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1课时文言断句课堂训练含解析1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 11 课时文言断句 (说明:文言断句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5 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 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 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 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 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 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 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 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 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 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 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 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 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 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 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3)把第 1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 分)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 分) (4)第 1 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 括。(5 分)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 8 处)(4 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 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2.(2015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 《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 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 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 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 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 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 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 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 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 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 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 分)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 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 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 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 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3.(2015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 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 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 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 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 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 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 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 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 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 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 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 而见劳苦之明也。”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问其目. 目:条目 C.军皆定 次.,次序 D.白刃始合. 合:交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 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 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 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 的军事智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 分)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 分) 4.(2014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 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 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 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 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 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 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 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 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 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 《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 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 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 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 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 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 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 分)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 分) 参考答案 1(1)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 项的“渝”在这里是“改变”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文言实词的四选一客观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 语境,考查其是否与上下文意思吻合。题中,将 A.C.D 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都能通顺 理解原文;但若把 B 项的“违背”之意代入原文,仅看此句似乎可以,但结合上文“丹青 吾见其久而渝矣”一句中的“渝”分析,就立即知道其错误了。 (2)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题中,B 项两句中的的“乎”都作介词,表示处所,相当 于“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辨析文言虚词的试题,可将语法分析和句子大意结合起来。所谓语法分 析,即根据该文言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分析其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比如题中,A 项的“以” 在前句中,前后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故知其为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短语;在后句中,前 是副词,后有动词“出”,联系句意,可知其作介词,相当于“用、凭借”。照此分析, 可知 C 项的“于”,虽都作介词,但在前句中相当于“比”;在后句中相当于“向”。D 项的“而”虽都作连词,但在前句表顺承,在后句表转折。 (3)①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 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渊那样的那类人,也会成为和颜渊一类的人。 ②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 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文从字顺,合乎语境。特别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所谓评 卷时的采分点。第(1)句中要注意“患、骥、颜”的翻译,还要注意全句的顺承意思。第 (2)句中要注意“累、匪、济”等字的翻译和全句大意的准确理解。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第(1)句中,“患”是“担心、忧虑”之意;“骥”即良马;“颜”是人名,即 孔子的弟子颜渊(这是个难点,可根据“颜之徒”揣测出“颜”是人名,然后再联想到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子弟子颜渊)。第(2)句中的“累”是“积累”之意;“匪”同“非”(这里也要注意识 别通假字);“济”是“成功、到达”之意。 (4)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态度:为 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方法:坚持去做,不断 努力,积少成多。 【解析】回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在文中筛选 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干中“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确定它们在文 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再筛选归纳。在文本中,答题区间应确定为:自“溥乃作诰以奖训 之,曰”之后起,到“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结束。其中,“而令名宣流,雅誉日 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等语主要讲目 标;“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 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等语主要讲态度;“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 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等语主要讲方法。 (5)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 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先读懂文段大意。此段文字之前有“楚有贤臣屈原”一句,可作 理解意思的提示。此题还可以课文《报任安书》中的内容为参考,并注意其中的文章名和 地名。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此题文字虽来自课外,但好在对其中所讲人物屈原并不陌生,而且,学过的课文 《报任安书》中也有类似语句,比如各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语,可为“楚有 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断句。至于剩下部分,可先找出其中动词,再根据 其主语,特别是宾语或补语的情况断句。 【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 研读古代典籍。被郡中推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不久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 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 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 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 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 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 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 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 勉励训诫他们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 的事,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 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 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觉得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 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 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染料,布和染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 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 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 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又 说锲而舍之, 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 名流传,有新的称誉,朋友敬而乐之,朝中大夫敬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 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 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 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 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当然不能成功。学 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 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 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 2(1)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根据主要的虚词,对象 的变化和事件的变化进行断句,有时可以考虑句式特征,“会周师定淮南(对象变化)所 住白土村(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地居疆场(并列)数见军旅(陈述对象变化)护儿常慨 然有立功名之志(时间变化)及开皇初(人物变化)宇文忻等镇广陵(事件变化)平陈之 役(人物变化)护儿有功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断句的题目,课标卷已经第二次出现,应该会坚持,总体上句子较 长,比去年的难度有所提高,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注 意一些经常用在句首和句尾的虚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看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的 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味 着事件的变化。 (2)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 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应为“嫡 长子继承制”。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 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 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3)C 【解析】此题 C 项强拉因果,错误在于“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因果 关系不存在,通过前文“后怒解”表明皇帝不在生气,所以“以致”前后的因果关系不存 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 赏析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 又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 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辨析,注意选项表述的重点和文章 的细微差别,区分“事件”表述错误。 (4)(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 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 呢? 【解析】翻译题重点注意直译,解释清楚文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和重点的句式。题中,第 (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 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 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今年的翻译题目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文意的理解,句式上没有设置障碍,这也是 课标二卷的特征,平时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课标卷二卷的翻译句子较短,较难的句式少, 所以答题时注意直译,严格落实重点词义的意思,这是评卷是的赋分点,抓住这些也就得 到了分数。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非常慈 爱和顺。来护儿自幼卓荦不俗,刚开始读《诗》,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为 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雄 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 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 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 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 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 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 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610), 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令 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 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 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 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得相 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 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在来护儿早晨 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 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 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来护儿就被杀害了。来护 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对财物名利很清廉,不修治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 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来护儿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 严明,所以士兵们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3(1)C 【解析】题中,将 A.B.D 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都能与上下文吻合,唯有 C 项解释有误, 在这里,“次”不是“(定)次序”之意,而是住宿之意;全句意思说:一直要等到部队 都住下安定下来了,将领才能在住处睡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需 要注意的是,此题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因为题中所要解释的实词,都具有多种意义;若只 是就句论句,很容易做错。因此必须代入原文语境,结合上下文仔细考察。 (2)A 【解析】A 项的“则”都作副词,都相当于“就”。B 项的“为”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给、 替”;后者相当于“被”。C 项的“之”,虽都作助词,但前者是定语的标志,后者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D 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才”,后者相当于“就”。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需要既注意该虚词在句中所处 的位置(主要指该虚词前后的词性),又注意结合全句大意进行分析。比如,A 项的“则” 字,两句中都作其后动词的状语,意思都相当于“就”。B 项的“谋”虽然在两句中的位 置相似,但表意不同。C 项中的“之”,在第一句中连接定语和中心词,在第二句中虽也 是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但定语却在中心词的后边。D 项中的“乃”,第一句中,“炊者皆 熟”是“将乃就食”的条件,“乃”相当于“才”;在而第二句中,“乃”字用在“夜驰” 之前作状语,相当于“就”。 (3)C 【解析】解答断句题,应先明白句子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分析。此句讲的是大将在接收命令后 的做法,可根据其中动词断句。动词“受”的宾语“命”后应断句;“令太史卜”是兼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句,其后应断句;动词“斋”的补语“三日”后应断句;动词“之”的补语“太庙”后应 断句;动词“钻”的补语“灵龟”后应断句;动词“卜”的补语“吉日”后应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解答断句题的关键在弄清句子大意。因此解答前务必先通读一遍,明白其大致意 思,然后在其中寻找带标志性的词语,或者依靠寻找动词,确定该动词的主语宾语或补语, 同时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一般来说,或补语后要断句,有时,动词的结果 如果已完成,该动词之后也可断句。 (4)B 【解析】B 项错误在于,同文本“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 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 言之命于臣。君不许陈,臣不敢将。’”的意思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要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对各选项表述作仔细审读, 努力核对是否有错误。一般来说,尤其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无时空错位、张冠李戴、臆断 有无、无中生有等错误。本文是议论文,特别要注意对原文的理解有误错误。 (5)①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关键词:社稷、一、不臣、应,全句大意) ②士兵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 愿尽死力相报效。(关键词:好死、乐伤、为、审,省略句) 【解析】第(1)句中,“社稷”即江山、国家;“一”作形容词,全部,完全;“不臣”是“不 遵守臣属职分”之意;“应”应翻译为“回应、讨伐”。第(2)句中,“好死”即喜欢送 死;“乐伤”即愿意受伤;“为”作动词,做、当、担任;“审”是了解、知道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 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 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题中第(1)句,“社 稷”“不臣”是古代专用词,今天已不常用。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 太公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国家安危全 靠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望将军率军征讨。’ “主将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钴龟甲,择吉日,授给斧 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太庙门,面向北站着。国君亲自拿着钺 的头部,把钺柄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又亲自拿 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见敌虚 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 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主将接受任命后,再拜并回答说:‘据我所知,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 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 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你允许我 照上面的话去做!你不允许,我就不敢担任主将。’国君允许了他,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 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就能使有知谋 的人都为他策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 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 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 武王说:“好啊!”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 样呢?”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 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 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 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 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同士卒同寒 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 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 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 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 4(1)A 【解析】文言实词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汉字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所以必须通过语境来理解 实词的含义。还可以通过字形、句子结构、语法结构等方法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比如本题 中“所多”是个所字结构,所以“多”应活用为动词。 再结合上文“逮风月清晖,或暮而 尚留,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欧阳君对这个地方很是留恋,所以“多”应 为“喜欢”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C 【解析】文言虚词也是高考的必考点,解答文言虚词题一是告记,记住常见虚词的用法。二是 靠分析,分析句子的内部关系,判断虚词的用法。A.副词,就/连词,表转折。B.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C.介词,表对象。D.介词,在/连词,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B 【解析】文言文文意理解题一般不是很难,但要求考生细心,命题者往往会在一些很细小的地 方设置陷阱。如调换时间、人物、事件,再有无中生有、主观臆测断等。本题 B 项, “乡 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4)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於京师矣/时人谓 常公能识真 【解析】文言断句,一要正确翻译句子,能正确翻译一般就能正确断句。二要诵读,语感形成 了自然而然能正确断句。三要结合一些常见的句首和句末词。本题先要正确翻译本句,还 可借助“矣”“且”等词来辅助断句。本句的译文为:你又是那么谦虚谨慎,行动从不逾 越礼节。常公对你的了解,又一天天地加深了。你的声名逐渐传播到江淮一带,将要传到 京师了。当时的人说常公确实能识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 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文言翻译都是踩点计分,而命题者设置的点一般是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等,所以平时要养成这踩点的习惯。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 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本题要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有(1)此……也:判断句。若:你。奈何:固定结构,为什么。 (2) 嗜:喜欢。诱进:引导。寒素: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 10 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 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 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 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 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 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 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 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 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 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 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 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 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 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 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 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 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 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 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 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