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 年石嘴山市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阐释了孔子最理想的政治目标
和最美好的社会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运命共同体不断彰显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
涵,以“公平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为价值追求,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公”
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谋求“大同世界”,实现了对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
涵的高度升华与创新发展。
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儒家“天下为公”的基本内涵,可以发现,二者一脉相承,具有
观念上的相通性,价值上的相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勇担责任,为世
界各国人民谋幸福,可谓“天下为公”思想的承继。
“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基础。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不
同的宗教信仰等差异,但不论怎样,各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准则和共同的价值追
求。一方面,“为公”建立在对人的生存价值充分尊重和全面保护基础之上,以施行“仁政”
保障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孟子言:“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由此可见,儒家实行
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政策,要保护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人类命
运共同体尊重和保护人权,以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另一方面,从价值
- 2 -
层面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发扬。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恒愿望,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维护并争取世界和平,有和平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进步。人类命运共同
体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追求,与“天下为公”思想所追求的人类和
平在价值层面相互贯通。以推进“大道之行”的“天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
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全球治理观与天下为公思想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相一致。
“天下为公”思想在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追求共同发展,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
公正”为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相待、互商互量,以取得互信为目
的;在安全上要求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摒弃博弈思维和冷战思维,和平相处;在经济上谋
求开放包容、包容互惠,实现合作共赢;在生态上尊崇自然、绿色发展。从全球治理出发,
营造一个共赢共荣、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公平公正”是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不可少
的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世界各国要着眼全人类的长远利益,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努力做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创造一个合作共赢、公平
正义、共同发展的未来。
(肖珍《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相融相通》2018 年 9 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彰显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内涵,并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作为“公”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所以能够实现“大同世界”。
B. 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勇担责任,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和儒家“天下
为公”思想的内涵是一致的。
C. 虽然当今世界各国的差异越来越大,但不论怎样,各国之间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准则
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D. 孟子对鳏、寡、孤、独者的关心,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重民爱民的政策,与人类命运共
同体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经典切入,引出了“天下为公”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对二者的关系进
行了阐释。
B. 第三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C. 第四段从政治、安全、经济、生态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这
与“公平公正”的目标是一致的。
- 3 -
D. 全文紧扣“天下为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采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层层
递进,逻辑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天下为公”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天下为
公”思想的高度升华与创新发展。
B. “天下为公”要求世界各国摒弃各自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追求大同世界。
C. 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包含着对“公平公正”的渴求,要求人们不要将眼前的私利置于社会之
上。
D. 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追求共同发展,是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不可少的机制约束
力和道德规范力。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项,“所以能够实现‘大同世界’”错误,原文信息是“人类运命共同体不断彰显儒家‘天
下为公’思想内涵,以‘公平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为价值追求,将世界各国人民的
共同利益作为‘公’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谋求‘大同世界’”,可见选项表
述绝对。
B 项,“内涵是一致的”错误。原文信息是“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儒家‘天下为公’的基本
内涵,可以发现,二者一脉相承,具有观念上的相通性,价值上的相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
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勇担责任,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可谓‘天下为公’思想的承继”,
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C 项,“差异越来越大”错误。原文信息是“‘为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基础。当
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国家利益、
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差异,但不论怎样,各国之间存在共
同的利益、共同的准则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有差异并非越来越大,表
述绝对,夸大其词。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 4 -
D 项,“采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错误,文中有同类的比较,指出差异性,但并非 “对
比”论证,而是类比。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 项,“要求世界各国摒弃各自的利益”错误。原文信息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
努力做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可见没有要求“摒弃各自利益”,只是“兼顾他国利益”,
还说摒弃博弈思维和冷战思维,和平相处。
C 项,“要求人们不要将眼前的私利置于社会之上”文中无据,原文说“世界各国要着眼全人
类的长远利益,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努力做到求同
存异,聚同化异”,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文中强调的是“兼顾”。
D 项,“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追求共同发展,是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不可少的机制
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错误,原文信息有“天下为公”思想在政治上讲求选贤举能,经济上
追求共同发展,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为目标。”“‘公平公正’是推动建设国际
新秩序必不可少的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可见选项杂糅信息偷换主语,“推动建
设……”的主语是“公平公正”,而“政治上讲求……,经济上追求……的主语是‘天下为
公思想’”。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与全国 9 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
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
