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50 KB
  • 2021-06-07 发布

19 届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9 届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中方表示,印度将为本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 的危言危行....负全责。 ②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然而华而不实的简历投到用人单位不过是 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作用。 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 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④这个天才少年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善于学习。虽说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但是数千字的文 章常常一挥而就....,被传为佳话。 ⑤小李大学毕业到工厂工作,他踏实肯干,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可谓达 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⑥吴京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 2》上映 12 天后,票房达 34 亿元,火爆荧屏,其他同步上映 的电影与之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出动轰-6k 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表明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 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卢铀团队成功将以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 中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C. 有人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类 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于危机之中,弘扬了中华文化。 D. 2017 年 4 月 1 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设立的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 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 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 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 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 “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 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 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 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 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 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 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 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 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 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 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 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 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 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 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 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 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 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 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然者, 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 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 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 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 《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 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 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 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4.(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合情合 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 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 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 “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 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 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5.(小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 味追求义的。 B. 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 义轻利、以义为先。 C. 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 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 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 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6.(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 利观。 B. 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 先。 C. 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 它。 D.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鲜花盛开的古镇 刘建超 古镇不大,地域偏僻,四季开满鲜花。古镇的警务室只有两个警官——年纪稍长的昊杰和刚分 配来的实习警官茫茫。 茫茫的到来,让吴杰非常欢喜。筒易的木屋里,昊杰把靠近窗户、能看到后山风景的床铺腾给 了茫茫。 “你可是咱警务室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啊,说明咱古城的警务室很被上级重视。”