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6-06 发布

【语文】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效果检测试题(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线上教学效果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 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 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 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 “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真实、不虚。‎ B.以告者过也 过:犯错误。‎ C.人不厌其言 厌:满足。‎ D.饭疏食饮水 饭: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④乐亦在其中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A.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B.以告者过也 C.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D.见义不为,无勇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4分)‎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注: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已:故都: 美政:‎ ‎(2)“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5分)‎ ‎(3)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4分)‎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三、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②,可以徽黄金③。‎ ‎【注】‎ ‎①常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的生活。②梧桐枝:古琴多以梧桐制成,以干枯而纹理特别的梧桐木制成的为上品。③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琴徽,系琴弦的绳,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出了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即琴声可以静人心。‎ B.颔联以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来衬托琴声的悠扬,突出表现了音乐之美。‎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都写了听众沉浸在琴声中的情境。‎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了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十分静谧的意境。‎ ‎10.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四、情景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________,____”。‎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近。‎ ‎(8)《离骚》中多用比兴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用 荷叶、荷花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9)《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12分)‎ ‎12.下列句子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五十步而后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请以战喻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D.则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1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 ‎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4.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微(________)‎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小)‎ ‎15.(3分)之 (________)‎ A.辍耕之垄上(到,往)‎ B.子犯请击之(他们,此指秦军)‎ C.是寡人之过也(的)‎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 第II卷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已经为当今文坛生产了堪称 的文学作品,并以广泛的影响力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现象。当我们深情 虚拟网络中那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会发现,数以千万的写手,数以亿计的读者群体,为我们打造的这个文学世界,( ),共同构建一个伟大民族心灵愉悦、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成为网络时代文学新变最为重要的表征,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 的文化之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网络文学具有固本培元、强筋壮骨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就能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传承民族精神。‎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汗牛充栋 注视 培育 延绵不绝 B. 浩如烟海 注视 孕育 生生不息 C. 浩如烟海 凝视 培育 生生不息 D. 汗牛充栋 凝视 孕育 延绵不绝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一种文化的力量也在汇聚 B. 一种文化的力量其实是在汇聚 C. 其实是在汇聚一种文化的力量 D. 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汇聚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B. 只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 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被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就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D. 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化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打造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 七、作文(60分)‎ ‎19.《论语》中有很多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的经典名句,千百年来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语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深深的心灵触动。请从《论语》中选取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篇作 文,写出它带给你的启示。‎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 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故选B。‎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 的方法。D项,“论证层层递进”分析不正确,文章不是层进式结构,是并列式结构。故选D。‎ ‎3.C【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说法错误,“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 是欣赏者。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 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 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4.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厌:讨厌。‎ ‎5.D【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①介词,向;②介词,对,对于;③代词, 指代人(夫子);④代词,指代艰苦的生活。‎ ‎6.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例句与D项都是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B项,省略句;C项,主谓倒装。‎ 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7.(1)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 ‎(2)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时然后言: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厌:讨厌;其言:他说话; 不义: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于:对于;浮云:天上的浮云。‎ 参考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问:“真的吗?公叔文子不说话,不笑,不要别人的财物,有 这种事吗?”公明贾回答说:“把这话告诉您的人是弄错了。公叔文子在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的时候才笑,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笑;合乎义理才取财物,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财 物。”孔子说:“难道真是这样的吗?难道真是这样的吗?”‎ 吃简陋的食物,喝凉水,弯曲手肘当做枕头,也乐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8.(1)①已,停止;②故都,故国;③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3分)‎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 字词要加强记忆。‎ ‎①“已矣哉”意思是:还是算了吧。“已”停止。‎ ‎②“又何怀乎故都”意思是: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故都,故国。‎ ‎③“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意思是: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理想中的美好政治。“美政”指理想中的美好政 治。‎ ‎(2)属于宾语前置句。