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周)四选一客观题(二)(含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选一客观题(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 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 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 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 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 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 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 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 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 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 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 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 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 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 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 ——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 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 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 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 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 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 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 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 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 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 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 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 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B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读周庄 许 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 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 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 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 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 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 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 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 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 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 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 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 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 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 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 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 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 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 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 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 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 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 命题。 B.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文中还使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展示周庄夜景之美,使文章富有艺术感 染力。 C.文章重点选择了周庄的街道、灯笼、小桥等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展示了周庄既古朴而又安详 的美。 D.周庄的夜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作者对这种宁谧的美充满了喜爱,而对充满喧闹和嘈 杂的白天的周庄则带有一丝反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聚 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城南的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城南的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如织,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 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 或不能说的事。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 借势灌醉我,吵嚷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把酒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家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 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也并不稀少,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 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怂恿下海去的,却什么 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 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 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蒙眬时,便学着电视里 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 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 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 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 高兴,况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内心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内心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 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几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 裂的手指等,说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 我掏了 600 元,阿炳捐了 2000 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 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 41 人共捐了 16.4 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机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 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照片,包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 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 失落感,他始终固执地相信他的直觉:林山深邃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 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 样,对为贵州大山捐款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 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喝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 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待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 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 我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 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了……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 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大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海洋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好亮好亮。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有什么事,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 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寻常。 B.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 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 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尴尬,内心 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 1.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本文不是一篇哲理性散文,而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没有探讨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2.A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