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莆田七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国学”断想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具体地说,“国学”包含
有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
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
当作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国学”就
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国学”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否定。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国学”如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软肋,也有它的局限性。“国学”的不少内
涵有的本身就是落后腐朽的,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思
想。有的本来是正面积极的内容,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已无法
应对时代的挑战,而成为了历史的惰性与包袱。譬如《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原始民本观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其诞生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进步的,但进入近代后,
却严重滞后于新型的民主要求了,而它本身是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变“令民与上同意”
为“令上与民同意”的。
另外,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即
说的不是做的,做的不是说的。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视卒如
婴儿”。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孙子的真实想法,那就太天真了。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
卒不过是牛羊而已,“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不
存丝毫怜悯之心,还美其名曰“慈不掌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
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
我们今天弘扬“国学”,要超越经史子集的范畴。为什么后来“国学”变成大家觉
得无用的了,因为后来“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中。但是去看一下《汉书·艺文志》,
实用之学与理论之学是结合在一起的,“七略”实际上有“六略”。第一略通论,下面六
艺略,就是理论指导;诸子略,就是中国的学术学派;诗赋略,就是文学创作;兵书略,
就是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理论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术数略、方技略,这些都是属于自
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但经史子集里淡化了这些操作、实践性的东西。要超越经史子集,
而回归到《汉书·艺文志》的学科传统中。
西周时期的“六艺”,是培养“全人”人格的,有精神思想的指导——“礼”“乐”,
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化技能的掌握——“书”“数”,也有军事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培
养——“射”“御”。但孔子之后的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
艺”却变成了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学习”一词本有两层意思:“学”,首先是从知
识层面上学,是被动的、灌输性的学;“习”,是练习,是在实践中练习它、升华它,然
后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现在我们只有“学”,没了“习”的成分了。所以今天弘扬“国
学”,要真正超越经史子集的传统,回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
实际上,经史子集是次生态,原生形态应该是“六艺”之学,就是从西周的“六艺”之
学,一直延续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略”之学。
1.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国学”不仅包括唐诗宋词等知识性内容,还包括受“国学”氛围的熏陶而形成
的思维智慧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B.“国学”的内涵虽然包括三个层面,但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理
论层面的内容。
C.一个中国人就算没有把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内容当作学问来学习,也并不说
明就没有受到“国学”的影响。
D.“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国学中最根本的东西,至今仍然
具有活力。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以及那些在产生时是正面积极的,
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的内容。
B.我们对“国学”的继承,不仅要“学”,了解知识层面的“国学”;还要“习”,
在实践中练习、升华。
C.“国学”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无用,因为孔子之后的“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等
理论之学中,成为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
D.今天弘扬“国学”,不能停留在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
的“六艺”的层面上,而要回归到以“全人”培养为宗旨的礼、乐、书、数、射、御的
“六艺”及《汉书·艺文志》的“六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学”之中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
须承认的是“国学”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
B.《孙子兵法》在其诞生的时代无疑是进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进入近现代
后已经是知行割裂,“说的”与“做的”不同了。
C.当今盛行的祭孔大典、少儿读经等活动都体现了对“国学”的所有核心价值观
念的认同与同归。
D.对于“国学”,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
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
二、古诗文阅读( 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 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侣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知道
5.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3 分)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
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6.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
赞扬曹操。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
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
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7.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 12 分)
(1)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 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 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
