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5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郑集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42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
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
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
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
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
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
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
如寄,寿无金石固”;“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出郭门直视,但见丘
与坟”……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
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如改说一字千斤,那么这里就有几万斤的沉重吧。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
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揉杂在一起,使这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
长多的感喟,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
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威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睎,……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曾植)。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陆
杋有“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刘琨有“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
去乎若云浮”。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
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他们唱出的都是这
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2
材料二
自先秦以降,春秋代序、日月不留的忧思就充满诗歌中。在魏晋的诗文里,亦多有感念时光飞逝、生命
无常的作品。如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所言:“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溉、喟叹,
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建安及曹魏诗人,均处于易代之际,连年战争和频繁发生的瘟疫,剥夺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士人生活亦
漂泊如转蓬。曹操、曹丕、曹植及建安七子等文人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实以及亲友从身边
突然消逝的痛苦,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之感甚深,对生命之短促、死亡之不可避免,都有过深深的喟叹。建安
文学作品感叹生命之短暂,其悲凉程度不逊于《古诗十九首》。
与建安文人相比,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诗人的生命体验中,不再简单是时光飘忽的时间易逝感,更
增添了世事变化无常、生命不可把握的恐惕,由此而形成了此一时期特有的忧生之嗟。自汉末以来,生命之
死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消失,战争与瘟疫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建安时期生命诗歌的主题。而到
了正始,士人的非自然死亡又加上了政权之争而造成的阴谋杀戮,很多士人成为争夺权力的牺牲品。他们的
诗文中认真思考了社会异常、生命异化给人生带来的悲剧。
两晋时期悼时伤逝的主题不绝如缕,但嵇康、阮籍之后,写感时悼逝主题最为集中而且有其特色的当属陆
机和由晋入宋的诗人陶渊明。陆机遭吴覆亡,北迁入洛而仕晋,这在其人生中,是至为重要的转折。遭此巨变,
作为天才而又敏感文人的陆机,对生命、对人生会有非常人所能感受到的认识和体验。他和陶渊明、鲍照的
挽歌辞,都是生命诗文中重要作品,形成了此一时期文学中一个颇有特色的内容。
魏晋文人敢于直面死亡,不仅敢于直视,而且以近乎冷酷的笔法描写死后之境况,其真实的心理就是
“向死而生”,要表明生命的意义在于它丰肌美颜的活生生肉体的存在,在于它可以思想、可以感知的精神
的存在。生命是人的唯一,应该珍爱。
(摘编自詹福瑞《魏晋诗文的忧生之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期以来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以致于后来人的觉醒往往是通由种种迂回复杂
的途径而得以实现的。
B.因为曹氏父子、阮籍、陶渊明的作品中都唱出了对生命的共同哀伤,所以对死亡和生命的感慨成为整个魏
晋时代的典型音调。
C.连年战争和频繁发生的瘟疫,使魏晋诗人对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感受颇深,反映在文作品中对生命短暂的
感慨便十分悲凉。
D.正始诗人的生命体验中比建安文人更多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生命不可把握的恐惕,这时期也由此而形成了
特有的忧生之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种种感喟,表面看起来是无奈、消极、悲伤的,其实质恰是对人生和生活强烈的
欲求和留恋。
B.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和慨叹,充斥着从建安到晋宋、从底层到贵族整个的时间与空间,构成了当时意识形态
的重要内容。
C.魏晋时期的诗文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且能够千古传诵,根本原因在于其渲染了对生命无常和人
生易老的悲伤。
D.魏晋文人对生命、人生体验的真情抒发,不免带有难以抗拒的悲观情绪,但也同样包含着激发人们珍爱生
命的正能量。
3
3.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魏晋文人“向死而生”心理的一项是(3 分)
A.“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曹植)
B.“明已损目聪去耳,前言往行不复记。”(陆机)
C.“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
D.“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阮籍)
4.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简要概括。(4 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王光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
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
国内 99%的报业市场和 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 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958 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 3 年里,王选
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然而,1961 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调整,以他的话来
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
结构的影响”。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 年代国外有名
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
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
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
的重要因素,就像控制论发明者维纳说的那样‘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最能
取得丰硕成果。”
1974 年 8 月,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 工程”)。 北京大学从 1975
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
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 1976 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
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
线。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细致的调查分析,他坚信数字式
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
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
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1975 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
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常为节省 5 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
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下来。而在此后长达 18 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
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
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
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
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
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
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
任。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1993 年,56 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
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有些人开始又不理解了,人家 60 多岁的老人在一线
搞科研的也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
5
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 ——1964
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 1975 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 27 岁和 38 岁。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
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 年方正研究院任命
