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50 KB
- 2021-06-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以不同态度对待别人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的
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通过对石钟山声音的考证,从而得出的人生感悟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今年抗击疫情,全国人民支持湖北,《诗经•无衣》中被广为引用的两句诗是:“ ______ ,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
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
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③榜(bàng):船桨。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
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
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
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
泊之音。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
理解。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3.
请对下面这段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
人民网北京 3 月 28 日电(记者孝金波)今日上午 10 时,中欧班列(武汉)X8015/6 次
运载 50 只集装箱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始发。班列将从阿拉山口出境,预计 15 天后抵
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
(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
在武汉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为支持当地企业复工复产,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
司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快速恢复班列常态化开行为目标,统筹协调管内运输资源,
提前做好货源、箱源、车源、劳动力组织工作,细化制定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受理、
配车、装车、制票、开车等各项作业流程,开辟快速通道,确保了此趟班列如期开行。
据悉,这趟班列装载的近九成货物为武汉本地企业生产。其中有支援欧洲各国的医用无
- 2 -
纺布、医用桌布等总重 166.4 吨的疫情防护用品,分别用 19 个集装箱装运,占总运量的
38%.班列同时搭载的还有汽车配件、电子产品、通信光纤和用于匈塞(匈牙利-塞尔维
亚)铁路工程建设的物资。班列抵达目的地后,随车货物将分拨至德国、法国、匈牙利、
捷克、波兰等国。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
开行后,将为恢复本土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力保障。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4.0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书院随之兴起。 20 世纪 80 年代,既有一些古老的书院开始复兴,
以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为代表;也有一些新书院开始崛起,以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化书院
为代表。经过了这样一段时期的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
兴思潮,书院发展开始呈现井喷姿态,到处兴起。其实,这一书院文化现象的背后,恰
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要求。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书院的复兴?
首先,老书院的复兴。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
的保护。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当时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
这些广泛分布的书院是儒教中国的最好体现。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
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目前老书院的修复,基本上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其实还
可以发挥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古代书院的修建,主要是
地方官员、民间士绅、热爱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儒家书院的修复,就是三方共
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的。今天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政府主导、民间企业、
团体、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共同努力。书院建好之后,打造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让这些古老的书院修复之后,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
其次,是新书院的建设。创办新书院有两种类型:一是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这些新
书院的修建,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
建设和发展,故而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以推动教育体制
之外的民间书院发展。二是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教育体制之内创建新书院,同样可
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书院,就是专门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从事人格教育即博雅教育的书
院。现代高等教育教书不育人,只管专业教育,大家关注的是教书、教专业知识,培养
人的问题在制度上并没有落实,培养人的问题就需要传统书院来解决。育人是传统书院
的长处,可以将传统书院人格教育的长处吸收进来,使现代大学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知
识、又有健全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另一种书院,就是培养传统国学专门人才的书院。
传统书院承担了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但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一直没有独
立的空间,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我们一
直在呼吁将中国传统国学纳入到现代大学体制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与西方
的“古典学”十分接近。同时我们还一直在呼吁,在现代大学恢复中国传统书院,通过
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
应该说,在 21 世纪实现我们中国的富强之梦,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改
革开放之路走下去,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中国肯定是既富又强。但是,我们还应该特别
关注,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这才是更
高层次的中国梦。而我们强调书院的复兴,就是要承担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
(摘自《新华文摘》2019 年 19 期,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文化书院和岳麓书院分别是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崛起和复兴的新老书院的代表。
B.因历史上大量书院未得到保存,如今修复一些老书院,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
- 3 -
C.现代高等教育只要能够吸取传统书院育人的长处,就能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
D.如果没有书院的复兴和创建,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富强和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结构完整,思路也颇为清晰。
B.文章论述老书院复兴和新书院建设,是分别从修建的目的和创办的类型开始的。
C.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来突出当今书院修复和古代书院修建的主导方的差异。
D.第三段论述新书院的建设时,指出有两种类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民间书院虽然属于教育体制之外的书院,但要得到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
和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
B.传统国学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是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
为“绝学”的重要原因。
C.中国古代岳麓书院“忠、孝、廉、节”的院训所体现的育人理念,可佐证文中“育人是传
统书院的长处”的观点。
D.作者认为,不管是老书院还是新书院,把它们建设好之后都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
方精神的家园。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龙头笔挂李艳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
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平民小老百姓,还是叫我老周吧!”
