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81 KB
  • 2021-06-07 发布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四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 24 -‎ 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 ‎ - 24 -‎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二)  材料一: ‎ ‎   美国电影学者杰·瓦格纳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移植式”,即“直接在银幕上再现一部小说,其中极少有明显的改动”。第二种是“注释式”,即“把一部原作拿出来以后,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改动。也可以把它称为改变重点或者重新结构”。第三种是“近似式”,即相对于原著小说而言,影片要“善于表达近似的观念和找到近似的修辞技巧,只从它们的原始材料吸收一些线索”。‎ ‎   无论哪一种方式,在进行影视改编时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比如,《故事里的中国》刚刚介绍过的电影《凤凰琴》就属于“移植式”改编。电影用质朴的视听语言很好地诠释了原著的意蕴和内涵,是一次成功的忠于原著的再创作。代表当下中国科幻电影高水准的《流浪地球》则属于“注释式”的改编。影片采用了刘慈欣原著的故事主线和背景设定,但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加工。相比之下,同样是科幻巨制的《上海堡垒》在改编时,未能保留原著的精髓,导致票房和口碑的双向失败,成为科幻作品改编的反面教材。“近似式”改编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创作方式,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姜文的《让子弹飞》等都属于“近似式”改编的成功作品。当然,这种创作空间更大的改编方式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失去改编的意义而成为败笔。如《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影片,就是“近似式”改编失败的案例。‎ ‎   总之,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只有让影视艺术创作尽可能回归文学、回归艺术,影视作品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摘编自崔颖《文学是底色与保证》)‎ ‎   材料二:‎ ‎   有了原创性,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例如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巧妙地结合了乡愁主义的中国传统与未来主义的科学幻想,探问人类的存在与终极命运,从而在科幻叙事上打破西方世界的类型垄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表面上看,《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或然的、未来的、科幻世界的传统问题,但正是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的价值,重新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意义,从而树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而这也正是原创艺术的魅力,不用刻意说教,就返回了初心。‎ - 24 -‎ ‎   由此可见,优秀的原创作品不仅能够拓展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人民的想象世界、增强文化的增殖能力赋予艺术永恒的生命力,更能揭示当下时代的精神价值,回溯历史传统的经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继承、弘扬。‎ ‎(摘编自黄钟军《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   材料三:‎ ‎   文学作品,是电影剧本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前年热映的《芳华》,到今年票房大卖的《流浪地球》《少年的你》,均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现象级”影视作品。这种影视化改编,为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审美方式,也大大拓展了传播途径。为此,记者在深圳第二十届读书月期间专访了众多作品被影视改编的作家严歌苓与阿来,探讨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的相关问题。‎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了“读屏时代”,电影院的大银幕、移动端的小屏幕,都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媒介载体,使得文学的影视改编有了更大的空间。媒介的改变,无疑对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更愿意用比阅读更轻松的方式接收内容。‎ ‎   “当今时代,读者永远是比观众少的,因为读书本身是一件比观影、看电视更高水准的一种审美活动,而且要求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一定要有主动的审美能力和定力,这两样素质缺一不可,所以读书人群体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当中都不是最大的,但这一人群永远是素质最好的,内心最丰富的群体。”严歌苓说。‎ ‎   在全球化的时代,影视改编因其具象化的表达更具接受优势,使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广泛传播。‎ ‎   由于细腻的笔触、容易引起共鸣的跌宕情节、充满情境感的氛围描写,严歌苓的作品十分适合影视化。据了解,《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芳华》,每一次影视化都为严歌苓带来了更多的“粉丝”。‎ ‎   在阿来看来,正是由于影视本身的工业化和娱乐化属性,影视改编作品更加倾向于通俗化。“全世界的影视改编作品可能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往往表达不充分或者不理想。”阿来说。改编的成败往往依赖于导演能否充分、深刻地理解并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并作出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对此,阿来毫不讳言:“从世界电影史上看,最适合改编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 ‎   阿来认为,文学是可以由创作者独立完成、充分表达的,因此他对文字本身有着更多的信任感。“我们还是要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影视当中要依托表达的内容,还是只有文字才能阐述,用影像不能完全说得清楚。文字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我们还是要看到本质性的东西。”‎ - 24 -‎ ‎   尽管影视时代的来临拓宽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但两位作家都认为,对文学的阅读依然很有必要。“文学关乎审美,因为人的进化除了生产水平的提高,第二就是审美。”阿来从审美角度解释了阅读文学的必要性,“虽然今天互联网时代到来,或者说进入了影像时代,但千万不要说视频时代到来就有什么了不得的,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能处理图像,而是因为人类能依靠文字进行抽象思维跟审美。从古到今,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明,都是基于文字,而不是基于别的,所以我们仍然要提升对文字能力的培养,保持对文字的感觉。”