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00 KB
  • 2021-06-07 发布

吉林省辽源市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吉林省辽源市辽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 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 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 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 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 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 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 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 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 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 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 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 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 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 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 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他 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 - 2 - 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 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 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 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 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 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 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 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 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 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自然之美中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C. 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 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 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 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 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 地位。 B. 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广阔高 远的诗境。 C. 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 幽静深广。 D. 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与世 人对立的逍遥远游之境。 - 3 -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 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B 项,“诗歌自然之美中丰富而灿烂的内容”是在唐代呈现出来的,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 自然之美的画卷。原文“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 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 项,“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错,结合文章第六段“然而同 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应该是与庄子形成对比,所以是对比论证,不 是类比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 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 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A 项,逻辑错误,由“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推导不出“道家思想在 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 B 项,是“澄澈宁静”,不是“广阔高远”。 D 项,“与世人对立的逍遥远游之境”是庄子的境界,并不是本文论述的李白的大鹏精神。 故选 C。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 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 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 4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现有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 72. 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较方便;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也在增 加。相较其他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北京与广州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 调查同时显示,73. 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 在的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由于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其他城 市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意愿要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而对于公交的意见,将近 70%的市民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太拥挤;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 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公交工具;其中最希望发展的公交方式中,轨道交 通排名第一,占比 60. 9%;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为 35.1%。此外,广州和上海居民普 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摘编自张建《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材料二: 台州是一个组合式的城市,单个城区的面积不大,平峰时段道路还比较通畅,高峰时段 拥堵程度则比较严重。 