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50 KB
  • 2021-06-07 发布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之一。张择端以长卷的形式,将繁杂的景物纳 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八百多个人物以及房屋楼宇、树木等无不 ▲ 。然而,( ▲ )。 在传世的宋代文史资料中,既无只字提到张择端,也无画作的其他记载。《清明上河图》现世 后,各种仿作 ▲ 。现今在世界各地所藏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就多达 30 余种。直到 1950 年,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发现有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 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等 ▲ 、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绘声绘色 方兴未艾 详实 B. 栩栩如生 方兴未艾 详尽 C. 栩栩如生 层出不穷 详实 D. 绘声绘色 层出不穷 详尽 2.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记载有关 B. 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记载有关 C. 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少有关 D.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少有关 【答案】1. C 2.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 处描写画卷中的人物、树木等,应该用“栩栩如生”。“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一时 不会终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此处说《清明上河图》现世后,各种 仿作不断出现,应选“层出不穷”。“详实” 详细而确实;“详尽” 指详细全面,没有遗 漏。此处修饰“资料”,应选“详实”。 - 2 -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BC 两项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应该用“关于”;A 项中“这跟史料记载有关”中的“记载” 表意不明,从括号后面句子的内容看,史料对《清明上河图》的记载很“少”。所以补写最 恰当的一项是 D。 故选 D。 3.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王国维的年谱材料,时间已打乱。根据年谱中的干支先后 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国学大师王国维 1911 年~1915 年大事纪要: 1911 年,辛亥,校《梦溪笔谈》、《容斋随笔》。 ①191X 年,甲寅,撰《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并作序。 ②191X 年,壬子,撰《古剧脚色考》。 ③191X 年,癸丑,撰《宋元戏曲考》。 ④191X 年,乙卯,撰《古礼器略说》,译《教育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先后顺序,即:(天干)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 亥。根据首句中的“辛亥”提示,往下四个的天干顺序依次应为壬、癸、甲、乙,地支顺序 依次应为子、丑、寅、卯。 故选 D。 - 3 -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腹有诗书气自华。 B. 博读罔思空作劳。 C. 书读百遍义自见。 D. 书卷多情似故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给漫画拟题并分析启示,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 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 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 中获取。 这是林徽因给女儿画的漫画,林徽因鼓励女儿读书,但不要让袋鼠成为自身的写照。根据漫 画中的题字“鼓励你读书的嬷嬷(妈妈)很不希望这个可敬的袋鼠成了你将来的写照”可知, 这是一幅讽喻性的漫画,讽喻袋鼠只是广博读书却没有思考,最后也没效果。故 B 项最为吻 合。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贞庵传 李东阳 贞庵姜公,名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也。少为县学生,博览强记,尤精《尚书》学。 举景泰庚午乡贡,登天顺甲申进士,擢行人司左司副。以官政自律,与僚属胥劝戒,一时奉 使争检饰尚廉节,被简为御史者相继。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 以是多之。 九载秩满,以母老图便养,迁南京刑部郎中。谳鞫明恕,遇亲属交讼,必委曲开导,务 - 4 - 全其恩。若挟势挠法者,则不少贷.。尝有疑狱,历数司不能直,立为判决。尚书周庄懿公以 “公平清慎”书上考,擢知漳州。值岁歉,海盗蜂起。乃发廪赈乏,招贼党数十人。其弗率 者,简.练勇壮,授以方略,擒其魁,余党悉散,民赖以不扰。又筑堤捍潮,浚塘置仓,以备 旱溢,禁佛斋,作义冢,立乡约。以高东溪之名节,陈北溪之道学,皆建祠祀之。治行为诸 郡首。成化甲辰,入觐归,母益老,遂乞终养。漳民恳请不赴,则相与建生祠,勒惠政、去 思二碑。弘治辛亥,知府阙,耆老数辈请之朝,庚申又请焉,皆不果。 贞庵家居几二十年。睦处宗族,母丧礼葬,葬兄嫂皆尽制。以无子立兄子某为后,其自 处益严甚。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尝于先垄东 自作寿藏,名曰“敦艮”,封树深密,时与宾友载酒肴游乐其中,识者又称其达云。 贞庵素负.赏识,不轻许可。其试于礼部也,与刘公时雍及予讲学京邸,相知厚。及同举 进士,与方石谢公交亦然。今予承乏内阁,时雍为右都御史总两广军务,方石为礼部右侍郎 掌国监事,而贞庵独执德抱艺,敛而弗耀,人事之不齐乃尔,然其所自守亦耿耿不可磨灭。 二公谓古有生为友作传者,以贞庵属予,故采其事行之大著于篇。 张御史稷巡闽,还报官吏贤否,籍谓贞庵有“盗化民安”语。予见而问曰:“化亦易言 哉?”张曰:“漳人有某某者家为盗,姜守抚谕.之,遂感化不复作。”如化盗事,予于贞庵 尚不能知,况他人哉!及贞庵退处久而不易其节,大夫经其邑里者未始不重之,谓其尚可用。 而贞庵亦老矣,虽荐且不出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不少贷. 贷:宽恕 B. 简.练勇壮 简:挑选 C. 贞庵素负.赏识 负:依仗 D. 姜守抚谕.之 谕:告示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姜贞庵年少时勤奋好学,为官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下属官吏在他勉励警戒下约束装饰崇 尚廉洁,相继被选拔担任御史。 B. 姜贞庵擅长判决案件,遇到亲属之间相互诉讼,一定委婉开导他们,有不能得到公正判决 的疑难案件,他立刻加以判决。 C. 姜贞庵在漳州任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百姓造福,政绩在各郡中是最好的。他因母亲年老 离职,百姓建生祠刻碑纪念他。 - 5 - D. 姜贞庵坚守品德和准则,做事内敛而不张扬,保持节操,内心明亮,与作者感情深厚。作 者在他的嘱咐下,为他写下这篇传。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司正阙,众属贞庵,贞庵荐行人林雍而处其下,人以是多之。 (2)未尝轻入城府,视官事若相浼乎其身。齿德并积,屹然为乡邦之望。 8. 作者为什么认为姜贞庵可惜?请根据最后一段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5. C 6. D 7. (1)恰逢官署长官空缺,众人属意(或译:归心于)姜贞庵,姜贞庵却推荐行人林雍(担 任),自己职位处于他下面,人们因为这个称赞他。 (2)(姜贞庵离职后)未曾轻易进入官府,于他自身,他看待做官就好像玷污自己一样。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品德的提升,姜贞庵如山峰高耸被乡邻景仰。 8. 姜贞庵的政绩不被人熟知;姜贞庵有节操、才能,却已年老不愿做官。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 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 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C 项,“负:依仗”错误,“负”在这里是承受、蒙受的意思。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作者在他的嘱咐下,为他写下这篇传”错误,应是刘、谢二公嘱咐作者为姜贞庵写传 的。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 6 -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会,恰逢;阙,空缺;属,属意、归心于;多,称赞。 (2)城府,官府;视,看待;浼,玷污;望,景仰。