‎ ‎(摘编自党文婷、严圣禾《改编是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 严歌苓、阿来谈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视艺术史证明,只要让影视艺术创作回归文学、回归艺术,就能保证影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从而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B.优秀的原创性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拓展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人民的想象世界、增强文化的增殖能力,更能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小姨多鹤》《芳华》等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影视化都为严歌苓带来了更多的“粉丝”,这说明影视给文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拓展了文学的传播途径。 D.虽然影视的工业化和娱乐化属性使改编作品更倾向于通俗化,但充分、深刻理解并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还是改编成功的关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释式”电影改编方式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创造性加工,改变原文学作品的重点或重新结构,相比于“近似式”改编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B.和《流浪地球》相比,《上海堡垒》同为科幻电影巨制,却成为“注释式”科幻作品改编的反面教材,主要是因为改编时未能保留原著的精髓。 C.“读屏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的影视改编有了更大的空间。媒介的改变,又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文学的没落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D.文学关乎审美,读书本身是一件比观影、看电视更高水准的一种审美活动,这是从审美角度解释阅读文学的必要性和读者多于观众的原因。 6.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引用美国电影学者杰·瓦格纳的理论,介绍了电影改编的三种方式,并运用正反例证的方法,论证了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 B.材料二中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在科幻叙事上打破了西方世界的类型垄断,‎ - 24 -‎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 具有原创性,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C.材料三用访谈的形式探讨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的相关问题,主要分析了影视时代来临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影视和文学之间更看好影视优势。 D.材料三是对严歌苓和阿来的专访。阿来认为,影视改编作品往往表达不充分或者不理想,是因为影视当中要依托表达的内容,用影像不能完全说清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怕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 24 -‎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鉴赏(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 - 24 -‎ 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选自《汉书·朱买臣传》)‎ ‎8.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B.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D.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9.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宫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后借指朝廷或京城。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也用为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上计,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朝廷考核。 D.九卿,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之后“九卿”代指的官员一直是固定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买臣不治产业,穷且益坚。他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富有韬略,受到重用。他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被任命为中大夫。后与韩说等人一同打败东越有功,被任命为主爵都尉。 C.朱买臣精于兵法,善抓战机。东越反复无常,朱买臣认为其原先盘踞之地不易被攻取,己方应抓住其南迁的战机。 D.朱买臣有情有义,不念旧恶。他厚待前妻,报答故人,并不计较他们对自己的嫌弃与嘲笑,他的美德助其战胜东越。‎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2)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诗歌鉴赏(6分)‎ ‎12.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 - 24 -‎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杆的角落。‎ ‎12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名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到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词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13.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忆秦娥 ‎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三 .选择题(26个题,共78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负:支撑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逮捕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不暇:来不及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24 -‎ A. B. C. D.‎ ‎16.对《阿房宫赋》最后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却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国庆节期间,一对灵动的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起舞”,红飘带对称__________,像温暖的臂膀将广场揽入怀中,与巍然耸立的天安门城楼一动一静、一柔一刚__________,令无数游客赞叹不已,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城建智慧和责任担当。