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6-07 发布

辽宁省锦州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 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 下观念得以萌生。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 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 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 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 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 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 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 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 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今社会 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 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家国天下的教化 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这种认同 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 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礼记》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 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 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 计的人际危机之中。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 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 2 - 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 B. 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C. 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 D.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 C. 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D. 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 有积极意义。 B. 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可为佐证。 C. 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 家利益完全一致。 D.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伦理自觉。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 3 - B 项,“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分析错误,“儒家”指的是在几千年封建社 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它从来都不是一种政治制度。原文的表述是“如今制度化儒家 已然解体”,说的是制度化的“儒家思想”已然解体。 C 项,“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秉承儒家的家 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 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D 项,“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分析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在家 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 扬孝悌之道”只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家国 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 项,“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 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此处指“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 4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 梁晓声 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 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 了画廊。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他姓谭,留髯, 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友人言:“今 日谭先生高兴。”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 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 友人送我归至宾馆。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 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 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 的哑巴。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 谭先生面前。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 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又问师从,笔答“父亲”。其字娟小,笔画工 整。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但觉五声曼妙, 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 百元而已。每到一小时另付 50 元。小穆默然认可。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自用小穆, 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画家画 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谭先生命手下捧 人。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恰逢小穆前来赶场。老头儿求小穆乞情。小穆自然没开口, 凝视谭先生。谭先生禁不住那凝视,说好吧好吧。 从此,画廊门前也多了一道“风景”。修鞋摊与画廊自是很不和谐的,但人们的眼渐渐 - 5 - 看惯了,也就接受了。那老头儿,有点儿怪。小穆不到,不见他的影子。小穆来,他也出现。 不知不觉到了冬季。有天晚上,飘降大雪。那老头儿袖着双手,缩着颈,冻得咝咝哈哈的还 自说自话:“雪正下着呢,我可不走……”谭先生睁一眼闭一眼地装没看见。小穆塞给他一 纸条,上面写着:“老板,我可以给那大爷一杯热茶吗?”谭先生愣了愣才答应。春节前几天, 有位美籍华人画家,慕名前来办画展。剪彩之后,箫声幽幽。画家说,这才像画展。突然马 路上传来刺耳的急刹车声,有人喊:修鞋的老头儿被轧了!箫声顿停,小穆尖叫着不顾一切冲 出了画廊哭喊:“爸呀!爸呀!”人们正疑惑,墙根那儿有一个苍老的声音也喊:“女儿!那不 是我呀!我在这儿呢,好好的。小心你自己别被车撞了呀!”小穆抱紧他,一通哭……几分钟 后,父女二人,一个背着修鞋的破箱子,一个抹着泪。在人们怀疑的目光注视下相伴而去…… 谭先生愤怒极了,深觉自己大丢面子,遗落笑柄…… 数日后谭先生收到了小穆的信。她承认自己欺骗了他,说她的姐姐患了癌,她和父亲背 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替姐姐治病的钱……最后请求原谅…… 谭先生不相信,撕了。仅隔一夜,却又信了。再隔一夜,竟自我谴责得不行。后悔有时 月入数万元,怎么对一个女孩儿那等小气……他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 再也联系不上了。 友人最后讲,谭先生的画廊里,还会有人弹古筝、古琴,甚至吹萨克斯,但再也听不到 箫音了。因为谭先生觉得,别人吹得都不如“小穆”好,尽管有人的水平比“小穆”高多 了…… 友人吐尽一口烟后,问:“也有人认为,世道不古,人心诡诈。那父女二人没将画廊的 画盗走批,已算谭先生幸运。你怎么看?” 我想了半天,老实回答:“不好说。” 是的,对于世道,对于人心。我近年来也每每难以判断了…… 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并且找到了“小穆”,将她接回画廊, 从此好生对待。