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黄冈八模 2020 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像文化如火箭般蹿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流水线般的“造星”模式,催生
了一批又批“人造明星”。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
止,处处模仿。而那种主打“颜值”“炒作”“绯闻”“拜金”的偶像加工手法,更容易将
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一些青少年,为了追随自己的
偶像而应援、打榜,耗费了时间金钱,荒废了学业人生,致使偶像原本的正向示范意义完全
无从谈起。
当然,偶像文化也不是洪水猛兽,对待偶像文化,我们也不宜一味地制造焦虑、宣泄偏
见。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而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偶像,可以帮助他
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建立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氛围,应该是当下社会的迫切需要。
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大众传媒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舞台,制作什么样的节
目,其实就是在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
意炫富、卖丑;也有些节目,将镜头对准广大青少年身边的榜样。媒体不同的选择,会塑造
出不同的偶像,进而对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我们需要的当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
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中学生武亦姝刷爆了朋友圈,同时也引发青少年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追捧;浙江卫视《少年国学派》中的李国仕,让观众看到了“活”起来的国学,向
人们展示了少年可期。
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
力。同时,时代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的偶像。相较于明星的遥不可及,身边
的偶像,也许能给人带来更大的触动和改变的决心。因此,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
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就像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紧紧围绕青少年“燃”
的内核,把镜头对准校园里着迷于机甲科技的青少年,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科技风景,
也为社会进行了一次机器人知识的科普。更重要的是,这类综艺节目塑造的都是“硬核”偶
像——三位年龄不到 11 岁的小朋友共同设计出了非气动弹射类铁甲“海浪花”,而来自哈工
大的李蕴洲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挑战国外的冠军铁甲,所有这些点燃了无数少
- 2 -
年的科技梦想,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科技未来的力量。
偶像是粉丝的榜样,是粉丝想要成为的样子。粉丝喜欢自己的偶像,就会在偶像的身上
寻找前行的力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没有站在聚光灯下,却依然勇敢拼搏的人。当他们成
为社会的偶像,偶像和粉丝才能真正携手前行,共同成长。我们希望更多综艺节目能够将目
光投向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多讲述他们的故事,多彰显他们的激情,无数个他们,就
会汇聚成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向前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贾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偶像文化建设中就能推出时代需要的真正能启发人、鼓舞人
的偶像。
B. 对正向示范的偶像的发掘和展示,是央视、浙江卫视等大众传媒的综艺节目取得成功的重
要原因。
C. 偶像是青少年的榜样,因此无论是人造明星,还是“硬核”偶像,都有向上、向善、向前
的力量。
D. 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已把目光投向了青少年身边的偶像,让偶像和青少年得以携手前行,共
同成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当下偶像文化的乱象引出话题,明确提出了打造健康积极的偶像文化的主张。
B. 文章论证兼顾正反两面,既有对偶像文化的辩证分析,也有对综艺节目的热切期望。
C. 文章以央视和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例,有力证明偶像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
D. 文章最后两段论证了对身边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的宣传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那些热衷“造星”的综艺节目而言,问题在于推出什么样的偶像、传播什么样的价值
取向。
B. 对青少年而言,非理性的偶像崇拜会严重影响他们发展,但身边偶像可以成为他们前行的
力量。
C. 萧蔷说,偶像就是付出过辛苦努力而值得大家适度膜拜的对象。这与文中正向示范的理念
想通。
D. 我国当下偶像文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偶像的崇拜不只是他们的外在,而是他们的
内在。
- 3 -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媒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偶像文化建设中就能推出时代需要的真正能启发人、鼓
舞人的偶像”的说法太绝对。根据文意,“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可见表述
绝对,偶像文化建设中涉及很多环节部门,媒体只是部分因素。
C 项,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相关信息在结尾段,首句和结尾部分并无因果关系;“都有向上、
向善、向前的力量”的表述错误。从文中可知,“有的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肆意炫富、卖
丑” “很多青少年把这些‘明星’当作崇拜的偶像,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处处模仿”,这
些做法很“容易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带偏,让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他们深受其害”。
D 项,于文无据,将“未然”误作“已然”。“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已把目光投向了青少年身边
的偶像,让偶像和青少年得以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作者的建议和希
望:“健康而又可持续的偶像文化应该建立在对人们身边偶像的不断发掘上”“我们希望更
多综艺节目能够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却不平凡的偶像”。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
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
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
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曲解文意,以偏概全。以央视和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为例,主要是论证“我们需要的当
然是能提供正向示范的偶像”。另外,“偶像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的表述错,原文
是说“偶像大都是媒体包装和塑造出来的”,选项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 4 -
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
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
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