上班路上要花费多少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要加个前置条件“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以 前堵车主要是交通事故所致,现在堵车则不需要理由,每一个路口都是潜在的堵点,即使有 红绿灯也一样。早晚高峰期,车流量飙升,平峰时段还能应付的城区主要路口,马上就排起 了长龙,等待两三个红灯已成常态。 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大量接送车辆涌入,城区各中小学校门口都拥挤不堪。特别是地 处老城区的中小学,校门口道路窄,往往被堵得水泄不通,学生家长和周边市民都苦不堪言。 为了治理拥堵,校方和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由于接送车辆太多,收效并不明显。 天黑不可怕,下雨最烦恼。造成雨天容易堵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视线不好,司机 必然放慢车速,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从而加剧了交通的供需矛盾。譬如:一次绿灯本来 能通过 20 辆车,雨天要减少至 15 辆以下,那么在红灯前等待的车辆就会越积越多,最后造 成堵车。二是雨天路况差,容易出事故,哪怕是小事故,也会因车道减少造成拥堵,并且还 容易引起连锁反应,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成片被堵死。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居民出行方式变迁与交通治堵困局破解》) - 5 - 材料三: 不同交通方式承担出行的分担率的变化 (摘编自 2015 年《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调研报告》) 材料四: 现在,大街小巷全是共享单车,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 题。作为共享出行中的翘楚,摩拜更是不断拓展海外版图,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 意大利等 11 个国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共享出行运营经验,志在通过创新科技打造全 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12 月 3 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 CEO 王晓峰 发表演讲,指出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新出行”时代已经到来。 王晓峰称,根据高德地图的数据,摩拜单车在北京国贸 CBD 投放后,该区域的平均行车 时速从 21 公里提升至 24 公里以上;另据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摩拜单车出现后, 82 010 市民放弃乘坐“黑车”,近四成地铁站再无“黑车”踪迹。 事实上,摩拜在行业中率先运用了“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 技术,在大幅提升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和绿色出行作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国网《共享单车已成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摩拜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而购车的原因则是公交车过于拥挤,速 度慢。 B.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台州市呈现早晚高峰路口堵、上学放学校门堵和下雨全城堵三 大特点。 C. 地铁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充分说明轨道交通在长距离运输上 的优势。 D. 共享单车的出现,成功解决了人们“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享单车已成为交通基础 设施之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6 - A. 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认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还比较方便,因此不愿意改变现有的 出行方式。 B. 根据材料三可知,步行和自行车比较适合短途出行,但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其分担率逐 渐下降。 C. 摩拜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了全球化互联 网出行平台。 D. 摩拜率先运用“北斗+ GPS+格洛纳斯”多模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技术,即将引领新出行 时代到来。 6.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公交出行方式的不利因素。 【答案】4. A 5. B 6. ①拥挤。②速度慢。③准点率低。④路线和公交工具受限。⑤大城市票价高。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属于断章取义,从材一中“在现有 出行方式中,居民选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超过半数,而且 72. 0%的居民认为目前出行还比 较方便”来看,选项中“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愿意选择私家车为出行方式”的表述错误。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一一进行比对。 A 项,“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认为目前公共交通出行还比较方便,因此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出行 方式”分析错误。原文中“调查同时显示,73. 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绝大多数 愿意选择私家车替代现在的出行方式”可知绝大多数不愿意改变出行方式错误。 C 项,“摩拜足迹遍布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了全球化 互联网出行平台”是未然为已然的错误,原文中为“摩拜更是不断拓展海外版图,足迹遍布 - 7 - 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 11 个国家,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共享出行运营经验,志 在通过创新科技打造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并不是选项中表述的“已经通过创新科技打造 了全球化互联网出行平台”。 D 项,“即将引领新出行时代到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 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而购车的原因则是由于公交车过于拥挤,速度慢”可以概括为:拥挤,速度慢。“最 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则是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公交工具”可以概括为:速度 慢,准点率低,路线和公交工具受限。“广州和上海居民普遍认为目前公交系统的票价太高” 可以概括为:大城市票价高。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癞马传奇 申 平 王成准备救那匹马的时候,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 这时他的战友祝星对他喊:“你不要命了!