‎ 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相比,钢结构的红飘带看似简单,实则非常__________精准度和质量把控,无论是前期设计方案的优化、巨型构件的运输协调保障,还是入场前地下不明土质探测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项目团队的艰苦付出。对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两条长达200多米的双向扭曲幕墙,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其体量之大、搭建难度之高都是罕见的。为了检验构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并验证正式入场后的施工方案,在进入天安门广场前,项目部在大兴基地进行了整体预拼装演练,(         ),并对每块构件、每片幕墙准确定位,确保在正式安装时严丝合缝,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经过200多个日夜的__________,城建人让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飘扬。飘扬在广场的红飘带,一头连着共和国不能忘记的过去,一头系着中华民族愈加光辉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环绕     遥相呼应     讲究     不懈奋战 B.环抱     遥相呼应     讲求     不懈奋战 - 24 -‎ C.环绕     遥遥相对     讲求     坚守不渝 D.环抱     遥遥相对     讲究     坚守不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B.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C.作为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D.作为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复推敲灯光、打孔大小、色彩,使红飘带逐渐达到了最美效果 B.经过反复推敲红飘带的灯光、打孔大小、色彩,逐渐达到了最美效果 C.经过对灯光、打孔大小、色彩的反复推敲,红飘带逐渐达到了最美效果 D.反复对灯光、打孔大小、色彩进行推敲,逐渐把最美效果带给了红飘带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会话题热点,旨在从成人的角度反思能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在进行剧本的修定时,导演曾国祥对该片就寄予了厚望,(      )与《致青春》等选取的失恋、堕胎等疼痛青春的主题不同,《少年的你》_________,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校园霸凌”话题并不陌生,无独有偶,于今年11月12日在新闻上曝光的7岁小女孩被同班三个小男孩往眼睛里塞数十张小纸片的事件令人心痛,而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的消息更是让人_________。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面对青少年的施暴行为,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只是_________的一句:“都是小孩子,打闹而已”?所以才有了杀人男孩犯罪后得意洋洋的“还好我虚岁十四”!《未成年保护法》竟然成了无知无畏者最后的保护伞!所幸,截止今年11月29日,《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出炉,新法是否有望减少校园欺凌,我们_________。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脚步不可懈怠,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心中更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友爱为准则学会正确地和身边的人相处,让少年的你真正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 24 -‎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这符合他的希望。‎ B.他希望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 C.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能在该片中呈现出来,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是他希望的。‎ D.他希望该片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和群像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指日可待 B.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拭目以待 C.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拭目以待 D.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指日可待 ‎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对教育和法律层面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B.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C.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D.究竟什么是“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你和我只是车笠之交,现在你已身居高位,我们之间自然就略显疏远了。 C.我中学毕业后,得家乡父执辈王明礼引介,赴苏州投拜周小林为师。 D.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2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2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4 -‎ A.在新生见面会上,老师对大家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然有缘相聚,我们就要珍惜。” B.王局长退休了,前来拜访他或求他办事的人也少了。面对这种情况,他自我解嘲地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C.白天这条小巷的人都不多,更何况晚上?走在小巷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D.轩辕关地理位置险要,路难寻,关口又高,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6.对下列语段画线处言外之意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 A.外国人听不懂汉语,所以我们无法跟他们交流。 B.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 C.余光中那个叫玛丽的情人听不懂他唱菩萨蛮歌。 D.一个人改了名字,他的文化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27.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横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A.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2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天空已经变蓝,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 ‎ - 24 -‎ ‎。我常常产生这个愿望: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A. 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 B. 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想疾速奔跑或大声喊叫 C. 