肖建国(36 岁)、阳振坤(28 岁)、汤炽(28 岁) 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
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
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 Post Script Lever2 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
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选自《光明日报》)
6.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
界者”钟杨》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这四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探界者”钟杨》 主要展现科学家重
视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这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使张秉贵、
钟杨这两个人物形象活了起来。
C.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增
添可读性。
D. “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这些
语句体现了新闻报道者的立场。
7.人物通讯往往会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格,本文主要择取了三个典型事件对王选院士进行了报道,
本文已就第三个事件拟写出小标题,请拟写第一、第二个事件小标题,
要求能概括典型事迹,每个小标题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1)
(2)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8.人物通讯时常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请从本文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并结合文本说说细节描写对表现
人物的作用。(4 分)
6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嘉峪关的味道
胡美英
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甚至能摸到那
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
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
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
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
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
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 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 就有了留下来的
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 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
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
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
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 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
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 这要在嘉峪关,
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
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
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
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
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
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
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
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
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
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
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7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
“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
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
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
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
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
的馒头真好吃。我说, 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
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域,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
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
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描写树上的鸟雀、椿树和各种果树,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旨在强调嘉峪关这座城市环境
的优美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定。
B.文章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的场景描写。富有极强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嘉峪关
这座城市的沧桑和发展。
C.文中写嘉峪关这座城市有作者常去的店、喜爱的服装城、专业的修鞋师傅和讲信誉的裁缝铺,意在
强调这座城市的独特性。
D.文章结尾作者深情独白“我回家了”,凸显了作者对嘉峪关这座城市深深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第二
故乡的认同和礼赞。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写在深圳超市看见“嘉峪关酿皮”这件事,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发展,处于
改革开放前沿的人们也能感受它的魅力。
B.文中作者连用五个“想念”,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不同季节人们生活的乐趣,情感抒发
恣意而又浓烈。
C.文章中多次写到作者家人相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一个家庭来展现一座城市,表达
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角度独特。
D.文章叙述从容淡定,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对嘉峪关味道的品味渐次深入,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
市变化的感受,从一座城市的变化来见证时代的发展。
11.本文写嘉峪关的味道,但花了不少笔墨写小树苗,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8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
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
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
吾心矣。”
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
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
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
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
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八年,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两学士出知定州。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
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畏伏。
论曰: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
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
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鸣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
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韬戢:收藏,敛藏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B.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C.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D.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禁中,也作禁内、禁省,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B.待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因以待罪为供职的谦辞,意谓听候治罪。
C.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通常指京中官吏因罪而被贬谪、流放于远地、他乡。
9
D.制策,皇帝有事书于策以问臣下;后为科举考试采用,为国家取士科目之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博闻广识,读书善抓要领。他跟随母亲学习,受益颇多,曾流露出要成为范滂一样的人的意愿,得到了
母亲肯定。
B.苏轼才华出众,深受皇帝赏识。几任皇帝都非常欣赏他的文采,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加赞赏,苏轼闻知之后
感激涕零。
C.苏轼严格履职,大胆整肃乱象。他担任定州地方长官期间,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使当地军政局面
大为改观。
D.苏轼堪负大任,却终不得重用。他的名气尽管可以与欧阳修比肩,也曾经被宋仁宗称赞有宰相之才,但终究
未登相位。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4 分)
(2)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4 分)
16.作者为什么说苏轼未能做宰相是他的幸运?(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7~18 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10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