又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获得了“小穆”的下落,暗中向她父女二人捐了 一大笔款。或者,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交代了时代背景,为下文美术家协会谭副主席一心经营画廊谋取利益而忽视了小 穆的艰难做了铺垫。 B. 文中“万勿再提小穆”一句产生了悬念,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对小穆故 - 6 - 事的叙述。 C. 小说多处运用了伏笔手法,如“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其字娟小,笔画工整”等,都为下 文揭示其女性身份埋下伏笔。 D. 谭先生“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因为他还心存疑虑,想确定小穆 信上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 5.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穆”这一人物形象。 6. 小说用“我”的梦境作结,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D 5. ①技艺高超。“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凡 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可以看出,小穆吹箫技艺水平的高超。②自强自立。面对 家庭的困境,她默然认可不高的薪酬,且不论早晚,随传随到。③珍爱亲情。姐姐患病以后, 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为姐姐筹集药费。 6. ①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而对朋友提出的问题,,小说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虚 写梦境,既巧妙地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思考空间。②增强了作品的感 染力和冲击力。所做的梦只有捐助而盗画的梦还没做就醒了,巧妙地暗示了作者的倾向,使 文章含蓄有致、委婉动人。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这一梦境表达出“我”对小穆父女可 贵亲情以及美好人性的认同,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 项,“因 为他还心存疑虑,想确定小穆信上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分析错误,从文中“竟自我谴责得 不行……怎么对一个女孩儿那等小气”来看,谭先生想找到小穆的目的在于想表达自己的内 疚之情,对小穆进行帮扶。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 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 述出来。文中的小穆是一个生活艰辛但希望考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困境的年轻人。从正面描 - 7 - 写“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和侧面衬托“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 吹箫的”概括出小穆吹箫技艺高超;从“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每 到一小时另付 50 元。小穆默然认可。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小穆知足”概括出自强 自立;从“箫声顿停,小穆尖叫着不顾一切冲出了画廊”“小穆抱紧他,一通哭”“说她的 姐姐患了癌,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替姐姐治病的钱”概括出小穆珍视 亲情。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的能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 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 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 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讴歌小穆父女的可贵亲情 以及美好人性,同时提醒我们要对生活中的弱势人群多些同情和关爱;然后分析小说结尾的 内容,结尾是一种虚写的手法,“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又 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这 样以梦境的形式,表达对小穆父女的可贵亲情以及美好人性的肯定与赞赏,深化了小说主题, 使文章委婉含蓄,更加感动人。这种虚写梦境的方式扩大了小说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自由 想象的广阔空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 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 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 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 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 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 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 - 8 - 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 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 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 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 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 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 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 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 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 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 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 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 子孙/教以韬略/ B.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 子孙/教以韬略/ C.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 子孙/教以韬略/ D.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 子孙/教以韬略/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进士”, 第一名称为“会元”。 B. 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 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 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 充任或兼任。 - 9 - D. 及笄,古代女子满 15 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 后也要为女子取字。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 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 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 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C. 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 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D. 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 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 【答案】7. C 8. A 9. B 10. (1)公卿、侍从应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心术而决定(职位)升降。 (2)刘定之上书援引旧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派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中,“荐举之法”作主语,“不当拘五品以上”作谓语,由于 整个句子过长,为了和后面谓语区分开,主语“荐举之法”后停顿,排除 A;“朝臣迁秩”为 一句独立完整的话语,“朝臣”作主语,“迁秩”作谓语,其后断开,排除 B;“吏部籍其名 而简用之”中,“吏部”做主语,“籍其名”和“简用之”作连动谓语,其后断开,排除 D。 