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和 范围,然后回归文本,结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依据“如化盗事,予于贞庵尚不能知,况他人哉!”可概括为:姜贞庵的政绩不被人熟知。 依据“及贞庵退处久而不易其节,大夫经其邑里者未始不重之,谓其尚可用。而贞庵亦老矣, 虽荐且不出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可概括为:姜贞庵有节操、才能,却已年老不愿做官。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 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 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 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 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姜贞庵,名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年少时为秀才,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尤其精 通《尚书》。考中景泰庚午乡贡、天顺甲申进士,提拔为行人司左司副。为官时严格要求自己, 劝勉警戒下属官吏,一时间,奉命出使的争相约束装饰,崇尚清廉的节操,相继被选拔担任 御史。恰逢官署长官空缺,众人属意姜贞庵,姜贞庵却推荐行人林雍(担任),自己职位处于 他下面,人们因为这个称赞他。 九年任职期满,母亲年老,为了便于赡养,升任南京刑部郎中。审讯明察宽大,遇到亲 属之间相互诉讼,一定委婉开导他们,致力于保全他们的亲属恩情。如果有依仗势力,扰乱 - 7 - 法律的人,则丝毫不宽恕。曾经有疑难案件,经历多个官署都不能审清,他立刻加以判决。 尚书周庄懿公以“公平清慎”为由,将其列入官员考核的上等。姜贞庵被提拔为漳州知州。 恰逢年成歉收,海盗蜂拥而起。于是打开粮仓,赈济贫乏的百姓,招降几个叛贼同伙,其中 不是头领的,挑选训练其中勇猛强壮的士卒,教给他们方法与谋略,捉拿叛贼首领,其余同 党全部遣散,百姓生活得以不被扰乱。又修筑堤坝,防治海潮,疏通水塘设置粮仓,防备旱 涝灾害,禁佛斋,建立埋葬无主尸骨的坟墓,建立乡约,因为高东溪有名节,陈北溪的有道 学(成就),所以都为他们建立祠堂祭祀。为政的成绩是各郡之首。成化甲辰年间,入朝觐见 皇帝,(这时)母亲更加年老,于是请求辞官归家以奉养母亲。漳州百姓恳请其留任,姜贞庵 没有赴任,百姓们于是一起为他建立生祠,雕刻了惠政、去思二碑。弘治辛亥年间,知府空 缺,几批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请姜贞庵入朝,庚申年间又请他,都没有成功。 姜贞庵在家居住将近二十年,与宗族和睦相处,母亲去世,以礼安葬,安葬兄嫂,都完 全按照礼制。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所以立兄子某为后代,从此他对待自己更加严格谨慎。(姜 贞庵离职后)未曾轻易进入官府,于他自身,他看待做官就好像玷污自己一样。随着年龄的 增长和品德的提升,姜贞庵如山峰高耸被乡邻景仰。曾经在祖先坟墓的东侧自建墓圹,命名 为“敦艮”,周围种植茂密的树木,时常与宾客好友带着美酒佳肴在这里游玩,有见识的人 又称他见识高远。 姜贞庵向来蒙受赏识,不轻易做出允诺。他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与刘时雍及我在京都 的邸舍讲学,感情深厚,等到我们一同考中进士,与谢方石相交往,也像这样(感情深厚)。 如今我暂任内阁,刘时雍担任右都御史总两广军务,谢方石担任礼部右侍郎掌国监事,只有 姜贞庵坚守品德和准则,做事内敛而不张扬,像这样不为官,然而他所坚守的(信念)也是 耿耿于怀,不可磨灭。刘、谢二公说,古时有为活着的人作传的,于是把为姜贞庵作传的事 托付给我,因此,我选取了他的一些主要事迹写成了文章。 御史张稷巡视闽地,回朝上报官吏的贤能与否,对姜贞庵写了“盗化民安”的话。我看 见后问:“教化也是随便说的吗?”张稷说:“漳人有某某者家为盗,姜太守告示他,于是 受到感化,不再为盗。”像这样教化盗贼的事,我尚且不知道,更何况是其他人呢!等到姜 贞庵归隐已久,但仍不改节操,大夫经过贞庵的乡里未尝不看重他,认为他还可以重用。但 是贞庵老了,即使被举荐也不出任。难道不可惜吗,难道不可惜吗!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 8 - 冯延巳①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②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①冯延巳(903--960),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两次被罢相。②不道:不 知不觉。 9. 请简要赏析“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句的表达效果。 10. 有人认为这首词借思妇抒发了个人情感,旨意深远,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9. ①运用比喻,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女子内心愁苦的纷乱;②虚 写在梦中寻找不得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情意缠绵的执着和不能与思念男子相见 的哀怨之情。 10. 这首词表面写女子对游荡在外的男子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实际以思 妇自喻表达了被罢相后仕途失意的孤独凄苦之情以及思念君王、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之情,写 得含蓄蕴藉,旨意深远。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 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 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问燕燕无语,这令她多么惆怅,多么悲痛,心中那 春愁顿时如柳絮一般,凌乱无序。这里词人以柳絮喻愁,将无形之愁具体化,极写其纷乱。 “悠悠梦里无寻处”,既然他不归,她又那般惦念着他,那么便到梦里将他寻觅吧,但梦却 那般悠长,令她茫然而不得寻觅。这最后两句虚写在梦中寻找不得的情景,写得千回百转, 情意缠绵,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与痴情。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这首词从字面看,是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 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 - 9 - 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作为一首优秀的闺情词,由于抒情的深刻与典型,往往容易唤起 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因而这首词中所抒发的“忠厚缠绵”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广泛的人生 体验。根据注释提示,冯延巳两次罢相,因此可以把女子思念的男子理解成“君王”,而女 子就是被罢相后仕途失意的孤独凄苦的作者自己,那么此词就可以理解为以思妇自喻表达了 被罢相后仕途失意的孤独凄苦之情以及思念君王、希望重新得到重用之情,写得含蓄蕴藉, 旨意深远。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适百里者,宿舂粮。(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8)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答案】 (1). ⑴腹犹果然 (2). ⑵日月忽其不淹兮 (3). ⑶黄发垂髫 (4). ⑷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⑸山肴野蔌 (6). ⑹佛狸祠下 (7). ⑺闻义不能徙 (8). ⑻寄意寒星荃不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髫”“栈”“钩”“蔌”“徙”“荃” 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月清风正高 张洪贵 父子俩在留山顶上放羊。正值初秋,万物萧条。儿子十三四岁的样子,蔫巴巴地抱着鞭 子跟在羊群后面,突然眼前一亮:在一块岩石后面发现了一个洞口,洞口四周的泥土光溜溜 - 10 - 的。 儿子喊来父亲,说:“不会是狼窝吧?” 父亲趴在洞口闻了闻,说:“是獾。是一头老獾,它白天肯定在洞里,这下子咱爷俩走 运了。你知道吗,獾全身都是宝,獾油是一味名贵的药,可治烧伤、烫伤。” 儿子兴奋极了,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父亲吩咐他,你赶紧回家带上镐和锨,再把网和笼子拿来。 儿子像阵风一样跑下山去。 回到家,门上还挂着那把大铁锁。他有些失望,沮丧地一腚蹲在了门口的碌碡上,他想: 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娘是父亲花钱从外地买回来的媳妇。他七岁那年,娘在一个冬日, 给他爷俩蒸下了一锅馒头,突然就走了,带走了父亲所有的积蓄。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从脖子上拎出钥匙,抓过铁锁,插进锁孔,“吧嗒”一声, 锁开了。然后快速地找齐了工具,又一溜小跑地回到了山上。 父亲把手电绑在头上,父子俩沿着洞穴匍匐掘进。