昊杰额 头的皱纹都舒展了,吴杰最担心的就是警务室要撒并,茫茫的到来给他吃了定心丸。 茫茫的心思却不在这个简陋偏僻的警务室里,山高路远,人少户稀,有啥好留恋的? 况且女朋友在 城里噘着嘴生着气,催促着他找领导调回去。 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路边山涧草木金黄,蓝天白云,山雀啁啾,昊杰急匆匆地走在古镇蜿蜒 的土路上,他无心留恋秋日的景色,背着吉他挺着微微发福的肚子,面色焦急。 茫茫留下一封信,走了。茫茫的女朋友下了最后通牒,大款男同学追她如醉如痴,丰厚的经济 条件让她的父母招架不住了。女友说,茫茫你再不回来,我就是别人的妻子了。 小镇三面环山,山高峰险,峭壁悬崖,一条路通向山外的火车站。火车每天只在古镇停靠一次。 昊杰气喘吁吁地走着,汗水浸湿了警服。昨天茫茫收到一封信,情绪有些变化,沉默了一下午, 烟抽得很凶。吴杰怪自已疏忽,应该和茫茫谈谈,疏导疏导啊。 茫茫长得魁梧健壮,年轻英俊。昊杰个头儿不高,腆着肚子。是个面目和善的半大老头儿。两 人站在一起时,就像是父子。 古镇不大,人口少,偏僻的山沟里,外来的人也不多。昊杰更多的时间是对着少言寡语的茫茫 唠叨,张家的姑娘考上高中了,李家媳妇生了大胖小子了。吴杰一个人生活,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张 罗,茫茫来了也跟着昊杰搭伙。昊杰爱吃面,茫茫喜欢吃米,吴杰有时要做两样饭,从来不嫌麻烦。 茫茫有次半夜发烧,当时大雪封门,昊杰连滚带爬地请来医生,守着茫茫一夜不合眼。茫茫脚气感 染,行走不便,昊杰借来轮椅,推着茫茫在小院里转悠,还帮他冲澡搓背。镇上的人见状,说茫茫 倒像是来古镇度假的,昊杰成了服务生了。 茫茫的话少,从不说自己的事情,昊杰也从不过问。只有一次,茫茫说大学时自己的吉他弹奏 得过优胜胜奖。昊杰就托人从城里捎来一把吉他,他从茫茫接过吉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了谅喜。从此, 木屋里就有了茫茫忧郁的琴声。 昊杰汗流決背地赶到火车站,火车还是开走了,只看到火车留下的一缕袅袅白烟。昊杰沮丧地 坐在排椅上喘着粗气,一个影子罩住了他。他抬头,茫茫立在他面前。 昊杰擦着帽梯上的温汗说:“茫茫,就想这样不辞而别当逃兵了?” “我不是当逃兵,我要找找领导,把我调回去,局里更适合我。” “为什么没有乘火车走?” “为了爱情,我能理解。可也不能不打声招呼啊。” 茫茫转过脸看看身边的半大老头儿,说:“老昊,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这穷乡 僻壤的地方,你就这么安心地默默无闻一辈子?” 昊杰有过一个女友,两人很恩爱。女友就是古镇的人,为了女友,他申请调到这个偏僻的山坳 小镇。也是个秋日的午后,他和女友在山坡上散步,遇到了一个被通缉的毒贩。在扭打搏斗中,毒 贩的匕首刺中女友的胸口,女友就躺倒在他的怀中,原本一周后他就要和女友举行婚礼。女友长眠 在小镇的山坡上,他从床边窗户上就可以看到后山上女友安息的地方,那里四季开满鲜花。 “再有一年我就可以退休了,能留在这里永远陪伴她了。咱警察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 不都是一个目的,保护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安宁吗?" 茫茫不说话,烟凶狠地缭绕着。 昊杰将身边的吉他交給茫茫,默默地站起身,戴好帽子,朝古镇的方向缓緩走去。 昊杰采集了一束秋菊,坐在后山坡女友的墓前。落日的余晖,抚慰着安静的古镇,阵阵花香弥 漫。 傍晚,昊杰回到简陋的小院,听到木屋里传出茫茫忧郁的琴……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简要介绍了作品的人物,也叙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故事发 展作好铺垫。 B. 小说采用插叙手法所写女朋友的死,是吴杰执着留在小镇安心当警察的直接原因;小说还运用外 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刻画出了昊杰这一丰满形象。 C. 小说主要情节是围绕茫茫的去与留展开,并层层推进的; 茫茫的女朋友和茫茫之间的矛盾冲突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 小说以“鲜花盛开的古镇”为题,在文中又多饮描写古镇的优美景色,这就为后文茫茫能够留 在古镇埋下伏笔。 8.试概括小说中昊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9.小说以“吴杰听到木屋里传出茫茫忧郁的琴声.....”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样的艺术匠心?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 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 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 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 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 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 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 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 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 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 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 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 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 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 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 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 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 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 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 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 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 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 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 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 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 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 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 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 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 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 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 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 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 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10.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 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 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 气自华”的道理。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 态度。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 时效性的特点。