整个句子翻译为:推荐的制度,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仿照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 升,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武臣的子孙,教他们兵法。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 10 -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 辨析。 A 项,“会试……录取者称为‘进士’”错误,录取者称为“贡士”。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 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错。原文说“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 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可见他 是反对在灾年收取赋税,而非“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数,多次;察,观察,考察;进退,升降(职位)。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故事,旧事,老例;下,下发;竟,最终,最后。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 11 -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资。父亲教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 字。不让他做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 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京城发大水,应皇帝诏令,刘定之陈述十件事。他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 正道来判断,不能随意改变。公卿侍从应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心术而决定升降。归 降而散居于京城的人,应该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 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荐的制度,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仿照唐代的制度,朝廷 大臣晋升,推荐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武臣的子孙,教他们兵法。 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居于第一的任务,不要只让他们办理事情。群臣遇到丧事,请求永远停 止复官以倡导孝道。僧尼害国应当严厉禁止。有钱人交钱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 职。”奏疏呈上被留在宫中。十三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同乡相互揭发,言词牵连到刘 定之,刘定之被投入监狱,事情得以辩白。任期满后,晋升为侍讲。景帝即位后,又进言十 件事,奏疏上呈皇帝,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 配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书引用旧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 有配遣。宪宗即位后,晋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 江西、湖光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仓库 已满得不能再装,而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被责求交纳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 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四年,晋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 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皇储还没有征兆。郕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因常 年干旱,一并谈论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颁发的各种诏令,斥责异端邪教,不 让他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五年,死在任上。赠予礼部 尚书,谥号文安。 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圣旨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 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 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所问的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 敏捷和博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 1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 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1.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 江南故乡的心情。 B. “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 托了气氛。 C. 颈联作者极目远眺,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 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 歌的格调。 12. 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 【答案】11. D 12.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 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 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全诗,仔细阅读选项对比分析。本题 D 项,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 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表述错误。尾联“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万里春 流绕钓矶”,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明确题目要求,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 - 13 - 远近、动静、等角度。本诗颔联“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主要意象是 “故 园”“柳”“雁”。本诗标题为“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见作者写作此诗时身在异乡, 怀念故土,“故园何处风吹柳”应该是想象的故园之景,为虚写;“新雁南来雪满衣”是写 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为眼前实景;虚实结合。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感叹已身 “雨雪霏霏”之风霜,由欢乐转入伤感哀愁,今昔对比,更能突出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 凸显“画图难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记梦》 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 写出元宵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 【答案】 (1). 彩舟云淡 (2). 星河鹭起 (3). 青山遮不住 (4). 毕竟东流去 (5). 相顾无言 (6). 惟有泪千行 (7). 东风夜放花千树 (8). 更吹落 (9). 星如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鹭”“顾”“惟”。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 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笔墨最先成熟于书法之中,后来书法入画,使得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 的魅力。