(1分)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翻译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国无人莫我知兮”是宾语前置句,“我”是“知”的宾语,前置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其中,“国”,这里指楚国;“人”,这里指贤人;“莫”,否定词,不能。‎ ‎(3)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4分)‎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足”,值得;“为”,推行;“美政”, 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4)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2分)‎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 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 选文最后一句“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从整篇《离骚》看,诗歌主要 是表达作者为理想而九死未悔的情感,文章最后更是表达为理想献身的思想。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表达了诗人要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点睛】‎ 宾语前置句的主要类型有:‎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之”)‎ 参考译文:‎ 尾声唱道:算了吧!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 政,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都写了听众沉漫在琴声中的情境”理解错误。《琵琶行》中的“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琴声中的状态。而本诗中的“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是写琴声使江面上 的月影更加皎洁,江水也越发幽深。这两句是用“江月”“江水”来侧面烘托琴声的美妙。‎ 故选C。‎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 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0.(6分)①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为这才知道干枯的梧桐木做的古琴可以用黄金装饰,弹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②诗人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在于身居高位,徜徉于山水之间,未必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本题考查诗句的含义。解答诗句含意的题目,要注意答题方向有两点:一是诗句本身的意思,即要翻译 出诗句表面的意思;二是诗句隐含的作者的情感,即作者想通过诗句表达怎样的观点态度。‎ 本题,首先要答出最后两句诗句本身的意思:这才知道干枯的梧桐木做的古琴可以用黄金装饰,弹奏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然后根据诗意推测诗人想要通过诗句来表达的观点态度。根据注释,诗人是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的生活。这首诗又写出对弹 琴的喜爱之情,这是仕宦生活之外的乐趣。“梧桐枝”是指自己,自己这样的人也可以用来“徽黄金”,也就是也可以来寄情山水,未必出仕。所以,诗人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在于身居高位,徜徉于山水之间,未必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11.(18分)‎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5)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7)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8)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9)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12.D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D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 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比/介词,在。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 ‎13.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 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A项,定语后置句,“子孙荷担者”定语后置句,应是“荷担子孙”。句子翻译为: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儿子和孙子三个人;B项,定语后置句,“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是“知其事宾客”。句子翻译为: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C项,定语后置句,应是“侍殿上群臣”。句子翻译为:在殿上侍奉的群臣;D项,被动句,“为”表被动。句子翻译为: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故选D。‎ ‎【点睛】‎ 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14.D D项,解释有误。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句意: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故选D。‎ ‎15.D项,解释有误。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故选D。‎ ‎16.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网络文学作品 大部分不是传统书籍,故“汗牛充栋”在此处不适用,故填 “浩如烟海”,从而排除AD。“注视”:注意地看。“凝视”: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与“注视”相比,“凝视”侧重聚精 会神,多用于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此处讲的是虚拟的网络情景应用“注视”,而且这与前文的“深情”和后文的“神奇的文学世界”更搭配,这样排除C项。“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或感情),也指培养教育(人)。“孕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结合语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显然 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故此处应选“孕育”。“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 ‎“延绵不绝”:多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语境是说这种品格是中华民族不断生长的文化之根,故此处应填“生生不息”。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7.C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 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A 项,结合语境可知前文没有铺垫,故就不能体现“也”的意思。‎ B项,前文“这个文学世界”是主语,所填的内容应是紧接着这个主语的谓语与宾语部分,而B项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语法结构。‎ D项,与前面的主语组合后就成了“这个文学世界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在汇聚”,提炼主干,“文学世界是力量在汇聚”显得句式杂糅,故排除。‎ 故选C。‎ ‎18.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C两项,中途易辙,开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语;中间改为“网络文学作品”作句子的主语,前后不一致。‎ B.C项,“只要……就能”的表述太绝对化了。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19.例文:‎ 思齐与自省同在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现代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 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由此可见,古今人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如果思齐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自省也应该 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思齐与自省应该同在,帮助我们提升,帮助我们成长。‎ 思齐是攀登理想之峰的阶梯,自省是保障安全的扶手。‎ 于孔子来说,“仁”是他终其一生推崇的学说,学习是他不断奋斗的动力,教人是他从不厌倦的目标。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为什么能够走向学术的巅峰?是因为他善于学习, 他以郯子、老聃等人为师,学习他们的长处;是因为他以辩日的两小儿为镜,发现自身学识的狭隘。正是因为他学而不厌的态度与反 省自身不足的勇气,成就了他的辉煌。‎ 思齐是到达成功之岸的船只,自省是提供动力的引擎。当大多数人还自诩“中央帝国”时,徐光启已经意识到西洋科学的进步,他虚心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潜心研究,最终翻译了西洋的数学书《几何原本》。因为他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因为他能意识到 思齐是飞跃荆棘之丛的翅膀,自省是支撑飞翔的风力。浩瀚的宇宙留下了人类的足迹,渺茫的空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神州”系列,“嫦娥一号”……这些高科技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也绝不是仅靠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能实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国外吸收精华,用其完善了自身的不足,因为他们能够自省、思齐,所以中国才能在宇宙 中跨出一小步,在国际上跨出一大步。‎ 无论是个人的奋斗史,还是民族的奋斗史,都告诉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去发现学 习他人的优点,更要在自己的世界里竖一面镜子,随时反省自己的不足,思齐与反省应该同在。‎ 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曾让中国人吃了大亏,这些印迹永远镌刻在了中国人奋斗的历史上,促使今人以谦虚的姿态、思齐和自省的精神态度走出了一条逐渐完善自身的路。它也将是后人永远 地借鉴。‎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 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 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