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
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
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
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
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
- 5 -
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
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
代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
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过度
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明,观众需要娱
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
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
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接受、易于感知、易于亲近。
(摘编自《<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人民日报》2017 年 12 月
27 日)
材料二:
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
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
“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离去。他是《国
家宝藏》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既爱听文物
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
陪孩子一起看。”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
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不仅自己爱看《国家宝藏》,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
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
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的最后,梁家三代故宫人接力
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
存下来”。
(摘编自《评: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中国教育网,2018 年 1 月 9 日)
材料三: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
- 6 -
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 12 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
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 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
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
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
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
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
济的一次间接激励。
《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
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
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
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
众意识”,要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
(摘编自《<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中国新闻网,2017 年 12 月 26 日)
4.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一肯定了央视与全国 9 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具有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是目前大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 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同时还契合
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 像《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 虽然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都持续热播,
获得成功,但我们在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方面,仍然不能止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
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B. 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
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C. 《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
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国家宝藏》能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提供有说服力的启示,主要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受众
- 7 -
意识”,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
6. 结合三则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
【答案】4. B 5. D
6. ①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
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感知、亲近。②历史节目的制作
要坚持真实又轻松好看,寓教于乐。③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文物、历史与公
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要有“受众意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项,“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分析错
误,以偏概全。由原文材料一第 3 段“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
的创新表达,”可知强调成功的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就在于”。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 项,“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分析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历
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可知,是想说明“这样
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
B 项,“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分析错误,“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
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只能体现新闻的客观性,没有体现“时效性”。
C 项,“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的不是《国
家宝藏》,张冠李戴。由材料三“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
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
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
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可知,应该是“博物馆经济”。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 8 -
由材料一“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关键
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
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接受、易于感知、易于亲近”,可知要
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
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感知、亲近。由材料二“‘历史节
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
的初中历史教师说”,可知历史节目的制作要坚持真实又轻松好看,寓教于乐。由材料三“《国
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
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
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
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
识’”,可知要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
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要有“受众意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
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
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
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
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 夜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
