击他们,很多金兵掉到了水里。金兵创造了对楼、鹅车、革洞,又挖壕沟放水,运来土块石头填在城墙下。扈再兴招募敢死的勇士戴着铁面具,披着毡子,列阵等待着金兵。金兵无计可施而离开,丢弃的旗帜、铠甲、军用物资遍布山野。双方在范家庄大战,金兵败退,(扈再兴等人)一直追赶金兵到泊湖,擒获了他们的巡检亢师礼酒、都监纳兰福昌,招降金兵中的壮丁,缴获的牛马有很多。从此(扈再兴)与孟宗政、刘世兴没有一天不和敌人战斗。扈再兴又一次攻破顺昌县,夺取披甲战马三千匹,攻破淅川镇,杀死三百个金兵,并追击到马磴寨,烧了那里的城寨栅栏。他又在瀼河打败金护驾的骑兵。扈再兴率军进入邓州,攻破高头,将敌人五千名步兵和五百名骑兵打败,烧了他们积聚的粮草。于是(扈再兴率军)在高头扎营,进军攻打唐州,到了三家河,金两千名骑兵和七千名步兵出城迎战,(扈再兴率军)又打败了他们,死了的金兵有十之七八,(扈再兴等人)追到城下。金将从义收罗残余的三百名骑兵奔向城中,扈再兴凭借城门进行抵御,斩了从义。于是扈再兴率军包围唐州,分派兵力在州境内焚烧扫荡,截断金兵的退路,在久长筑寨,整理阵列等待金兵。他在搜索剿除残余的金兵时,俘获了金兵副统军广威将军衲挞达。不久,(扈再兴)因病去世。(扈再兴的)儿子扈世达也以名将著称,官职做到都统制。
相关文档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重点09 辨析2021-06-0627页
- 高考语文复习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2021-06-066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2021-06-0628页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0-2021学2021-06-0614页
- 2018-2019学年天津市四合庄中学高2021-06-067页
- 高中语文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课时作2021-06-069页
- 山东省邹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2021-06-0623页
-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2识记文2021-06-0619页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2021-06-067页
- 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2021-06-0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