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三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三)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2 分)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 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 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 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 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 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 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 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 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 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 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 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曰: “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 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 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知伯因阴.结韩、魏 阴:暗地里 B.因舒.军而围之 舒:散开 C.与之期.日 期:期望 D.二主殆.将有变 殆:大概 C [期:约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好利而.鸷复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B. 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 学而不思则.罔 C. 知过见君之.不用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D. 张孟谈以.报襄子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A 项,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转折,却。B 项,都是连词,表承接,那么。C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D 项,介词,把;连词, 表目的,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B.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C.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D.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C [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 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另外,还可根据虚词的用法来断句。“矣”字一般用于句 尾,不用于句中,由此可排除 A、D 两项。“其地”指赵国的土地,中间不应断开,由此可 排除 B 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知伯贪得无厌,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 给了他土地,唯独赵国没给。 B.三国之兵围攻赵国的晋阳城,守城几个月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拿城 投降,张孟谈不同意他这样做。 C.张孟谈见到韩国和魏国的国君后,不仅向其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还向其保证 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 D.盲目自信,不能明察形势,且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是知伯最终兵败的重要原因。 C [“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于文无据。]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时,通读语句,找出文言知识点,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 原则,努力做到“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答案】 (1)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国家有了危险却不能使它安定, 那 就 不 要 尊 重 有 才 智 的 人 了 。 您 放 弃 这 种 打 算 吧 , 不 要 再 说 这 些 了 。 ( 关 键 词 “存”“安”“释”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2)知伯的军队都去救水而一片混乱,韩康子和魏宣子从两边夹攻,赵襄子带兵从正面 进攻,大败知伯的军队并活捉了知伯。(关键词“翼”“犯”“禽”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知伯率领赵、韩、魏三国的军队征讨范氏和中行氏,把他们灭掉了。