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0 KB
  • 2021-06-07 发布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长安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 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鲁迅主张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这宴席的厨房,但是,这宴席的一切享有者都必然 要保卫这盛宴免遭扰乱。这就决定了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对立关系。看鲁迅的一生,直接 干预政治的行为不多,发表政治时评极少,他总是守在文化阵地上,从事他的文学活动,而 政治家们却对他视若洪水猛兽,原因大半在此。但是,鲁迅与权威话语的冲突还不仅在于他 对古老传统的无情批判,而是在于他虽然很少谈政治,却从骨子里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作 为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不可能重新回到依附权威的旧路。他获得了现代独立性,也为这 独立性付出了人生的代价。那就是要孤独地承受来自权威的各种压迫。而鲁迅的性格又使他 越是在压迫之中,越容易坚守阵地。他顽强地坚守着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立场,捍卫着知识 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 独立批判权。在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中,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 的独立性。 大概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某种独立性,而且几千年历史上一再出现 的“道”与“势”的冲突往往显示着他们的骨气。但是,“道”与“势”的冲突是有限的,暂 时的,从理论上讲,只有遇到“无道昏君”时这种冲突才会发生。如果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有 道明君”,这“道”与“势”就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之所以是常态而不是偶然,因为古代帝王 不仅多是圣人之徒,与读书人本是同门弟子,而且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在统治国家时也决不 拒绝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命运历来如此: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到旧秩序破坏完 了,要建设自己的新秩序时就转眼变成尊孔的表率。这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是一种有利于安定 团结的学说,它有助于使人做稳了奴隶。正因为这样,在古代中国,“道”与“势”没有根本 的冲突。同时,科举制在弥合着“道”与“势”的裂缝。“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使古代 文人没有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从而去探寻新“道”,这就避免了许多冲突。然而,正因为这样,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中国文学也一样没有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知识分子往往都很敏感,但有他那种感觉的大概不多。鲁迅总有一种压迫感,总感觉自 己是奴隶。仔细想想,社会并未对鲁迅特别过不去,压迫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根本没有感觉, 鲁迅却为之痛心疾首。然而,正是这种感觉分出了觉醒和麻木,分出了甘于做奴隶和不甘做 奴隶。在文坛上,则从帮忙与帮闲的文学中分出了独立的知识分子话语。这种感觉使他与权 势者格格不入。 他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这 - 2 - 与鲁迅对权威的反抗是一致的,是鲁迅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反对奴性之举与社会统治 者制造奴隶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帮忙制造好的奴隶。鲁迅 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背离了传统的康庄大道,而走上了孤独的险途。这是一切有奴隶主思 想的人都不欢迎的,然而,没有这一点,就没有知识分子话语的独立性。 (摘编自李新宇《鲁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鲁迅与权威话语之间的关系对立,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是政治家视 鲁迅为洪水猛兽的原因。 B.无论有什么样的压迫,鲁迅也决不放弃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独立批判权, 捍卫知识分子独立的话语空间。 C.因为古代帝王多是圣人之徒,在统治国家时决不会拒绝孔孟之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道” 与“势”统一是常态。 D.鲁迅反复抨击奴才,反对奴性,反对奴隶道德,是对奴隶制度和奴隶主义的彻底反叛, 是反抗权威话语的一种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运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鲁迅对政治权威的反抗比作掀翻吃人的宴席、捣毁安排宴 席的厨房。 B.文章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一再出现的“道”与“势”的冲突,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 立性的局限性。 C.文章以鲁迅对权威话语的反抗为前提,论证鲁迅以自己的话语实践确立了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话语的独立性的观点。 D.文章首先指出鲁迅与政治权威格格不入,接着阐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最后 归结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果儒家学说是不利于团结的,科举制没有弥合“道”与“势”的裂缝,古代文人就能 承担知识分子的使命,去探寻新“道”。 B.因为所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都要反孔,所有新秩序的建设者都要尊孔,所以儒家学说成了 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学说。 C.鲁迅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身份,但他在精神上已经不是奴隶。他的这种反抗态度和 立场使他与权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关系。 D.社会统治者希望制造奴隶,而鲁迅反对奴性之举与此相矛盾。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忙 制造听话的奴隶,而鲁迅却坚决拒绝这种合作。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4~7 题。 陌上何时花开 刘玉琴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②有些话,总能让人禁不住怦然心动。万物肃杀的季节已去,冰雪早融化在暖风里,此时, 陌上的花开了,鹅黄嫩紫,青草萌绿,怎不令人眼前一亮?而“可缓缓归矣”,仿佛又以别样 的深情和延宕的心绪,诉说着百转千回、欲扬还抑的思念,让人心驰神移。 ③写下这个句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王钱镠。史载:钱镠“少年起兵,骁勇绝 伦,身经数百战,而不摧”。不过,这位横刀立马、成就天下的乱世英雄,被后人记得不是因 为他的雄霸吴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是缘于他对原配夫人戴氏王妃的一片深 情。