郑嵘笑笑说:“那就叫您周叔。”郑嵘看到纸箱里装满了书画和毛笔,便说:“周叔,
听说您是省书法协会的泰斗,我从小也喜欢书法,以后要常回来指导。”
“哪里哪里,只是小爱好,不值一提,相互学习。”
郑嵘看到靠窗的书案上还有一架笔挂,就拿过来说: '周叔,这也是您的吧?”说着,就
另拿了只盒子装。
老周拦住了他。“郑局,这个留给你吧!”
郑嵘停了一下,仔细看着这个笔挂,非常古朴的龙头造型,质地也非常不错,像个老物
件。
“这么好的笔挂,怎么就不要了呢?”
正忙着的老周听他这么一说,也停了下来。从郑嵘手里拿过来,透过眼镜仔细地看着,
双手摩挲着说:“这是个好东西呀…
多年前,老周刚刚到这里上任,因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书法,所以就自费订制了一张
书案,放在自己办公室的角落,供自己工作之余练习书法。
有一年,周局参加了全国书法大赛,他的作品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轻松地闯进了
决赛。在决赛名单里,周局看到王鹤立的名字也赫然在册。他很熟悉王鹤立,在各级书
法赛事中,两人既是书友,也是对手。那些年,周局一直被王鹤立死死地挡在第一名的
后面,这顶“千年老二”的帽子让他耿耿于怀。
经打听,决赛的评委中正好有多年前教过自己书法的老师。在单位中一向廉明的周局寻
思着,这些年一是工作忙,二是自己把工作之外会友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书法上,确实有
好多年没去看望老师了,他便打算借机去拜访下老师。于是他跑到古玩市场,花高价精
心挑选了一架鸡翅木的龙头笔挂,连夜送到老师家中。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用明说老师也明白周局的来意。头发花白的老师当着他的面打开了
包装,仔细地看起了笔挂,不住地夸赞着: '看材质和工艺,像是清末时期的物件,好东
西呀。”
- 4 -
周局一看老师喜欢,心里正在窃喜,不料老师把笔挂往桌上一放,问他:“小周,这笔
挂花了不少钱吧?”
“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
老师这时一脸严肃地说:“这白质黑章的龙头鸡翅木笔挂,我当然喜欢。‘鸡’就是
‘吉’,这本是你的‘吉’,你送给了别人,你便失去了‘吉’呀!”
周局一听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劲。
老师指着笔挂说:“你可知这笔挂的含义?”
周局摇摇头说:“老师,除了挂笔还有什么含义呢?”
“这基座代表‘基’,这中间镂雕的立柱,代表‘础’,这立柱上镂雕的三段龙云,代
表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昧’,三昧在梵文中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的意思,也
是暗示练书法的人在练习时要一心清净,不起杂念的意思。这横架上两端气宇轩昂的双
龙头,叫“龙抬头’,代表的是一个人旷达向上的龙头精神。如果一个人的基础都没扎
牢固,这龙头永远也抬不起来呀。还有,这龙肩上的五个小挂柱,你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周局尴尬地笑着说:“老师,这小木柱不就是挂笔的吗?”
老师的脸更严肃了。他起身从书案上拿来一根毛笔,往小木柱上一挂,说:“这叫笔直!”
讲完,老师拿起笔挂重新放回了盒子,然后还给周局说:“小周,老师若收了你这龙头
笔挂,叫老师以后如何‘笔直’呀。”
听了老师的话,周局脸上已是一阵火辣辣地发烫。
讲完这个故事,老周把笔挂放在郑嵘的办公桌上,然后从箱子里也拿了支毛笔出来,郑
重地挂在了小木柱上。“郑局,我小老头已经退休了,你的路还长。我在为官的仕途中
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今天我要把它留在这里,希望这
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
‘吉运’传下去!”