休整了几年之后, 知伯便派人到韩国去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谋臣段规劝谏韩康子说:“不能不给。知 伯为人,贪利而凶残,他来索要土地,如果我们不给,他一定会向我们出兵。您还是给他吧。 给他之后他会更加贪婪,还会到别国去索要土地,别国不给,他必定向这个国家出兵;然而 这样韩国就可以免受战祸之苦,而等待形势的变化。”韩康子说:“好吧。”就派使者送给知 伯一个拥有万户的城邑。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到魏国索要土地,魏宣子想不给他。大臣赵葭 劝谏魏宣子说:“您不如给他。”魏宣子说:“好吧。”就派人送给知伯一个拥有万户的城邑。 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到赵国,要求得到蔡和皋狼两地,赵襄子没有给他。知伯就暗地里和韩、 魏结盟,将要共同进攻赵国。 三国的大军突然袭击晋阳城,于是和赵国的军队开战。过了三个月也没能攻下晋阳城, 于是把三国军队散开包围晋阳城,使晋水冲开堤岸,灌入城内。三军包围晋阳城已整整三年, 城内的人在树上搭巢居住,挂起釜来煮饭,钱财和粮食快用完了,士兵疲倦瘦弱。赵襄子对 张孟谈说:“粮食匮乏,城中力量用尽了,士大夫们都很疲困,我守不住了。想拿城去投降, 你看怎么样?”张孟谈说:“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国家有了危险却不能 使它安定,那就不要尊重有才智的人了。您放弃这种打算吧,不要再说这些了。我请求去见 韩国、魏国的国君。”赵襄子说:“行。” 于是张孟谈暗地里会见韩国和魏国的国君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知伯率领你们 两国进攻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赵国亡了就必然轮到你们灭亡了。”韩、魏二君说:“我们也 知道会这样。知伯为人,内心粗暴而又不仁,我们的计谋还没有成功他就会知道,知道了必 然大祸临头,那可怎么办呢?”张孟谈说:“计谋出于你们两位之口,只有我一个人听到, 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韩康子、魏宣子即刻与张孟谈秘密订立军事盟约,约定举事的日 期,当天晚上,张孟谈返回晋阳城。张孟谈把这事报告给了赵襄子,赵襄子对着张孟谈拜了 两拜。 张孟谈去朝见知伯出来,在军门外遇见了知伯的大臣知过。知过进去拜见知伯,说:“韩、 魏二君大概将会叛变。”知伯说:“不会这样的。我和韩、魏二君已经订立了盟约,消灭了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国,我们三家将瓜分其地,我亲自和他们订立的盟约,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的。您就放心吧,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知过见知伯不听从他的意见,就离开不见知伯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会见韩康子、魏宣子说:“约定就在今晚杀了知伯守堤的官吏,再使晋 水决堤淹灌知伯的军队。”知伯的军队都去救水而一片混乱,韩康子和魏宣子从两边夹攻, 赵襄子带兵从正面进攻,大败知伯的军队并活捉了知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2 分) 投时相书 欧阳修 某不佞.,疲软不能强筋骨,与工人田夫坐市区、服畎亩,为力役之劳,独好取古书文字, 考寻前世以来圣贤君子之所为,与古之车旗、服器、名色等数,以求国家之治、贤愚之任。 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然其为道闳深肆大,非愚且迂能所究及。 用功益精,力益不足,其劳反甚于.市区畎亩,而.其所得,较之诚有不及焉。岂劳力而役业者 成功易,勤心而为道者至之.难欤?欲悔其所难而反就其易,则复惭圣人为山一篑止焉之言, 不敢叛弃。故退失其小人之事,进不及君子之文,茫然其心,罔识所向,若弃车川游,漫于 中流,不克攸济,回视陆者,顾瞻徨徨。 然复思之,人之有材能、抱道德、怀智虑,而可自肆.于世者,虽圣与贤未尝不有不幸焉。 禹之偏枯①,郤克②之跛,丘明之盲,有不幸其身者矣。抱关击柝,栖惶奔走,孟子之战国, 扬雄之新室,有不幸其时者矣。少.焉而材,学焉而不回,贾谊之毁,仲舒之禁锢,虽有其时, 有不幸其偶者矣。今以六尺可用之躯,生太平有道之世,无进身毁罪之惧,是其身、时、偶 三者,皆幸于古人之所有者。独不至焉,岂天之所予不两足欤?亦勉之未臻欤? 伏惟明公履道怀正,以相天下,上以承天子社稷之大计,下以理公卿百职之宜,贤者任 之以能,不贤者任之以力,由士大夫下至于工商贱技,皆适其分而收其长.。如修之愚,既不 足任之能,亦不堪任以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因自顾其身、时、偶 三者之幸也,不能默然以自羞,谨以所业杂文五轴贽阍人,以俟进退之命焉。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注】 ①偏枯:半身不遂。②郤克:郤献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身残志坚的元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某不佞.,疲软不能强筋骨 佞:才能 B.而可自肆.于世者 肆:放纵,恣意而行 C.少.焉而材,学焉而不回 少:年幼 D.皆适其分而收其长. 长:长处,优点 B [肆:体现,展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A. 其劳反甚于.市区畎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而.其所得,较之诚有不及焉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勤心而为道者至之.难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A [A 项,均为介词,表比较。