洞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直行, 一会儿弯曲。有些地方扁平了身子也无法进入,这就需把洞四周凿宽。而且不时岔出另一处 洞穴。父亲知道,这是狡猾的獾为了迷惑敌人,故意挖出的假洞。但你不敢确保哪是真洞穴, 所以两条都要挖。这样就费了不少力气,挖着挖着,往往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眼看大半天的 工夫过去,洞外堆起像小山一样高的鲜土。儿子说:“爹,咱歇会吧,我实在累得爬不动了。” 父亲说:“应该离獾的窝不会太远了。我这会儿闻着气味越来越浓了,再加把劲。”儿子擦 把汗,仿佛看到一只又老又大的獾趴在眼前,立马又来了力气。 眼看日落西山,羊群吃饱了趴在不远处“咩咩”叫着要归圈。儿子爬进洞里说:“天要 黑了,算了吧,回家吧。”父亲想想说:“也好,但我有办法让獾逃不出去,你把带来的笼 子堵在洞口,用网盖严了,然后压上大石头,保准它跑不了。” 第二天,他们带足了水和干粮,早早地来到了洞前。可钻进去不远,一堆新土堵住了洞 口。原来,獾连夜开挖,把窝前移了十多米。这就给掘进又增加了困难,父子俩费了不少劲, 才重新挖到了原来的地方。父亲说:“咱晚上不能走了,不能给它喘息的机会,它窝里有备 好的食物,要不,永远别想逮到它。”儿子点点头,说:“狡猾的狐狸永远斗不过猎人。” 父子俩挖了一天,傍晚把羊群赶回圈里,晚上继续回到山上挖。獾也开始往前掘进,不 时把新鲜的土抛到跟前,有几次父亲都照到了獾的身影,他表情夸张地模仿给儿子看,儿子 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洞外堆起的山包越来越大,父子俩歇息了几次,吃了点 干粮,终于在月亮偏西的时候,那只又老又大的獾眼看走投无路,恋恋不舍地离开洞穴,一 - 11 - 头钻进了他们布置好的笼子里。 父亲满意地把笼子口拴好,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准备下山时,儿子突然支 起耳朵,说:“爹,我好像听见洞里还有声音。獾喜欢群居,应该不止一只。”父亲照了照 獾四只饱满的乳房,说:“算了,就是再有也不挖了,太累了,咱赶紧回家吧,明天还要赶 羊群上山呢。” 父子俩就着月光背着笼子回到家,洗了把脸,躺下。父亲很快鼾声如雷。儿子却怎么也 睡不着,他明明听见洞里还有声音,可父亲为啥放弃了这大好的时机?他越想越睡不着,干 脆爬起来穿好衣服,抓起手电筒又上了山。 风清月正高。 他一口气赶到洞口,一下子惊呆了:在手电筒暗黄色的灯柱里,四只刚睁开眼睛的小獾 仔可怜巴巴地蜷缩在洞口,正发出哀怨的叫声。儿子像被闪电击中了一般,全身战栗了一下。 他蹲下身,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毛茸茸的小脑袋。小獾仔纷纷伸出舌头,贪恋地舔着他的 手指。儿子突然像受了委屈,眼泪“哗啦”一下子流出来,立马转身往山下跑去。 回到家,他小心地推开门,生怕惊动了父亲,轻轻地把獾笼子背上肩,往山上走去。 父亲听见声音,悄悄睁开眼睛,眼里已满是泪水……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儿子发现獾洞的兴奋以及对抓獾的卖力,与后文深夜探望小獾好像被闪电击中 了一般的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 B. 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主线是父子捕获獾的过程,副线是儿子因思念母亲、怜爱小獾放老 獾回洞,主副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 C. 小说通过对小獾“刚睁开眼睛”“蜷缩”“哀怨”等外貌和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小 獾仔失去母亲的痛苦,也表现儿子看到小獾的吃惊和同情。 D. 父亲是个捕猎高手,能通过气味就判断洞里有獾,并将其成功捕获,但他又是个利欲熏心 的人,他明知洞里有小獾却不顾獾仔死活抓走了老獾。 13. 小说插叙儿子对娘回忆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14. 小说以“月清风正高”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①插叙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的情节,不仅照应上文“门上还挂着 那把大铁锁”,还衬托了儿子失望、沮丧的心情,表现了儿子对母亲思念;②补充交代了娘 是父亲花钱买来的以及娘走时带走所有的积蓄,写出家庭的窘迫和生活的艰难,使下文写父 - 12 - 子捕獾的欣喜显得自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思想;③插叙儿子自小失去母亲,为下文 写儿子不忍心小獾仔失去母亲、放老獾回去的行动作铺垫,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4. ①“月清风正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儿子在“月清风正高”的深夜探访小獾,并 放老獾归洞,推动了故事情节进入高潮;②月清风正高,渲染了宁静、安谧的气氛,烘托了 儿子美好的心灵,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清”“正”表达了作者对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美 好品德的赞美,呼唤人们有尊重生命的淳朴“清正”之风,深化文章主旨。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他又是个利欲熏心的人”理解错误,父亲抓獾是因为家庭困难,他留下小獾以及最后 他也没有阻止儿子送獾回去,独自落泪,表明父亲也是个敬畏生命的人。选项表述不当。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理解。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 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 叙的向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插叙的作用一般包括以下几点:插入的内容对 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把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使文章结构紧 凑。 这段插叙交代了很多信息,与文中很多情节互相照应。比如“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照应了文中儿子回家取工具时“回到家,门上还挂着那把大铁锁”,更通过儿子的感受和动 作神态“他有些失望,沮丧地一腚蹲在了门口的碌碡上”表现出儿子失望、沮丧的心情,表 现了儿子对母亲思念。插叙部分“娘是父亲花钱从外地买回来的媳妇。他七岁那年,娘在一 个冬日,给他爷俩蒸下了一锅馒头,突然就走了,带走了父亲所有的积蓄”,补充交代了娘 是父亲花钱买来的以及娘走时带走所有的积蓄,可以想见这个家庭是多么窘迫,生活是多么 艰难,这就照应了父子俩捕捉獾时的心态和执着:“儿子兴奋极了,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少有 的笑容”“儿子擦把汗,仿佛看到一只又老又大的獾趴在眼前,立马又来了力气”“父子俩 挖了一天,傍晚把羊群赶回圈里,晚上继续回到山上挖”。插叙儿子自小失去母亲,读者就 - 13 - 能够理解下文儿子的感受和做法,“他一口气赶到洞口,一下子惊呆了:在手电筒暗黄色的 灯柱里,四只刚睁开眼睛的小獾仔可怜巴巴地蜷缩在洞口,正发出哀怨的叫声。儿子像被闪 电击中了一般,全身战栗了一下。他蹲下身,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毛茸茸的小脑袋”“儿 子突然像受了委屈,眼泪‘哗啦’一下子流出来,立马转身往山下跑去”“回到家,他小心 地推开门,生怕惊动了父亲,轻轻地把獾笼子背上肩,往山上走去”。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 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 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以从情 节、环境、人物、主题、读者等角度分析鉴赏。 题目“月清风正高”是父子俩捕獾的环境,而小说结尾,“风清月正高。他一口气赶到洞口, 一下子惊呆了:在手电筒暗黄色的灯柱里,四只刚睁开眼睛的小獾仔可怜巴巴地蜷缩在洞口, 正发出哀怨的叫声……回到家,他小心地推开门,生怕惊动了父亲,轻轻地把獾笼子背上肩, 往山上走去”,儿子也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把两人辛苦捕获的老獾放回山上的,这正是小说的 高潮部分。 “月清风正高”,“清”写出了月色的清明美好,题目渲染了宁静、安谧的气氛;而小说中 的儿子,能够通过自己失去母亲的痛苦感受,对小獾产生共情,即使家庭如此困难,父子俩 那么辛苦才得到这只獾,宁可失去这次用老獾换钱的机会,也要将老獾放回,让小獾得到母 爱,题目烘托了儿子美好的心灵,丰富了人物形象。 题目当中“清”“正”的含义与主题有关,儿子疼爱小獾,不忍心让它们失去母亲而死亡, 表达了作者对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美好品德的赞美,呼唤人们有尊重生命的淳朴“清正” 之风,深化文章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度历史:整体史研究新尝试 倪凯 ①进入 21 世纪以来,“深度历史”成为整体史书写的新范式,它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引入生物学、人类学以及遗传学等知识,以探寻人类身体和人类文化的进步。 ②微观史、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性别史等新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小见大”。