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
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
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
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9.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4 分 任选其中的 14 空)
10、(1)在《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
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2)《离骚》中写自己为保持清白,愿意像古代圣贤一样为正道而死的诗句是:
“ , ”。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而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
(4)《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的句子:
“ , ”。
(5)《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 , ”。
( 6 ) 王 安 石 《 游 褒 禅 山 记 》 中 ” , ”。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7)《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
“ , ”。
三、现代文阅读(15 分)
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铜茶壶
黄孝纪
母亲身边最值钱,并且陪伴她度过大半辈子的用具,要数那把铜茶壶。
铜茶壶的造型十分漂亮:平底,鼓腹,环状提手,壶嘴呈流线型,圆圆的壶盖上正
中央镶嵌一粒金瓜,全用黄铜手工打造而成,并且在壶的颈部刻有父亲的名字。母亲非
常满意这把铜茶壶,据说除招待匠人酒饭外,还花了几担谷子的代价。
饮茶的习惯已经融入母亲的血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
火泡茶。母亲泡茶也很讲究,隔夜的剩茶,无论多少,她都要倒掉。在用铁鼎罐烧水的
同时,母亲要先后用清水和沸水把铜茶壶涮洗两遍,然后放入自制的茶叶,再用竹筒勺
子舀沸水灌满茶壶,盖上壶盖。为防止茶水变凉,母亲还要把一壶滚荼放在灶台的火边
烤着,或者放在灶膛口的火子上煨着。
当母亲梳头洗漱完毕,我们也洗漱停当,母亲已在灶台前的案桌上插上吃饭喝茶用
的接手板,端上刚从瓮里掏出来的腌菜,比如酱大头萝卜、辣酱蕊头、腌豆角之类。若
是冬天,当然还免不了焖熟的红薯。奢侈的日子,还有炒花生、煨烫皮,甚至过年剩下
的兰花梗。此时,一家人围灶台而坐,每个人的碗里都筛满金黄透亮的热茶,饮茶嚼物,
其乐融融。一天的生计,自兹而始。
母亲喝茶的量大,而且必定滚烫,即便三伏的酷暑。每次喝茶,她必定一碗一碗地
喝个痛快,喝得茶水“呼呼”作响。如果哪天母亲喝茶少了,不香了,必定是母亲病了。
母亲病了,也从不吃药打针,按她的话说是“阴阴糊糊几天就好了”,其实是母亲怕花
钱。她治疗自己的病一般是自己在颈脖上夹痧,或者叫我们给她背上刮痧,然后泡一铜
茶壶滚烫的热茶喝。每餐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正是母亲或坐或站喝茶的时候。有时看甑
里饭少,母亲会跟我们打招呼:“我已经喝茶饱了,你们把饭都吃了。”然后,继续一碗
一碗“呼呼”地喝她的浓茶。
家里的茶叶,也全部是母亲亲自采摘和制作。母亲的茶叶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正茶,
她要去五六里路远的西冲茶山去采摘茶叶,然后自己杀青揉搓,晒成干茶;其二是枫树
叶茶,每年初春,村后的山上枫树长出粉红的嫩叶,母亲要提竹箩筐采来不少。枫树叶
茶还是止泻的良药,尤其是生了虫屎的老枫树叶茶,效果更好;再一种就是混合叶茶,
是母亲在春夏之交从田间地头割来的各种草木的叶子,混在一起晒干就成,盛夏泡茶是
解暑的良方;还有野菊花茶,每年秋冬,村里村外,原野山间,到处开满黄色的野菊花,
采来晒干即可,泡成茶水,金黄透亮,芳香四溢,虽有点苦味,母亲说就是靠它来清肝
明目。
客人来了,或者乡邻相访,母亲多是以正茶相待。母亲是个好茶的人,又讲待客的
礼数,她必定把铜茶壶重新涮洗,从篾茶篓里掏出正茶泡一壶新茶。佐茶的东西,母亲
或者煨三五块烫皮,或者炒点黄豆豌豆花生之类,甚至炒一点高梁麦子,南瓜子葵花籽,
都是自产的物品,尽管简单,也是上心上意。茶是一道道地劝,也是一遍遍地煨,更是
一层层地浓,近了亲情,暖了乡音。
母亲有严重的胃病,估计与饮茶的习惯也有一定关系。有时我们把菜吃完了,母亲
就在饭碗里倒入滚茶,草草吃了。即便夏日隔夜的馊饭,母亲从不舍得倒掉,也是用滚
茶冲洗一番,自己吃下。母亲犯胃病的时候,脸面痛得扭曲难忍,常要用吹火的竹筒紧
抵心窝,许久才能缓过神色。之后,她又是提着铜茶壶煨茶,一碗一碗“呼呼”地喝。
铜茶壶用久了,就会形容暗淡。母亲就从灶台灰坑里掏出柴灰,掺上水,将铜茶壶
里里外外擦拭几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顿时,一把金光夺目的铜茶壶又焕然如新。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铜茶壶”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形散神不散;同时也借此表现母
亲的种种美好品质。
B.文章以“铜茶壶”为题旨在告诉读者,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记叙铜茶壶的故事,从而
显示铜茶壶在母亲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C.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平易通俗、俗巾有雅,给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既感受到作品的
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气息,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文人气息。
D.文章选材于平凡的人事,表达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怀,展示一种人性的温情,这也是
文学作品对社会对现实的功能所在。
12.根据文中内容,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铜茶壶是“母亲身边最值钱”的东两?(6 分)
13.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
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
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
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
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
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
令回家 16 年后的 57 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
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
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
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
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
一项是(3 分)( )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
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
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
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
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17.下面是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后写给二叔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
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
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
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
给您一件礼物,希望您喜欢!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记忆型阅读
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
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
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________,通过分