我想疾速奔跑或大声喊叫,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 D. 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 ‎29.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皓月当空的__________,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__________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__________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     枕戈待旦     向往 ‎ B.良宵     枕戈待旦     祈盼 C.良宵     夜不成寐     向往 ‎ D.夜晚     夜不成寐     祈盼 ‎3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 - 24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3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度过难关 ‎33.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顶真) 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揣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借代)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婉曲)‎ ‎3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_____________,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A.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B.进行系统记述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C.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被系统地记述 D.把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系统记述 ‎3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 念、一种精神;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B.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 猛,已在一些国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C.‎ - 24 -‎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大学文学教育需要体现大学精神,其目的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使其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36.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 C.敢以烦执事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7.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早缫而绪 B.鼓瑟希 C.先妣抚之甚厚 D.序天伦之乐事 ‎38.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齐楚之精英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关中:嘉峪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C.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四、默写题(6分)‎ ‎4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后,愤怒地质问道“ , ”,这是对秦统治者极其奢靡的无情揭露。‎ ‎ (2)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 (3) .《十五从军征》中用动景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景的诗句是: , 。‎ 五.写作 (20分)‎ ‎41.《项脊轩志》中描绘的幽静安谧的环境令人神往,引人遐思。请围绕“宁静是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200字左右。‎ - 24 -‎ 语文答案详解 ‎1.C; 2.D; 3A 解析:1.A项“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B项“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 - 24 -‎ D项因果关系颠倒. 2“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见原文“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3.“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楚辞》的风格与盛唐风格不同,因此A项的判断错误 ‎4.A; 5.B; 6.C;‎ 解析:4.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 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一第3段"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只有让影视艺术创作尽可能回归文学、 回归艺术,影视作品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可知, 原文是"只有……才……”的逻辑关系,而非“只要……就……"的逻辑关系。 5.本题难度中等,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由材料一第I段对"注释式”改编和"近似式”改编的解释可知,“近似式'改编的创作空间更大。C项,强加因果,由材料三第2段“人们进入了‘读屏时代’……人们更愿意用比阅读更轻松的方式接收内容"可知,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文学的没落是当今时代的趋势。D项,由材料三第3段"当今时代,读者永远是比观众少的……内心最丰富的群体”可知,应是读者少于观众。 6.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尽管影视时代的来临拓宽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但两位作家都认为,对文学的阅读依然很有必要"可知,作者并没有"在影视和文学之间更看好影视优势”。 7.B没有反衬 ‎8.A; 9.D; 10.D; ‎ ‎11(1)他原来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起来上坟,看见朱买臣饥寒交迫,就喊他去吃饭喝水。 ‎ ‎(2)(朱买臣)把朋友、供给他饮食及对自己有恩的人全都召来相见,都一 一报答。‎ 解析:8.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守邸与共食"的意思是守邸人和他一起吃饭,语意完整连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前引其绶"“视其印”的主语同为"守邸" 这是两个行为,中间需断开,排除C项。故选A。 9本题难度小,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一直是固定的"错,"九卿”所指官员随朝代更替而不断发生变化。 10.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的美德助其战胜东越"于文无据,文中朱买臣的美德与他击破东越没有直接联系。 11.【关键点拨】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故:原来的。俱:‎ - 24 -‎ 一起。饭饮:吃饭喝水。(2)悉:都。故人:朋友。报复:报答。