然而 在实践中,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关注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刨根问底,却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 - 14 - 史学碎片化。历史时间的碎片化是一种认识的碎片化,例如纪元、时代、时期、时段、朝代 等,历史学家会根据需要,在绝对时间之外建构出便于理解的相对历史时期,当然这也跟不 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时间)的认知范围有关。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斯迈尔指出,对于 过去的研究来说,历史时间的碎片化产生于高度随机性的历史趋势。19 世纪 60 年代的时间革 命扩大了人类历史的时间范围,短时序列将(人类生活的)世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历史。 深度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将史前时代纳入史学研究的 范畴,史学研究的时间上限被追溯到 600 万至 800 万年前,当时人类祖先刚从类人猿的祖先 中分化出来。 ③历史的碎片化还表现在研究历史的学科的多元化,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学、考古 学以及区域研究等都涉及对人类过去的研究;这些研究有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这导致了历 史研究的分散化。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斯迈尔指出,考古学家、生物进化学家以及古 人类学家的许多分析方法事实上适用于古代与近代社会的研究。在 19 世纪以来的人类学中, 血缘关系与语言的研究连接了短时序与长时序。新的领域,例如基因学,允许分析者在更为 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研究,遵循基因传递的脉络,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的放射性碳元素的测定方法,使得绝对时间(太阳历时间)和相对年代(例 如白垩纪、旧石器时代)的测定变得日益精确可靠,这为深度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 时序保障。 ④深度历史吸收了思辨历史学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叙事结构,也吸收了后现代史学 注重语言分析的叙事理论。深度历史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人类的活动逐渐摆脱自然的适应性过 程,这一过程的发展趋势是螺旋式的上升。身体是连接人类祖先的活的媒介,血缘关系、交 流、扩展、食物以及谱系这些概念在价值取向和应用上总是历史的,可以用它们建构与过去 的联系,更确切地说,它们经历了整个人类历史。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学自觉,不仅探 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知识的产生, 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这些隐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理解既推动 变化又限制变化的连接力度。 ⑤深度历史会不会成为今后历史研究的趋势,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强调历史的不确定性, 而忽视历史中存在共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也是不妥帖的。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强调一种共生 关系,新与旧、整体与碎片总是相对的,如果史学研究缺少发展的眼光,就问题而研究问题, 管窥蠡测,缺少整体的视角,历史学很可能会陷入自娱自乐的困境。史学研究的突破需要实 践与理论的双重突破,碎片最终还是要作用到具体问题,为历史的整体服务。强调共性而否 - 15 - 定个性,或者强调个性而否定共性,都是危险的,将二者综合到一种新的整体的叙事结构中, 未尝不是历史书写的一种新路径。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度历史”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整体史书写的新范式,它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 入多门学科知识,来探寻人类身体和人类文化的进步。 B. 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由于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追究某个具体问题,力求“以小见大”,殊 不知此种研究方法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史学碎片化。 C. 历史研究引入基因学后,分析者可以根据基因传递的脉络,在更为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 研究,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 D. “深度历史”重在通过语言研究,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帮助人们更好 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以及推动变化的连接力度。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围绕“深度历史”和“历史碎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突出“深度 历史”可以 弥补过去历史学研究的不足。 B. 文章通过 19 世纪 60 年代将人类生活的世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例子,论证了高度随机 性的历史趋势易使历史时间碎片化。 C. 本文②③两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从而论证了“深度历 史”在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D. 文末作者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地论证了“深度历史”和“历史碎片化”的各自存在问 题,强调历史研究需两者结合。 17.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深度历史”研究的意义。 【答案】15. D 16. C 17. ①“深度历史”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 制;②“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能够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为历史 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时序保障;③“深度研究”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 和变化的连接力度;④“深度历史”可以使历史研究中共性和个性互补,为历史书写提供一 种新的路径。 【解析】 【15 题详解】 - 1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深度历史’重在通过语言研究……”表述不当。原文是“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 学自觉,不仅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 用与知识的产生,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可见语言研究只是“深度历史”的一个方 面,选项的“重在”表述不当。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错。原文是“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史学研究者过于关注 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刨根问底,却忽视了整体意义,导致史学碎片化”“这些研究有自己独立 的话语系统,这导致了历史研究的分散化”,可见作者并没有否定碎片化历史研究的价值, 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 问题。 结合“19 世纪 60 年代的时间革命扩大了人类历史的时间范围,短时序列将(人类生活的)世 界想象为大约 6000 年的历史。