郑嵘听着听着,突然间感觉老周那瘦小的身形高大了起来。
送老周离开的时候,郑嵘问:“周叔,你那次比赛到底拿了第几?”老周呵呵一笑说:
“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你说呢?”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即将退休的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郑嵘局长前来帮忙,通过对话交代了老周的
书法爱好,为下文写老周参加书法比赛,送龙头笔挂做铺垫。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不要叫周局”“只是小爱好”“相互
学习”等表现了老周知进退、讲义气、谦和、虚心的性格特点。
C.小说叙事时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送龙头笔挂给老师时,老周“窃喜”“感觉有
点不对劲”“尴尬”等,丰富的心理描写使小说叙事细腻。生动。
D.老周把心爱的龙头笔挂送给郑嵘,将毛笔郑重地挂在小木柱上,这既是对新任局长公正、
清廉做官的深切叮嘱,也是对老师“笔直”向上精神的传承。
小说中老周评价龙头笔挂,“这是个好东西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周为什么这样说。
小说以郑嵘与老周的问答收束全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1.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
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
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
政殿学士行。
- 5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
献谄于后,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
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
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
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
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到……去。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耳陈余列传
司马迁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
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
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
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
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
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
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
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 秦诏
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
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
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
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
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
- 6 -
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
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B.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C.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D.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刎颈交”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亦可省作“刎颈”。
B.“布衣”的意思是“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用“布衣”
借指平民。
C.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经常合称“六国”。当时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
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 130 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
B.陈余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
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
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余,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②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
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
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
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
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
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
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
学”等 _____之声 _____.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 )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人类健康的星空,需
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
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 _____”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
- 7 -
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
现代医学更好 _____, 提升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 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质疑 不绝于耳 一马当先 融合
B.置疑 不绝于耳 首当其冲 融汇
C.质疑 不绝如缕 一马当先 融合
D.置疑 不绝如缕 首当其冲 融汇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人
的病”
B.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病
的人”
C.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
的病”
D.中医重整体,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西医重局部,善用“坚盾”,更关注“病
的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中医药这块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B.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块中医药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C.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让中医药这块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D.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让这块中医药古
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10.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请写
出以下诗句中涉及的传统节日名称。
①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②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③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④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8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小题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小题 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解析】故答案为: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重点字:竭、傲)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重点字:臆、断)
(3)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重点字:岂、袍)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
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谏太宗十思疏》名句辑录: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2.【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解析】(1)B.“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有误,“闲依”写出诗人的无聊,“偶
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是强作闲适。