金兵就在后面……” - 8 - 王成往前走了几步,他似乎听见那马低低地悲鸣了一声,他就停下来说:“不行,还是 救救它吧,咋能见死不救呢!” 这马,已经不像一匹马了。它瘦骨嶙峋,全身长癞,屁股上血肉翻出,正有几只乌鸦在 上面啄食。看样子,它就要站不住了。 祝星瞪了王成一眼:“救这么一匹癞马,值吗?要救你救,我先走了!” 半年以后,王成所在部队多了一匹人见人夸的战马。但是它的名字却很怪:癞马。和它 的名字一样怪的还有它的性格:它不肯和其他马匹在一起吃草,下河洗澡时,别的战马都由 主人骑着下水,只有它要自己下水。 又要和金兵开仗了。王成骑着癞马随部队再次来到边关,再次看到了金人的旗帜。王成 的鼻孔里,似乎已经嗅到了一丝死亡的气息。 鼓声震天,杀声遍地,两边的马队开始冲锋了。癞马驮着王成,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王 成挥舞长枪,一连刺翻了几个金兵。可是很不幸,他们冲得太靠前了,几个金兵围上来,将 王成刺于马下。这一仗,宋军再次败退。 金兵打扫战场的时候,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宋军的一匹战马守着一个战死的士兵刨地悲 鸣。金兵在啧啧称赞之余,把它拉回了军营。但是它不吃不喝,更不让人骑。消息传到金兵 主帅哈日胡那里,他亲自过来察看。一见那马,他立即喊了一声:“好马啊!”他屏退左右, 走上前对马说:“我知道你是一匹宝马,非常忠于主人。可是你的主人已经战死了。你如果 肯为我服务,我就厚葬你的主人,给你最好的待遇……” 说也奇怪,癞马听了哈日胡这番话,仔细看了他几眼,竟然安静下来,而且俯首帖耳地 被哈日胡牵走了。哈日胡作战胜利,又得良驹,高兴得手舞足蹈,放言数月之内灭掉宋军。 哈日胡果然说话算数,他厚葬了王成,又把癞马养在最好的马厩里,经常骑着它外出视 察,前进、倒退、转弯,那马对他的口令心领神会。营中有宋军俘虏,认得这是王成的癞马, 纷纷叹息:“畜生就是畜生,哪里有半点儿良心啊!” 却说宋军失利,挫了锐气,便在山上扎营,多日不敢应战。这天哈日胡骑着他的宝马, 耀武扬威来到军前骂阵。就在这时,谁也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突然听见哈日胡所骑的癞马 一声长嘶,它奋起四蹄,直朝宋军营寨冲来。它迅疾如风,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就那么驮 着金兵主帅冲向宋军鹿砦。哈日胡反应过来后,在马上拼命喊叫勒缰,可是那马越跑越快, 根本就不理他。哈日胡只好抽出弯刀往马脖子和马头上乱砍,霎时血流如注。但是癞马并不 停留,只管向前冲着、冲着…… 宋军赶快移开鹿砦,将这一人一骑放了进来,祝星等人一拥而上,硬是活捉了金兵主帅。 - 9 - 宋军主帅立即下令:“全线出击!”失去主帅的金兵乱作一团,大败而逃…… 却说癞马进了宋营,便一头栽倒,奄奄一息。但是它却总有一口气不肯咽下。直到祝星 上前说:“癞马,你放心去吧。你死后,我会把你和王成合葬在一起的。”癞马这才停止了 呼吸。 战后,宋军从主帅到士兵多人受到嘉奖,祝星更是因活捉金兵主帅而连升三级。可是癞 马却无人提起,它默默地被人掩埋了。 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 (原文有删改) 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成的鼻孔里,似乎已经嗅到了一丝死亡的气息”表明王成对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也 体现了王成的勇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B. 王成初次看到癞马时癞马的悲惨情形以及癞马在宋营的奇怪性格等都表现了它与其他战 马的不同,癞马是一匹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马。 C. “它迅疾如风,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癞马奔跑速度之快,主 要表现作者对癞马壮美的身姿和高速奔跑的赞美之情。 D. 哈日胡被宋营官兵活捉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傲慢和对宋军的轻视,连续的胜利让哈日胡得意 忘形,特别是宋军安营扎寨后不敢应战,哈日胡更加嚣张。 8. 文中描写癞马在金营的表现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在环境描写和主题呈现方面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表现了癞马的忠诚。王成战死后,癞马悲鸣,不吃不喝,直到听到金 兵主帅打算好好安葬王成才安静下来。②为后文写癞马驮着金兵主帅奔入宋营做铺垫。使用 先抑后扬的手法,写癞马暂时听从金兵主帅的命令,为后文的情节做铺垫。 9. (1)环境层面:两处的内容相同,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体现的环境特点不同。 第一处,主要表现南宋与金朝战争的惨烈,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为后文王成营救癞马的情 节做铺垫;第二处,主要表现宋营官兵都忘记了癞马在这次胜利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现了作者对癞马悲凉结局的同情。(2)主题方面:①通过王成舍命救癞马的叙述,体现了 做人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的主题。②通过宋营官兵忘记癞马功劳的描写,点明做人要信 守承诺、不能忘记别人的帮助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 10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题中 C 项,“主要表现作者对癞马壮美的身姿和高速奔跑的赞美之情”表述错误,这里使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癞马驮着哈日胡入宋营的行为的赞美。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一般从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 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角度分析,一般的答题模式为: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 作用,突出了……,表现了……。这个问题其实是两问,可以转化为:癞马在金营有何表现 及这些表现有何具体作用。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筛选整合信息得到答案,比如王成战死后, 癞马悲鸣,可以看出癞马对王成的忠诚;哈日胡安慰癞马后,癞马特别“依赖”哈日胡,这 是先抑后扬的手法等。第二个问题,可以从使用的手法、塑造形象的作用以及情节结构方面 的作用等方面考虑,在金营的癞马看起来对哈日胡言听计从,但这些主要是为下文写癞马驮 着哈日胡到宋营做铺垫的。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文本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 “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在环境描写和主题呈现方面的作用”,一般 答题思路:运用什么手法(手法判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特点),对什么人物(情 节、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或者暗示等。题干有两个问 题,一是赏析“南宋的天空残阳如血”这句话,二是分析这句话在环境描写、主题呈现等方 面的重要作用。有关这句话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含意等角度分析体现的环境特征;有 关主题的把握,可以分析这句话体现的意义与人生、社会之间的关系,比如体现了人与人之 间的帮助问题、要信守承诺的问题等。本题可以作答为,环境层面:两处的内容相同,都使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体现的环境特点不同。第一处,主要表现南宋与金朝战争的惨烈, 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为后文王成营救癞马的情节做铺垫;第二处,主要表现宋营官兵都忘 记了癞马在这次胜利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癞马悲凉结局的同情。(2)主 题方面:①通过王成舍命救癞马的叙述,体现了做人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的主题。