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
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
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曲解文意,混淆是非。错在“对偶像的崇拜不只是他们的外在”这个地方,文中没有
提倡崇拜偶像的外在,原文说的是“偶像让人崇拜,但崇拜的不应是媒体赋予他们的各种标
签,而应是他们内在的品质、能力”。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完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
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
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
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
章的过渡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帮助
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同时,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
提高控烟成效。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
是特别大,但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计划到 2022 年和 2030
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 24.5%和 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 30%
及以上和 80%及以上;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
室外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
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摘编自《国务院发话:领导干部们,该戒烟了!》,《民生周刊》2019 年 7 月 18 日)
材料二:
- 5 -
过去十年(2006~2015),种种控烟努力似乎都打了水漂,中国烟民数量和烟草消费不降
反増。对此,《事实说报告》随机调查 10 万在线用户,用理性的数据描绘中国人的吸烟现状
和控烟态度。
(一)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回答 14 岁以下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 后占 8.7%,70
后占 3%,80 后占 9.0%,90 后占 12.4%;回答 14 到 18 岁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 后占 20.3%,
70 后占 28.3%,80 后占 34.6%,90 后占 45.0%;回答 18 到 22 岁开始抽烟的人员中,60 后占
41.5%,70 后占 22.2%,80 后占 17.5%,90 后占 7.0%
(二)控烟后,您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吸烟会怎么做?总体情况是:16.5%回答没有见到,
72.5%默默离开,7.1%劝阻他人不要吸烟,3.9%告诉了工作人员。其中,戒了烟的人中,12.4%
回答没有见到,71.0%默默离开,10.3%劝阻他人不要吸烟,6.3%告诉了工作人员;不吸烟的
人中,7.7%回答没有见到,75.2%默默离开,10.0%劝阻他人不要吸烟,1%告诉了工作人员;
吸烟的人中,19.5%回答没有见到,71.9%默默离开,5.9%劝阻他人不要吸烟,2.7%告诉了工
作人员。
(摘编自腾讯新闻《事实说报告》,2016 年 11 月 8 日)
材料三:
备受关注的列车无烟诉讼案日前宣判,哈尔滨铁路局在列车上设置吸烟区的行为被判为
违法。据报道,K1301 次车已经取消吸烟区,拆除烟具。此次判决的意乂在于,这是我国第一
次从法律角度明确人民的健康权利应高于吸烟者的吸烟权利。我国烟民 3 亿人,二手烟危害
7.4 亿人。烟民吞云吐雾,周边大多数人没有说“不”,原因在于我国无烟立法为吸烟者“留
口子”,凸显了公共场所禁烟的困境。
吸烟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2018 年 2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
统计数据显示,与吸烟密切相关的肺癌,每年新发病患者 78.1 万人,死亡病例 62.6 万,而
且我国临床确诊肺癌时患者多半已为晩期肺癌,高额的医疗费用极易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
贫。《“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
禁烟。要使规划落到实处,无烟法规必不可少。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利于烟民戒烟。
只有吸烟越来越不自由,烟民才有戒烟的压力和动力。同时,有利于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
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已达 6.9%,1400 多万名在校青少年正在遭受烟草的伤害。青少年尝试吸
烟,多是模仿所致。身边吸烟的人越少,青少年吸烟的机会就越少。《北京市控烟条例》较有
说服力,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控烟令实施 3 年来,平均吸烟率下降 1.1 个百分点,吸烟人
群减少 20 万。
- 6 -
健康权利需要法律保障,盼望尽快出台相关法规,让百姓早日告别烟草污染,呼吸清新
的空气。
(王君平《只有吸烟越来越不自由,烟民才有戒烟动力》《民日报》2018 年 8 月 17 日)
4. 下列对“控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去十多年里,我国种种控烟努力都未取得任何成效,中国烟民和烟草消费的数量反而有
增无减。
B. 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已达 6.9%,控烟主要是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
健康。
C. 控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动脱贫致富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需要领导和老师起模范带
头作用。
D. 控烟后,七成人在公共场所见人吸烟会默默离开,只有一成人会劝阻他人吸烟,或告诉工
作人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正在制定全面无烟法规,计划到 2030 年实现至少八成国民能告别烟草污染,呼吸到
清新的空气。
B. 调查显示,在所有烟民之中,18 岁左右开始模仿大人吸烟的人员占比最大,故控烟要从青
少年抓起。
C. 统计表明,肺癌与吸烟密切相关,且死亡率极高,可见吸烟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一
个重大挑战。
D. 吸烟既烧钱又伤身体,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只有让吸烟失去自由,烟民才会有戒烟的
压力和动力。
6. 你对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D
6. ①制定和完善无烟法律法规,加强控烟执法力度,惩戒违规违法的企业、商家和个人,保
障人民的健康权利;②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③要求领
导干部带头,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
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 7 -
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
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控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
A 项,说法绝对,错在“过去十多年里,我国种种控烟努力都未取得任何成效”这个地方,原
文说的是“过去十年(2006~2015),种种控烟努力似乎都打了水漂”,选项遗漏了“似乎”,
看似如此,并非这样。
B 项,缩小范围,错在“控烟主要是防止青少年沦为新烟民,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个
地方。根据“此次判决的意义在于,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明确人民的健康权利应高于
吸烟者的吸烟权利”可以推测得知,控烟是为了全民健康。
C 项,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说控烟是“致富”的举措,也没有说“老师”应该带头,
故排除。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 项,不合逻辑,“吸烟既烧钱又伤身体,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
