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0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 2020 年 5 月高考预测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共 8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窖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属。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阌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
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
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
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又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
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
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
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又务生焉。父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
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
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
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滨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
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
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
- 2 -
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
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
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
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
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不人权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立
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
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
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自《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 比较看》《人民日报》2015 年 3 月 4 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将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
个人权利。
B.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特色。
C. 在作者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因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
甚多。
D. 个人权利优先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弊大于利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
自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的区别出发,论述了这两种价值观背后的社会伦理
本质。
B. 文章第二、三段大量引述梁漱溟的观点,将中华伦理价值观和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了
比较。
C. 文章最后一段从现实层面详细分析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弊端,对现实社会有指导
意义。
D.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指出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意在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独特
优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A. 中国人的伦理的义务感不止于对父母亲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不畏危险勇敢逆
行也是中华价值观伦理义务感的体现。
B. 个人权利是重要价值,它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过分强调个人
自由则很难建立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
C. 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比如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生态
环境等,其根源就是个人本位价值观。
D. 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当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
人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护个人利益。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于文无据,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西方近现代
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轻视义务”没有根据。
B 项,曲解文意,原文“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说明并非“中国文化的根本特
色”,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
C 项,张冠李戴,“在作者看来”错,这是梁漱溟的观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 项,“并列式结构”错,文本第一节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分析问题,本文是按照提出问
题与分析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 4 -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
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
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
性句子等。
C 项,错在“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原文为“以个人权利
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医药?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
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给我们
带来很大的自信,这表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和
突发医疗状况中优势凸显。目前,我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同时,中医
- 5 -
药科学研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而且,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变化、疾病谱的
变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同
感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倡
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持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士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我
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
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
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而伴随全球疾病
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0 年中医药健
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 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
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
(摘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日报)2020 年 3 月 9 日,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表明,2018 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 15. 34%,较 2017 年提高近
两个百分点。对比 2016、2017、2018 三年的调查数据发现,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
因素,与素养水平呈正相关,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各年龄组
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其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也
明显快于老年群体。总体上,城乡居民素养水平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素养水平的增长较快,
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2018 年
贫困地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 2016 年提升 59%,显著超过全国整体提升速度。这
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贫困
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
调查显示,电视、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较 2017 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报纸和
杂志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尽管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
但手持终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阅读率的增长更为强势。这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
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带来挑战,需要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和特点,逐步将新兴媒体打造成
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
(摘自《2018 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2019 年 12 月 25 日.有删
改)
- 6 -
材料三:
疾病谱的变化、现代医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世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非主流医学,而聚焦
有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中医药对外交流日趋频繁。201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了《国际
疾病分类》第 11 次修订本,其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
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
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分医道和医术两个层面。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
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容易本土化。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
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完整的中医理论的传播,才能
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造福。
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让中医进入所在国家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否
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外传,
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彼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
(摘自《新中国的中医外传和海外发展》《中医药文化)2019 年第 14 卷第 3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核心因素,在 2018 年的调查中,文化程度对
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了。
B. 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抓住他们对中医药健康
文化知识的需求能改善这一情况。
C. 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人推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
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差距,成效显著。