②通 - 11 - 过宋营官兵忘记癞马功劳的描写,点明做人要信守承诺、不能忘记别人的帮助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 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擢.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 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 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 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 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 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 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 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 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 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 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 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 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 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 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 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2 - A. 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 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 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 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 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 池,擢升为元帅。 B. 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 大都督府事。 C. 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 作出了贡献。 D. 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 事除去他的爵位。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 (2)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 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阳被攻下。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是指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三岔山打败敌人,“败” 是陈德打败敌人,所以“败敌”不能分开,应在“败”前断开,排除 AC 两项; “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中“同佥”是官职名,“忻都”是人名,二者是同 意复指,是一个人,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 13 - 原文标点为“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 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始于明代……”说法错误,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 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这是使其世代享 有特权的凭证。“丹书铁券”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允其世 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也叫免死券。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 项,“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错误,从原文“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来看,“除 爵”是在陈德去世后。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 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 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胶浅”,搁浅;“被”,遭受;“矢”, 箭;“退”,退却。第二句中,“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状语后置句,徐达在庆阳围困张 良臣;“恃”,依仗;“间”,暗中;“使”,派使者;“下”,(被)攻下,动词本身包含 被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 14 -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世代务农,勇敢有力气。在定远跟从太祖,以万夫长随从作战 都立有战功,晋升为帐前都先锋。和诸将一同攻取宁、徽、衢、婺诸城,晋升为元帅。李伯 升侵犯长兴,陈德前往救援,击败并赶走他。随大军支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拿水寨姚平 章。太祖的船搁浅,陈德奋力交战,自己身受九箭,毫不退却。又从大军平武昌。在旧馆打 败张士诚的部队,晋升为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平定吴地后,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跟从大将 军徐达北取中原,攻克元汴梁。建立河南行都督府,任命陈德为府事,讨伐平定群盗。征讨 山西,攻破泽州磨盘寨,俘虏参政喻仁,于是会同大军攻克平阳、太原、大同。渡黄河攻取 奉元、凤翔,抵达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逃跑了,被追赶擒拿。徐达在庆阳围困张良臣,张良 臣依仗他哥哥张思道做外部援军,暗中派使者往来其间,陈德(把使者)全部擒获,于是庆 阳被攻下。又在古城打败扩廓,敌兵八万投降。 洪武三年(1370),赐封为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第二年,跟从颍 川侯傅友德讨伐蜀地,分道进入绵州,攻破龙德,大败吴友仁的部队,乘胜攻占了汉州。向 大亨、戴寿等人逃到成都,陈德率兵追击,与傅友德围攻成都。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 再回到汴梁。五年担任左副将军,和冯胜征讨漠北,在别笃山打败敌兵,共杀敌、俘虏数以 万计。攻克甘肃,占领亦集乃路,留下部队扼守关口后回师。第二年再次带兵出师朔方,在 三岔山打败敌人,活捉副枢失剌罕等七十多人。这年秋天,再次出战答剌海口,杀敌六百人, 俘虏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总共三战三捷。洪武七年在北平练兵。洪武十年回到凤阳。洪武 十一年去世。追封为杞国公,谥号定襄。 二十三年,追查陈德为胡惟庸朋党而获罪,诏书上说他征西时有过失受降级责罚,于是 与胡惟庸勾结合谋。爵位被削除。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 15 - 【注】①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 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 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D. 