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 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 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 发人们的思考。 12.“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哈刺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至元八年,世祖驻跸白海,以近臣言,得召见, 初赐名哈刺幹脱赤。十七年,擢太医院管勾。昔里吉叛,宗王别里铁穆尔奉命往征之,帝谕哈刺入 都鲁曰:“当行者多避事,汝善医,复习骑射,能从行乎?”对曰:“事君不辞难,臣不行将何为!” 将行,闻母疾,请归省,帝命给驿而归。既见母,不敢以远役告,母亦微知之,谓曰:“汝第行,我 疾安矣。”遂即辞去,忍泪不下,而鼻血暴出,数里弗止。 一日,猎于野,有狐窜草中,王射之,不中,哈刺入都鲁一发中之,王大喜。王妃有疾,与药 即愈,王又喜,奏为其府长吏。王乃命哈刺八都鲁献俘行宫..。帝见其瘠甚,报御膳羊胾以赐,既拜 受,先割其美者怀之。帝问其故,对曰:“臣始与母诀,今归,母幸存,请以君赐遗之。”帝嘉其志。 以功授和林等处宣慰副使,赐与甚厚。二十四年,又升宣慰使。 二十五年,海都犯边,尚书省以和林屯粮,当得知緩急轻重者掌其出纳,奏用怯伯。帝曰:“钱 谷非怯伯所知,哈刺斡脫赤可使也。”使怯伯与俱,更其名曰察罕幹脱赤。 二十七年,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奏曰:“臣累战而归,衣裘尽弊。河东,臣故乡也,愿乞锦衣 以为荣。”帝以金织文衣赐之。居二年,召还,帝谕之曰:“自此而北乃颜放地曰阿入刺忽者产鱼吾 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汝往为宣慰使,仍别赐汝名曰小龙儿, 或曰哈刺八都鲁,汝可自择之。”对曰:“龙.,非臣下所敢承。”帝曰:“然则哈刺八都鲁可也。” 既至,定市.里,安民居。元贞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行至懿州,病卒。 (节选自《元史·刘哈刺八都鲁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 B.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 憨哈纳思/ 公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 C. 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 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曰肇州/ D.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刺忽者/产鱼/ 吾今立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 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 名/其城日肇州/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 龙,传说中的一种蛇身、有鳞、有角、有爪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是皇权的象征,在传统的 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 C. 市,是中国古代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由官府指定位置并负责管理,与居民所住的里或 坊严格分开。 D. 元贞元年,“元贞”是年号,古代皇帝一般一人一年号;“元年”原指帝王即位之年,后亦指帝 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哈刺八都鲁事母至孝,他与病母辞别,伤心到鼻血暴出,数里不止;皇帝赐食,他拣好肉割下, 带回给母亲享用。 B. 刘哈刺八都鲁多才多艺,他箭法高明;王妃有恙,他药到病除;海都犯边,皇帝力挺他去前线管 理调配辎重物资。 C. 刘哈刺八都鲁深受宠信,他常年征战在外,衣抱尽损,提出请求后,皇帝赐予他锦衣,并特许 他回老家休养两年。 D. 刘哈刺八都鲁政绩突出,他作为肇州的首任宣慰使,到任后,积极投身城市规划与建设,使百 姓受益,社会安定。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当行者多避事,汝善医,复习骑射,能从行乎? (2) 不敢以远役告,母亦微知之,谓日:“妆第行,我疾安矣。”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赏心亭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 认的亡国之音。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宏观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 寞回”是类似境界。 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 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 C.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 “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 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18.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_____,_____, _____”,即能够顺应自然的 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多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大地回春、 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②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 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 律相吻合。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老字号”的传统工艺经受了社会变迁和时代更替的检验,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筋骨与核心。只有守 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然而,守住传统绝不是死守不变。“老字号”工艺是在特 定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环境变化了,“老字号”必然跟着变。只要顺应这种变化,一个“老 字号”定能获得生命力。所以,探寻“老字号”的历程,我们几乎都能看到一部“变与不变”的历 史。 ①不是只有守住这些传统,“老字号”才能传承下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两年,有几档电视节目亮相荧屏,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比如,央视的《朗读者》将个 人访谈、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的朗读结合,以达到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大国工 匠》既展示了工匠们功劳的成果,也歌颂了“敬业、责任和技术”的工匠精神。黑龙江卫视的《见 字如面》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 景、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请就其中一档或几档电视节目深受欢迎、广受好评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 / 17 2019 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 语 文 答 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处望文生义。泥牛入海:泥塑 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与 语境不合。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目无全牛:比喻技术 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同“与之相比”重 复。 2.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表明……的决心”,“不再被侵犯”的 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B项,语序不当,应把“世界上”放在“首个”之前。