书 法入画,进而产生了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一书一画之所以能融合在一起,是因为都以笔墨为 本,讲究骨气、格韵。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 物体形象,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 是通过造型来表达笔墨精神的,笔墨是书法与中国画的核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墨法苍 润、干练流畅,全文 234 个字,蘸墨仅 7 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枯笔,每一笔都 着强烈的 悲痛之感。文中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点画间牵丝映带,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通篇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描绘的是一位袒胸 露腹的老者形象,整幅画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一种 的感 觉。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 ),这就是对“一笔藏万 笔”的真实体现。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 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别具一格 创造 表达 自由洒脱 B. 别具一格 塑造 流露 酣畅淋漓 C. 独树一帜 创造 流露 自由洒脱 D. 独树一帜 塑造 表达 酣畅淋漓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却只用寥寥几笔 B. 寥寥几笔之后,但其表现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C. 寥寥几笔带过,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D. 为读者创造无尽想象空间时,却只用了几笔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 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B.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 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C.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 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D.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 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答案】14. B 15. C 16. C - 15 -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 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 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白成一 家。句中指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故用“别具一格”更恰当,故排除 CD。 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塑造: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 手段表现人物形象。句子指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表现物体形象,故用“塑造”更 符合语境,故排除 AC。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流露: 指意思、感情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句子指每一笔枯笔都在不自觉地展现出悲痛之情,故用 “流露”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AD。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 到充分抒发。自由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句子指《泼墨仙人图》用笔豪放,墨色变 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饱满充沛的感觉,故用“酣畅淋漓”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AC。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 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文中“一笔藏万笔”,是指绘画中的以少当多,用笔少而想象空问大。C 项中,“寥寥几笔带 过”和上文“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形成对照,后句“给 我们留下了尤尽的遐想”则与后文“一笔藏万笔”相关联。依据邻近原则,把握语意之间的 前后衔接, C 项最恰当。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 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 16 - 原句的错误有两处,错误一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搭配不当,可将“显现”改 为“表现”,故排除 BD; 错误二是“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与前文“运用墨的变 化”“艺术形式”语意衔接不当,可改为“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 力量”,故排除 AD。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 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 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17. 阅读下面新闻,请拟定新闻标题。会议名称要出现,不超过 30 个字。 智利总统皮涅拉 30 日上午在总统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智利政府放弃主办原定分别于今 年 11 月和 12 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优 先应对国内局势。 皮涅拉说,最近两周来智利国内形势困难,考虑到目前政府需要优先重建社会秩序,保 障公民安全和社会安定,推动新的社会计划迅速有力实施,以回应民众要求,政府做出了这 一艰难的决定。 皮涅拉对这一决定引起的问题和不便深表遗憾,重申 APEC 对于智利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智 利对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答案】智利宣布放弃主办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 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 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 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 谓句表达。 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拟写出新闻标题。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主要内 容集中在第一段。根据“智利总统皮涅拉 30 日上午在总统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智利政府放 弃主办原定分别于今年 11 月和 12 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优先应对国内局势”可知,报道的对象为“智利总统皮涅拉”,事件为“放 - 17 - 弃主办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据此总结答案为“智利宣布放弃主 办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18. 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逻辑正确、表意清楚的两句( )( ) A. 在从前,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来过。 B. 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尺度,从过去的万年、千年、百年,已经变成现在的十年、一年,甚 至日新月异。 C. 1942 年,母亲在战争硝烟弥漫的华北大地上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 D. 在主持人问及澳大利亚山火危机能否推动政府调整今后减排目标时,澳总理暗示今后气候 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 E. 