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5. 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比喻写景,新奇贴切。林间佛寺如同退了颜色的画;水面上飘荡着 一块块的架田,犹如棋盘。②远近结合,营造氛围。颔联先写近处的佛寺处于阴沉的天色中, 再写远处的架田稀稀落落。③颔联整体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映衬出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闲 情逸致。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错误,作者并无愁绪,而是 对这种清寂的景色十分喜爱,认为与他的心境相符。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景物描写技巧的能力。诗歌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 见方法和技巧。 颔联意思是: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 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 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 帧退了颜色的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 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 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近处的寺院, - 16 - 远处的天地,属于远近结合。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夫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 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点睛】景物手法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 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月”渲染离别时的凄惨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用“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 (3)别 时茫茫江浸月 (4). (4)绕船月明江水寒 (5). (5)故不积跬步 (6). (6)无 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艰、繁、鬓、潦、 跬、至。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 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 - 17 - 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 月 15 日,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_____,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围棋”以 4:1 的比分战 胜人类围祺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阿尔法狗围棋”的胜利,背后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激励 人们持续不断地探索过去人工智能领域一直看似难以实现的人类智能级别。从这一点上看, 人工智能的胜利也有非凡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 伴随的都是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任何人工智能技术的成功一定是当代最新技术综合运 用的成功,片面说成谁战胜谁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说人类智慧的最后壁垒被攻破, 这都是 。 “阿尔法狗围棋”的胜利,是不是会掀起又一次技术革命,我们还需 。然而, 人工智能的进步,(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到处都是机器人在人们 的指令下为人们服务;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些对于目前医术来说几乎无解的人类大脑和神 经疾病,如自闭症、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国际医学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切都 会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有了人工智能的协助,人类真正步入了大同的理想社会。 17. 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翻开人类历史,哪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 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解放。 B. 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 随的都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 C. 翻朝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 命,件随的都是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D. 翻开人类历史,哪一次技术革命没有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 伴随的都是人类自身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让我们也可以展望到人类美妙无比的前景 B. 让我们还可以展望到人类美妙无比的前景 C. 还可以让我们展望到人类美妙无比的前景 - 18 - D. 却可以让我们展望到人类美妙无比的前景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尘埃落定 无稽之谈 拭目以待 迎刃而解 B. 盖棺定论 天方夜谭 翘首以待 迎刃而解 C. 尘埃落定 天方夜谭 拭目以待 水到渠成 D. 盖棺定论 无稽之谈 翘首以待 水到渠成 【答案】17. A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中,画线句子有以下语病:不合逻辑,“没有……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但这又是一 个反问句,表意反了。可以排除 C 和 D; B 项“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合事理,可以排除。 另外,“人类”与“提高”不搭配,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或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人工智能的意义”。 A 项,“也可以”语气过于委婉; B 和 C 项,两项的句式过于急促,强调意味不浓。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 - 19 - 结论。这里说“人机大战”结束,应用“尘埃落定”。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句意是说“人类智慧的最 后壁垒被攻破”的说法毫无根据,应用“无稽之谈”。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翘首以待:形容 殷切盼望。句意为对结果的期待,应用“拭目以待”。 迎刃而解: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 决问题很顺利。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 功。