D. 在打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渠道方面,我国多管齐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阵地,
传统媒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民众对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
B. 老龄化现象加剧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医药产业体系需被
提上日程。
C. 中医在海外传播时,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
得自身的创新。
D. 完整的中医理论能让中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中医翻译的难以本土化成为制约的因素。
- 7 -
6.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案】4. C 5. C
6. ①创新挑战:将学习古籍和借助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合作,强化创新,要取得一批原创
性成果,如青蒿素的研发。②产业化挑战:要充分利用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做好顶层
设计,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产业链。③认同挑战:要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强化认同感。
加强医道研究,注重翻译,使中医文化在国外能实现本土化传播。④国际化挑战:要利用一
带一路等条件,扩大中医药影响力,加大国际化力度,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核心因素”曲解文意,“明显减弱”无中生有,见材料二中“文化程度是索养水平的
首要影响因素”“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
B 项,“老年人的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各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
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只是表示与中青年群
体相较而言,在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评价指标上,老年人不占优势。
D 项,“已无优势可言”说法绝对。由材料二中“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
识的第一渠道”“逐步打造新兴媒体的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可知,新兴媒体
的优势虽已凸显但目前电视仍是传播的第一渠道。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得自身的创新”错误。“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
本土化”这句没有错,但后一句移花接木,材料三中说“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
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并不代表所有的医术都有此情况。
故选 C。
- 8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请综合以上材料,概
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其实本题是两问,需要结合文本内
容找出面临的挑战,然后筛选信息概括对策。
结合“我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
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
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分析,
面临创新挑战。需要将学习古籍和借助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合作,强化创新,要取得一批
原创性成果。
结合“而伴随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
机遇。2020 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 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
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
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分析,面临产业化挑战。需要充分利用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趋势,做
好顶层设计,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医药产业链。
结合“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容易本土化。
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需要
完整的中医理论的传播,才能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
康造福”“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让中医进入所在国家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
系,否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
外传,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彼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分
析,面临认同挑战。需要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强化认同感,加强医道研究,注重翻译,使
中医文化在国外能实现本土化传播。
结合“中医药科学研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
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
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
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
- 9 -
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等分析,面临国际化挑战。要利用“一带一路”等条件,扩大中医药
影响力,加大国际化力度,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
路遥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
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汲水的老头,便试
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
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
打量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
- 10 -
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
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
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
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
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
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
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
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
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
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
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随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
苦役的牛马一般。
- 11 -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
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
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
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
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
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蒙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
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
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
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
刻画出马顺夫妇的世俗嘴脸。
B. 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又
反映了世态人情。
C. 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 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
- 12 -
息和地域特色。
8. 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精明勤快(能察言观色,知人情世故)。如少平看到马顺夫妇的冷眼,
意识到他们的嫌弃与不满,马上去为他们挑水,以获得他们的好感。②坚强忍耐(吃苦耐劳)。
在工地上,他干的是最重的活,身体上备受折磨并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他咬
牙坚持了下来。③诚实质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如实说自己什么都不会。
9. ①表现城市生活的美好及春天的勃勃生机。②烘托了孙少平找到工作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以及孙少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③舒缓情节,增加诗情画意。④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
天来临,美好的未来正在到来。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拟人等修辞手法”错误。结合“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分析,运用
夸张手法;结合“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
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分
析,运用比喻修辞。没有运用拟人的手法。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
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
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
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
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
里”“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等分析,孙少平能察言
观色,知人情世故。
结合“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向前走,
- 13 -
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半月以
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等分析,
孙少平能吃苦耐劳。
结合“‘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
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等分析,孙少平诚实质朴。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
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结合“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来到大街上,他觉得
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分析,这是写孙少平找到工作后的轻松、喜悦等;以“这时他才注意
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写出了孙少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
结合“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
上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分析,语段主要写城
市生活的热闹与美好及春天的富有生机的景物等。
结合“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就这样,他背着自己
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等分析,语段放在找到工作后去寻铺盖卷和背着铺
盖卷来到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之间,舒缓情节。
“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说明春天已经来临;“汉槐洋槐缀满了
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万物生机勃勃,美好的未来即将到来。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
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
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
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
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14 -
韦陟,字经卿,京兆万年人。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有文采,善隶.