(2)“不怨而怨”指的是词句内容从表面上看没有怨恨之情,而实际句句却透露出怨情。首
联就写到说自己在官场多年,久为官场所束缚,没有自由,幸而被贬到这样的蛮荒之地。看
似豁达欣喜,实则透露出对官场束缚人自由的不满。中间两联描述的是自己参与到农耕生活
中,句句看似闲适自由,实则透露出不被重用的无奈与失落之情。最后写自己独来独往,自
歌自乐,也透露出孤寂冷清之情。
“怨而不怨”是说诗人虽然每句都有怨恨之情,却能在山水自然之间和农居生活里寻找另一
番天地,哀怨之情没有那么浓郁,有克制。
答案:
(1)B
(2)①“不怨而怨”是说表面上看这首诗没有“怨”,实则句句透露“怨”。
②首联说自己久为官场所累,幸亏被贬到此地,看似欣喜,实际上透露出对官场的不满。中
间两联描写自己与农田菜圃为邻,翻锄带露杂草,乘船前进,看似闲适,实际上是不受重用
的失落和苦闷。尾联写在空旷的楚天下放歌,看似无拘无束,实则冷清孤独。
③“怨而不怨”是说诗人虽有怨愤,却向山水天地和农家生活寻求安慰,充满克制,有哀而
不伤的韵味。
- 9 -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傍晚伴着水激溪石的声响撑船游玩回来。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眼望楚天一片碧绿,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
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
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
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
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
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
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
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
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
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
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来往不逢人”句,
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
味也就在这地方。清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
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
在言外,耐人寻味。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
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
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
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先要准确地理解评价语,再根据评价语,结合诗句内
容具体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 10 -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感往往体现在
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3.【答案】解答本题,重点分析导语部分“这是自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可以概括为,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
营。主体部分:“在武汉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为支持当地企业复工复产,中国铁路
武汉局集团公司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快速恢复班列常态化开行为目标,统筹协调管内
运输资源,提前做好货源、箱源、车源、劳动力组织工作,细化制定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
化受理、配车、装车、制票、开车等各项作业流程,开辟快速通道,确保了此趟班列如期开
行”“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后,将为恢
复本土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力保障”。可以概括为,在武汉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下,这
为恢复本土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力保障。
答案:
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在武汉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下,这为恢复本土企业进
出口贸易提供有力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
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要点提炼筛选、概括归纳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字或图表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
概括,提取有用信息,然后用符合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达出来。题目要求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
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首先理解新闻报道的
特点。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
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
和结论式等。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和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
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
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标准的新闻导语
一般包括:
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和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
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然后进行压缩,并注
意题目要求。
“提炼语意”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
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
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来表达。
2.提炼要点,概括文意。
此类试题或要求对某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总括;或提供一则材料,要求揭示事物的某些特点;
或提供图表,要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写出结论等等。
3.提取关键词。
此类试题与“提炼要点,概括文意”类试题不同的是,此类试题对材料内容要点的提取结果,
- 11 -
是以材料中原有的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呈现,而不是以负载重要信息的句子呈现。
4.新闻概写。
新闻概写包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等,要求概括
出中心内容,突出主要事实。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
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
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
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
完成。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
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
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
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
完成。
4.【答案】【小题 1】A
【小题 2】D
【小题 3】D
【解析】(1)B.“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说法绝对,从原文第一段“首先是为了书院
文物的保护”可知,“保护书院文物”并非修复老书院的唯一目的。C.从原文第三段“可以
将传统书院……的现代知识分子”可知,“只要……就能……”的理解有误。D.从原文最后
一段可知,“改革开放”才是“中国富强之梦”的保证。
(2)D.论述“书院的类型”并未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3)D.“新书院”建好后“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方精神的家园”于文无据。
答案:
(1)A
(2)D
(3)D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
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
- 12 -
文中找到依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
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
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5.【答案】【小题 1】B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1)B.“讲义气”错误;文中并没有表现老周讲义气的性格特点。
(2)结合文章内容,先找到与龙头笔挂相关的内容,如开头部分“非常古朴……像个老物
件”,从外形概括;中间回忆的内容“‘鸡’就是‘吉’,这本是你的‘吉’,你送给了别
人,你便失去了‘吉’呀”,含义;以及结尾部分“我在为官的仕途中全靠这笔挂才守住了
清名,没有干过一件不公道的事,今天我要把它留在这里,希望这架鸡翅木笔挂能把我的‘吉
运’传下去”,可见它象征着为官清廉。
(3)从内容结构上看,“周叔,你那次比赛到底拿了第几”照应前文老周讲自己为了得到名