知,即便提高烟价,“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低收入人群
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而且“我国临床确诊肺癌时患者多半已为晩期
肺癌,高额的医疗费用极易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可见因果推断不成立。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
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
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你对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有哪些建议?
结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将违
- 8 -
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
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研究推进采取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
控烟成效。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调整价格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可能影响不是特
别大,但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大,这对控制青少年吸烟很有效果”“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
作用,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医务人员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吸烟,并劝导、
帮助患者戒烟;教师不得当着学生的面吸烟”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出答题要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
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
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
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
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
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
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
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
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
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
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
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
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
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
- 9 -
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
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
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
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
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
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
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
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
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
一点肉。
- 10 -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钓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
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
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
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
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
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
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
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裏,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
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耕柱子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能传神
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B. 文中写楚国的富裕,是为了衬托宋国的贫苦;写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是为了衬托
墨子的迂腐呆傻、旧衣破裳。
C. 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
瞧不起平民思想的代表墨子。
D. 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当中,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
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8. 《非攻》表达了中国人民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国的脊梁”
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 11 -
9. 作品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在细节描写中刻画人物。作品写他为抵制不义战争,背着刚蒸好的窝
窝头匆匆上路,草鞋带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起茧、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写他“乌黑的脸”“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这些动作细
节和肖像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之困、身体力行、平易近人的朴
实作风。②在环境描写中烘托人物。看到宋国贫弱凋敝景象时,作品对墨子的心理描写,更是
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作
品通过墨子“止楚攻宋”这一主要矛盾,鲜明地刻画了墨子舍己为人、机智善辩、执着坚毅的
性格特点。
9. ①照应文章开头,完善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严谨。作文开头点明墨子前往楚国的意图是
“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兴风作浪……要怂恿楚王攻……我去按他一下”,后面写公输般接
连碰了两个“钉子”,正呼应了墨子“去按他一下”的主观愿望。②巧用侧面描写手法,突出
主要人物形象。作品通过公输般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表现了墨子“劳形苦心,扶危济急”
的仁爱思想和劝阻公输般的机智与执着。③彰显作品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作品在叙写公输
般接连两次碰钉子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了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兼爱的仁义思想,给读者带来历