D项, 搭配不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主宾搭配不当。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 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 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 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A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3.B 【解析】 试题分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 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 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 D 5.【小题 2】D 6.【小题 3】【小题 3】C 8 / 17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 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B项,孟子的观点并 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 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5.【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 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6.【小题 3】【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 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 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7.D 8.(1)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爱岗敬业,执着坚持; (2)重情重义,痴情专一;(3) 善良,体贴,热心,关爱他人。 9.(1)留白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 者想像的空间:茫茫为何要弹吉他?茫茫的吉 他声为何是忧郁的?茫茫会留下来吗?(2)情节照应。吉他是昊杰托人从城里给茫茫买的; 现在茫茫面临人生抉择,茫茫弹起吉他。结尾处与文章中两处琴声也形成照应。(3)揭示主 题。人生在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是屈从于外界因素,还是顺从自己的内心?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项,“这就为茫茫能够留在古 镇埋下伏笔”在文中无依据。 8.试题分析:题干是“试概括小说中昊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分 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 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 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 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 9 / 17 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爱岗敬业,执着坚持,重情重义,痴情专 一;善良,体贴,热心,关爱他人”等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言 行,再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小说中介绍昊杰为了照顾茫茫爱吃米的习 惯,有时要做两样饭,从来不嫌麻烦。大雪封门,茫茫半夜发烧,昊杰连滚带爬地请来医生, 守着茫茫一夜不合眼。茫茫脚气感染,行走不便,昊杰借来轮椅,推着茫茫在小院里转悠, 还帮他冲澡搓背。”还托人买了吉他给茫茫,这些做法体现了昊杰是一个善良,体贴,热心, 关爱他人的人。他为了女友,申请调到这个偏僻的山坳小镇。女友长眠在小镇的山坡后,他 决定退休后长久留在这里永远陪伴她。”这表明他诗歌重情重义,痴情专一的人。昊杰说“咱 警察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不都是一个目的,保护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安宁吗?”还 有第 9节中通过昊杰的语言描写,表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爱岗敬业,执着坚 持的好警察。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 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 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 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 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 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 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神父的表现来分析其特点。 9.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吴杰听到木屋里传出茫茫忧郁的琴声……’结尾,这样的结 尾,有什么样的艺术匠心?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结尾安排的“艺术匠心”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 面思考。首先要判断本小说的结尾属于哪种方式结尾的。注意到句末的省略号,言有尽而意 无穷,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这是小说常采用的留白艺术。结尾的安排属于情节本身,要结 合小说的情节分析。该结尾中的“传出茫茫忧郁的琴声”与上文昊杰托人从城里给茫茫买吉 10 / 17 他,茫茫弹起吉他,与文章中两处忧郁的琴声相照应。最后要结合小说的主题来思考结尾的 安排。“木屋里传出茫茫忧郁的琴声”,茫茫面临人生艰难抉择的时候,是屈从于外界因素, 还是顺从自己的内心?综上分析:本题应从小说结尾的方式、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以及主题 的揭示等角度分析概括。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 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 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 分析。 10.B 11.A 12.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 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 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 ③“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 性思考;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 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 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 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 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 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理解有误,材料二 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还有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 留。