B 项,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C 项,代词, 代指这种情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介词,拿、用;连词,表 修饰。]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 B.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 C.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 D.至其炳然/而精者时亦穿蠹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 C [解答此题,首先要联系上下文明确语段的大致意思,其次要抓住句中的动词、虚词 等。“炳然”和“精”是两个并列的修饰语,用“而”字连接起来,都修饰“者”,作“至” 的宾语,故“者”后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以”字一般不用在句尾,在此句中它是连 词,表目的,应和“自欣喜”相连。据此排除 B 项。]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喜欢阅读古代的典籍,对古代圣贤君子的做法深入探究,他认为这样做的辛苦 程度远远超过匠人农夫做体力活。 B.作者认为即使古代才华横溢、道德高尚、心忧天下的圣人贤者也会有不幸,而自己 生于太平盛世是幸运的。 C.作者认为大禹、郤克、左丘明因身有残疾而不幸,而孟子、扬雄则因生不逢时而不 幸,贾谊、董仲舒因为对手而不幸。 D.欧阳修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表明自己比古代那些圣贤幸运,为能够凭着自己的学识 和才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高兴。 D [“目的是表明自己比古代那些圣贤幸运,为能够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国家出力 而感到高兴”说法错误,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宰相的重用。]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欲悔其所难而反就其易,则复惭圣人为山一篑止焉之言,不敢叛弃。(5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修之愚,既不足任之能,亦不堪任以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时,通读句子,把握大意,找出文言知识点,努力做到“字字落实, 句句通顺”。 【答案】 (1)我后悔选择艰难的道路,想回头做容易的工作,却又在圣人说的“为山 九仞,功亏一篑”这句话面前感到惭愧,不敢背叛放弃初衷。(关键词“反”“惭”“叛弃” 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2)像我这样愚钝,既不能够凭才能被任用,也不能凭力气被任用,只是我常常致力于 探求学问。(关键词“能”“堪”“徒”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我没有才能,身体孱弱,筋骨不强健,不能像匠人农夫一样在市井街巷、田亩中从事体 力劳动,我只是喜好阅读古代典籍,考察探究自古以来古圣先贤的一些做法,和古代的车马、 旗帜、服饰、器物、名色等方面的事情,来探求治国的方略、任用贤才和愚者的方法。至于 那些明白而精辟的思想,有时也会苦心钻研,寻章摘句,装饰自己的文章,来让自己内心愉 悦。然而那些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学问深远博大,并不是愚笨并且迂腐的我所能探究到的。 我下的功夫越精深,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这反而比在市井田亩中劳作更辛苦,然而我的收 获,和他们相比确实不如他们。难道从事体力劳动成功容易,费尽心力研究学问成功困难吗? 我后悔选择艰难的道路,想回头做容易的工作,却又在圣人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 句话面前感到惭愧,不敢背叛放弃初衷。所以如果放弃初衷,还不如普通人做的事情那样有 成就,继续努力又比不上圣贤的文章,内心茫然,迷失方向,就像放弃车子,在江水中漫游, 不能够渡过江水,回望陆地,环顾四周惊慌不安。 然而我又想到,一个才华横溢、道德高尚、心忧天下,在世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 人,即使是圣人贤者也恐怕会有不幸啊。大禹半身不遂,郤克跛脚,左丘明失明,这是因身 体而不幸。守关巡夜,烦恼不安,四处奔走,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扬雄生活在王莽时代, 这是因时代而不幸。年少时就才华横溢,探求学问执着如一,贾谊被毁,董仲舒被禁,他们 虽然遇到了好的时代,但也因他们的对手而遭受不幸。现在,凭着身高六尺的躯体,生活在 太平有道的盛世,没有因做官而获罪的恐惧,这是我在身体、时代、对手这三个方面都比古 人所拥有的幸运。唯独我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难道是上天所给予的东西不能两全吗?或许 是我努力的程度不够吧? 想到您躬行正道胸怀正义,来掌管天下,对上接受皇帝关于治理国家的重大策略,对下 管理各级官员的事务,有才能的人按才能去任用,才能不高的人按力气去任用,从士大夫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下一直到工匠商人这类从事低贱工作的人,都依据他们的职分来使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像 我这样愚钝,既不能够凭才能被任用,也不能凭力气被任用,只是我常常致力于探求学问。 现在,有幸凭文章参加朝廷的考试,因为考虑到自己在身体、时代、对手这三个方面的幸运, 不能默默地埋没了自己,就恭敬地拿我所写的五篇文章送给您的守门人,来听候能否被任用 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