某报刊载一篇关于哲学理论的文章,主要内容是黑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答案】B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逻辑关系和表意类病句。解答此类 题目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 谓语、宾语),检查是否有误,然后作答,作答要认真仔细。 A 项,“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来过”前后矛盾。“没有人上去 过”,何谈“上去的人”。 C 项,“1942 年,母亲……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不合事理。“1942 年”与“度过…… 一生”是矛盾的。 E 项,“黑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歧义。既可以理解为黑格尔所批判的是“批判形而上 学的局限性”,也可以理解为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故选 BD。 四、写作(6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期间,大家都被封闭在家里,这时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讲述自己的故事,传达 疫情中的真切感受,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请从下列人员中选择一个对象,给他们写一封信, - 18 - 来表达你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他们想说的话。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①医护人员②警察③快递小哥④城市环卫工人⑤好朋友 【答案】范文: 惟愿樱花烂漫时,江城无恙展新颜 ——致医护人员的一封信 尊敬的“白衣战士”们: 你们好。 庚子之春,一年之计,本应是一个阖家欢乐,幸福安康的好时节。奈何疫情的惊雷却无 情划破宁静的苍穹,让遍布火树银花的大街小巷变得一派清冷寂静。 唯一能让人欣慰的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无数如你们 一样的逆行者们的携手同行,并肩作战。从江城武汉,到全国的医务人员,是你们用一颗颗 勇敢赤诚,大爱无疆的心灵,温暖了患者,让他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温暖了像我们这 样身居斗室的人们,让我们在闲暇之外不忘心存崇高的敬意。你们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 哉风”,为久旱的土地带来希望的甘霖。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 谈到武汉一定会度过难关时不禁红了眼眶。耄耋之年却依旧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让我等后辈深深知晓,什么才是医者仁心,什么才是使命担当。 身居斗室中的我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束手无策,胆战心惊,无所适从。但我们纵 不能如你们一般冲锋陷阵,亦当成为有良知的人,为抗疫战斗的早日告捷贡献一己之力。前 不久,患者伤医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也让身为医者的你们感到心寒。怀着一颗救济苍 生的心,却反被无情报复,这怎能说不是国人的悲剧?患者状况不同,自然救济有成功,亦 有失败。我相信,华夏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还是有良知,有理智的人们。你们已竭尽所 能,只求无愧于心,如此依然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是暴风雨中的海燕,是不改颜色的孤星。 愿你们能在救济患者之余也注重自己的健康,如此方能为更好地为人民带来福祉。相信 在你们的辛劳下,疫情必将被早日战胜,春风十里会再度拂绿神州大地,膏壤沃野会再度沐 浴黎明朝阳,待得樱花烂漫时,江城无恙展新颜。 我谨代表自己,一个心中满怀对生命的热爱的青年人,向你们表达真诚的感激。是你们 用勇敢和辛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的每一滴力量,都化作朵朵浪花,汇入了盛世 的洪流。 - 19 - 春寒料峭,唯愿君安。 ××× 2020 年 2 月 18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写好这个题目,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好写信的 对象。对象要选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这样好下笔。第二,不要太在乎是叙 述讲故事,还是议论讲道理,因为书信这种文体,怎么写,写什么,没有规定。我们确定内 容的唯一原则,就是真实,尊重内心的选择。第三,表达出我们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想,以及对他们想说的话。写作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立意: (1)医护人员——病魔的克星 (2)人民警察——国之栋梁 (3)快递小哥暖人心 (4)城市环卫工人——家园的守护者 可用素材: (1)春节,本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无情的病魔却肆虐而来,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安 宁。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此次的新冠病毒亦如此。何以故?因为我们是历久弥 坚的中华民族,一次次磨难和摧残只会让我们越磨砺越锋芒。多难兴邦古有之,14 亿人民组 成的“抗疫长城”,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春暖花开日,疫情消亡时。 (2)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国外有良知的科学工作者们正在带领团队连夜科研攻关,研制有效 抑制病毒的药物和疫苗。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等中国医疗圈的“四大王牌”云 集荆楚大地,加之其他省份的医疗队伍,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歼灭疫情的总攻,而陆续 增加的治愈患者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 (3)鲁迅曾经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病毒从武汉到全国,强有力的支援从全国到武汉。 我们正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一步步覆灭和瓦解病毒的一波波攻势。上下同欲者胜,伟 大而坚强的中国人民正在从抗击疫情的局部胜利走向全面胜利,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拧成 一股绳,任由病毒再猖狂,也抵不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夹击。 (4)明知前方山有虎,但总有一群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迎难而上!1 月 23 日,武汉 - 20 - 封城。在小年夜,有唯一一列赶往武汉的高铁。高铁上,是上海驰援武汉的第一批重症和呼 吸科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他们按下自己的红手印,发出“若 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此外,四川派出 135 人组建第一批援助医疗队、江苏 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同舟共济,风雪逆行,驰援武汉!或许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但我们一定会记得他们为了谁! 参考结构: 本文情感真挚,亲切动人。作者既向医务人员表达了疫情期间自己的心情,又向他们传达了 自己崇高的敬意,指出他们是“意志坚定的斗士”,又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读者试图 去感受他们“厚厚的防护服下”所隐藏着的“心酸和苦楚”。书信末尾,作者也寄予了真切 祝福,具有真情实感。本文语言流畅,文采斐然。文体特征鲜明,作者以“一个心中满怀对 生命的热爱的青年人”的口吻,致敬一线医务人员,其用语契合身份,且句式富于变化。作 者还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引用相关名言营造抒情气氛,富有文采。本文层次清楚,思考深刻。 开头交代写信背景和缘由,而在正文部分,同样能传达自己对战“疫”的信念。在表达敬意 和感激之情的同时,作者还以文字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的正能量,思考深刻。 【点睛】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首先要 “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 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 角度。在写作时,要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围绕材料就事说 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 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