次而去送礼的故事情节,结构完整。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用“我老师把“吉运’都还给了我,
你说呢”的问句做结,没有直接回答,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人物上看,“把“吉
运’都还给了我”,可见老周一直以来为官清廉,塑造了老周的形象,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
激之情。从主题上看,启示郑嵘也要传承“吉运”,让官风一直正直廉洁下去。
答案:
(1)B。
(2)工艺精良,造型古朴,质材上乘,价值不菲。含义丰富,寄寓着老师对老周的开导与期
望。以物明志,警醒老周为官公道,清廉自持。
(3)前文写老周因排名之事而送老师笔挂,结尾郑嵘问到排名,照应前文,结构严谨。老周
并不直接说出答案,引发读者思考。老周的回答中强调“吉运”,突出了主题。结尾老周的
回答表现了老周对名词的淡然,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丰富了人物形象。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
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重要物象在文中的含义,可结合物象本身的特点、象征意义来分析。
(3)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
(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
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
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
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
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
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答案】【小题 1】A
【小题 2】C
【小题 3】
- 13 -
【解析】(1)A.除:被授予官职。译文为: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2)A.行为:古义,去一趟就;今义,举止行动。B.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
或能够。D.无聊:古义,无依无靠;今义,由于清闲而烦闷。C.虚实,古今同义,虚假和
真实;多指对方的内部情况或势力。
(3)①度,估量;诟,痛骂;数,列数。译文为:我自己估量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
军的统帅不讲信用,列数吕师孟叔侄的叛国罪状。
②诡,隐蔽;草行露宿,在蒿草间行走,在露天下住宿;日,天天。译文为:不得已,只能
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在蒿草间行走,在露天下住宿,天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东一
带。
答案:
(1)A
(2)C
(3)①我自己估量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的统帅不讲信用,列数吕师孟叔侄的叛国
罪状。
②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在蒿草间行走,在露天下住宿,天天为躲避元军的骑
兵出没在淮东一带。
参考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
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
道该怎么办。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
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
言词打动。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
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不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职。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
往。
刚到元营时,陈辞不屈,意气激昂,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
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
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
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
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
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以此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全部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
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差不多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
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冒着露水住下,
每天在淮河一带时时与元军相互遭遇。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
高地远,叫天不灵,叫地不灵。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
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
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 14 -
(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
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
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
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
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
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
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7.【答案】【小题 1】C
【小题 2】C
【小题 3】A
【小题 4】
【解析】(1)C.“后”指“后代”,应跟在“遣人立六国”后面,排除 A、B 两项;“敌
多则力分”与“与众则兵强”句式一致,从中间断开,再排除 D 项。译文:希望将军不要称
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为自己建立党羽,给秦国增
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多,它的力量就分散,我们的同伙人多,兵力就强大。
(2)C.“编年体”错,应为“纪传体”。
(3)A.“丈夫死后”理解错误,“亡其夫”是逃离她的丈夫。
(4)①购,悬赏;反,反而;用门者,以看门人的身份;令,下令。译文:秦国下诏书悬赏
捉拿他们二人,他俩反而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的百姓去查找。
②就,受;唯,希望;孰,仔细。译文:我知道自己欺骗大王应是死罪,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希望大王与各位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答案:
(1)C
(2)C
(3)A
(4)①秦国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反而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的百姓去查找。
②我知道自己欺骗大王应是死罪,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各位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
事。
【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投靠魏公子毋忌做他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
到外黄。外黄有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却嫁给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于是)逃
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门客。她父亲的门客平日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
的女儿说:“(如果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
- 15 -
的意见,于是终于请求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正独自逃亡在外,女
方家里用大量钱财资助他,张耳因此招纳了许多远方来的门客,就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
的)名声从此变得更好。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
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也知道陈余不是一个平庸无为的人。
陈余年龄小,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张耳,两人相互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
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之士,就
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一千金,捉住陈余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
一块儿逃到陈地,以替一个里巷看门来谋生。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错而鞭打他,陈余打算
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让(他)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
责备他说:“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中小吏手里吗?”