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 9 -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
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
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
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
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
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
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
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序。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
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
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象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
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
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
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梭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
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象
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
子 ,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
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 10 -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
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
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
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
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
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
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
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
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
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
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只要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
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
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 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
- 11 -
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 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
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8. 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9. 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
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
好生活的向往。②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升起”与
上文的“希望”相照应,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9. (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
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
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
显人物个性。(3)通过细节描写或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
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 项,“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分析错误,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
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划线句子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
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这是环境描写,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兴奋喜悦的心情,而“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他
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二处划线句子出现在结尾,从“升起一片浓重的烟雾”可以看出煤窑点火成功。“火”不
仅仅代表了点火的成功,也预示着创业的成功。与开头“浪潮席卷黄土高原”“信心”相照
应,令人回味,创业之后怎么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9 题详解】
- 12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塑造手法的能力。
本题主要从正面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以及典型社会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答题时要结合
具体分析。比如正面描写:“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
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体现了队长对群众的关心。比如人物衬托:
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
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用父亲的不参与以及妻子对钱的用途的安排衬托少安的积极进取,有
眼光。比如环境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使人物置身于改革的大背景
中,从而塑造人物个性;末尾点火的描写,烘托人物要大展宏图的进取精神等。结合“在这
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
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
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
鹊……”分析,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美好生
活的向往。
【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
暗示社会环境。②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
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③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
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
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⑤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
环境的细致揣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
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芝龙尝娶日本妇,是生森,入南安学
为诸生。
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会将吏盟,仍用唐王隆武..号,自称“招讨
大将军”。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
(顺治)十六年五月,成功率(甘)辉、(余)新等整军复出,次崇明,(张)煌言来会,
- 13 -
取瓜州,攻镇江,使煌言前驱,溯江上。提督管效忠师赴援,战未合,成功将周全斌以所部
陷阵。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
成功入镇江,将以违令斩全斌,继而释之,使守焉;进攻江宁,煌言次芜湖,诸府县多
与通款,腾书成功,谓宜收旁郡县,以陆师急攻南京。成功狃屡胜,方谒明太祖陵,会将吏
置酒。崇明总兵梁化凤赴援,江宁总管喀喀木等合满、汉兵出战,袭破新军,诸军皆奔溃,
遂大败。成功收余众犹数万,引还。煌言自间道走免。
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
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
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
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
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
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
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
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
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郑)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
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
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咬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
B. 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
C. 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
D. 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隆武,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自取,
汉武帝首创年号。