深度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 将史前时代纳入史学研究的范畴,史学研究的时间上限被追溯到 600 万至 800 万年前,当时 人类祖先刚从类人猿的祖先中分化出来”可概括出“‘深度历史’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突破 了传统史学依靠文本资料书写历史的短时序限制”; 结合“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允许分析者在更为宏阔的时空范围内开展研究,遵循基 因传递的脉络,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的人群联系起来……这为深度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 可靠的时序保障”,可概括出“‘深度历史’主张跨学科研究,能够将生活着的人类与祖先 的人群联系起来,为历史的时间突破提供了可靠的时序保障”; - 17 - 结合“深度历史有着很强的语言学自觉,不仅探索过去与现在的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探索 语言、身体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知识的产生,还自觉地阐释文本中的隐喻。这些隐喻能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理解既推动变化又限制变化的连接力度”,可概括出 “‘深度历史’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时间的广远和变化的连接力度”; 结合“强调共性而否定个性,或者强调个性而否定共性,都是危险的,将二者综合到一种新 的整体的叙事结构中,未尝不是历史书写的一种新路径”,可概括出“‘深度历史’可以使 历史研究中共性和个性互补,为历史书写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 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 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80.8%, 较 2017 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76.2%,较 2017 年上升了 3.2 个百分点。从 中不难发现,2018 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 槛提供了机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 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 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摘编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光明日报》) 材料二: “4 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 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 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就像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一 样,悲观地看,好像是文化的流失或遗失,但简化的背后是信息的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 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陈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对做知识公众号的陈磊来说,阅读的动机起初异常简单粗暴——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 西。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 - 18 - 度,以便让读者在 5 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但他警告说:“5 分钟 读完一篇介绍经济形势的文章,你得到的是一种非常虚假的满足感,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 在 5 或者 10 分钟之内完成。” (摘编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阅读,我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 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阅读学习、文化娱乐,一方面却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 于是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 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在以“快”为常态的 当下,每个人对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极短时间里,鸡汤式短文、吸引眼球的资讯、书或影 视剧的梗概都被迅速扫进眼底。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 却发现一无所获,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没有一点营养。那 些海量资讯,在短时间冲击眼球后,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 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如果说经典阅 读是吃大餐并消化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或仅用几片维生素代替正 餐,省事舒坦却对自身成长百害无益。 (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河北日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 生活。 B. 快阅读是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时代产物,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 知识。 C. 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极短时间里,阅读鸡汤式短文或吸引眼球的资讯,从而得到了知识和 信息。 D. 碎片化阅读省事,但是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 集中。 19.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数字阅读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增长 的态势。 B. 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 - 19 - 续增加。 C. 知识公众号具有信息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的特点,但是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靠这种知识 公众号。 D. 短视频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类节目迎合了人们少花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文化娱乐 的愿望。 20.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B 20. ①《光明日报》主要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情况;②《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强 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③《河北日报》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 项,“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 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 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 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 项,“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 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2018 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 头”“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提升了……极大丰富 - 20 - 了……”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态势及作用; 依据“4 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 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 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 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 5 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 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可知,材料二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 依据“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 花,但收获寥寥”“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 所获……没有一点营养……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 惯……”可知,材料三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八、作文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社会犹如一条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需各显其能,各尽其责,船才能劈风斩浪,到达 既定的港湾。 