陈余认为他说得对。秦国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反而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的
百姓去查找。
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的时候),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涉。陈
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一见面就非常
高兴。
陈地的有才能、有德望的人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
率领着士兵来讨伐暴虐的秦国,重新建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国,这样的功德
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监察临视天下各路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自立为楚王。”陈
涉问张耳、陈余二人,二人回答说:“秦国治理国家不施行德政,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
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使百姓身心疲惫,使百姓财力枯竭。将军瞪大眼睛,放
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的考虑,是为了替天下人铲除残暴(的秦国)。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
称王,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
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为自己建立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多,它的
力量就分散,我们的同伙人多,兵力就强大。如果这样,辽阔的田野上没有互相厮杀的军队,
县城没有坚守城池的人,便可铲除暴虐的秦国,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
后又得以建立,凭借恩德使他们服从,如果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
称王,恐怕天下就会被分解。”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一般考核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
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
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
能发现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
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
字进行翻译。
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
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
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
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层次上
- 16 -
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
程。
8.【答案】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你们还好吗?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向那黑
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的生命之塔。
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位的责任也让我们
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作
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是与广大
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个钟头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鏖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之后,你又
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针走得还急了些、
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秉承着
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的人流都纷
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们穿梭在大街小
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谢意,
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可是当话尚
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会阻隔人情的温
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不懈奋
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的负重前行
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的城市不再凄凉。
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正确风向标。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士们,你们辛
苦了!
此致
敬礼
一青年学生
2020 年 4 月 8 日
【解析】本题,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先看材料,材料首先说在疫情背景之下,
全国人民投入了战斗。他们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
愿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是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再看任务,①本次作文明确要求从
上述“普通劳动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和志愿者)中选择一个对象。首先,
不能另起炉灶写“医务工作者”“老师”等对象,也不能慰问好几个对象。其次,也不能不
点明对象身份,笼统的称之为“英雄”“逆行者”。②要求写慰问信。首先,作文的语言要
有“慰问”之意,要“表达感激与敬意”。其次,必须要有正确的写信格式。
参考立意:
- 17 -
1、黑夜骑士,逆风而行;
2、以点连线,以线织网,连通整座城;
3、日夜消毒,扫除病魔;
4、不畏艰险,搭建病毒防护墙;
5、日夜值守,有你们才安心;
6、全心投入,保小区平安;
7、“逆行”奋战,任劳任怨;
8、无私无畏,甘于奉献。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
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
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
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
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
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
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9.【答案】【小题 1】A
【小题 2】C
【小题 3】C
【解析】(1)“质疑”和“置疑”都有提出疑问的意思,但是”置疑“多用于否定句中,语
境是肯定句,应选“质疑”;“不绝于耳”是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不绝如缕”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是声音在耳边不断,应选“不绝于耳”。“一马当先”是作战时
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根据语境带
动“万马奔腾”,应选“一马当先”。“融合”是将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汇”是
融合汇聚。语境是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地合成一体,应选“融合”。故选 A。
(2)括号处填写的句子是中西医的区别,应根据中西医的特点填写,中医和西医两者,“整
体”和“坚盾”对应,“局部”和“利矛”对应,中医更关注整体,整体是“病的人”,是
更关注人,而西医关注的是局部,局部是“人的病”,是更关注病。故选 C。
(3)原句语病是语序不当,首先一二两个分句不合逻辑。根据逻辑顺序,应先“把发展中医
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体系”,排除 AB 两项,然后注
意最后一个分句的语序,“这块”应修饰“古老的瑰宝”,而不是修饰“中医药”,排除 D
项。故选 C。
答案:
(1)A
(2)C
(3)C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
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
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
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
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
- 18 -
的感情色彩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
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
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 D 级。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
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
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语序不当,应了解
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
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
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
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
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
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
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
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
一致性。
10.【答案】①根据“正月中旬”可知,该诗说的是元宵节。
②根据“无烟火”“子推”可知,该诗说的是寒食节。
③根据“纸灰飞”可知,该诗说的是清明节。
④根据“艾符”“蒲酒”可知,该诗说的是端午节。
⑤根据“牵牛织女星”可知,该诗说的是七夕节。
⑥根据“茱萸”可知,该诗说的是重阳节。
故答案为:①元宵节②寒食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七夕节⑥重阳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 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
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
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相关文档
- 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2021-06-0611页
- 【语文】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第十中2021-06-0613页
-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毕2021-06-064页
-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2021-06-068页
- 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2021-06-0628页
- 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语文9月统2021-06-0636页
-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616页
- 山东省枣庄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021-06-068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2021-06-069页
-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中学20192021-06-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