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六、作文(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楼上楼下形同陌路;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
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十面霾伏”的高速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
欣赏着水墨江南;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 噎
的含蓄之美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慨。
材料中的内容,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一 1. (3 分)B(“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理论层面的内容”错,三个层面的
内容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征,“核心的思想理论层面”与“核心的价值观”所指内涵不同。)
2. A(“‘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错,封建三纲思想只是文章证明国学
局限性的一个论据。)(3 分)
3. (3 分)D(A 项“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有误,国学中不少腐朽落后
的东西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但没有根据表明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B
项“已经是知行割裂,‘说的’与‘做的’不同了”错,“知行割裂”是原本就如此的,并非是“进
入近现代后”才如此的;C 项“都体现了对‘国学’的所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回归”过于绝对
化,有些祭孔大典、少儿读经等活动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复古,并不是对国学核心价值的借鉴和继承。)
二 4.B【解析】名作动,东下
5. C【解析】 排除②③两句即可选出答案,②是曹操的诗句,不能表现客之悲,③
是赤壁的景色,引出客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
6. B【解析】 “目的是赞扬曹操”不合原文意图,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
7、 (1)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
(3)使深谷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8.B.从下到上描写;D.最后两句是虚写。
9.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
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
的真挚情感。(每点 2 分)
10、(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7)还顾望旧乡,故园路漫漫
11.B(“本文侧重点在于记叙铜茶壶的故事”不当,本文是借铜茶壶来回忆母亲。)
12.①母亲爱喝茶,铜茶壶陪伴她大半辈子;②铜茶壶造型十分漂亮;③刻有父亲的名字,充满对
父亲的感情;④是母亲花了很大的代价换来的。
评分细则:6 分。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大意对即可。
13.①勤劳能干:每天很早就起床煮茶,自己上山采茶,把茶壶洗得很干净;②热情好客:亲友乡
邻来了,用正茶招待;③顽强坚韧:生病时,只用夹痧或刮痧以及喝茶的方式处理;④纯朴多情:
米饭少时让给家人吃,以茶壶纪念父亲;⑤俭朴节约:隔夜馊饭母亲不舍得倒掉,生病时不舍得打
针吃药。
评分细则 6 分。: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大意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4.B(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
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脍
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
容很受欢迎。)
15.D(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
认知”。A、B 两项主客体颠倒,C 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
16.D(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
人生哲学”,排除 A、C 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
生哲学”,排除 B 项。)
17、(5 分)①“笑纳”改为“收到”(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②“爱戴”改为“爱护”(爱
戴,只能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
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三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亲切得体)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
而为”(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⑤“惠赠”改为“送”(惠赠,敬词,用于指别人赠
送给自己物品)
18 【答案】 (1).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2).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3). ③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
定答案,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
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
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
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2019---2020 学年莆田七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5 分)
1 2 3 4 5 6
8(5 分) 11 14 15 16
二、古诗文阅读
(一)7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 12 分)
(1)、
(2)、
(3)、
(二)9、(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4 分 )
10、(1)、
(2)、
(3)、
(4)、
(5)、
(6)、
(7)、
成绩:
班
级
:
姓
名
:
座
号
:
三、现代文阅读
12 (6 分)
13.(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下面是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后写给二叔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
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①
②
③
相关文档
- 甘肃省玉门市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2021-06-0716页
-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6页
-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6页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19-2022021-06-0725页
-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2021-06-0714页
- 【语文】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2021-06-0719页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1-06-0726页
- 福建省福州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2021-06-0722页
-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718页
-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