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突破练 19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
技巧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
秋雨叹①(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年,夏秋淫雨不止,农田遭受涝灾,宰相杨国忠不予上报,国家衰乱之象已经显现。②
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不避丑拙,不避悲惨,一个“烂”字写出了雨中百草凋零、衰败的景象。
B.第二句“决明”颜色鲜艳,与首句“烂死”的百草对比,象征诗人的坚强意志。
C.颈联亲切地用“汝”称决明,表明对风雨中决明能否长久挺立的关切与担忧。
D.尾联用“堂上书生”遥相呼应“阶下决明”,既有理性的安排,又有感性的联想。
★(2)结合全诗,鉴赏尾联的“空”字。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药:芍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
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
去”的原因。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小题。
春 尽
郑 獬[注]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七个字,便将时间(春尽)、人物(行人)、地点(未到家)一一交代得很清楚。
B.第二句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也风趣地来责怪自己。
C.颔联写了正值小雨初霁,落花飘满山溪,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喧闹灵动的晚春风景图。
D.尾联写山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行人洋溢着如羁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2)全诗最后一句的重点在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所包含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小题。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白发”在古人眼里象征年老,“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写。
C.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D.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2)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请赏析其艺术效果。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2)小题。
莎 衣①
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遮雨。②饶:比。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
的官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表现无遗。
C.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D.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小题。
北戍琅琊城诗
江孝嗣[注]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注江孝嗣,南朝诗人,此诗作于诗人急赴戍地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先写急赴戍地时的紧迫情形。“连翩”一词刻画出一位急国家事功的志士形象,“情不
息”进一步刻画了志士汹涌翻腾的内心世界。
B.对于道路羁旅愁苦的渲染,诗人欲抑先扬,目的是表现诗人战胜与亲人离别、颠沛道路的磨难之
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更为坚定。
C.最后四句连用“安得”“谁能”两个有力的反诘句,言近旨远,强调诗人毅然抛弃儿女情长的纠
缠,追求远大抱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D.全诗语言清劲,慷慨悲凉,充满慷慨刚劲之气,形象地描绘出一个身处国家山河割裂、失地待复时
期的爱国志士的英雄本色。
★(2)本诗的三、四句“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小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林 逋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青溪谢太傅[注],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谢太傅:晋谢安出仕后,曾游憩于青溪附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
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颔、颈两联对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
C.第三句写鱼儿察觉行船沉入水草,表达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行为的憎恶之情。
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
★(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看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专题突破练 19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技巧题)
1.(1)B 解析 B 项,没有象征诗人坚强意志,而是写“雨中”决明的颜色,尽管“百草秋烂死”,但
决明仍“颜色鲜”,凸显决明本身的特点。
(2)参考答案 ①“空”,白白的,徒然。②“我”虚度岁月,无法爱护你,只能逆风闻到你的香气而
潸然泪下。③表达作者虽关心担忧决明能否长久挺立于风雨中,但无能为力,充满无奈与悲慨。④
也表达作者面对国家混乱,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所作为的悲伤。
解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目,答题时首先解释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在分析效果时,要结合注释,
明确两点:一是对决明子,作者无能为力,充满无奈与悲慨;二是对国家,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所作为的
悲伤的情感。
2.(1)D 解析 D 项,“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错。“群”是“与……一起”的意思。作
者归隐的愿望诞生于前面对王昌龄隐居环境的感受,最后一句是借“与鸾鹤在一起”的形象描写来
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2)参考答案 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
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
生青苔的情景。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这种隐居
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想到这是花影的
“宿”处,可见是拟人手法。到院里散步,庭院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滋长”了青苔。本
联主要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
微妙。
3.(1)C 解析 C 项,“喧闹灵动”错,应为“清新优美”。
(2)参考答案 最后一句的重点在“清”“白”二字。“清”“白”二字与黑暗官场的“尘埃污”
形成对照,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倦,“清”“白”带来的美好感觉,表明作者独善其身、保持
高洁人格的愿望。
解析 先找到字,然后分析效果。首先找到句中“清”“白”二字,然后分析效果,从手法上和“尘
埃污”形成对照,结合诗后的注释“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可以看出“清白”表达
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倦以及独善其身、保持高洁人格的愿望。
4.(1)B 解析 B 项,“写法是实写”错误,应是虚实结合。
(2)参考答案 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情;
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解析 从艺术手法看,“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可以
看出,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后产生的飘零之感,以及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之情。
5.(1)B 解析 B 项,颔联是人静景动,颈联是景静人动。
(2)参考答案 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
衣”对比,无论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
“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句所写的内容看,是
对比手法,“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表现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其中“紫绶金章”和“莎衣”
又有象征意味,前者象征为官的富贵生活,后者象征捕鱼砍柴的平淡生活。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6.(1)B 解析 此题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设误。B 项应为“欲扬先抑”。
(2)参考答案 运用新颖的比喻,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睹物思人,将诗人思念亲人的强烈感情生动表
现出来。强烈的思念使诗人忽然产生幻觉,似乎望见自己思念的亲人正伫立在前方,不觉感到无比
高兴,但走到跟前,才发现原来是路旁的花树,又立刻使诗人感到满怀的失望和惆怅。这一联将诗人
内心感情的瞬间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从而多层次地显现诗人前往戍地途中复杂的心理状态。
解析 回答时注意从遣词造句、结构及手法等角度分析。“芳树似佳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惆
怅余何极”直抒胸臆,将诗人思念亲人的强烈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
7.(1)C 解析 C 项,错在“表达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行为的憎恶之情”,借描写鱼儿表达的应是愉
悦情趣。
(2)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
愉悦;③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④渲染了宁静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
解析 赏析此句,要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
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静闲适的乡村生活氛
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