这看似平常却又极为感人的一句话正是成就钱镠深情的载体。 - 3 - ④戴氏王妃是个孝顺女子,每年寒食节必返临安郎碧娘家,看望并侍奉双亲,直到陌上花 发才归去,岁岁如此。钱镠亦算性情中人,最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这一年,王妃在娘家盘 桓数旬未归。一日,料理完政事的钱镠走出宫门,见杭州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樱花嫣红 杨柳如烟,便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⑤“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⑥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钱镠的感动古今之处,在于对夫人的深情,九个字融入 了几多思念与柔情以及对陌上风物的深切感知。钱镠同样令人记忆深刻、极为钦佩之处,还 在于欲催归而请缓的心境。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心绪!思念着王妃,催促她归来,却又深 情款款,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欣赏路边的风景。“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一代君王对美 的流连,对季节变换心灵敏感的悸动,对身边万物发自内心的珍惜之情,让人内心深有触动。 ⑦最令我感慨的,正是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真情和韵致,“多少 事,从来急”,能在如此着急和迫切中握住节奏,真诚地叫自己、叫别人放慢脚步的人委实不 多。今来昔往,逝水流年,无论是“千里江陵一日还”,还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 们听惯了向前、再向前的召唤,脚步匆匆又匆匆。尤其是当下,放慢脚步成了这个时代的稀 缺之姿,脚放不下来,心也慢不下来。这是一个时常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快节奏时 代。一切都在迅速变革,故而诱惑很多。浮躁、急躁、焦躁……许多人似乎成了被放在火上 炙烤的鱼,翻来覆去,躁动不已,时间的飞逝中夹杂着深感幸福太远的焦虑。于是,不但停 不下匆匆的脚步,甚至忘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一再与身边的风景、人生的快乐失之交臂。 ⑧真该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内心涌起的阵阵温情中,放缓脚步,随时欣 赏沿途的风景。说到底,学会欣赏是一个人善于发现、丰满内心的前提。美丽的阿尔卑斯山 上有一块著名的提示牌,上面写着:“慢慢走,请欣赏。” ⑨放慢脚步,神宁气定,也许可以看到五月的风里,红色的夹竹桃,积攒了全身的气力, 欢跳着在枝头上绽放。深秋的寒气里,总有一些叶子不肯从枝条上飘落,等待着白霜覆盖它 们高贵的身影。也许可以听到午后的果园,在许久的沉寂之后,传来一声脆脆的鸟鸣,或者 淅沥的细雨,在屋檐下发出清亮的低吟。当然,也有可能看不到什么,尤其是在高楼摩天的 城市,看不到水泥地里长出的青草,天上的白云也不够絮一床薄被。但只要留心,总有惊喜。 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每一处风景,每一件事情,会发现许多不曾看到过的美丽,发现 许多不曾想到过的通向生活之美的途径。找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快乐。也许,那些东西对我们 来说,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 ⑩放慢脚步,调整身姿,如果愿意,可以听到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可能我们习惯了繁华 和喧嚣,但放缓心情,可以让思想和灵魂清醒独行,可以及时立定反省:每一步是不是都有 实实在在的分量和意义?有时走得太快,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有时走了很远,发现心思还没 有跟上来。心灵需要过滤,整理,需要思考,积累,它的成长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所以, 不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每个生命都是一座茂盛的园林, 这园林里有无数鲜活的笑脸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脚步慢下来,就能听到每一朵花开放的声 音。那是生命孕育和成长的静语。守住内心,清理欲望,让心灵的顿悟,凝聚起全身的力量。 ⑪ 人的一生,会相逢许多季节,遭遇许多变故,既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忧伤, 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虽然不能人人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但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投向更远。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人生的要义。身体 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高蹈。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位哲学家也说过,当你从匍匐的地上起立,才可以看得见天上的光辉。在浮躁喧嚣的今天, 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时导致 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所以,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犹如 弓在手中,向后满拉,是为了更好击中目标,走得更远。 - 4 - ⑫ 人生是一个奇妙的旅程,需要追求,但不能过多,需要加快速度,但还得学会放慢脚步, 否则过多的追求、过快的脚步会湮没了作为初衷的快乐和本意。古人早已有言,欲速则不达。 当然,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停止或坐等。它更多是一种心态,一种修为,一种坚守—— 宁静的心境,积极的奋斗,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一位学者指 出,放慢脚步不是支持懒惰,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⑬ 一边是力量积累的宁静,一边是积累力量的迸发。慢下来,在生活的芬芳气息和悠远意 境中,去感受一个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取材于作者的同题散文) 4.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中提到的寒食节, 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天禁烟火吃冷食,相 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 B.“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出自晏殊,文章引用这句诗,意在表明一种苦苦追寻而无所 得的惆怅迷惘的人生际遇。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意思是回头一看,寻找的那人正安静地 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中名句。作者引用这句诗,意在激励人们不要停下 脚步,要勇敢攀登人生的高峰。 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钱镠被后人记得缘于他对戴氏王妃的一片深情,而不是他建立的功业,作者认为这对钱 镠来说很不公平。 B.从全文看,作者引用钱镠的故事,主要是感慨于他能体贴、关怀夫人,克制自己的思念, 嘱咐她“缓缓归”。 C.作者对以数字和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的现代社会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主张清心寡欲,放弃 功利心,回归自然。 D.