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初夏时节草堂周围清幽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
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18.诗歌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其中隐含的情感与《登高》中颈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7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回顾了历史中曹操的形象,为下文的生命之叹张本。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 ”描写了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的景象。
(3)《静女》中表现“爱屋及乌”思想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________,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
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________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
________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
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
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
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麋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
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__去闻
11
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雕刻 洒落 寂静 设身处地
B. 雕琢 平铺 落寞 身临其境
C. 雕琢 洒落 落寞 设身处地
D. 雕刻 平铺 寂静 身临其境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B. 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C. 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
D. 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22.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情景交融)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
D.粪土当年万户侯。(借喻)
23.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琵琶行》是一首长篇抒情诗,作者运用了前后对比和相互映衬的手法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与对身
世的感慨结合,详写琵琶女而略写作者,详略结合,有力表现主题。
B.《插秧歌》中运用了民歌手法,浅白流畅,选取了日常劳动的场景,表现出农事的繁忙与农家生活的紧
张辛苦,富于生活情趣,展现了劳动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C.《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
精神。
12
D.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清新朴素的口语入词,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开篇七组叠词的使
用,自然深切动人,创意出奇。
24. 下列对《乡土中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西洋“家”的概念界限分明不一样,乡土社会“家”的概念是可伸缩性的,甚至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
无数的。
B.与西方社会家庭团体中以夫妇为主轴,两性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不同,乡土社会中,主轴不在夫妻之间,
而在纵的方向上,即父子之间、婆媳之间。
C.在乡土社会中,事业的需要是家庭存在的唯一原因,因而家庭讲究纪律与效率,家有家法,排斥私情,
所以男女有别,夫妻之间相敬如宾。
D.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二人的合作已够应
付;如果事业大,则家的范围可以覆盖更广。
25.下列是对《乡土中国》这本书的理解与分析,请根据描述填写出相应内容。(3 分,每空 1 分)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
清楚楚,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材料主要反映了 和 人身依附关系。
(2)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如同一圈一圈向外推的波
纹,关系愈推愈远,人情也愈推愈薄。这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 格局
四、写作(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某开发商宣传,将在一商业区和住宅楼盘之间配建一所中学。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远离商业区,
给孩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周边最好没有餐饮、购物及娱乐场所。也有专家认为,校园是“小学校”,
社会是“大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切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开发商则认为,学校建在住宅和商业区之间最
合理,能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龚明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规划局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2.写一篇“告家长书”,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3.给报社写一篇评论文章,负责任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13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1.(3 分)B(因果关系不成立。)
2.(3 分)C(对“根本原因”的理解错误。
3.(3 分)D
4.(4 分)①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1 分)②对社会异常、生命异化的思考;(1 分)③对死亡的直面和
对生命的珍爱。(2 分)
5.(6 分)①先总说魏晋的诗文多有感念时光飞逝、生命无常的忧思,并引用李泽厚的话加以佐证;(2 分)②然
后分时期对建安、正始、两晋代表诗人及其在作品中体现的生命忧思进行分析和阐释;(2 分)③最后总结全
文,点明敢于直面死亡的真实心理就是“向死而生”明确生命的意义之所在。(2 分)
6.(3 分) A.选项说的主要是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是体现钟扬对国家无私奉献;
对事业,无限热爱、执着追求;对自己,俭朴将就;对学生关爱照顾;对生命,探索意义,甘当先锋。
7.(4分) (1)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8.(4分)“节省 5 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 “而在此后长达 18 年的科研道
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
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举出细节 1分,表现人物
性格 2分,细节作用 1 分)
9.(3分)C(“独特性”没有根据,这是一般城市的共性。)
10.(3 分)A(这是以小见大手法,不是象征手法。)
11.(6 分)(1)突出星星点点的小树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对改变嘉峪关空气的味道以及城市发展所起
的巨大作用;(2)以物喻人,“我”作为外乡人,像小树一样移居、扎根、融入嘉峪关,小树给了我精神的
慰藉,彰显嘉峪关城市味道的包容性、多元性;(3)以小见大,表现主题,告诉人们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
无数像小树苗一样透着韧劲、执着气质的人们凝心聚力,共同努力。(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2.(3 分)A
13.(3 分)C(“通常指京中官吏因罪而被贬谪、流放于远地、他乡”错误。)
14.(3 分)B(“大庭广众之下”错误。)
15.(8 分)(1)(4 分)等到成年,广泛地通晓经书和史书,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文章。(注意“比
冠”“博通”“属文”“好”的翻译。)
(2)(4 分)定州军事政务败坏松弛,各卫戍士兵骄横懒惰缺乏训练,军中校官侵吞(或:克扣)他们的俸禄
14
和赏赐,以前的太守不敢査问。(注意“坏弛”“不教”“蚕食”“谁何”的翻译)
16.(2 分)①若被重用成为宰相,以苏轼的性格难以做到低调收敛,必将因此招致祸患;
(1 分)
②而不被重用未登相位,致力从文,才得以成为一代文学大家。(1 分)
17.(3 分)C (C 项写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获得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的愉悦,不能体现“对
归隐生活的渴求”。)
18.(6 分)细节描写(1 分),本诗颈联细腻的描画出了年老的妻子安安静静地在纸上画了棋盘,幼小的孩
子在石头上把缝衣针敲打弯曲做成了钓钩的画面(1分),表现出自己经过漂泊后,暂获安定生活时愉悦闲
适的心情(2 分)。而《登高》颈联主要表达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哀,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2分)。
19.(7 分)(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0.(2 分) B
21. (2 分 D
22.(2 分 D D 项借代
23. (2 分)A 《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
24.(2 分) C 错,家庭存在的原因除事业外还有生育等。
25.(3 分)农民、土地、差序。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021-06-0710页
- 上海市复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75页
- 江苏省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2021-06-0714页
- 广东省深圳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2021-06-076页
- 甘肃省临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78页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2021-06-0714页
-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712页
-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719页
-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2021-06-0718页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2021-06-0730页