B. “卒”在古代含义丰富,既可指“兵”,如“士卒”,也有“完毕、终于”的意思,还特
指士之死亡,后也用于死亡的通称。
C. 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 14 -
D. 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明代始设,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初为临时差
遣。至清朝则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郑成功谋划起兵,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便亲自去南澳招兵;他将将士召集起来,沿
用隆武年号,自称为“招讨大将军”。
B. 郑成功从镇江进攻,一路获胜,于是麻痹大意,因拜祭太祖陵寝,以致贻误战机,被梁化
凤、喀喀木等合围击败。
C. 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
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
D.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后郑锦自封平
国公,将士抗命,最终,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桂王进入缅甸,支援断绝了,形势一天天地窘迫。于是就规划谋取台湾。
(2)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众将
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此时天降大雨,敌人骑兵陷入泥沼之中,郑成功的士兵光着脚来回冲杀,
行动迅速,管效忠的部队战败了。
句中,“大雨”是战斗时候天气的变化,对下面的作战产生重大影响,应与下文断开,排除
BD 两项;“效忠师”指管效忠的部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B 两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B 项,“还特指士之死亡”表述错误,对“死亡”称呼的区别,《礼记·曲礼下》中有记载:
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 15 -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B 项,“郑成功从镇江进攻”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成功入镇江”,指郑成功的队伍攻入镇
江。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声援”,支援;“日蹙”,一天一天地窘迫,日渐
窘迫、困窘;“规取”,规划夺取。(2)“讹言”,流言、假话;“值”,遇到,碰上;“执”:
捉拿;“拥”,拥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的父亲郑芝龙,明朝末年入海,跟从颜思齐
做海盗,思齐死,他率领颜思齐的部下。崇祯年,通过巡抚熊文灿请求投降,授予游击将军
的职位。因剿灭海盗刘香、李魁奇、攻打荷兰军有功,多次升职直至总兵。郑芝龙有三个弟
弟:芝虎、鸿逵、芝豹。芝龙曾迎娶日本妇女,这就生下郑森,进入南安学为诸生。
郑成功谋划起兵,但军队人少,到澳门南部招募士兵,得到几千人,会盟将士,仍旧用
唐王隆武的年号,自称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年少时就有文武韬略,超出众位父兄中,近远都
瞩目于他。
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率领甘辉、余新等地的军队再次出兵,驻扎在崇明,张煌言前
来与他会合。他们夺取了瓜州,攻下了镇江。郑成功派张煌言为前驱,逆江而上。提督管效
忠的部队赶来支援,战争没有进行一会儿,郑成功率领周全斌的部队攻入敌军内部。此时天
降大雨,敌人骑兵陷入泥沼之中,郑成功的士兵光着脚来回冲杀,行动迅速,管效忠的部队
战败了。
郑成功攻入镇江,准备以违抗命令的罪名杀周全斌,后来又释放了他,派他守卫镇江。
- 16 -
郑成功进攻江宁,张煌言驻扎在芜湖,各地的府县纷纷送来钱款以资助煌言的部队。张煌言
立即写信给郑成功,说此时应收复周边的郡县,再派陆军快速进攻南京。郑成功所到之处,
皆大获全胜。正当郑成功拜谒明太祖陵,安排将士置办酒席的时候,崇明总兵梁化凤赶来支
援,江宁总管喀喀木等集合满汉军队出战,袭击攻破新军,遇此突然袭击,其他部队都奔跑
溃败,于是整个军队大败。事后,郑成功收编剩余的士兵数万人,他们带回军中。战斗中,
张煌言乘乱从小路逃走,郑成功没有找到他。
郑成功自江南战败而归,深知进入内地发展不容易,桂王进入缅甸,支援断绝,并且当
时形势日渐困窘。于是谋划夺取台湾。台湾是隶属于福建省的海中岛。被荷兰红毛人所占领。
郑芝龙与颜思齐做海盗时,曾驻扎在这里。荷兰人在台湾修建了两座城,一个是赤嵌,一个
是王城。它的港口叫作鹿耳门。荷兰人仗着鹿耳门港口的水浅不能够渡船,因此不在此地设
防。郑成功率军而至,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了好几丈,大小战船首尾相接,直接进入海岛。(于
是)荷兰人弃赤嵌城而走,退守在王城。郑成功派使者对荷兰人说:“这里的土地(台湾)
本来是我国所有,你们理应把它归还我们;(如果能够答应归还的话)城中的珍宝任凭你们载
运回国。”围攻经历了七个多月,荷兰人只剩下了一百多名,城终于被攻下。(荷兰人)都被
遣送回国。
郑成功于是把台湾命名为东都。他让陈永华负责出谋划策,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
学校。台湾四周方圆千里,土地富饶肥沃,郑成功招来了漳州、泉州、惠州、潮州四地的百
姓,开荒种地,屯田聚粮。命令诸将把家转移到该处充实地方。
郑成功占领台湾后,他的部将陈豹驻守南澳,郑成功命令己的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康
熙元年,郑成功轻信周全斌的谗言,派兵突袭陈豹;于是陈豹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进入广州
投降清政府。郑成功厌恶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生了个儿子,就派遣儿子郑泰去杀郑锦和他
的乳母。恰逢有传言说郑成功要杀光留驻在厦门的各位将领,刚好周全斌从南澳返回厦门,
众将就把他抓住并囚禁起来,拥立郑锦,沿用郑芝龙当年平国公的封号,起兵抗拒郑成功。
此时,郑成功身患疾病,听到这个消息,大怒,痛心得咬指头。五月初一,郑成功还依靠在
胡床上接受各位将领的朝拜,几天后,突然去世,享年三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
- 17 -
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
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
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
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
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
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
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
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
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
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
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
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
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B 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
- 18 -
“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
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
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
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
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
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
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
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
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
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达
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
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
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
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
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
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
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
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
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
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
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
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
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
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
答即可。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 19 -
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
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
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
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
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
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
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中写道:“小星奕奕,焚咸阳
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中说世俗人善于投机取巧,违反规矩,又任意改变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 (1). 闲来垂钓碧溪上 (2). 忽复乘舟梦日边 (3). 楚人一炬 (4). 可怜焦
土 (5). 固时俗之工巧兮 (6). 偭规矩而改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钓、炬、偭、错。