作者让人们多读几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提醒人们在迅速变革的快节奏时代, 能放缓脚步,享受生活。 6.作者在“陌上花开”一句中嵌入“何时”二字,并以此作为文章标题,请分析这样拟题的 妙处。(6 分) 7.有人说,“诗意与速度成反比”,请结合文意,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诗文阅读(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 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 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 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 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 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 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 5 -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 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 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 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 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 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 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 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 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 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 余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台阶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C.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D.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睡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若是皆且为.所虏 B.惶恐饮药而.死 夜缒而.出,见秦伯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常以.身翼蔽沛公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 称祭酒/甚优宠之。 B.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 称祭酒/甚优宠之。 C.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 祭酒/甚优宠之 D.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 祭酒/甚优宠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苏武面对故友李陵字字诛心的劝降,不为所动,针锋相对,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 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B.苏武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虽历尽磨难,却不辱使命,维护 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作者叹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C.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并没有按照他人奏请追究 - 6 - 苏武,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D.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 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5 分) (2)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5 分) (二)古代诗哥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3~14 问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 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14.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 达两方面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 《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②《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 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于恢复。 ⑤李商隐在《无题》中采用虚写手法,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 颜的情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与欧洲、日本同行相比,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 高效率,而且体现在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高。中国高铁建设造价只有海外 同行的 1/3 到 1/2,越南国会于 2010 年 6 月否决了采用日本新干线技术修建河内一胡志明市 高铁线路的方案,理由是造价高达 560 亿美元,超过越南国力承受限度。如果采用中国技术, ( )。 凭借这些优势,中国高铁不仅赢得了国内亿万旅客的心,而且令 的亲眼目睹、 亲身体验的海外人士 、“像是从未来开来的”之类赞誉 。仅近两年就 - 7 - 有 100 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中国高铁,无不高度评价中国高铁的成就,更在全 世界激起了高铁建设的热潮。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曾被安排亲身体验京津城际高铁,痛感 美国铁路技术与中国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时代,回国后在国情咨文中专门呼吁美国人民奋起赶 超,不能 ,随后,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建设 13 务线路的高速铁路网发展计划。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不计其数 望洋兴叹 不绝如缕 抱残守缺 B.不胜枚举 惊叹不已 不绝如缕 墨守成规 C.不计其数 惊叹不已 不绝于耳 抱残守缺 D.不胜枚举 望洋兴叹 不绝于耳 墨守成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 最高,而且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 B.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而且体现在技术 最高、集成能力最全、运行速度最强。 C.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而且体现在技术 最强、集成能力最全、运行速度最高。 D.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 高,而且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新干线的造价只有原来的一半 B.