【答案】例文: 你我皆是掌舵人 社会是一条船,既定港湾是我们的目标,在驶向港湾的过程中,有疾风骤雨、激流险滩, 你我皆在船上,你我皆是掌舵人。 社会这条船上,载着我们每个人,只有每个人都各尽己责,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船只平 稳航行。历史上,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掌舵人。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代 中国一路跋山涉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 做好掌舵人,需要我们有比铁还硬的精神。 2019 年 9 月 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 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程开甲等国家荣誉称号。 这是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这是在共和国史册上深深镌刻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他们 是优秀的掌舵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21 -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老英雄孟泰、铁人王进喜、劳动模范史来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时评选的“双百”人物,近日评选表彰的“最美奋斗者”,以及这此年涌 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 向前的历史潮流,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构筑成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优秀的掌 舵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终究会在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 神面前变成坦途。人民共和国始终无愧于“人民”的称号,是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共和 国的历史,是人民用坚实的臂膀托举起共和国的荣光,是人民用掌舵人的责任推动中国这艘 巨轮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港湾。 新时代,无数掌舵人用责任和担当奏响着爱国、奋斗、奉献的昂扬旋律。无数乡村教师 坚守三尺讲台,用知识点亮孩子的梦想;无数工人和农民兄弟姐妹起早贪黑、挥洒汗水,擦 亮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荣光;无数快递小哥奔走在烈日下、风雨中,缔造了“世界第一快 递大国”的奇迹。新愚公李保国 35 年扎根太行,为荒山披上绿衣、为农民拔掉穷根;守岛英 雄王继才 32 年坚守孤岛,甘把生命献国防;种子使者钟扬 16 年踏遍西藏,采集 4000 万颗种 子充实“种子方舟”……爱我的国,为我的家,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掌舵人。 社会犹如一条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需各显其能,各尽其责,船才能劈风斩浪,到达 既定的港湾。让我们以优秀掌舵人为榜样,各司其职、各尽己责,同心同德,驾驶者“中华 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 【解析】 【详解】这是一则比喻性材料作文题,社会是本体,船是喻体;后面的风浪是喻体,既定的 港湾是喻体,劈风斩浪是喻体,到达港湾也是喻体;“风浪”即困难、艰难险阻,“劈风斩 浪”即与艰难险阻作斗争、克服困难,“既定的港湾”即既定的目标,“到达既定的港湾” 即 实现早先定下的目标。 整则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主要围绕个人的表现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强调社会整 体前进与社会中每个个体努力的正向关系。即“社会需要每个人各显其能,才能克服困难, 得到发展进步,实现既定的目标”,每个人都要各尽其才,守土有责,方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要实践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风浪,需要每 个人的付出才能战胜。 参考立意: 1.做社会大船的掌舵人; - 22 -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搏击风浪,你我皆是掌舵人; 4.同心合力,才能抵达既定港湾。 参考素材: 1. 做自己人生的船长,你将带领你的船驶向成功的彼岸。没错,能带领你的船驶向彼岸的人 只能是你。你要对自己充满自信,要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去编织自己的梦想。不要因 他人的一些话而轻言刚起你的梦想。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人给你的善意忠告。一个好的船长不 仅需要好的控船技术,同时他还需要船手们的通力合作来协助他。 2. 有人问王泽山,1996 年时你就已经 61 岁了,两次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似乎可以功成 身退了,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王泽山说,国家交给你的事,你就要做好,这就是使 命。火炸药不仅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工作必须做好,否则没脸见人。经 过 20 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再度攻克世界性科研难题,在 81 岁那年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一 等奖的领奖台,成就了一段传奇。荣誉等身,王泽山却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除了能做火炸 药研究,别的都不擅长”,一天不搞科研,一天不思考,一天不工作,就感觉好像失去了生 活的重心。“以身相许”火炸药,使命和热爱是他最大的动力。 3.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 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 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 人和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这样的人往往是把 责任看作强加给他的负担,看作个人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4. 叔本华有言:“把分内之职做到极致者已然伟大。”每个人的能量有差异,然而时代的进 步正离不开点点滴滴能量如百川汇海般汇聚,因此,无论身处何职,面对何种职位,都应铭 记:尽一己之责,守好脚下三寸之土。 5. 尽一己之责,须有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完美的自我勉励与要求。做好分内之事,将平凡小事 做好便不平凡,然而,这做好于不同人又有着不同定义,极致完美当是每个人的自我追求。 军事测绘员张民历经几十载走遍全国大江南北,真实创作现实版中国千里江山图。为一己之 责,祖国千山万水都与他谋面,他踏遍河山历经数载将分内之职做到极致。尽己之责,守好 方寸,当有如此自我勉励与要求。 参考结构:题目“你我皆是掌舵人”。开头用到材料中的比喻,并亮出观点:你我皆在船上, - 23 - 你我皆是掌舵人。主体部分,先列举优秀掌舵人,如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 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叶培建、程开甲;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老英雄孟泰、铁人 王进喜、劳动模范史来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指出,做好掌舵人,需要我们有比铁还硬 的精神,他们是优秀的掌舵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列举当代平凡掌舵人,教师、工人、 农民、快递小哥等,进一步阐述,爱我的国,为我的家,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掌舵人。 