史的启迪和先迎接他的,就会国富兵强的现实意义。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B 项,曲解文意。“为了衬托墨子的迂腐呆傻”的说法错误。文中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写楚国
人衣服干净的确可以衬托墨子的“旧衣破裳”,但写楚国人“活泼精悍”则不是衬托墨子
“近腐呆傻”,相反更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关
注人物(艺术)本质的特征,明白刻画的方法。 想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
- 12 -
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等等。题干要求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中
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的。
首先找出文中描写墨子的语言,然后进行分析即可。“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
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裏。衣
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
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
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
然走”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刻画墨子的形象;“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
真好像个老牌的乞丐了”“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通过外貌和肖
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体现墨子的身体力行、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沿路看看情形,
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
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
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
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个老牌
的乞丐了”通过对宋国和楚国环境的描写和墨子心理感受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
墨子的关心民命、厌恶侵略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的高尚心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的重要语段的作用及其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思维角度涉及:①对
上下文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
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品后面写公输
般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细读文本可知:后面写公输般接连碰了两个
“钉子”。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我们的老乡公
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钓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
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
他一下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写公输般:“‘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
得很对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
是你的话’”是为了衬托墨子的形象。从小说的主旨上来说,作品在叙写公输般接连两次碰
钉子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了墨子反对侵略、主张兼爱的仁义思想是为彰显小说的主旨。回答
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 13 -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
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
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笑而受之。左右以
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过其友曰:“孟
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
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
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曰:¨
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请而见之,
谢曰:“文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
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
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
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
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
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
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
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
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
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
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被于宗庙之祟,
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
- 14 -
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
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
何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
B.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
何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
C.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收毕矣/以何
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
D.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收毕矣/以何
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本义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引申指“父母兄弟”,现指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B. 寡人,即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C. 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后成为将军的泛称,有时也作为一种荣誉称号。
D.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朝廷的辅佐大臣和帝王的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谖出身卑微,无以为生。他托人请求做了孟尝君的门客,被人鄙视、嘲笑和厌恶。
B. 冯谖韬光养晦,脱颖而出。他平日里默默无闻,却在关键时刻能为孟尝君排忧解难。
C. 冯谖同情百姓,矫命市义。他擅自把薛地百姓的债券烧掉,使得百姓对他感激涕零。
D. 冯谖审时度势,凿就三窟。他巧妙把握国际关系,纵横捭阖,使得孟尝君高枕无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
些什么回来?”
