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教案5 人教版必修4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短文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西方随笔富于理性的特点,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味中国传统随笔 ‎1.教师导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些让我们或悲或喜、或怨或乐的事,尤其到了同学们爱思考,爱思想的年龄,这些事难免会引发我们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或浅或深的思考,但不知大家会不会乐于“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呢?(出示投影:“意之所之,随即记录”随笔简介:在我国,最早给随笔下定义的是南宋人洪迈。他所谓的“意之所之,随即记录”,“纵意而谈,涉笔成趣”准确地概括出了随笔的主要特点。洪迈在《容斋随笔》的卷首中说:“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囚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随笔这一充满智性、自由、质朴的文体承载与传递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当我们捧读这些优秀的作品时,会给我们以人生的感悟与启迪。‎ ‎2.回味中国传统随笔:‎ ‎(1)教师出示《湖心亭看雪》,学生自由品读。‎ ‎(2)教师提出问题:张岱“随即记录”这篇短文“意”在哪里呢?他是如何表“意”的?‎ 这篇随笔(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白描手法,简练笔墨,勾勒了大雪后西湖美景。其意不在雪景,却在情致,排遣孤闷,一洗俗气。张岱不矫情,不做作,不勉强,率性而为,纵情山水,以此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思考,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品质,遗世独立的个性趋向。‎ 4‎ 同样是对生命、生活的体验感悟,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这三位西方作家又是如何来诠释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文三篇》,读一读,谈一谈。(出示《短文三篇》)‎ 二、品读课文  感悟西方随笔特点 ‎1.学生选出最有感悟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 ‎2.学生找出每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语句,谈谈理解。‎ 教师明确:‎ ‎《热爱生命》‎ ‎“生之本质在于死。”“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作者将“人”比作“苇草”,形象地指出人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这是就肉体、物质一面而言的)。接着作者转折一笔在“苇草”这个喻体前加了“能思想”的修饰语,强调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从而指出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滩中。”‎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是个容量很大的题目,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举重若轻地以开列“信条”的方式来大题小做,见微知著。这些“信条”不仅适用于幼儿园,而且适用于家庭、社会;不仅适用于孩提时代,也适用于成年时期;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在幼儿园里就学过的最基本的规则。作者诚恳地呼吁人们都来积极主动地实践这些充满人性光芒的忠告。‎ 4‎ ‎3.学生讨论分析这些语句如何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 ‎(出示重要语句)板书:‎ 板书:                     辨证 ‎“度日”:死 对比 生:热爱 ‎               “苇草”:弱 对比 强:思想 ‎                           比喻     ‎ ‎               “信条”:小 引用 大:践行 ‎                           理性 教师总结:这些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的语句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当我们懂得了死与生的关系时,我们会更加热爱生命;当我们知晓了人如苇草一般脆弱,但有了思想我们变得高贵而强大时,我们看到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明白度过一生靠的居然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信条时,我们不禁感慨看似简单的信条中包含了多少永恒!这些都是由作者运用辨证统一的思想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点,从而在我们寻常所见中敏锐地捕捉到并加以挖掘出的!‎ ‎4.师生共同朗读重要语句,再次感受西方随笔的理性。‎ 三、拓展延伸  理性演绎“湖心亭看雪”‎ ‎1.对比中西方随笔特点,借鉴西方随笔的理性思维。‎ 学生对比《短文三篇》与《湖心亭看雪》,比较中西方随笔的不同。‎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明确:(出示投影)‎ 中国传统随笔大多篇幅短小,抒写自由,一般借景、借事抒情议论,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西方作家的个性张扬外露,因而随笔更敢于坦露作者的内心,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个性,相比较中国传统随笔,他们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思辨、哲理,主要功能是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2.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以《湖心亭看雪》为题材,写一篇小短文。‎ 教师引导: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感性,如果我们能学习并试着运用西方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否可以更丰富我们的阅读和表达呢?(出示投影:理性演绎“湖心亭看雪”)‎ 例:         “粟米”:渺小 对比 伟大 ‎               比喻 ‎             《人是一粒痴情的粟米》‎ 4‎ ‎             “痴”:寂寥 对比 美丽 ‎  《美丽常在寂寥中》‎ 四、课堂总结  阅读更多经典随笔 ‎1.学生小结课堂学习的收获。‎ 蒙田《随笔集》和《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师总结:思想是人类意识的沉潜与澄滤,她以穿越时空的魅力,承传、延续、酝酿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今天的文明与进步,是人类历史无数思想者智慧与成果的结晶。‎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