书.,一时名士皆与游。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探讨典坟,俱有盛名。张九
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草,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请练。陟于鉴裁尤长,囊者主
司取与,故事,取人以一试为高下。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
常式考核,片善无遗,关声盈耳。迁史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越辩无不伏者
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十二年,入考华清宫,右
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台衡..,阴使拾遗吴豸之诬劾陟以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
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皆说曰:“遁去,
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
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
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
斋盟质信以忠,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
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
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常郁郁不得
志,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
平
B.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
平
C.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D.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
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上承楷书传统,下开魏晋、
- 15 -
南北朝,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界有“汉隶唐草”之称。
B. 台衡,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文中“台衡”与陆机
诗中“奕世台衡,扶帝紫极”意思相同,均喻宰辅大臣。
C. 肃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奉祀时所起名号,最初起号很严格,按“祖有功而宗有德”
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D.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
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陟颇有才华,名显当世。他十岁就被授予官职,气度作风方正端庄,有文才,当时的名
士都与他交往,后被张九龄赏识。
B. 韦陟不拘常法,公平选才。任职礼部,他选拔人才时重视诗文,对考生多方考核;任职吏
部,他挑选官员无人不服。
C. 韦陟敢于直言,忠于国事。他不顾肃宗的愤怒,替杜甫辩护而被疏远;永王兵变时,他前
往招抚,慷慨陈词,感动众人。
D. 韦陟遭人嫉恨,仕途乖舛。他先后遭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或构陷,后又因天下兵乱,
自叹有志不能伸,最终抑郁成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
(2)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韦陟)爱好结交后辈,喜欢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鉴,后辈中德行才艺出众的人,他没
有不熟悉的。
(2)等到中原兵戈四起,天下战事频繁,韦陟经常自认为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却遭到后辈肆意
诽谤,被君主怀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 16 -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伪”是虚假的意思,修饰“选人”,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B 项。
“有声望”的主语应该是“韦陟”,不应该断开;“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的主语
都应该是“韦陟”,为两个并列句子,应该断开,排除 C 项。
句意: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相互冒名顶替,韦陟有名声和威望,
挑选官员无人不服,罢免修正官员几百名,他选拔官员被人赞誉为公正合理。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 项,“上承楷书传统”“书法界有‘汉隶唐草’之称”错误。应该是上承篆书传统,书法界
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
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
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
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选拔人才时重视诗文,对考生多方考核”有误,结合“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
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关声盈耳”分析,原文是说韦陟让举人们根
据自己所擅长的诗和文先考核一日,知道了考生的长处,然后再依照常规形式进行考核,这
样考生的优点就一点都没有遗漏。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 17 -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接”,结交;“鉴”,评鉴;“于”,介词,对;“喜鉴于文”(状语后置句);“秀
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靡”,没有;“谙练”,熟习,熟练。(2)“及”,等到;“殷”,
繁,多,众多;“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见”,被;“明主见疑”(被动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县人。韦陟刚满十岁,就被授予温王府东阁祭酒之职。韦陟气