C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 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 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故选 B。 1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 11 / 17 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 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干要求选出“对上述 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考生应到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 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 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 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 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 会”的意义和初衷。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 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 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通读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 分布在所给的三则材料中,仔细阅读文本所给的三则材料,答题时,可以从“中国诗词大会” 特点概括,材料一中说“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 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说“诗 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材料三中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 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 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点睛】 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比如本题中,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可见答案来自这三则材料;然后到文中圈 出介绍诗词大会特点、影响、人们感受等语言,最后根据分值进行概括。可以从对人们生活 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对文化思考的影响等方面筛选作答。 13.A 14.D 15.C 16.(1)该去的大多逃避不去,你擅长医道,又熟悉骑马射箭,能随他去吗? (2)(刘哈剌八都鲁)不敢把到远方服役的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暗中知道些情况,对他说: “你只管走,我病已好了。” 12 / 17 【解析】 1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 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 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 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 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比如本题: 文中“乃颜”为人名,“阿八剌忽”“肇州”为地名,“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 为部落名,“名”为动词。故断句应为“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剌忽者,产鱼,吾今立 城,而以兀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部人居之,名其城曰肇州。”据此推断 D项正确。 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 1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 识。D项,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有多个年号,只是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 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 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 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至元二十七年,刘哈剌八都鲁时任河东 山西道宣慰使,而非返乡休养。所以选 C项。 16.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 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 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当行 者”:“该去的”;“复”:“又”;“习”:“熟悉”;“从”:“跟随,跟从”。第二句关键点:“远 役”:“到远方服役”;“微”:“暗中”;“之”:“服役这件事”;“第”:“只管,尽管”。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 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13 / 17 参考译文: 刘哈剌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族世代行医。至元八年,元世祖暂住白海,因身边近 臣进言推荐,得以召见,起初赐名哈剌斡脱赤。十七年,提升为太医院管勾。昔里吉反叛, 宗王别里铁穆而奉命前往征讨,帝对哈剌八都鲁说:“该去的大多逃避不去,你擅长医道, 又熟悉骑马射箭,能随他去吗?”回答道:“事奉君主不辞劳苦,臣不去又能干什么呢!” 即将出发,听说母亲病了,请求回家探望,皇上安排驿站车马送回家。见到母亲后,(刘哈 剌八都鲁)不敢把到远方服役的事告诉母亲,母亲也暗中知道些情况,对他说:“你只管走, 我病已好了。”于是马上告辞,强忍着泪水,但鼻血大流,几里路后都不停止。 一天,到郊外打猎,有只狐狸在草中窜动,宗王射狐狸,不中,哈剌八都鲁一箭射中,宗王 非常高兴。王妃患病,他给了药就痊愈了,宗王又很高兴。奏请他做王府长吏。宗王就命令 哈剌八都鲁到行宫献俘虏。皇帝见他瘦了很多,让出自己享用的大块羊肉,赐予他,他下拜 接受后,先割下块好肉揣在怀里。皇帝问他原因,答道:“臣当初与母亲诀别,如今回家, 母亲侥幸还活着,请允许把您所赐给她吃。”皇帝称赞其孝心。因功授予和林等处宣慰副使, 赏赐很多。二十四年,又升任宣慰使。 二十五年,海都入侵边境,尚书省认为和林屯有粮食,应当得到一个了解轻重缓急的人来掌 管粮食的调出与纳入,奏请任用怯伯。皇帝说:“钱粮不是怯伯所懂的,哈剌斡脱赤可胜任。” 让怯伯与他一同去。为他改名叫察罕斡脱赤。 二十七年,迁任河东山西道宣慰使。他上奏说:“臣屡经沙场而归,衣裘都破了。河东,是 臣的故乡,希望赐给锦衣以为荣耀 。”帝把用金丝织成花纹的衣服赐给了他。过了二年, 召还,帝告诉他:“从这里往北,是乃颜的故地叫阿八 剌忽,出产鱼,我现在建城,让兀 速、憨哈纳思、乞里吉思三个部落的人住在那儿,命名此城叫肇州。你去做宣慰使,又另赐 你名字叫小龙儿,或叫哈剌八都鲁,你可自己选一个。”他回答说:“龙,不是臣子所敢承 受的。”皇帝说:“既然这样那就叫哈剌八都鲁吧。”到肇州后,划定街市里巷,安置居民。 元贞元年,召回任御史中丞,走到懿州,病逝。 17.D 18.帝都风物犹在、人事不同的变迁之感(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首联、颔联寓情于 景,诗人大笔勾勒赏心亭风物,寄寓沧桑变迁之感。(亦可分析“空”“压”“来”“入” 等的炼字之妙)统治者不以前车为鉴、沉迷亡国之音的忧虑之感。诗人用典,悲叹北宋统治 者不吸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 14 / 17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说法错误,应该是指王朝的运 数,颈联是说,耳边响起的《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使人想起当年陈后主沉湎歌舞,荒废朝 政,导致国破身俘。故选 D。