这里说的对象是“难题”,应用“迎刃而解”。 故选 A。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某中学将于 2018 年 10 月 30 日举行 2019 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 X 班班委会代表同 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语言运用不简明,三处语言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 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 2018 年 10 月 30 日早 8 时在学校操场举行 2019 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 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 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 班班委会 2018 年 10 月 27 日 语言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答案】语言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1)“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2)“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 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1)“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2)“惠赠”改为“敬赠”(3)“敬谢不敏”改为 - 20 - “深表感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语言表达简明就是不说多余的话,没有语义重复。 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 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本题中,“实属是”语义重复,改为“是”或者“实属”;“抽出时间”和“拨冗”语义重 复,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 “家父、家母”是称呼自己的父母,而语境中是想邀请同学们的家长参加成人礼仪式,所以 改为“家长”;“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语境中是表达我们赠送家长礼物,所 以改为“敬赠”;“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的客气话,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语 境中是想表示我们对家长的感谢,所以改为“深表感激”。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 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 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 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据说,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都抽出来,可以达到十万公里,环绕地球赤道两圈半。血管 系统只有动脉和静脉,它们相伴而行,但不管离得有多远,走得有多近,①___________。区 别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开放的系统,②___________,不允许出现漏血现象,如果有漏血、 出血现象,血液不断减少,自然会引发机体衰亡。③___________,为人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 起到关键作用,韧性好,动力足;静脉主要回收乏氧的静脉血,韧性差,较舒缓。 【答案】 (1). 它们始终保持独立而行 (2). 血管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3). 动脉主要输送富氧的动脉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 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①空,依据前文“它们相伴而行,但”可知此空所填内容要与“相伴而行”意思相对; - 21 - 第②空,依据前文“区别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开放的系统”可知,此空强调血管系统的 封闭性。 第③空,依据后文“静脉主要回收乏氧的静脉血”可知,此空应该是强调“动脉主要输送富 氧的动脉血”。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 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 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 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范文】 出名未必要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蒋方舟接了一句,早熟的苹果好卖。 的确,早起的鸟儿才有食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很多事也似乎都是早比晚好, 就连杨玉环初长成时,都会害怕养在深闺人不识,天生丽质难自弃。鲁迅也曾在课桌上刻了 早字勉励自己学习。不少人都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都想尽快把光阴兑现成金子。 张爱玲说的那句“出名要趁早”的话已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博 出位,博名气。芙蓉姐姐刚消停,凤姐又来了。只要能出名,不管有多雷人,多吓人,她们 也敢到处做秀。出名后,利益接踵而至。各种采访,各种节目,各路出版商向她们发出了邀 请,让她们从普通人变成了受到大众瞩目的名人,从此不再只是一个人名。在这样的风潮下, 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表现出的成熟 与干练,让我等望尘莫及。一些本来很清纯的校园学生也开始走所谓的性感路线,只有稚气 的脸会让人想到她们还是学生。刘谦红了,学魔术的人多了;小沈阳火了,电视上模仿他的 人络绎不绝。为了出名,很多人正丢失了自己。 - 22 - 张爱玲当然可以自豪地说出名要趁早,因为她准备好了。哪怕她不要主动出名,名也会 招之即来。而当下很多人并没有准备好。就算是说苹果早熟好卖的蒋妹妹也有些名不副实。 她年少时写的《邪童正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讶那书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可长大后 的她,常常在电视上露脸,参加各种节目,名气越来越大,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看了她的博客后,会让人想起了方仲勇,想起了江淹。因为长大后的她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 很多时候,出名太早未必是好事。多少小童星后来没了踪影,多少小神童后来还不如平常人? 拔苗助长的结果是苗死了。 而很多出了名的人反而看得很淡然。如写过很多书和剧本的李碧华一向低调,拒绝领奖, 拒绝接受采访。早早出名的韩寒在博客主页上写着:拒绝参加笔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拒 绝参加演出,不签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至少知道在出名后,要把握的是什么。一个 人若把出名看得过重,往往会丢掉自己曾拥有的。很难想象一个到处做报告,颁奖的作家能 写出什么好的作品?很难想象一个到处窜场,哗众取宠的演员能演出多么有深度的角色?把 名利看透了,反而能真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安说成功有三要素是思想,能力和机会。通常 有了前两样,机会就来了。而不是毫无根基,就一天到晚做着白日梦想出名。