‎ ‎【参考译文】‎ ‎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县人。(他)家里穷,却喜欢读书,不懂治理产业,常常去砍柴,靠卖柴来供给食用,挑着两捆柴草,一边走,一边诵读书。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在后面,多次制止他在路上诵读。他越发大声地读,妻子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时将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跟着我)苦了很长时间,等我富贵了,一定报答你。”他的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最终会饿死在沟中,怎能富贵呢?”朱买臣不能留下她,就听任她离开。此后,朱买臣独自在路上边走边诵读,背柴从坟墓间经过。他原来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一起来上坟,看见朱买臣饥寒交迫,就喊他去吃饭喝水。几年后,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到朝廷上书,奏书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复。在公车府等待诏命,粮食吃完了,上计吏手下的役卒轮流施与他吃的东西。正好同乡严助位尊且受宠幸,举荐朱买臣。(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皇上(听了)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这时候,(朝廷)正在修筑胡方城,公孙弘(向皇上)进谏,认为(筑城的举措)会使得汉朝疲劳困敝。皇帝让朱买臣诸难折服公孙弘,言辞在《公孙弘传》中。后来朱买臣因事获罪被免职,很久后, 又被征召为待诏。此时,东越归顺反叛变化无常,朱买臣于是说: 过去东越王盘踞固守泉山,一个人守住了险要之地,—千人也攻不上去。现在听说东越王向南迁徙,距离泉山有五百里,住在大泽之中。现在派兵乘船渡海,直接奔向泉山,排列好战舰和士兵, 向南方席卷而进,(就)可以消灭他们了。”皇上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皇上对朱买臣说:“富贵之人不回到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唤晚行走,(没人看得见,)现在你感觉怎么样?”朱买臣磕头谢恩。(皇上)下诏让朱买臣回到会稽郡后,修治楼船,准备粮食、水和作战器具,等到(进军的)诏书到达,军队和他一起进发。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等待皇上诏命时,常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朝廷授予他会稽太守后,朱买臣仍穿着过去的衣服,怀揣官印和系官印的绶带,步回到郡邸。至值上交计薄的时候,会稽郡(来京上交计薄)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朱买臣都不看—眼。朱买臣走进屋内,守邸人和他一道吃饭。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上前拿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守邸人吃惊, 出屋告诉了上计掾吏。(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喊道:“乱说大话!” 守邱人说:“(你们)试着把它拿来看看吧。”朱买臣的旧友中有个一向樵不起朱买臣的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转身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 ”在座的人惊慌害怕,将此事报告守丞,相互推拥着排成队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朱买臣慢步走出了门。一会儿,长安厩吏乘着四匹马驾的车来迎接,朱买臣于是乘坐传车离去。会稽郡听说太守将要到了,发动百姓修整道路,‎ - 24 -‎ 县吏一起去迎接,车有一百多辆。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在修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的饮食。住了一个月,朱买臣的前妻上吊自杀,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他把她安葬了。(朱买臣)把朋友、供给他饮食及对自己有恩的人全部召来相见,都一一报答。过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书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取得战功。被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12.C;解析:1.“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相思意,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相思的文字,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写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 ‎ ‎13.B;解析:1.这里应该是由实到虚。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 ‎4.答案:14.C; 15.A; 16.C 解析:14.举:拔,攻占。 15.A.代词,自己的;B.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秦亡的教训;C.介词,比/介词,从;D.语气助词,表感叹/介词,相当于“于”,在。 16.对于秦的灭亡寄予同情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 ‎17.B; 18.C; 19.D 解析:17.第一空,“环绕”表示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或在四周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环抱”表示围绕在中间,“抱”带有拟人色彩。根据语境“像温暖的臂膀将广场揽入怀中”,这里应该用“环抱”。第二空,“遥遥相对”解释为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遥相呼应”表示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根据语境“红飘带……与巍然耸立的天安门城楼动一静、一柔一刚”,“红飘带”与“天安门”应是在广场上远远地相互呼应着,应选用“遥相呼应”。第三空,“讲究”偏重指重视。“讲求”偏重指重视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满足要求。联系下文“为了检验构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 24 -‎ 对每块构件、每片幕墙准确定位,确保在正式安装时严丝合缝,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等内容,此处选用“讲求”更好。第四空,“坚守不渝”指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不懈奋战”指不松懈地奋斗。语境强调城建人200多个日夜的坚持、不松懈,故选用“不懈奋战”更恰当。 18.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两处语病。首先,整个句子的主语是“红飘带”,然而前一句中“对……的尝试”行为主体是“项目部”,表述主体不致。排除A、B两项。其次,“不仅……而且是表递进的关联词,结合上下文语境,两个关联词所在分句的语序颠倒,应调整为“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故排除D项。 19.根据前文“项目部在大兴基地进行了整体预拼装演练”,整个句子陈述的行为主体为“项目部”,而B项“逐渐达到了最美效果”与C项“红飘带逐渐达到了最美效果”,所叙述的行为主体不是“项目部”,故排除。从衔接的紧密度上看,A项衔接更紧密,故排除D项。‎ ‎20.B; 21.C; 22.C 23.答案:C 解析:A项,寄呈: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此处用于对方,不得体。B项,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与语境相矛盾。