(2)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地,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
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
- 15 -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
采用排除法。
本题所涉内容记述的是冯谖从薛地返回向孟尝君复命的情形。该句译为:冯谖赶着车,马不
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
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
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我私下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断句的关键在于两处:一是“晨而求见”后面要不要停顿,二是“衣冠而见之”后面要不要
停顿。分析可知,“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句式整齐,并蒙后省略“孟尝君”;“衣冠而见
之”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应该停顿。而且“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的主语都是“孟尝
君”,所以这两个小分句的前面要断开。“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是孟尝君问话的内容,
“收毕矣”是冯谖的回答,而且“矣”也是停顿的标志,而“以何市而反”是孟尝君的进一
步追问。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项,错在指“父母兄弟”这个地方,其实“亲”在古代专指“父母”。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
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
- 16 -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曲解文意。错在“使得百姓对他感激涕零”这个地方,细读文本可知:百姓感激的不是
冯谖而是孟尝君,这也是冯谖给孟尝君买“义”的目的。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
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
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
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
完善。
第(1)句采分点:“约车”准备车辆;“治装”,打点行装;“责”,通“债”;“市”,
动词,买;“反”通“返”,返回。
第(2)句采分点:“区区”,形容词,表示小;“子其民”,意动用法,“以其民为子”;
“贾”,商人;“利”,动词,获利。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
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
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
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
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
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
- 17 -
当个食客。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员以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
饭菜给他吃。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铁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办
事人员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按照门下的食客那样对待。”过了不
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铁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办事人都笑话他,并把这
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按照门下坐车的客人一样对待。”于是冯谖乘
着他的车,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这以后不久,冯谖又
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铁啊,回去吧! (在这里)没有办法养家!”办事人员都厌恶他,认
为他一味贪求不知满足。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答道:“有个老母亲。” 于是
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
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在
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
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
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
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
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愿意去。”于是套好车马,
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
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
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冯谖回得如此
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
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我私下
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
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
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
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
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
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
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
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
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
- 18 -
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
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
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
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
辞而不去魏国。齐王听到这些情况,君臣都惊慌害怕起来,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黄金、两辆
彩车、一把佩剑(给孟尝君)。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
又被那些逢迎讨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希望您能顾念先王的宗
庙,姑且回来统率全国人民吧!”冯谖提醒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
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都已凿成了,您可以
暂且高枕而卧,安心享乐了!” 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
计谋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寒雁:古人常以雁
行作为兄弟之称。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 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 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 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15. 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
涨秋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相同点:①都流露了诗人留滞他乡、思念亲人的羁旅之愁。②都运用
- 19 -
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③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不同点:①诗
歌体裁不同:周诗是七言律诗,李诗是七言绝句。②思念对象不同:周诗思念的是弟弟,李
诗思念的是妻子;③表达技巧不同:周诗用典抒情(“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
或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李诗虚实相生,想象与家人团
聚,秉烛夜话的温馨场景(或“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想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回望家山渐行渐远”错误,“数点家山”是作者想象之景,因为思念才觉得“时时浮
现在眼前”,不是实写,是虚写。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
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是北宋诗人周必大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诗人离开家乡顺江而下前往
吴地时,漫长的水路,沿江的风物,无处无事不触动他的乡思,于是写了这首七律,以兄弟
之忆,表故乡之思。首联记事,写诗人在征途上不知道走了多久、多远,“几回系缆几回行”,
运用细节描写,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颔联写景,天寒风浪,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突出了旅途上的艰辛;颈联“常在眼”“正关情”,抒发无时不在的思乡之情;
尾联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行舟途中得
鲤鱼后所引发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
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借景抒情,阐
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
烛”“话巴山夜雨”两个生活细节描写,则表明此时思归之情切,“何当”即以设想来日重
