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学案 7页

  • 128.50 KB
  • 2021-06-07 发布

6《逍遥游》学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逍遥游》学案 ‎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鲲( kūn )鹏 抟( tuán ) 齐谐( xié ) 坳(ào )堂 迁徙( xǐ ) 北冥( míng ) 夭阏( è ) 沮( jǔ )丧 榆枋( fānɡ ) 斥鴳(yàn ) 舂(chōnɡ )米 晦朔( shuò ) ‎ 泠( línɡ )然 蓬蒿( hāo ) 翱(áo )翔 穷发(fà )之北 ‎2.课文《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 庄周 ,___战国 中期思想家,《庄子》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___道___家学派的代表作。其风格是____多用寓言,文笔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__。‎ ‎3、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⑴怒( 奋发 )而飞  ⑵夭阏( 阻碍 )  ⑶而今乃后(然后 )培风  ⑷决( 快速的样子 )起而飞  ‎ ‎⑸枪( 触碰)榆枋而止 ⑹而控( 落下 )于地  ‎ ‎⑺适( 到 )莽苍者  ⑻小年 ( 寿命 )不及大年  ‎ ‎⑼众人匹( 比 )之  ⑽抟扶摇羊角( 旋风 )而上者九万里 ‎⑾数仞( 度量单位七尺 )  ⑿其自视( 看待 )也,亦若此矣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 二、学习过程 ‎(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大风 7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呢?‎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 ‎3.阅读并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 鹏鸟:南徙以六月息抟扶摇高飞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的结果 ‎(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粘住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凭借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迅疾的样子 触、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什么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③之二虫又何知!‎ 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 ‎3.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 蜩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不至就控于地笑 ‎4.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 事物、目标无论大小,实现目标,都有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所依凭,不能随心所欲,总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遥的。‎ ‎(三)、‎ ‎(1).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②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作者为了说明“此小大之辩也”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例举的事物:朝菌、蟪蛄、冥灵、彭祖、与鲲鹏相较的斥鴳 三、 反思总结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返 ‎②小知不及大知 知—智 ‎③此小大之辩也 辩—辨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变 ‎⑤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能 ‎⑥旬有五日 有—又 ‎2.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的特点。‎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 ‎ ‎②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 ‎③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7 ‎ ‎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用法 是.........还是.........‎ 四、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D  )‎ A.北冥(míng)   尘埃(āi)     坳堂(āo)    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 C.晦朔(shuò) 泠然(líng) 宿舂粮(chōng)  决起(jué)‎ D.蟪蛄(huì) 榆枋(fāng) 蜩与学鸠(tiáo) 数数然(shu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 ‎(1)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 (4)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ì(翼 )若垂天之云  ‎ ‎(2)海运则将xǐ(徙 )于南冥 ‎(3)抟(tuán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ào )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yāo )(è )者 ‎(6)我決(xuè )起而飞,抢(qiāng )榆枋而止 ‎(7)适莽苍者,三餐(cān )而反,腹犹果然 ‎(8)适百里者,宿chōng(舂 )粮 ‎ ‎(9)小知不及大知(zhì )‎ ‎(10)斥鴳(yàn )笑之曰 ‎ ‎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 通 返 ‎ ‎ (2)此小大之辩。 辩 通 变 ‎ ‎(3)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 通 又 , 反 通 返 ‎ ‎(4)小知不及大知 知 通 智 ‎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状语后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宾语前置 )‎ 7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 ‎4.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志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记述.记载 ‎③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记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标记.做标记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名称.名字 ‎②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命名.起名 ‎ ‎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声名 ‎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说出.指出 ‎ ‎⑤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名义 ‎ ‎(3)图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谋划 ‎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谋划.筹划 ‎③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图画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放上.安放 ‎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 放弃.放下 ‎(5)穷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 尽.止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走到头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二、预习内容 ‎(一)解释加点字 ‎1.知效一方,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至此而止。‎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 ‎3.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 ‎ 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三、提出疑惑 ‎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二、学习过程 ‎1.最后一段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逍遥”的主张的?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哪些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分解一、前面五段主要是对世间万物的宽泛讨论分析,本段主要是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举“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说明这些人虽 有区别,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但都不免有所待,从而从正面直接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说明了全文主旨。‎ 分解二、真正逍遥游的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就是说,要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做到“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中人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此境界。‎ 分解三、庄子认为万物都受到限制,社会上的人被生死、寿夭、得失、荣辱、贵贱所牵累,没有自由可言。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有己”。因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即 所谓“无己”,就是忘记自我,摆脱外物的束缚,达到物我合一。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神禄之心,无建功立业的理想。所谓“无名”,忘记荣辱得失,俯 仰随我。这样一来,便在头脑中消除了物我对立,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了超现实的绝对自由。‎ ‎2.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三个笑,第一个在第四节:“蜩与学鸠笑之曰:……”第二个在第六节:“斥鴳笑之曰:……”第三个在第七节:“宋荣子犹然笑之……”‎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反对.反驳 ‎3.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 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7 ‎ ‎4.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 ‎5.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 三、 反思总结 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 ‎1、借用寓言说理。 ‎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 四、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状语后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 ‎2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                          为:动词,作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认真仔细品读上面文段,谈谈《庄子》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并创设情景,再造想像。‎ 7 ‎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比喻说理,还是举例说理?‎ 比喻说理 ‎5.“天之苍苍”的实例,“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究竟侧重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 三、‎ 阅读下文,展开想像和联想,将本段文字改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庄子·外物》)‎ 参考译文:‎ 任公子作了大钩和粗黑绳,以五十头犍牛为鱼饵,蹲于会稽山巅,举竿投之于东海,天天守钓,整年没有鱼上钩。后来,大鱼来吞食,牵动大钩入海底,翻腾而奋鳍,白浪堆涌如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剖开后把肉晒干,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地方的人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