度作风方正端庄,有文才,擅长隶书,那时有名气的文人雅士都和他交往。开元初年,父亲
去世,韦陟闭门不出八年,和弟弟韦斌一起探究研讨古典文籍,都有盛大的名声。张九龄是
当时的文坛宗主,担任中书令,引荐韦陟做中书舍人,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后来韦陟担任礼部侍郎,爱好结交后辈,喜欢对他们的文章进行评鉴,后辈中德行才艺
出众的人,他没有不熟悉的。韦陟尤其擅长鉴识裁定人才,先前礼部主管部门选拔人才,根
据旧例,选人全凭一场考试决定优劣。韦陟让考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诗和文先考核一日,知
道了考生的长处,然后再依照常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考生的优点就一点都没有遗漏,赞
美韦陟的声音不绝于耳。升任吏部侍郎,候选的人多有虚假,与正式调任的冒名顶替,韦陟
有名声和威望,挑选官员无人不服,罢免修正官员几百名,他选拔官员被人赞誉为公正合理。
李林甫妒忌他,让他出任襄阳太守,不久转任河东太守,充任河东道采访使。开元十二
年,入朝考核到华清宫任职,右相杨国忠忌恨他的才华名望,担心他进入台阁任职,暗地里
指使拾遗吴豸之捏造韦陟赠送礼物的事来弹劾他,韦陟被贬为桂岭尉。正值安禄山攻陷洛阳,
韦陟的弟弟韦斌陷入敌寇手中,杨国忠想要构陷韦陟与敌贼勾结,秘密告诉守吏,命令守吏
威胁韦陟,欲使他被迫自杀。州里的豪杰都劝韦陟说:“逃走吧,等事情平息了再出来,不也
很好吗?”韦陟感慨地说:“命该如此,怎么敢逃脱刑罚?”于是表示谢意让他们离去,坚决地
居住在家里不出逃。
唐肃宗在灵武登位称帝,下诏让韦陟前去行宫,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杜甫
上奏表说房琯有大臣的气度,言辞内容迂腐荒诞,肃宗十分生气,让韦陟审问杜甫。韦陟上
- 18 -
奏说:“杜甫上表议论房馆的事情,并未失去谏臣的本分。”皇上因此疏远了韦陟。正遇永王
兵乱,委任韦陟前往招抚,就授任韦陟为江东节度使。韦陟与高适、来填在安州会合,韦陟
说:“如今中原没有平定,若不斋戒结盟立信效忠,以此宣示四方,让人们知晓我们同心协力,
就无法成功。”便推举来填为当地主事,订下盟书,登上盟坛说:“皇天后土,明察此言。”
辞意慷慨,众人都感动地流下眼泪。
韦陟早年就有跻身台阁的声望,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排挤。等到中原兵戈四起,天下
战事频繁,韦陟经常自认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却遭到后辈肆意诽谤,被君主怀疑。于是感
叹说:“我的道路困厄到这个地步吗?有志向却不能施展,难道不是天命吗?”常常郁郁不得
志,由此而生病,死于虢州,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阳关图①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②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①《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②龙眠:
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诗起笔即以“断肠”言悲痛到极点图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但睹之亦使人感慨万
千,柔肠寸断。
B. “其二”诗首句先阐明在人事不顺利之中离情尤著,自然引出次句《阳关图》描画出了王
维诗歌之离愁别绪。
C. 这两首诗均为题画诗,但第一首诗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第二首诗则重在评论离别
之意和关情之物的关系。
D. 这组诗不仅吟出了王维的诗情,而且有情感、有理趣,以平易精练的语言展现出《阳关图》
所描绘的画意。
- 19 -
15.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答案】14. C 15. 表现手法上:第一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虚写(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
作者由画图想象行者出阳关西去蛮荒之地,以此表达离别的悲伤之情,拓展了王维诗歌的意
蕴和意境。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设问,指出离别感伤是离人的情意,而与柳色无关,在
反弹琵琶中见出新意和理趣。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第一首诗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第二首诗则重在评论离别之意和关情之物的关
系”错误。应该是第一首诗重在抒发离别之悲,真切动人,第二首诗则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
情之物。第一首诗写离别之悲。“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三四句由“无形影”,想象行
人去处,而送行者的心紧随那行者一道渐行渐远,想见其景其情,心里更加悲伤。第二首诗
究离别之情、关情之物。诗人先探究离情自何而来,李龙眠图中的渭城无知之柳等。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需要结合诗句内容
分析表达技巧,然后比较不同。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由“无形影”,想象行人去处。诗人想象:行人去
到那“阳芳更西路”处,见到塞外风物如此大异内地,必也哀感流涕;而送行者的心紧随那
行者一道渐行渐远,想见其景其情,心里更加悲伤。运用虚写(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把
离别之悲写得渗出了画面,充满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运用设问。诗人进一步推究“李龙眠图中的渭城无
知之柳,为什么也和人间别情有关”,诗中便以问句出之,“渭城柳色关何事”,意思是人
自离别,关柳何事?诗人经过思考和领悟,得出结论“自是离人作许悲”。诗人是说,事物
固然无情,而人有情,有情的离人将情加于事物上,便使那原不关情的柳也变得有情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20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_______”与“今之众人”的“______”进行对比,
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秦国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也不
过是六国君主多年从他们的百姓手中搜刮而来。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2). (而 )耻学于师 (3). 几世几年 (4).