最后再引材料,发出号召,让我们以优秀掌舵人为榜样,各司其职、各尽己责,同心同德, 驾驶者“中华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 南通市 2020 届高三适应性练习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 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 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 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删节) 22. 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3. 孟东野,即孟郊,与贾岛在诗风上有“ ▲ ”之称。 24. 韩愈对孟东野表达了哪几层意思?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22.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 氏矣。 23. 郊寒岛瘦 24. ①对孟东野诗才的赞赏;②对孟东野怀才不遇的慨叹。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 24 - 句子大意是: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 有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 “其存而在下者”,意思是“其后还活着的人”,“者”字通常用在上半句的末尾,其后断 开;“孟郊东野”是句子主语,“始以其诗鸣”是谓语部分,句子意思完整,后面断开;“其” 指“作品”,是句子的主语,“高出魏晋”是谓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不懈而及于古”, 主语“他们”承前省略,这是句子的谓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 【23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主要识记名家的字、号、时代、作品等; 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 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 含义作答。 孟郊与贾岛在诗风上有“郊寒岛瘦”之称。“郊”是指孟郊,“岛”是指贾岛,二人以苦吟 著称。“郊寒岛瘦”由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风而来,后人用“寒”和“瘦”来形容两位 诗人的诗风,孟郊、贾岛的诗风清奇悲凄、幽峭枯寂,讲究苦吟推敲,锤炼字句,往往让人 觉得寒瘦窘迫。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 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 问题。 由题目“送孟东野序”可知,这是作者送别孟郊的文章。此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 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 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 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 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 感慨。由此可见,韩愈对孟东野表达了两层意思:①对孟东野诗才的赞赏;②对孟东野怀才 不遇的慨叹。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 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 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 - 25 - 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 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 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参考译文: 唐朝建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 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有 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 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 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 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 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像有想不开的 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疙瘩。 二、名著阅读题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吕布在白门楼被缢前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希望刘备记住 当初被袁绍攻打时自己帮他解围的情义,替自己向曹操求情。 B. 《边城》中天保与傩送赛歌向翠翠求婚,爷爷误以为那个优美的歌声是大佬唱的,就去恭 维他,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误会也是构成人物悲剧的一个因素。 C. 《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旗人”,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该 亡”;松二爷在民国“挨了饿”,对“大清国”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 《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特地给哈姆雷特准备了一杯毒酒,以便哈姆雷特比剑胜利时喝 下去,不料王后误饮而死,这更让哈姆雷特认识到克劳狄斯的阴谋。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是个守财奴,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 来向我交账!”同时他又是基督徒,所以他又相信“幸福只在天上”。 【答案】A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 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②仔细体 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 性格特征。 - 26 - A 项,“袁绍攻打”错,应是袁术攻打刘备; E 项,“他又相信‘幸福只在天上’”错,“幸福只在天上”是葛朗台太太的遗言。 故选 AE。 简答题。 26.《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写了十首怀 古诗,薛宝钗与林黛玉对后两首诗的评价产生了争议。两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反映了各自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薛宝钗认为后两首史鉴无据,林黛玉认为写诗不一定要有史实依据。(或答:争 议的焦点是写怀古诗是否要有史据。(2)薛宝钗拘泥陈规,思想保守;林黛玉善于变通,敢 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约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常见题目类型:简单记忆型 情节概括 型 结合表达型 简评推荐型。复习重点:① 识记作者(含国籍)及作品风格或主题。②仔细体 会作者的意图,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③品味小说的精彩片断,结合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 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是:宝琴将自己素日所作的十首怀古诗拿出来……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 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柔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 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 咱们?”由此可以看出,薛宝钗认为后两首史鉴无据,林黛玉认为写诗不一定要有史实依据, 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写怀古诗是否要有史据。