新干线的造价或许只有原来的一半 C.造价几乎只有新干线的一半 D.造价也许只有新干线的一半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约克大学的 David Zendle 博士做了一个实验,① ,一 种是在视频游戏里驾车行驶,避免被卡车撞上;另一种是在视频游戏里成为一只老鼠,避免 被猫抓到。游戏结束后,他要求参与者将包括车辆、小狗等一些图片进行分类,也就是把这 些图片归类到交通工具或者动物的类目下。如果游戏对玩家的现实生活有影响,那么玩过这 两种游戏的人,② 。然而,结果却相反,很多人的分类速 度反而比游戏之前显著放慢了,③ 。 20.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5 分)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图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 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 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经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 - 8 - 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馆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 者选择离开。 要求:你对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 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 9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A【解析】“他不直接干预政治,极少发表政治时评”应是政治家欢迎的,而不是政治家反 对鲁迅的原因。 2.B【解析】应是以“道”与“势”的统一,论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局限性。 3.C【解析】A 项判断绝对化;B 项颠倒因果;D 项由原文“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希望知识分子 帮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可看出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希望,而 D 项表述“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帮 忙制造听话的奴隶”则将其变成了事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答案】D【解析】D 项错误,解答时可以根据上下文,作者引用这句诗意在表明,人生在 世,不妨放慢过于匆忙的脚步,超脱出日常庸庸碌碌的琐事,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人生的目 的和意义。 失分点提醒:阅读文章要学会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对作者的情感及写作目的把 握不准是本题的失分点,这些应当结合文中的相关信息来考虑,如本题可以根据文中的“不 妨时常停下来,让脚步等一等心灵,听一听心灵的诉说”“可以放慢脚步,站稳脚跟,将目光 投向更远”“静下心来,适时调整向度”等信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应是“劝诫当今世人, 放缓脚步,体会世间之美”等,由此可以推知 D 选项的错误。 5.【答案】D【解析】A 项“作者认为这对钱镠来说很不公平”于文无据;B 项从全文看,作 者更为感慨的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中漫漶出的放慢脚步,舒缓心情,从容欣赏的 真情和韵致,文章后半部分主要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C 项“彻底的否定”不妥,“主张人们 要清心寡欲,放弃功利心,回归自然”也不准确,作者并不是完全否定欲望和追求,而是反 对追求太多,速度太快。 失分点提醒: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原文是本题主要失分之处,A 项在文中并没有体现“对钱 镠来说很不公平”的内容,B 项概括的太片面,没有结合整体文章来考虑;C 项“彻底”用词 过于绝对,可以结合本文主旨考虑。 6.【答案】①题目中加上“何时”表示疑问,表明作者对“花开”的殷切期盼,表达珍惜生 活与自然诗意的状态。②与文中钱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故事相照应。③形象、生 动,富有诗意,能够引起读者对自然、生活之美的思考。(一点 2 分,)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以及主题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析 加上“何时”一词后该句的含义,表达作者的情感;从结构上来说,作为标题,可以与文中 内容形成照应;从表现主题角度来说,可以提示、深化主题;分析的意思对即可。 7.【答案】①“诗意与速度成反比”的见解与文中作者的观点如出一辙:急于追赶,快速发 展,会忘了欣赏风景,享受快乐,反而使幸福、诗意离我们越来越远。②一味追求速度,就 会忽略沿途的风景,而放慢脚步,学会欣赏,才能有所发现,丰满内心。③速度太快,可能 什么都看不到,而只有放慢脚步,才能静赏大自然四季的风姿,静品生活中的美。 ④速度太快还会失去调整自我的机会,而放慢脚步,等一等思想和灵魂,才能守住内心,凝 聚力量。(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考生能够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写出对“放慢脚步”的内涵与意义 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8.【答案】D【解析】D 项,寝:搁置不理。 9.【答案】B【解析】B 项,均表修饰 A 项,为:动词做/介词,被;C 项,以:介词,在/介 词,用;D 项,因:连词,于是/介词,通过。 - 10 - 10.【答案】C 11.【答案】C【解析】文中是“廷尉奏请逮捕武”,没有说苏武被逮捕。 12.【答案】(1)(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 下,愿谦诚地相待你。(得分点:“因”“厚”“虚心”翻译正确,各 1 分,句意通畅 2 分) (2)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 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得分点:“疏”“予”“告”翻译正确,各 1 分,句意 通畅 2 分)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 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 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 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 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 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 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 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 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 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 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 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 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 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 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 