第 II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步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
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以 为显著特征,在十几秒钟内以 的
形式,将隐性的知识内容以显象化形式传递给受众,( ),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环境
和信息接收习惯,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
提升,截至 2018 年 12 月 8 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 1.8 万个,累计发布超过
300 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 3388 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前副
校长谢维和指出、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从口耳相传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
- 20 -
在不断演变。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
的平台。目前,抖音已陆续开展“向日蔡计划”“我的科学之 yeah”“谁说科学不抖音”等
活动、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
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知识普惠”,让短视频内容不仅“有用”,而且
“ ”;让高深的科普知识 地走出实验室、研究院,走进普通大
众的视野。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高深专业知识是短视频平台的优势
B. 这种短视频平台以新奇、有趣的形式传递给普通群众高深的专业知识
C. 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
D. 高深的专业知识是通过短视频,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普通群众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短小精悍 声情并茂 妙不可言 绵延不绝
B. 小巧玲珑 声情并茂 妙趣横生 绵延不绝
C. 短小精悍 图文并茂 妙趣横生 源源不断
D. 小巧玲珑 图文并茂 妙不可言 源源不断
19. 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B. 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平台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传播技术。
C. 在新时代,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来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的平台,要学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
D. 在新时代,传播知识要掌握新的传播技术,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要学会运用新的平台。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
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
法。本题,根据上文的主语“短视频”来分析,括号内语句的主语应与此一致,因而,ACD
三项不合要求。利用短视频来传递高深的科学知识,对象应是普通群众,而不是科技工作者。
因而,A 项“传递”的对象不明。C 项“以新奇、有趣的形式接触到高深的专业知识”主客倒
置,主动者应是“短视频平台”;D 项主客倒置,主动者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短
- 21 -
视频平台”。分析可知,B 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
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
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文段陈述的是
“短视频”,与“文章简短有力”的解释相符,应选“短小精悍”,据此分析可排除 BD 两项。
“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图文并茂”指在一篇
文章里,图片和文字都很丰富多彩,互相陪衬、相得益彰。这些“短视频”为了普及科学知
识,展现的有图片,有文字,但不是表演,谈不上声情并茂,因此,这里应选“图文并茂”。
据此分析可排除 A 项。“妙不可言”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妙趣横生”洋溢着美
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因这些“短视频”能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以生动有趣
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里应选“妙趣横生”。“绵延不绝”延续不断的样子。“源源不
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前者表达重点在“延续不断”本
身,后者表达重点在“源头”的不间断,才会连绵不绝。因此这里应选“源源不断”。C 项成
语全都恰当。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划线句子缺少主语,这里主语应为“传播知识”,据此分析可排除 BC 两项。“信息技术”
是“传播技术”中的一种,而“传播技术”却不一定是“信息技术”。据此分析可知,A 项语
序不当,D 项修改正确。故选 D。
20. 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
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
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
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
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答案】①“抛砖引玉”改为“踊跃发言”②“给予高度评价”改为“感到十分高兴”
③“学习成绩差”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④“殷切期望”改为“希望”⑤“目前的
- 22 -
当务之急”改为“当务之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
“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这是
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本
题作答时,考生要抓住语段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
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不能用
于别人。可改为“踊跃发言”。“给予高度评价”过于庄重,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学
习成绩差”太直露,伤人自尊,应改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大理想”。“殷切期望”与身份不
合,应改为“希望”。“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点睛】语言得体注意语体得体和文体得体,问题主要是要符合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注意
书面和口语的区分;语体得体主要是符合自己说话的身份,情景,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注意礼貌、谦虚、称呼、尊卑等问题。
21. 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
⑴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
⑵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联系。
【答案】⑴标题 见识 自大与渺小(意对即可)
⑵启示:简练版:知识初窥(浅尝),狂妄自大;学海深探,始知渺小
- 23 -
通俗版:学一点知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当学得多时,才知道自己的见识浅薄。(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给漫画拟出标题。”本题主要考查漫画解读。这道题考的是给漫画拟
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准确读出漫画的内容:漫画一共给
了四幅图画,每幅图上都有一本厚厚的书,书的封面上写着“知识”二字。还有一个人。四
幅图中的书的大小和厚度都没有变化,但是人发生了变化。第一幅图是一个人站在书(知识)
的大门前,向里张望;第二幅图画的是这个人在书门前大笑不止,挺胸昂首,寓意为:学一
点知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第三幅图是他走进知识的大门;第四幅图画的是他低眉垂头地
走出了知识的大门,个子小了,意为这他在知识的书本里畅游一番后,才知道自己的见识浅
薄。综上,本漫画的标题可以是:“见识”或“自大与渺小”等。
(2)试题分析:题干是“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本题主要考查漫画解读。这道题考的是写
出漫画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联系。在对第一小题画面的观察的基础上,考生可以把
书本理解为“知识的海洋”,把画面上的人理解为求知者,那么他的神态的变化、个头的变
化都有语意,给考生的启示就是:学一点知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当学得多时,才知道自
己的见识浅薄。意对即可。
点睛: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
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
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
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
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
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 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 是英文
“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 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 C 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
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无需 C 位,亦绽光华
- 24 -
央视春晚小品中“抢 C 位”的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人们无处不在拼“C 位”、搏
出位,广告牌的正中央、舞台的首席、追光灯的焦点……仿佛身处“核心位置”,便能将世
人灼灼瞩目的目光披在身上。然而 C 位虽为社会分工的各类中心位置,却并不是实现自我价
值的必要位置。做最好的自己、不懈追求进步,便无需借他人之光辉,人生何处不能绽放自
己的光华?
