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升练十三
一、文言文阅读
(2020·陕西省渭南市中学高考考前提分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太史晁无咎见
之曰:“此国士也。”以女妻焉。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
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
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
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
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
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
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浚①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秩
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桧死,
除户部郎中。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丁母
忧,归葬,哀毁。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符直兼之矣。”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
州。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
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干道
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疏上,
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年七十有六
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节)
【注】 ①浚:指张浚,南宋大臣,主张抗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
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B.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
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C.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
/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D.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
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解析】 宜采用排除法。“有以稙荐”意思是有人推荐了李稙,于是他就被替补为“迪
功郎”,这是一个职位,所以“郎”字后要停顿,从而排除了 A、D 项。 “使督四百艘”和
“押犒师银百万”及“粮百万石”是对称结构,主语都是“朝廷”,意思是委派他督管四百
艘船,负责押运犒劳军队的百万银两和百万石粮食,所以“粮”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 B 项。
“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表示招募的人数,“自……入……”是一个介词结构,意思是从哪里
到哪里,所以“自”之前要断开,排除 B、D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称“京
畿”。
B.服阕,即守孝期满、服丧结束;“阕”即“终止”“停止”,故把守孝期满称 “服
阕”。
C.漕运,旧时指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路解送的运输方式,主要为供应京城或
作军需。
D.致仕,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致仕”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意
思相同。
【解析】 D 项, “致仕”是将禄位交还国家,指辞官或退休;而 “致天下之士”中
的“致”是“招纳、招致”的意思,两者显然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稙聪明好学。多次被乡里推荐,太史晁无咎称赞他是国中极其优秀的人才并将女
儿嫁给他。
B.李稙于国有功。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率众历经艰难,最终顺利完成向子諲交托
的转运任务。
C.李稙有军事才华。修战舰,习水战,平定孔、马二盗;上书陈防江十策,都直指事
理不说空话。
D.李稙受皇帝信任。高宗为康王时,即留他在幕府;高宗即位后第一次见他,即称他
为“故人”。
【解析】 B 项, “靖康初他正担任迪功郎”错,原文是“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
说明李稙当时还不是“迪功郎”,是临时替补。选项将“未然”当作了“已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译文:不久凭借奉议郎的身份担任潭州知州(或管理潭州),李稙打开仓库发放粮食,赈
济贫困的百姓,专门把安抚百姓作为当务之急。
(2)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译文:当时秦桧主持朝政,凡是帅府旧僚一律都被辞退罢免官职,张浚也离开朝廷,李
稙在家闲居不去朝廷中做官。
【解析】 (1) 寻:不久。以:凭借。知:主持、掌管。发廪:打开粮仓。振:通“赈”,
赈济。贫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困的百姓。以抚摩为急:把安抚当作紧急的事。(2)时:
时值。当国:主管、把控着朝廷。屏黜:被辞退或罢免。去国:离开了京都。杜门:关门,
此处引申为“赋闲在家”。仕:做官。
【参考译文】
李稙字符直,是泗州临淮人。年少时聪明好学,被乡里推举过两次。李稙叔父李中行是
苏轼门客,太史晁无咎因此见到过李稙,并称赞李稙说:“这个李稙是国内第一流的优秀人
才啊。”晁无咎把女儿嫁给了李稙。靖康初年,宋高宗以康王身份开大元帅幕府。湖南向子
諲负责转运京畿,当时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叛军,道路不通,考察了一圈,手下人没有可以
派遣去押运粮草的。有人把李稙推荐给他。李稙于是替补为迪功郎,向子諲让他督运四百艘
船押送劳军的百万两银子和百万石粮食。李稙招募忠义勇士二万多人,从淮河到徐州,经过
数十次战斗,终于按照计划将银两和粮食送达目的地。当时高宗赵构驻军钜野,听说东南边
一个毫无官职的人率军队运粮食银两到来,全军士气大涨十倍,高宗先对李稙进行慰问。高
宗召见李稙,李稙应对思维缜密而敏捷,高宗非常高兴,亲自赐给他饭食,并把他留在自己
的大元帅府。高宗即位后,李稙不久凭借奉议郎的身份担任潭州知州,李稙打开仓库发放粮
食,赈济贫困的百姓,专门把安抚百姓作为当务之急。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道李稙很有才
华,推荐李稙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盗马友、孔彦舟作乱,还没有平定,李稙请求打造战
舰,操演水战,把部队分成左右两支,大败孔彦舟的伏兵,斩杀了马友,平定了马、孔二人
之乱。张浚将李稙破贼的功劳上报朝廷,李稙转任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任期满,升为尚
书户部员外郎。当时秦桧主持朝政,凡是帅府旧僚一律都被辞退罢免官职,张浚也离开朝廷,
李稙在家闲居不去朝廷中做官。秦桧死后,李稙任户部郎中。李稙这时才去觐见皇帝,高宗
皇帝说:“李稙你是我的老朋友啊。”正准备提拔重用李稙,李稙以母亲年龄大为理由推辞,
被任命为桂阳军长官。母亲过世,李稙运母亲灵柩归葬,伤心得不得了。刘锜给他写信说:
“忠臣孝子,您做到了两全。”守孝期满,参政钱端礼推荐李稙为琼州长官。面辞皇帝时,
皇帝十分感慨地说:“你年龄也大了,琼州远在海外。”改任李稙为徽州知州。过了一年,
金国人撕毁盟约,朝廷将大兴军旅,认为李稙在漕运方面有才略,任命他为直敷文阁、京西
河北路计度转运使。李稙筹划有方,朝廷议事都倚重他。干道二年,李稙直宝文阁,主管行
宫留守司事。李稙上奏防江十策,都直接了当地讨论事情该如何做,没有不切实际的话。防
江十策上奏朝廷后,皇帝非常赞赏李稙的话,以太府卿的职位召李稙到京城,李稙却有病未
能成行,于是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的身份退休。七十六岁时卒,谥号忠襄。
二、名句名篇默写
5.(2020· 湖南省高三年级三月线上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__唯昭
质其犹未亏__”。
(2)韩愈《师说》中,作者把“__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
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风霜高洁__,__水落而石出者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
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湖北省高三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谢青松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
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
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
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
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
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
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
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
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
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
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
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
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
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
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
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
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
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
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
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
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
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
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
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
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
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
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选自《光明日报》11 版 2019 年 12 月 7 号)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治世,道家重修身,佛家重
修心。
B.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
C.王阳明告诫弟子说,思虑过去未来事徒劳无益,所以要放下心来,安住当下。
D.佛教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解析】 B 项主观臆断。C 项曲解原意,“放心”并非放下心来,乃放纵己心。D 项
无中生有。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当下”
的精神品格。
B.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
这一重要维度。
C.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
安住当下。
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告诫我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
中,不能堕入新的蒙昧。
【解析】 A 项“逐层递进地分析”有误,应该是并列结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儒家的“曾点之志”,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任意逍遥,内心
没有纠葛,显然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B.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
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C.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不能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不能食不
甘味、辗转难眠,以免饱受焦虑忧郁的困扰。
D.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
灵魂,他们无疑是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解析】 D 项, 幽居汴京的李煜不是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相关文档
-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02论述类文本阅2021-06-0721页
-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2021-06-0710页
-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66练2021-06-07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论述类文本阅2021-06-078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2021-06-0711页
-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2021-06-0710页
- 2018届一轮复习名句默写训练(全国)(242021-06-07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2021-06-0714页
- 2018届一轮复习名句默写教案(全国)(一2021-06-076页
- 2021版新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102021-06-07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