通过这件事,读者可以看出两人性格的差异, 薛宝钗拘泥陈规,思想保守;林黛玉善于变通,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约束。 27.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 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请以《药》“刑场”一节为例,分析其中看客形象异 同点? 【答案】①相同点:都愚昧麻木;②不同点:华老栓因给儿子买药被动成了看客,这类看客 胆小怕事,不愿反抗;一大群人去看热闹,甚至喝彩,主动成为看客,这类看客有着嗜血的 渴望,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已然成了杀人者的“帮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 - 27 - 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 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 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 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要求分析《药》“刑场”中看客形象异同点。首先找出刑场上“看客”的不同分类,一 类是以华老栓为代表的看客,一类是普通的看客。先分析华老栓这类看客。 华老栓是为了给儿子华小栓买人血馒头才到刑场来的,他是被动地成为看客的;“老栓正在 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 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喂!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从关于华老栓的描写来看, 他胆小,不敢到近前去看杀人,不敢接人血馒头,这类看客胆小怕事,不愿反抗。 而另一类看客却是主动成为看客的,“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 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 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类人纯粹是来看热闹的,他们把看杀人当做乐趣,甚至喝 彩,说明他们精神无聊、麻木,有着嗜血的渴望,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已然成了杀人者的“帮 凶”。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愚昧麻木。不同点是:一类被动,胆小怕事,不愿反抗;一类主动,嗜 血、成为“帮凶”。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中华悠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记录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中华老字号不仅拥有世 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今 天这样一个突出高质量发展、强调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时代,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走出 国门,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赢得口碑、创造价值,打造经得起考验的世界品牌,也 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影响力。实现这些美好愿 景,老字号修炼好内功尤显重要。 - 28 - 应看到,传承的本质,其实是“承传”。老字号传承人要把原来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 基因、人文情怀承过来、传下去,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也要看到,没有创新,就谈不 上传承。在传的过程中,要通过与现代技术融合、与互联网拥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 冲浪,使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然而,现实中老字号发展中还遇到很大的梗阻,不少老字号普遍缺乏资金、理念陈旧、 知名度下降,有的至今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有的缺乏创新发展的内在动机和能力。是振奋翅膀飞翔还是戴着镣铐跳舞......,关键就在于能否 打开思路、放手改革,通过自我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近年来,从高铁走出去到核电出海, 除了企业自身技术过硬,国家推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老字号提供更多有形之手的托举服 务,老字号企业一定会不负众望。 (节选自《老字号如何成为“国家名片”》,有删改) 28. 理解文中“戴着镣铐跳舞”含意。 29. 中华“老字号”的存在有怎样的意义? 30. 老字号如何才能成为“国家名片”?请简要分析。 【答案】28. 指中华老字号在企业发展、壮大时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 29. ①传承了中华悠久商业文明;②留存了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文化价值。 30. ①要传承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②要与现代科技融合,顺应时代发展, 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③要能打开思路,自我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④国家也应给予老 字号政策扶持。 【解析】 【2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的含意及修辞,结 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戴着镣铐跳舞”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关键是理解“镣铐”的含意。“镣 铐”本意是人们手或脚戴着的刑具,常比喻束缚人或物的东西。结合“然而,现实中老字号 发展中还遇到很大的梗阻,不少老字号普遍缺乏资金、理念陈旧、知名度下降,有的至今未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有的缺乏创新发展的内在 动机和能力。是振奋翅膀飞翔还是戴着镣铐跳舞”可知,“戴着镣铐跳舞”在这里就是指中 华老字号在企业发展、壮大时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 - 29 - 【2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 依据“作为中华悠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记录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中华老字号不仅拥有 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可 概括为:①传承了中华悠久商业文明;②留存了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3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范围和 方向,然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依据“老字号传承人要把原来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承过来、传下去,这是 历史赋予的使命”可概括为:要传承优秀的产品技艺、文化基因、人文情怀; 依据“同时也要看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传承,在传的过程中,要通过与现代技术融合、 与互联网拥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冲浪,使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可概括为:要与现代 科技融合,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依据“是振奋翅膀飞翔还是戴着镣铐跳舞,关键就在于能否打开思路、放手改革,通过自我 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可概括为:要能打开思路,自我革新,闯出一条腾飞之路; 依据“除了企业自身技术过硬,国家推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老字号提供更多有形之手的 托举服务,老字号企业一定会不负众望”可概括为:国家也应给予老字号政策扶持。 【点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 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 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