做最好的自己,人生舞台处处皆是“C 位”。
纪德说:“如果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更有价值,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比别的灵魂
燃烧得更炽热些。”所处的位置是否是“C 位”,并不能决定你的价值,若是“报春”而“不
争春”,待到山花烂漫,也可以丛中傲然。小提琴家盛中国一曲《梁祝》将中国的民族之声
传向世界,他曾在多少音乐厅中演奏,但当他在街头接过残障艺人的提琴,卸去了“C 位”的
光辉,一曲清越琴音亦能引无数行人驻足,翩然离去时只留下“中国”二字。
“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三十年坚守祖国版图上的一个偏远小岛,远离社会生活
的“C 位”,却在荒岛上种下千百棵果树。多少风浪中的日夜,他们站成灯塔,为国守岛,用
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书写灿烂岁月,这璀璨丝毫不输聚光灯下“C 位”的耀眼光环。人生、社
会、国家的舞台上不仅仅有“C 位”,也有属于每一个劳动者、奉献者、追梦者的位置,即使
不处“C 位”,尽善值守,燃烧生命,便也是一种至高的价值。
不处于“C 位”也可以是精彩,是高贵。 “C 位”,不是人生价值的勋章; “C 位”,
可以是一个闪耀璀璨的远方,鼓舞着每一个还未站上“C 位”的人,勇敢逐梦。
不懈追求进取,逐梦“C 位”的过程足以令人绽放光芒。
巴里摩尔说:“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便没有死。”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的
不是那一个众星捧月的位置,而是在追逐“C 位”过程中的汗与泪、光与热,是一个勇敢追梦
的自己。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走出乡村时仍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可她在每天八小时辛苦工
作后,还自己跑到工厂学习技术,不断进步的她最终走上人民代表大会的议席,她曾是万千
工人中的平凡一员,没有身处“C 位”,她努力奔跑,在逐梦的过程中她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绽放光芒。科研工作者追求的“C 位”是探索世界的先发位置,但成功的科研者们能沉淀于逐
梦途中,潜心钻研,不为名利纷扰:如潜心研究石墨烯超导的曹原,如百分百精度焊接的技
工宁显海,如身怀六甲仍在高压电下提“铯”的赵杏文……他们心有担当、抱负远大,亦能
摒除杂念,终会逐梦成功,是对事业“C 位”的理想追求,支撑他们走得更久,行得更远。站
在“C 位”上的身影固然耀眼夺目,逐梦途中的背影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彩熠熠!