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
- 20 -
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根据以上内容,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
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
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
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
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李白《蜀道难》“___,___”两句,突出开辟蜀道的艰难,反映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
大无畏英雄气概。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两句,表现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
复失地的英雄气概,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献身保家卫国的壮伟事业。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金戈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
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
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
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
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拂士”“敌国外患”“庭”“地崩”“山摧”“石
栈”“钩连”“金戈”“虎”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
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______。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
术真诚,且开放______,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画
作品令西方羡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里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以及______理论的完善,最终
完成了中国画的主体。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
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广博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
极具现代价值。
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 )。有了“自
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______的“假大空”的,脱离人们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
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
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胜枚举 包容 现代化 装腔作势
B. 不乏其人 容纳 体系化 矫揉造作
C. 不胜枚举 包容 体系化 矫揉造作
D. 不乏其人 容纳 现代化 装腔作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
言系统包含广大,极具现代价值,广博幽微。
B. 所以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极具现代价
值,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广博幽微。
C. 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
统包含广大,广博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D. 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己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
统包含广大,广博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
B. 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
内
- 22 -
C. 它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
念
D. 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①处,“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乏其人”,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句中不是说人,而是谈绘画作品,故选用“不
胜枚举”。
第②处,“包容”,宽容大度,侧重指人的心胸;“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
或事物,侧重指空间范围;句中陈述对象是“西方画家”,故选用“包容”更恰当。
第③处,“现代化”,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体系化”,指文化各要素相互连接
的整合系统;句中是指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理论体系,故选用“体系化”。
第④处,“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侧重指人的情态;“矫揉造作”,比喻
故意做作,极不自然,侧重很不自然;文中有些画家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故选用“矫揉
造作”更准确。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
是不变的。
原句存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等语病。“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搭配不当,应
为“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排除 BC 两项。
“极具现代价值”应为最高层次的,应放在最后,排除 AB 两项。
故选 D。
- 23 -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所填句子分前后两个分句,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一分句总结上文,指出中国写意画可
以兼收并蓄,“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后一分句应为被动句,且与下文“自然质朴”
的社会情感相呼应。比较而言,只有 B 项衔接最恰当,排除 ACD 三项。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15 个字。
①_____?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
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另外,运动后
身体还处于兴奋状态,心跳速度也没有及时恢复平缓,若此刻大量饮水,血液的循环流量会
增加,②_____,还会导致心肺功能异常。而且,胃肠此时吸收能力较弱,过多的水分还会聚
积在胃肠内,会妨碍膈肌活动从而影响呼吸,也会使得胃部膨胀充盈,容易引起慢性肠胃炎。
若运动后短时间内饮水过多,虽然能立即缓解口渴的感觉,但同时也增加了机体的排尿量和
排汗量,使得肾脏负担加重,造成体内盐分进一步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机体运动能
力。③_________。
【答案】 (1). 在运动后是否可以立即喝水呢 (2). (使得)心脏负担突然加重 (3).
所以,在运动后不能立即大量喝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
- 24 -
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
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
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
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题是一段科普性的说明
文字,介绍了“剧烈运动后如何正确饮水”的道理。第一空后面是个问号,再根据后面的文
字“剧烈运动后,因大量排汗,体内盐分消耗较多,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破坏
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会出现肌肉抽筋等现象”可知:第一句其实
是话题中心——剧烈运动后到底该不该立即大量喝水。第二句是讲运动后如果大量饮水的危
害性,即让心脏负担过重。第三句是总结句,通过前面的分析,说明剧烈运动后不能大立即
量饮水。总之,做题的关键是瞻前顾后,揣摩推敲,抓住句子间的内在逻辑。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
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
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
2019 年 6 月 25 日 02 时 0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
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二十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
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
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307 次飞行。
【答案】示例:2019 年 6 月 25 日 02 时 0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所谓“关键信息”是指一段文字中能
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它一般由名词或动词充当,阅读几个关键词语,即可大体了
解这段文字的基本内容。注意字数的要求。
全文共四句话,第一句话写,2019 年 6 月 25 日 02 时 0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二句话写该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
的卫星,将提供的服务和性能;第三句写“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是谁研制;第四
- 25 -
句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飞行第次。整合信息发现,后三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故关
键信息即第一句,故答案也是第一句。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传统的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成功之母,奢侈浪费是衰败之源。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勤俭