剽掠其人 (5). 萧关逢候骑 (6). 都护在燕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焉”“剽”“萧”要
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________的中华美食,都是入选
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
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______,成为传播中
华文化的一 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载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
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传播、广泛欣赏。 _________2019 年 9 月,我国已有 40 个
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
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至 穷兵黩武
B. 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至 穷兵黩武
C. 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止 兴师动众
D. 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止 兴师动众
- 21 -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
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B. 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C. “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D. “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
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B. 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C. 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变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 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
和传诵。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修饰“中华美食”,选用“耳
熟能详”。
崭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
部显现出来。主要讲“非遗”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突显出来,选用“崭露头角”。
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后常接具体时间。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为不及物动
词,一般放在时间名词之后。结合“2019 年 9 月”分析,选用“截至”。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语境主要讲“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发动
- 22 -
战争的”,选用“穷兵黩武”。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成分残缺,“还
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了介词“与”。
B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语序不当,“承
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
精神”。
D 项,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
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
界”前缺少介词“与”。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B 项,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该”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
说”一词不恰当;“变为”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处不恰当。
C 项,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 项,“因此说”为推断句,与上文意思不吻合。
故选 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字数不超过 15 个字。
关于记忆和遗忘这些看似平常、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真的了解吗?从脑科学的角度
来看,学习是______,记忆则是在头脑中保存所学知识的过程;从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角度上
看,______,它们使得我们在遇到与以往相似的情景事件时可以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
- 23 -
例如,当我们的祖先在外出狩猎时遇到了猛兽的攻击,那么先前和猛兽进行搏斗的经验和记
忆就会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好准备,______ 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答案】 (1). 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2). 学习和记忆是适应外在环境的过程 (3).
并找到更有效的击败猛兽的方法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记忆则是在头脑中保存所学知识的过程”等分析,
此处主要讲学习是什么,应该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第二处,结合“从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角度上看”“它们使得我们在遇到与以往相似的情景
事件时可以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分析,遇到相似情景事件,更好做出反应,适应环境。
主要讲学习和记忆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第三处,结合“那么先前和猛兽进行搏斗的经验和记忆就会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好准备”“获
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分析,应该是快速回忆,做好准备,然后找到更有效的击败猛兽的方法。
21.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
临,移步就教。
2020 年 5 月 18 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答案】①格式不对,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请柬不需要问候语,删掉“您好!工作一定
很忙吧!”。③开会地点没有说明,应具体交代。④删掉“移步就教”或将“移步就教”改
为“提出建议”“指导工作”等。⑤落款格式不对,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格式要正确,语言要简明得体。请柬
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构成。请柬的篇幅有限,书写时应根据具体场合、内
容、对象,认真措词,行文应达、雅兼备。语句要庄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语言的
- 24 -
乏味和浮华。
题中①⑤属于格式的问题,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落款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③属于请柬的内容问题,开会地点没有交代要清楚。
②④属于语言应简明得体。“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多余,且表述啰嗦,应该删掉。“拨
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移步”,挪动脚步,与前句重
复。“就教”,意为向人请教,谦敬不当。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早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
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
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
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
内容拟写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
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同心圆,爱之链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 ,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共处一个世界,你、他、他,我们手拉手,便结成一条爱之链。
新冠肺炎如同恶魔般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无数灾难,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任何国
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仅是肺炎,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携手面对,
- 25 -
我们是同心圆,传递着爱之链。
同心圆,让我们密不可分,坚不可摧。
《流浪地球》中“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而随着事态的演变,直到这场灾难
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新冠肺炎亦是如此,当疫情露出苗头,黑暗即