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能力。题干是“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 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题干有两个问,第一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 之感,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本诗,二 三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高高的城墙把汹涌澎湃的海浪压逼回到海的入口处,万里江山依旧 壮阔,而曾在此定都的前代统治者却早已因沉湎歌舞,荒废朝政而致国家破亡,对历史的感 慨,物是人非。第三联是说今天依然听到悲伤淫糜的亡国之音,如今的统治者却不能吸取教 训,对现实的忧虑,使作者“怅然”。第二问:是如何表达的?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 巧能力。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时,要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 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 么情感。本诗,二三句“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属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结 合注释可知第三联“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诗人是用典故悲叹北宋统治者不吸 取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 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 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 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 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1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化作春泥更护花 15 / 17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 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淤、染、濯清涟、御、辩、作。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 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 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 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 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 示例: ①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 的出现 ③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 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语境可知,昆虫是 听不到雷声的;②处结合后面原因分析,此处是对为什么惊蛰前后有雷声的解释; ③处结合“南北跨度大”分析,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21. ②不是社会环境变化了,“老字号”就一定跟着变化 ③不是只要顺应这种变化, “老字号”就一定能获得生命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 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 “社会环境变化了,‘老字号’必然跟着变”“只要顺应这种变化,一个‘老字号’定能获得生命 力。”,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22.工匠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有句话说,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的确,当你心无旁骛地去钻研某一件事时,你就 会忘记周围的一切,这也便是工匠精神的实质。 16 / 17 不知是谁说过,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瞬息万变的新时代, 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试想若人们每天只醉心于信息的多样,媒体的多样,交往方式的多 样而不深究蕴藏其中的知识,那时代将如何进步?犹记得爱迪生为了做实验,可以五天五夜 不睡觉,牛顿研究物理,可以忘记自己有没有吃饭,袁隆平为了寻找野败,可以不畏艰险的 去荒野探险,普林斯顿教授可以为了研究果蝇可以忙到深夜……凡是取得大成就者,古今中 外无一人是没有工匠精神的人,因为不管是做学问抑或是做人,都需要专心致志,全心投入 方可成功,当你做一件事却又同时想着另一件事,那将故两者不可兼得而兼废。新科技促进 了时代发展,也让这个时代缺乏工匠精神的容身之地,实令人担忧,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行人 低头玩手机 iPad,要么就宅在家里玩电脑,进宾馆,一到柜台就询问服务员就去有没有免 费 wifi……最近很随着浏览器新闻订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掀起了一场微阅读热,即以零 碎时间阅读短小精悍的文章,实际上这种阅读弊远大于利,当你自以为阅读大量文章,以为 膺充点墨之时,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气仍然没有华呢?这种缺乏深度思考,匆匆浏览做下评 论,最多只能算是投票互动罢了,何来的学习?何来的钻研?何来的涨知识?不过是欺骗偷 懒自己罢了,长此以往,工匠精神的“不兴”,也许真会成为可怕的事实,何其哀哉! 与工匠精神正在消失不同,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是一个十分需要工匠精神的时代,需要不等于 拥有,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也许会成为进步的动力和旗帜。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 和平让工匠精神成为可能,发展则须以工匠精神为依托,由此可见,新时代证需大力提倡工 匠精神。 因此作为社会的接班人的我们,需要摒弃杂念,不为浮夸所扰,认清自己人生的方向,以工 匠精神在工匠时代开辟祖国的康庄大道。所以,工匠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时评类作文,注意选准角度明确观点,可以选取的角度有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对书信的看法”“对工匠精神”的看法。针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 法进行论证即可。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 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 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 意。写作时注意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17 / 17 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评析 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 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 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 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 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 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选准某个现象提出自己的看 法,并进行相应的论述即可。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