之风,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勤俭,不屑于勤俭。有的说:“现
在提勤俭节约太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做守财奴!”有的说:“不多消费怎么拉动经济,
怎么为国家作贡献啊?”也有的说:“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不消费也对不住
这个伟大的时代啊!”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勤俭节约,从
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让勤俭成为一种美德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让勤俭成为一种美德”。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
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
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
说“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
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
- 26 -
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节
约”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意义。
有的同学会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就这么
简单吗?对,就这么简单!同学们,请记住: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
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
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回顾一下从身边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脸刷牙、洗发洗
澡的时候,你我可曾想过,节约每一滴水?在你我使用电灯、电话、空调、饮水机的时候,我
们做到节约了吗?想起一句古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古罗马四处征战,它有着一支欧
亚大陆最强悍的军队,但却因为骄奢淫逸致使古罗马四分五裂。素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满清”
八旗兵“,短短几十年挥师入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但他们逐渐
沉湎于轻歌曼舞、锦衣玉食之中,最终昏庸腐朽,丧权辱国。”八旗子弟“也从此成为纨绔
和低能的代名词。
伦敦有一所著名的贵族中学,叫伊登公学。这所中学是英国皇家王公贵族子弟学习的地
方,建校五百多年来,英国的许多首相、大臣、将军和科学家都毕业于这里。伊登公学对学
生的要求很严格,学生们基本过着一种军营式的生活。教师和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十分简单,
他们只有大间的集体宿舍,更令人不解的是,学生每星期五还得饿一天的肚子,真有点”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味道,据说,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精神。
青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好;不容易,
就是将容易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对。同学们,平凡与不凡只有一步之遥,从我做起,从节约一
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持之以恒,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伟人。
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和平时期,过着一种舒适安定的生活,有的同学在家里被视为
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对他百般疼爱;有的家长以考试成绩为筹码,考好了发给”大
奖“,很多同学的腰包都是鼓鼓的。于是学会攀比、讲排场、摆阔气。这种花父母的钱不心
疼铺张浪费的作法,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外国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有不幸的成年。我国也有这么一句
俗语:“少年有福不算福,有钱难买少年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
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我们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
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约水电。同学们,勤俭朴素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小做起,
让美德与我们同行!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传统型材料作文方法有
相同点就是读懂所有文字,但也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必须明确文体、写作内容、
思维焦点、具体问题四方面的任务指令;二是分析材料的矛盾对立性;三是选择材料的权衡
性;四是思考材料在关键概念、是非因果、问题本质上的辨析性;五是行文比较的说理性。
首先,要通读断给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向、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其次,揣摩命题提示,明确主要的写作要求,①“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
稿”注意是演讲稿要有针对性、鼓动性和生动性,而不是写书信,或者写一般的论文等:②“倡
议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体现你的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注意演的主题和任务:③“自拟
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注意另拟演讲题目,选好演讲角度、明确演讲立意;④此外,作文
还有字数限制,“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立意:
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②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④节约是率福之本,浪费是贫困之苗;
⑤有勤又有俭,生活甜又甜;
⑥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⑨勤俭节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素材:
1.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主席毛
泽东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
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
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2.节水,是国情所迫。一场大旱,举国关注,因为抗旱关乎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不仅仅
立足当下抗旱,还需着眼节水才是长远之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千方百计投入超
多财力物力,增加抗旱水源。可还是有一些农民家庭已经注定粮食要颗粒无收了。合理利用
- 28 -
水资源,开源节流已经是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 宋襄公,衣求蔽体,食求果腹。改革变法,鼓励农桑,而列战国七雄。魏武帝曹孟德,布
衣素食,劝妇耕织,扫平北方,纵横中原。致使三分天下有其二。唐太宗李世民,乘轻骑,
住寒宫。减轻徭役,休养生息。才有贞观之治,天下为家的盛世局面。恰恰相反,商纣王,
酿酒为池,悬肉为林。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牧野之战,倒戈相向,终自焚于露台。周厉王,
穷奢极欲,千金买笑。百姓道路以目,诸侯八方烽起。最后社稷倾覆,暴尸于荒野。
结构:
本题要求写演讲稿,考生在按照沿江各的格式写好问候语后,可以按照“明观点——探根
源——正反面事例——联现实——再扣题”的思路写作。如写“成于勤俭”的立意,可以开
篇引陆游“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曾国藩“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
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的名句
导入。然后注意联系历史事例论述: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
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
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接着联系国家和时代,紧扣复兴中学学生所
能做到的日常勤俭节约的措施、细节,进一步呼吁勤俭节约。结束全文时,可饮用“俭,德
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再次点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
度、材料往往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
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
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 29 -
相关文档
- 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2021-06-078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2021-06-079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2021-06-0712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2021-06-074页
- 【语文】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2021-06-0721页
-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021-06-0625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21届高三9月质量检2021-06-0614页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1届高2021-06-069页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20-22021-06-0615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6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