将来临时,每个人都将其置之脑后。等到它危急全球时才追悔莫及。我们生在同一个地球村,
倘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圆,我们便是这一个个同心圆,无论大小,无论成色。若有一个圆消失,
那么其它的圆也会受到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那么无论面
对何种灾难的侵袭,我们定当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爱其身更要爱其人,共同面对所有的困
难,将这同心圆越做越大。
爱之链,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好。
《礼记•礼运》曾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从古至今,无论遇到战争还是危
机,我们总能看到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亚丁湾和索马里护航编队支援非洲各国,维护和
平;日本、巴基斯坦在疫情的紧急关头,给中国送来物资;各国人民互帮互助,形成一条爱
之链。每个国家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互助也是其中一项。面临着
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重任,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爱之心去帮助在痛
苦中挣扎的人。如同著名小说《爱之链》中所描述的一般,将美好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
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它会洋溢着温暖。而你我便是守护笑容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
共进,传递着爱之链。
新时代领路人说道:“这样的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密
不可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你我都身处其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
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一同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连成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亦是爱之链,更是国之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
件”,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
意作文。
【审题】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材料一指向个人层面,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祸福与共,每
- 26 -
个人都要控制私欲,尽力承担公众事务。材料二指向自然生态层面,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
们要共同应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守护我们的家园。材料三主要指向国际层面,国与国之间,
是合作共赢而非相互敌对的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国家之间要互通信息,守望相助。
整体立意时,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从材料给出的不同角度来分析人
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荣辱与共,福祸相依。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以此呼吁各国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本题要求考生就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
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这里包含三大任务指令:一是内
容指令——必须联系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来写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或方案;二是体式指令——给《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一定要了解该报的办报宗旨与接稿
偏好,写作时必须使用符合“投稿”和“呼吁”这一双重情境的得体语言和言说方式;三是
对象指令——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言说对象为“世界
各国”,而不是编辑部的编辑。三大指令不能混淆,且在行文中要一一落实。
本题要求考生站在全球的高度,结合流浪地球和全球抗击疫情的事实,充分认识到应对重大
突发事件,需要凝聚世界共识和人类力量,充分体现当代青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
下展现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发展意识,同时应告诫青年学子:面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
全问题带来的考验,人类命运愈发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
和时代价值。
参考立意:
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把孤岛连成大陆,把地球变成村庄;守望相助,共
克时艰——写给各国政府首脑的倡议书;同在一片屋檐下,正是共担风雨时;携手栉风沐雨,
共看明月一乡;本是同舟共济时,岂能各扫门前雪等。
行文结构:
巧用比喻拟题,如“孤岛连成大陆,携手共迎未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面对纷繁
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携手共进”。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
孤岛连成大陆,需要我们珍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
重前行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只有
我们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将孤岛连成大陆,才能共享未来的黎
明”等。
素材:
- 27 -
1.当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内目睹燃烧的亚马逊雨林,他看到的是地球母亲的哭泣;当人类疫
情爆发而居家隔离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全球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任
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唯有将一个个孤岛连成大陆,方可在携手共进中迎来美好的
未来。
2.何为携手共进?古有《礼记》提出“天下为公”,强调私己不如济世;今有热门影片《流
浪地球》感叹每一个灾难,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以我观之,若只顾个人需求,以致“小我”
横行,哪来大道之行的康庄盛世?若不相向而行,拒绝强力合作,哪来命运共同体的牢不可
破?故曰:面对纷繁杂乱的世界局势,各国应深谙休戚与共之道,共行艰难曲折之路,方可
谓真正的携手共进。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离骚》的古雅声韵中,各国已携手同行百年。
我们为奥运五环的闪光照亮紫禁城而备受鼓舞,亦因巴黎圣母院的尖塔被大火吞噬而伤心流
泪,我们称抗击疫情的医护者为英雄,亦把“9•11”救援前线的纽约消防局视为楷模。正是
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催促着各国放下矛盾与分歧,感召着不同信仰汇聚成河,共同涌向人
类大同的一泻汪洋!
4.携手迎接未来,需要我们满怀希望,却负重前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欲回天地”之志,更
有“相信未来”的希望。诚然,当代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大,悲观情绪横行,保护主义抬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依旧在逆风之中高奏凯歌,在狂浪暗礁间中流击
水,不仅稳住本国疫情,更向弱者伸出援手。所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与你就行驶
在前往未来的航线上。
5.试想,风浪再高,雷雨再大,固然可以吞噬孤岛,但当乌云散去,连片的大陆之上依旧会
鸟语花香。所以请允许我奉劝个别国家:退群利己非长久,携手共进乃正道!
6.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 28 -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9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2021-06-0615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1编专2021-06-0618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三大题语言2021-06-068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2021-06-0647页
-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第2021-06-0628页
-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2021-06-0610页
-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二编 关键点62021-06-0656页
- 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务群2 1、2021-06-069页
-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06-0626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2021-06-0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