- 25 -
“C 位”可以是远方,是追求,但不是终点和勋章;
“C 位”其实是你所站立的地方,因你平凡的位置上不凡的努力与价值,光芒万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第一步,是要抓材料关键点,把握
材料围绕的核心问题是:“面对 C 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就是本作文的任务驱
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引发,并始终聚焦材料的焦点问题展开思路:怎样正看待“C”
位?考生要围绕“C 位”这一中心话题即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
验,挖掘出“C 位”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立体地、辨证地看待“C 位”,给不理智的“C 位”
开出一剂良方。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C 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
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C 位”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
要,而唯有“C 位”,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C
位”的心态,指出这种“C 位”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民族
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C 位”的人们。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 C 位”的积极意义,
同时也可指出“C 位”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C 位”的一种富
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C 位”或在“C 位”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
要求。
立意提示:
1.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
2.抢占“C”位,人生更出彩
3.欲占“C”位,必承其重
4.“C”位之争,可以休矣
5.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
6. 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
7. 有为自有 C 位
8.C 位不必争,自在人心中
9.C 位不必争,关键在自己
10.“C 位”之文化,应该缓行
可用素材:
- 26 -
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生活像一片烂漫山花,桃李芬芳,争奇斗艳。然而,最美的花不一定就是那处于山巅
的那一朵。在毫不起眼的角落,仍能开出美丽无比的仙葩,把芳香撒向我们心里。一如我们
正火的“C 位”一词。“C 位”并不是你的地位,而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3.所谓“C 位”,不是班级里优秀学生的位置,如今的位置,也不一定能代表你将来的成
就。春晚小品《占位置》不仅幽默风趣,更发人深思。在我看来,曾经的位置与你将来的高
度并无联系。奥巴马曾经住在混乱的黑人区,念着最差的学校,却凭不懈努力一步步登上权
力的中心;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前受世人嘲笑,但他凭自己的兴趣与毅力,点亮了这盏举世
瞩目的“人造太阳”,照亮了黑暗的永夜。古今中外,大器晚成者不在少数。面对他们,我
们又有什么理由将曾经的位置与如今的成就挂上等号?C 位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将班级座位
当作“c 位”,实在是本末倒置。
4.主活中,要抢占“C 位”只能依靠自己。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为了让了
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让子女压力山大。其实,真正的“C 位”
不是依靠这些便能抢到的。家长的帮助,只能作锦上添花,却不能为雪中送炭,为什么年年
都有山区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因为他们能有依靠自己走出大山的决心和动力,这恰好是城
里锦衣玉食的孩子们没有的,别人的的帮助反而会消磨我们的斗志;抢占 C 位,只能靠自己
的双手和永攀高峰的决心以及永不言弃的毅力。
5.C 位不是盼来的,如之前所说,C 位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这是通过你的努力无形中
形成的,正如李清照笔下的桂花,“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矫揉造作,
没有卖弄风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其正的 C 位”,并不一定要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权倾
国。而是追求自己心中的大道,是自然的流露,正如苏轼即使屡遭排挤,仍敢道“小蝇在食,
吐之为快。”正如嵇康、谢安石居于深山仍能成为天下士子心中的榜样,引领魏晋风流。若
想登上“C 位”,需遵循本心,你若盛开,自有蜂鸟、游人、清风相随。
6.鲥鱼多刺,仍美味可口;海棠无香,依然令人流连忘返。真正的“C 位”,不需歌尽桃
花扇底风的矫揉。它抢不来,占不来,它由自然的本心氤氲而生,如一缕清风。你若盛开,
它便自来!
行文结构:好的开头一定要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扣了材料,看出你鲜明的观点,正如
本文题目“无需 C 位,亦绽光华”一样。开头段紧扣材料入题,并由此及彼,类推关联典型
生活场景,阐明“C 位”并非“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段末以反问句明确立意。分论点一紧
紧围绕“C 位”这一核心词,强调“做最好的自己”与“处处皆是‘C 位’”的思辨关系。例
- 27 -
举王继才,论证“就算远离‘C 位’,也可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并由此推而广之,论述每
一个并没有处于“C 位”的平凡逐梦者也可实现自我的价值,与分论点暗合。分论点二,仍然
紧扣“C 位”这个核心词,在分论点一的基础上翻出一层新意,强调追逐“C 位”的过程也能
“绽放光芒”。收束全文时巧妙回扣前文,紧扣“C 位”的丰富内涵,含蓄照应开篇并深化中
心。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
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
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
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不管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只有挑选欣赏的句子,写出欣赏
的原因,写出对古诗词或名言警句的感悟和体会。
相关文档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高中2020-2021学2021-06-074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4页
-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6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6页
-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1-06-0623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6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4页
-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1页
-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2021-06-0518页
-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122021-06-05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