即使出名了, 那也只是成一个知名的小丑。 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有了足够的 准备时,也不要太追求成名,因为很可能会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尽的下场。 出名未必要趁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 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 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 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 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 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 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 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 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 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 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 - 23 - 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 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 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材料主体部分由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段话构成,重 点谈论在漫漫人生路上,应该快速成长趁早出名还是慢慢求索的话题。 材料第一段借助张爱玲的话,强调出名要趁早的重要性。材料第二段则是借龙应台的话,表 明成长不可操之过急,应坚信凝眸守望,终能静待花开。题干则要求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前提 下,关注自己从材料中获得的感悟和思考,进而写一篇文章。很显然,这就需要考生就写作 材料中的两种说法发表看法,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立意时,考生既可以单从前者的角度出发,强调出名要趁早;也可以单从后者的角度出发, 着重说明成长需要等待,大器也能晚成。 【立意】①时不我待,出名要趁早;②及早崭露头角,可铺就亮丽的人生底色;③欲速则不 达,过早出名未必好;④大器亦能晚成。 【结构】这是一篇堪称结构新颖、针砭时弊的典范驳论文。文章首先从出名要趁早的表现和 危害切入,在论证内容上,古今结合,正反结合,在行文思路上,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告 诫人们“没有足够的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出名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全文 说理通透,论证具体,值得借鉴。 【素材】出名不必趁早 《潜伏》一部以悲剧收尾,单纯表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假夫妻”生活的谍战剧,近年 来意外走红,而其原著作者龙一,此前并不被人们所熟悉。对于他来讲,也可以说是“潜伏” 多年。 龙一大学毕业后,分到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一年之后,他成为作协的一名工作人员,有 了与著名作家冯骥才、孙犁等为伴学习的机会,但只能为他们服务,没有出头之日,可他依 然喜欢写小说。他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书籍,而且常向人请教疑难,起初,他写的都是唐代的 历史小说,直到 2002 年才开始转型,写革命小说,为了写这部小说,他认真的研究了中国人 民伟大的革命事业,而 14000 字的小说《潜伏》于 2006 年发表时,龙一已经 43 岁了,真可 谓是大器晚成。 2、苏珊大婶 时下,全球当红的选秀明星“苏珊大婶”因在英国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中不经意地一唱,竟一 下子红遍全球,她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 - 24 - 苏珊只是一个来自英国乡下的老女人,她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没有工作,没有金钱, 没有亲人,甚至没有爱情而唯一有的只有她那甜美的歌声,她像是乡间田野里的一株芨芨草 是那么寻常,寻常得几乎没有被关注过,她就这样落莫、寂寥地一个人生活着。可是,她很 喜欢唱歌,她时时刻刻都在练习唱歌,唱着自己喜欢的歌。终于,令苏珊想不到的是,她在 电视上不经意的一唱,竟使她顷刻之间成为名人。可见她那早期的练习,为她的成名打下扎 实的基础。毛竹用多年的时间积蓄力量汲取营养,为的只是那一次一鸣惊人。 3、天才方仲永 他,就是能够“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的天才儿童方仲永。 方仲永可谓是天才,年纪只有五岁,竟能写出优秀的诗篇,实在是令人佩服,然而,他的父 亲认为这是发财的好机会,于是每天就常带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终于,方仲永再 也没有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也无法提升自己,方仲永 out 了,由一个天才儿童“泯然众人矣”。 如果当时,他不急功近利,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读书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许现在,他 可能在史册中有更大的名声。 但是现实的状况恰恰是求功心切,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就想成名,最终半途而废。“拔苗 助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 也对,有很多人想出名,有很多人想成功,但别忘了,你首先要厚积要蓄势;相信,只要你 拥有出众的才华,你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终将会出名的,要谨记:出名不必早。 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林夕却说出名不能太早。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两句话的“出名”上时,它们的意思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 话,重要的不是说出来的内容,而是话中包含的人生经验。 仔细品读张爱玲的话,我却认为这话是说给幼时就表现出禀赋异于常人的人听的。那些顶顶 拔尖的人物,像谢灵运,幼时聪颖过人,极富诗才;王羲之,初学书法便令老师吃惊,晏殊, 曾经是皇帝抱于膝上的神童。他们肆意潇洒地发挥自己的天才,不求扬名名声自己响亮。也 有些人是被父母、别人早早推上舞台的。如秀兰·邓波儿,她的演员生涯不能不说是传奇, 她也许正是因早年出道,比别人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积淀,才比别人的演艺路走得 更长、更远。此时,“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珍惜你的才华,细心发掘,千万别 让天赋随时光溜走。 林夕说出名不能太早,却像是和许多踏实的普通人说的。这句话像是劝诫普通人要少抱幻想, - 25 - 多点行动,花时间去提高自己,再成熟稳重地站在大众面前。79 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潜 心耕耘几十年,最终站在了文坛最高处;左宗棠走了几十年坎坷求政路,聪明地抓住机遇营 销自己,干事件件漂亮利落;迪克·梅特舒兹花了 10 年读大学,30 岁至 40 岁在卖去污剂和 牙膏中磨炼了一身本领,红牛饮料由他创造,并成长为一个品牌,他也因此成为《福布斯》 亿万富翁新贵。所以我认为,林夕的话,关键词也不在“出名”,而在于追求理想然后被认 可。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