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 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 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 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 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 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集苏武 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 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其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 参与上官安的谋反,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 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 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 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 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苏武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 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 - 11 - 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 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苏武多 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 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 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3. C【解析】 C 项,“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表述错误,结合语境,颈联中的“烟花”,是指 “春天艳丽的景物”,而不是“烟花燃放之美景”。 14. ①从情感上:本诗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予抵抗、一味退却行为的极大不满,对爱国人士 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的热情讴歌,体现了与杜甫诗歌相仿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 ②从表达上:诗歌以感叹起笔,以失望、感慨继之,以希望收束,低沉回环,跌宕起伏, 与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相似。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12 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6.C【解析】第一处:“不计其数”指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个 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此处形容数量多而计算不过来,应选“不计其数”。第二处:“惊 叹不已”指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 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表示惊异 叹息,应选“惊叹不已”第三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 断时续。“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此处形容赞誉声不断,应选“不绝于耳”。第 四处:“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指 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此处指美国铁路技术,应选“抱残守缺”。 17.D【解析】原句“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 而且体现在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最高”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递进关系语序不 当。A“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速度 最高”语序不当。B“不仅仅中国高铁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建设高效率” 语序不当,“技术最高、集成能力最全、运行速度最强”搭配不当。C“技术最强、集成能力 最全”搭配不当。 18.C【解析】新干线是日本技术,据此可排除 A、B。D 中的“也许”表示或然判断,与文意 不合,应排除。 19.(6 分)①参与者被要求参与两种不同的游戏;②他们更快地能对图片进行分类 ③这表明游戏对现实生活没有更多的影响。 20. (5 分)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 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经济模式。(语言通顺、定语排列符合逻 辑 2 分,关键词完整、种属概念正确 3 分) 21.【解析参考】 作文要求“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就是按 论说文的文体规范来写。这则材料来看,有两种写法:一是立论,谈正面的观点,支持、赞 赏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并加以论证,说明支持的理由;二是驳论,先指出某些读者的错误认 识,加以批驳,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写法,可以用其中一种行文,也可以综合起来 写。 - 12 - 材料并无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有激烈冲突.但是,没有“故事”可能也是 最好的故事。姑举几个写作的角度: ①之所以此举坚持了十年,是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人人生而平等”。对于弱势群体而 言,图书馆可能是可以在精神上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机构。“史上最温暖图 书馆”凸显特有的公共人文关怀。可以改变、教育一些人。“人人生而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这些“特殊”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一不论是保安、清洁工,还是管理员,全都认 同,说明平等已是普遍认识,已深入人心。在知识获取上,“让每个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 这才是图书馆的职责。知识改变人,知识改变世界。 ②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观念问题,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 所,阅读是“文明” 人的举止,正是这种关于“高等”和“低劣”的偏见,才使得“消灭低 等民族”的悲剧得以产生。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不可否认,杭州图书馆的“流浪读者”中, 有部分是来消磨时光的,但也确实有酷爱读书看报的人。其实我们图书馆从早到晚在这里消 磨一天的人挺多.很多学生在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也常来“蹭”一 天的空调,有的读者看书累了趴桌上或者坐沙发上打个盹,都是常事.流浪者在这里做的事 情,和其他读者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