D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不得体。 ‎ ‎24答案:A 解析:A.“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语境是多去观赏自然风物,诗句与语境不符。‎ 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却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告诫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与语境相符。‎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变革、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语境相符。‎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招呼,但由于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人们争着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走成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忠实,自然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与语境相符。‎ ‎25.答案:C 解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意为“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现指空前绝后。不合语境,引用不当。A项相逢何必曾相识”大意为“现在既然相逢,为什么一定要从前就互相认识呢”。引用恰当。B项,“门前冷落鞍马稀” 大意为“门前冷清下来,很少有车马光顾”。引用恰当。D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引用恰当。‎ ‎26答案:B 解析:“更名玛丽”‎ - 24 -‎ 也就是把自己的中国名字改成了外国名字,表达外国文化或者语言的喜爱,这里的“玛丽”代表的外国语言或者外国文化。而《菩萨蛮》代表的是中国语言或者中国文化,送《菩萨蛮》的目的是与其沟通。所以这句话言外之意: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故选B。‎ ‎27.答案:C ‎28.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横线后面眼的是”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所以横线处所填句子的后半句应该与“劳动”有关,即“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因而排除A、B两项,“血液在涌动”,势必要“大声喊叫”,而且“疾速奔跑”与“拿起做头”有动作上的承接关系,因而选D。‎ ‎29.答案:B 解析: 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对照选项,A项说明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故事稍微有偏差。C项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D项说明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便能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只有B项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 ‎30.答案:B 解析:夜晚: 晚上,天黑之后。良宵:泛指,景色美好的夜晚。枕戈待旦: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这里指时刻准备与“风暴”作战。夜不能寐,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向往:思慕;理想;追求。祈盼:指恳切地盼望。 ‎ ‎31.答案:D 解析:A项: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用在句中前后矛盾。B项:侧目观看: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句中褒贬误用。C项: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D项:固然:在本句中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正确。‎ ‎3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待价而沽”是指等待高价才出卖。比喻有才干之人等到有人赏识重用时才肯出来效力。此处取的是其本义。“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此处适用对象不当。“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但一般是指不好的事情,此处也属适用对象不当。“高抬贵手”‎ - 24 -‎ 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此处语境不当。解答成语题需要注意首先掌握成语意义,然后可以考虑其色彩、谦敬、适用对象及语境、语法功能等。‎ ‎33.答案:B 解析:B项为比喻,不是借代。‎ ‎34.答案:A 解析:从衔接的角度分析,C项填入造成中途易辙,可直接排除;B项表述时存在语病,可排除;A项、D项均承前句主语,但A项的句式与横线后“同时也具体地描绘了……”的句式保持一致,衔接紧密,由此可知A项更合适。‎ ‎35.答案:B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省略句。D项,省略句。‎ ‎36.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前加“筑造的”。C项,“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不是“文明”见证“遗址”,而应是“遗址”见证“文明”,可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D项,“目的”和“以……为目标”杂糅,可删去“以”和“为目标”。‎ ‎37.答案:C 解析:A.而—尔;B.希—稀;D.序—叙。 ‎ ‎38.答案:C 解析:锱铢:古今义都是形容极其细小。A项,明星: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B项,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出类拔萃的人。D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39选B.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40.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2.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3.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五。作文 《项脊轩志》有一段对书斋环境和读书生活的诗意描写: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作者在项脊轩中或诵读,或沉思,徜徉书海,情趣盎然。而幽静的环境折射出的是作者宁静的心境。‎ 宁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读书、治学都离不开它。西汉著名经学家董仲舒,少年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夜以继日地用功。他的书房紧靠着花园,他三年都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目不窥园”‎ - 24 -‎ 也因此成为后世美谈。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谈治学体会时说,要“坐冷板発”,这是对“宁静”的绝好注释。‎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宁静”尤显得难能可贵,应成为我们追求的境界。‎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